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清明的感覺小學生作文(精選12篇)

欄目: 清明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44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清明的感覺小學生作文(精選12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清明的感覺小學生作文(精選12篇)

清明的感覺作文1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着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裏,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着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着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裏,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濕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清明的感覺作文2

清明節又到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準備祭祖掃墓,按照我們寧海的習俗,當然不能缺少麻餈。星期六,媽媽提起籃子,帶我到田間地頭挑“青”。“青”的學名就是艾草,葉子像豆瓣兒,撥開草叢,到處可見。

回到家,我和媽媽把一大籃的“青”擇了,清洗幾遍,然後放進鍋里加點水煮。不一會兒,媽媽揭開鍋,只見大堆的“青”已經蔫了,榨出綠綠的汁水。她用勺子撈起“青”擰乾,切碎盛到大碗裏。

爸爸把米淘洗乾淨,放進大蒸籠裏。旺火一燒,鍋裏一下子變得熱氣騰騰的,水泡一個接着一個冒出來。我站在一旁,聞着米飯散發的清香,饞得直流口水。鄰居叔叔呢,清洗石臼,準備搗麻餈。

不一會,爸爸端起那籠已經蒸熟的米飯,往石臼裏倒,然後舉起搗杵,用力地砸呀碾呀,那軟軟的米團一下子就變形了。爸爸幹得滿頭大汗,叔叔在旁邊添水,左鄰右舍的小夥伴都趕來了,圍着石臼嘰嘰喳喳,我也像小尾巴,緊緊地跟着大家,看見白白的米團興奮地説:“我要甜的。”媽媽拿來青和糖,均勻地撒在米團裏,爸爸用一根粗粗的木棍在粉團上來回地滾動,直到壓成平整的薄片為止。

一個大大的“圓盤”呈現在眼前,色如碧玉,香氣四溢。我更饞了,在旁邊不停地催促:“好了嗎?我都快餓扁了。”阿姨説:“馬上就好了,第一塊肯定給你!”她邊説邊往粉盤上均勻地撒些松花,然後拿起菜刀,一塊一塊地切起來,有的長,有的方,還有菱形……

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塊往嘴裏送,滑溜溜、軟綿綿的,甜到心底!旁邊的小朋友也你爭我搶地吃起來,好不開心!

清明的感覺作文3

清明節的早晨,雖有些許陽光,可佔了更多天空的卻是那厚重的雲層。這雲層如千斤重擔,壓在人們的心頭,彷彿連呼吸都有些困難,更不用説去爬山上墳了。

來到我家的墳地,更覺得心情低落,墳周遭全都充斥着雜草和不知從哪兒飄來的塑料袋,墳前都散亂的擺着上一次上墳留下的紙錢以及早已乾透、又經歷了風吹雨打的殘敗祭品。有的已經完全掉色,扭曲得不成樣子了,看着它們,心情也愈發沉重了。

所以上墳的第一步,便是打掃了:拿砍刀把墳前多餘的枝條砍掉,把老舊的祭品掃到一邊,在周圍的松樹上扯下幾束松針鋪在墳頭,再插上新的香……

打掃衞生時總能感到心情舒暢,因為幫助別人(即便他們已故)總會覺得舒心。一段時間過後,我們已經將墳翻新了一遍。看着這些已故親人們的“居所”重新變得整潔,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

我對一座墳感到好奇,它看起來不是很陳舊,無論是石料還是土質都比其他的墳新。媽媽走過來語重心長地説:“這是你小舅,實在是可惜啊!”我正準備開口,媽媽又説:“年紀還輕就不在了,因為車禍……”我們都沉默了,在心底默默緬懷他,傷感又一次湧了上來。

下山的時候,我發現陽光已經穿過厚重的雲層,灑在了地面上,我內心的陰霾也逐漸散去了,沐浴在陽光裏,這個清明節似乎又被賦予了一種新的意義。

過去的終將過去。祭奠死者是為了讓生者更加珍惜現在的生命。我們在緬懷死者的同時,也要更加精彩的活着。

忽然想到電影《尋夢環遊記》裏的一句讓我印象深刻:“愛的反義詞不是恨,而是遺忘。”我們牢記逝者,也是對他們愛的一種體現。有的人死了,卻還活着。

清明的感覺作文4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在這祭拜死去的親人的日子裏,爸爸帶上我和好朋友一家,還有一位抗戰老兵—黃爺爺,一起來到嶽麓山。

我們來到山下,就迫不及待地下了車,一同往山上走去。突然,九十四歲的黃爺爺不走了,爸爸問:“爺爺,您怎麼啦?”黃爺爺捂着胸口,皺着眉頭説:“我的心跳很快!”爸爸忙扶着他在路旁的木椅子上靜靜地坐着。不多久,一輛銀白色的汽車在我們的面前停下來,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下車後朝黃爺爺走來:“來,黃爺爺上車吧!”。説完,那位爺爺和爸爸一起扶着黃爺爺上了車。

來到目的地後,我們迅速下了車,哇!眼前的景象把我們驚呆了,在紀念碑的周圍站滿了各式各樣的人,有的手裏拿着雨傘為老爺爺擋雨;有的一手持着白菊花,一手持着香燭;有的站的筆直,認真傾聽抗戰老兵敍説他們過去的故事;有的彎着腰為陣亡將士祭拜;還有的手拿攝像機為人們拍下這一幕……我忍不住問爸爸:“他們為什麼要來祭拜呀?這些都是他們的親人嗎?”爸爸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他們都來自不同的地方,有認識的也有不認識的,躺在這裏的都是抗戰英雄們,他們為了祖國,為了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不惜犧牲自己的寶貴生命,是世界上最偉大的人……”。

聽完爸爸的話,我思緒萬千:那些抗戰士兵為了國家,為了人民,冒着生命危險去戰鬥,是多麼的偉大啊!這麼多的人都從四面八方趕來祭拜,我也應該啊!想到這裏,我也向爸爸要來一根香和一朵白菊花,學着大人們的樣子在墓碑前深深地鞠着躬。

公祭活動在濛濛細雨中結束了,人們懷着無比自豪的心情離開了嶽麓山。

今天雖然很冷,但是我感覺到了人間的温暖。我一定要向他們學習,做一個愛國、愛兵、愛人民的好學生。

清明的感覺作文5

古人有詩云:“清明時節雨紛紛。”的確,這樣一個並不喜慶的節日總是伴着綿綿的細雨,至少在我的記憶裏,陰雨和清明是不變地組合。然而,今年卻是個例外。也許是雨記錯了日子,在清明前就匆匆跑來了,等到清明來臨時只是微微地陰了一下,便留下明媚的陽光跑開了。

藉着這晴好的天氣,我同父母一同來到北塬上踏青,欣賞大自然的春景。當我們路邊一處墓園時,我停住了腳步。這是我第一次來到這種地方,因為很幸運地沒有什麼親人在這裏安息,便省去了掃墓活動,也免去了很多悲傷。

原以為墓園是陰冷、寂靜、荒涼,甚至還有點恐怖,而當我真正站在這裏,眼前的一切卻是安祥的、整齊的。也許是少有人至吧。這裏異常地潔淨,高大的樹木也很威嚴挺立,站在山坡下抬頭望去更像是整齊的建築。

今天應當是這裏一年當中最熱鬧的時候了,我見到了許多前來拜祭的人,也有未入學的小孩,與同齡的小夥伴在樹蔭下玩耍,在他們眼中,這裏只是他們新的遊樂場,還無法理解大人們的哀思心情。

不遠處有位老人,頭髮花白,他坐在一處墓邊,地上放一個簡易的收音機,播着低緩的樂曲。我看見他摸着墓碑,笑着,輕輕地像是在説些什麼,安靜地,温柔地。

有匆匆燒着紙錢的中年人,草草結束,拍拍灰塵快步離去。也有默默悲傷低頭不語的掃墓者。

清明掃墓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既是對逝去的先輩和親人的哀思和緬懷,也是一種感恩的表示,激勵生者更應自強和奮鬥,最後,我站在山坡下,對着山上的墓地鞠了一躬,願他們安息!

清明的感覺作文6

清明節是中國古往今來一直用來紀念先人和親人或者是英雄烈士的一個美好的傳統節日。因為它是祭奠先人,所以很多地方稱為“鬼節”,也有少數地方又稱“寒食節”,全國各地的清明節都有很多豐富的習俗活動,比如:掃墓、踏青、放風箏、插柳……其中最重要的就屬掃墓了。

“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是唐朝杜牧描寫清明的詩句。仔細想來每年清明給人的印象還真的總是一片濕雨,在煙雨瀰漫的山野中,在泥濘難行的小路上,總有頂風冒雨,三五成羣,扶老攜幼的掃墓人,更有一二個孤影,姍姍獨行,而咱們一家人總會結伴以踏青的形式去掃墓,帶上郊遊的食物和水,開開心心的一路遊玩一翻。

我的太爺爺和太奶奶的墳在農村老家的一座很高很高的“夢湖”山上,每次都要爬很久,所以外公總會給咱們準備好登山用的枴杖。咱們一大家子總是一路欣賞油菜花和野外特有的風景,一路嬉鬧着上山去掃墓。我問媽媽為什麼清明要掃墓?媽媽回答説:“因為冬去春來,草木萌生。後人想到先人的墳墓,是否被狐兔穿了穴打了洞,是否因經常下雨而塌陷,所以後人要去親臨察看下。”咱們在祭掃時,外公會給墳墓剷除雜草,添加新土,外婆會供上祭品,燃香什麼酒,燒些紙錢。爸爸會在周圍的小竹林裏砍些竹枝掛上白紙條插在墳墓上面,表示有人祭拜過了。然後大家各自拿着三支香祭拜,外婆還會念到保佑全家人身體健康,保佑我學習進步……

咱們以這簡單的祭祀儀式,以表示對親人的倦倦思念。清明節不但是中國傳統思念親人的方式,它也讓咱們活着的人聚在一起,增加了感情。

清明的感覺作文7

婦女節過去了,又迎來了清明節。

親愛的'朋友,你是否想過你去世的親人?你是否想過,你親人悲苦的靈魂正在墓地裏幽幽地呼喚你:“回來吧,趕快回來吧!”

清明節,你是否去看望過墓地裏的長輩或兒女!是否喂他們吃一些他們生平最愛吃的東西?是否在他們墓前獻上一束鮮豔的花?

4月3日,又一個清明節來了。平常,如絲的雨下個不停,不知是因為人們不出來,讓老天發了怒呢,還是下了雨,人們沉重的步伐拖不出來?今天又一個清明節,太陽一個勁兒地向外冒,讓我們好出門。媽媽買了一束白花,爸爸拿了兩根蠟燭,都放在奶奶的墓前。媽媽説:“奶奶生前最喜歡吃南瓜絲粽子。”説着,遞給我兩個粽子,都是南瓜絲的,我輕輕地把它們放在奶奶的墓上,心裏説:“奶奶,多吃點兒,我們能見面的時刻,一年中只有這一天呀!”爸爸折下一根樹枝,輕輕地掃走奶奶墓前的落葉,我用腳踢,用手撿,一定要弄走奶奶墓後的落葉。

掃好墓,我們又放開心胸去踏青。來到油菜花地前,媽媽卻拿出一把剪刀,“咔嚓,咔嚓”剪起馬蘭頭來,弄得滿身都是花粉。爸爸拎着籃子,一轉眼就變成了直接包郵的快遞員。我呢,一開始也是剪馬蘭頭的,接着,我成了老爸的徒弟——小快遞員,最後我又變成了媽媽口中的搗蛋貴,瞧,我正在蹦來蹦去地抓蝴蝶呢!

我和爺爺還去挖筍,遇見了一條比較寬的小溝溝,我過不去,爺爺只好把我抱過去,還直喊累呢。我指着一支小筍説:“爺爺,這裏有一支。”爺爺就把它挖了出來。回去的路上,我還看見一條黃色的蛇,它一見我,就“噝噝”到飛快逃走了,我還大聲叫:“蛇啊,有蛇啊!”

這個清明節,讓我有一種説不出的滋味。

清明的感覺作文8

假如青春有消亡的那天,那麼我會將它葬入大海。——題記

每個人最初的最初,都懷着自己對這片世界的無限憧憬而屹立在世界頂端,以一種誓要世界萬物為自己俯首稱臣的嬌縱姿態俯視着。彷彿自己的出現,會讓世界為之一顫!

踏上高三。

身上那份孤傲劍鋒早已被現實磨得愚鈍,身上僅存的那份苟延殘喘的青春也將緊隨着高考的臨近而走向墳墓。校門口LED電板上那彷彿用考生鮮血染得妖豔的“高考倒計時”正逐步走向歸零,跪倒在它面前的是一羣被漆黑鎖鏈枷住的空蕩蕩身軀,他們的腦髓與最初填補內心空虛的夢想已被現實吸允得蕩然無存。圍繞在他們身旁的是絡繹不絕的考卷,是叮囑又叮囑的諫言,是乏味再乏味的分數。

每年的高考狀元榜恰似一塊紅色弔喪布,鮮豔的紅布上登載着前來弔喪青春的名人雅士。而那些未被提及的,則被扔入無邊的陰霾,等待着一下場弔喪典蒞臨。雖説再濃密的陰霾也遮不住閃光的身軀,可這可怕的陰霾可是會吞噬光亮的!

我希望能化身為一頭藍鯨,帶着夢想遨遊在那篇淌着憂鬱藍的大海,在空曠的大海里盡情地遊曳。我願將青春埋入大海,換我永世的自由!自由遊曳在無際的滄海中。倘若你能聽見一頭藍鯨在呻吟,那時我在高呼:自由萬歲!

無數的莘莘學子在清明抱頭痛哭:自己的青春死無葬身之地。

四月的清明總會下雨,將本來陰鬱的天空潤得潮濕。無數的雨滴滴下,如眼淚流在考生的嘴角。埋在試卷堆裏的頭顱,靠着僅存的手臂上的痠痛感來證明自己活着。

清明時間淚紛紛,路上考生驚斷魂。

清明的感覺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大詩人杜牧寫的清明多麼有意境啊!

可我腦海中清明時節應該是小雨淅淅瀝瀝的下個不停,“嘩啦啦……嘩啦啦……”田野裏的小草,路邊的小樹,看上去都格外清爽,披上了淡淡的綠裝。清明時節,漫山遍野的映山紅都競相開放,它跟其他的野花比起來格外引人注目,有鮮豔的大紅色,有淡淡的粉紅色,有看上去有點像白色的淡紅色,它們相互映襯着,好像把羣山打扮成一羣“小姑娘”,漂亮極了!

在清明時節,還有一種花肯定不得不説,那就是油菜花,清明節的時候,滿田野的油菜花金燦燦的,非常漂亮,還給人一種豐收的感覺,滿田野的油菜花預示着即將到來的豐收的季節!

清明節,是我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相傳清明節前一兩天是寒食節,為什麼有寒食節呢?據説在春秋時期,介子推與晉文公流亡於列國,介子推割大腿肉供晉文公充飢。而在晉文公復國後,介子推卻拒絕了晉文公提供的高官厚祿,與自己的母親一起歸隱在綿山,晉文公不得已焚山逼迫,介子推依然不出山,最後與母親抱樹而亡,後來晉文公便把他葬在綿山,修寺立廟,並規定老百姓在介子推亡故的這一天吃寒食,並且禁火,後來就相沿成俗。在中國古代,祭祀一般都選在寒食節這一天,直到後來才慢慢改成清明節。

介子推能在困境中對自己的主子如此忠心耿耿,而後來又寧死拒絕回報,那是何等的氣節啊!這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怪不得大家要把介子推的忌日作為寒食節,並作為祭祀的日子,這是對他人品的真正肯定!

清明的感覺作文10

這是一個令人難忘的日子,帶着哀哀的愁思和滿滿的懷念,過着清明。雖然我的老家沒有祭祖的習慣。可是,我依然在我的心中懷念我的祖先。雖然我從未見過的老祖,也不知道他的事蹟。可我依然在心中敬仰起來,因為它是我的祖先養育這一代的人,如果不是他,我也不會出現在這裏。

雖然我不知道清明是怎樣祭祖的,每當清明我都百思不得其解,只能在我的腦海中幻想;清明我與父母在山上除草,放煙花,幹着許多有趣的事情。我開始憧憬。又怕天真的實現。因為我珍惜我身邊的每一個人,不希望他們離開,來實現我那笨蛋、又卑微、又無厘頭的想法。我開始想象,又不知道我的同學在想我的同學在掃墓前做什麼。剛才也是從電視節目看到的也不知道屬不屬實。可我又沒掃過墓,可我開始像只可愛的好奇貓,頭頂打滿了許多的問號,來索求我想得到答案。我在鍵盤上噼裏啪啦的打了起來,手指像個忙碌的工人,迅速、有便捷的完成它的工作。後來我覺得實在太複雜了。除了講究禁火、掃墓,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還有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相傳這是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我很慶幸我不用掃墓了,更不用做這些繁瑣的事情。

清明是緬懷和祭拜祖先的節日,雖然我的清明過得是那麼的平淡無趣,可是我還是學到許多的知識。韓愈曾説過“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可我還是學到清明的習俗。清明是一個懷念親人的日子,一個讓人痛心的日子。清明也是一個讓人哀思的日子。在這清明節,點上一隻燭,,給祖先點亮光明;獻上一朵花,向親人表達無盡的懷念。

清明的感覺作文11

小的時候,對於清明的印象是簡單的,是清晰的。記憶中的清明是簡單,圖畫上面有幾縷香霧,有燒掉的紙錢,有些許貢品。

當時的我對於清明的理解很淺薄,畢竟是一年接觸一次的,當時的我們也對此很新奇。有時候我們也會盼着清明快到來,小學時讀到"清明時節雨紛紛"時的驚奇,畢竟在我印象裏,清明節那天大多是晴天。

和着輕柔的春風,蝶在花間玩耍,蜜蜂陪着它,摟着一捆清明棍,偶爾冥花會被勾住,會引起我們的些許笑聲,一點兒也沒有"路上行人慾斷魂"的味道,氣喘吁吁地爬在厚厚的石階上,俯瞰腳下那片沃土。

直至開始,乖乖聽從大人的叮囑,關心的也只有打鞭炮和燒紙錢,而墓的主人也不記得是否曾經見過,清明就這樣過去了。

那時候的清明,只要一顆童心和準備擁抱大自然的心情就夠了。

我漸漸長大,每次心情也更加沉重,因為我認識到,這是一個祭奠,緬懷先烈和親人的日子,發覺物是人非,物人皆非的時候,內心變得空蕩蕩。

樹木愈加變的更少,花和動物也少了,雖然石階還是和以前的一樣,錯落有致,但在心中總覺得少了一份情趣。極目遠眺,看到的也只是山外的"鋼鐵森林"。

但不變的是我們的那份心,對先祖的敬重的。不變的是我們的習俗,來到先祖的墓前,每一步都是安靜的,敬重的。上貢品,打鞭炮,燒紙錢,上香,不等香燒完,便默默的離開。

綿綿的雨揉打着我的心扉,淡淡的霧搖曳着我的懷念,淚眼朦朧,依稀望見燈火闌珊處,思想有些迷濛,心有些顫動……

又是一年的清明過去了,但在我的心中似乎少了些什麼。

清明的感覺作文12

人們習慣於在清明緬懷祖先,追思先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的習俗,家家户户都會在清明節這天回老家“掃墓”,我被父母生拉硬拖着回到了鄉下老家。

幫大人折完了紙花就上山了,又走上了已經走了無數遍的山路。跨上這座山,一種熟悉的感覺撲鼻而來,混雜着幾縷泥土的芳香。我曾經有過無數“夥伴”,一路走去,嗨,豇豆花好久不見了,你又漂亮了不少。咦,黃花大媽,去年結了多少果實?呃,是勿忘我啊,記得我嗎?哎!可愛的小草冒出了尖尖的腦袋,你又長高了多少。

到了墳前,愉悦的心情就像一盆灰炭,“唰”地被水澆滅了。爺爺,您還好嗎?常常看見您的畫像卻從來沒見過,因為您在我沒出生的時候就已經過世了,只好這樣陪您説説話,時間也不多,一年才來一次。您好長時間沒人陪您聊天,一個人悶吧?不悶?也對,有梨花陪伴着你,再煩惱的事也會忘光了。奶奶常常説您,自己家裏東西壞了,經您叮噹敲上一陣就行了,鄰居家有事要幫,您也是很樂意去做。您的艱苦樸素風範,一直保留到現在,櫃子、凳子、桌子……哪一樣不是您親手做的。不幸的是您在五十多歲時就離開了人世,當您重病在牀,與病魔做着殊死抵抗時,卻不忘翻字典,想着給我取名字。您不用擔心,我會繼續將您的優點發揚光大,梨花又開了,您最愛梨花卻不知為何。既然喜歡,那它一定會明白您的心意。梨花生生不息的代代相傳,您的思想也會永駐。

從山上下來,我一直沒有再説話,一個人回去了,大家也都走了。墳邊只留下一株梨樹,一株開滿了花的梨樹,花兒白,真的很白,也很漂亮,獨立在山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