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清明隨筆作文10篇

欄目: 清明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76W

清明隨筆作文1

清明,古時便流傳下來的節日,不知從何時起,每次的清明我都會有種軼事的衝動,可能是華夏炎黃留下的血液作怪吧。

清明隨筆作文10篇

明明是踏青的好日子,但不知怎的,再明媚的陽光也激不起我的性質,宅在家裏,一個人靜靜地,不知道幹些什麼。往年的這時候一般都是早晨,和父母,爺爺一起去那處,應該算是廟吧的地方上香,點紙錢,往往每年,清明日子裏總是會見到姑奶奶紅着的眼眶和那低落的眼淚,哭的是我的奶奶,奶奶——這個詞語自打我生下,我有記憶起便沒有這個印象,只從那從前,應該是三十多年前的黑白照上看出奶奶的端莊,聽我爺爺説,奶奶是個愛讀書的人,雖然學沒上幾年,但書卻很多,爸爸幼時,家裏窮,沒什麼娛樂的東西,奶奶便給爸爸和大伯講故事,講的是水滸,西遊。每次提到奶奶,爺爺的眼裏總是隱現出一副明顯的落寞。爺爺是名杭鋼工人,讀書沒讀幾年,但教了我很多,他一直是做的多説的少,當然這不是他告訴我的,而是我的爸爸,爸爸説,他這輩子最崇敬的一個人不是多偉大的人物,而是我的爺爺,作為一名父親,我覺得爺爺是成功的。

反正往年的清明,我是千篇一律的,今年上墳卻在昨天就已經完成了,本來興致滿滿的心情就這樣沖淡了,不知道幹些什麼,隨便吧,於是,我拉出一隻椅子,在陽台上眯着眼睛,希望能睡去,但這惱人的變色眼睛,竟然把這可人的陽光給淡化了,不得不説這是一種遺憾,只能任由之的閉上眼睛,想想這一個禮拜的事情,可是人總是不隨心意,越是不想想的東西就越容易的出現在眼前,暴躁的推掉椅子,回到書房,拿出那本讀了卻也忘了大半的上下五千年,每次讀它總會讓我有不一樣的感覺,但這是我第一次興趣索索,站在書架前,不停的翻找着能消遣的東西,發現一些的東西都是過去的回憶,一個角落,我發現了一本以滿是灰塵的“破書”——唐詩三百首,只能是破書,上面的紙張還是很久以前的黃色,那種礙眼的黃色,半邊的封面早已剝落,也許早已成了構成世間的微粒“死”融合在了一起。但就是這樣一本書,卻深深的引起了我的回憶,書皮上早已難以辨別的圖畫卻又顯得很是清晰。20xx年出版的字眼像是一部電影的開始。

小時候,哇哇學語的鏡頭就這樣浮現在我的眼前,媽媽,對,是媽媽,手中拿着的是一本略顯精緻的書——唐詩三百首,一個稚嫩的孩童在母親的教導下一字一句的背這華夏的寶藏,不求甚解卻又覺得字字具有會意,啊,是炎黃子孫的血液在共鳴。“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遍又一遍,一遍令人感覺親切,一遍卻是那呀呀的兒郎之聲,好像沒什麼,卻又顯得有什麼。從此立志作那讀書郎,做得狀元回報娘。

清明時節雨紛紛,我心依存讀書魂。

清明隨筆作文2

節是中國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古代的時候,清明節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而非節日,清明節的前一天是寒食節,那才是真正的節日。而作為節氣的清明節,卻晚了一天,但是他卻意味着春天的到來。

清明時,氣温升高,正是春耕純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的説法。

寫到這裏有人會問掃墓的習俗呢?―掃墓的習俗出現在漢代,最初的清明節僅僅只有踏青的習俗,清明代表的是踏青的最好季節。

掃墓的出現是因為漢朝的皇帝經常在清明節時祭拜祖先,所以老百姓們也開始在這一時節掃墓了。唐朝時,皇帝在這一節日裏還發過禁令,‘禁止在清明節是掃墓和踏青一起進行。’因為很多人在掃墓時哭哭啼啼,踏青時有嘻嘻哈哈,朝廷覺得不嚴肅所以才發佈的。

但是實際上,古故人們把清明這個節氣看作生命轉化的節氣,因為它意味着過去一年的結束和新的一年的開始,也意味着人和自然的交匯。

現在的清明節,它不僅僅是人們祖先和緬懷先人的節日,也是中華民族之人認祖歸宗的紐帶,更是一個遠足踏青、親近自然、維護新生的春季儀式。

清明隨筆作文3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着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裏,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於是,淡淡的哀愁隨着清波盪開,盪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悽悽冷冷,絲絲細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着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於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悽迷而又美麗的境界。於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他就是杜牧。

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時節裏,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悽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看那春雨濕衫,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複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於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彷彿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一絕句。行人也不願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於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或許人生總有那麼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餘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鬆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盪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清明隨筆作文4

清明雨上,折菊寄相思,撫琴吟唱。雨是人的離愁別緒絲絲縷縷,聲音沙啞,柳條搖曳着,送故人與灞上,這也是四月裏的天。清明,清清明明的記憶,不肯抹滅或是減持的。綠葉興嵐處,拳拳相思意,墓誌銘哀哀聲色盡是愁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柳綠花紅,春光明媚,這雨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煙雨紛紛的雨叢裏,人影浮動的盡是愁容倦意,或是故人不再,去年今日此境中,少了伊人,多了離愁,這天與地的分隔,或是天涯久遠的遠隔,即使是美麗的風景也總是有點孤芳自賞的孤獨與寂寥,風景依舊,只是看着風兒微微頻點頭的空落,此時是最難言説的滋味吧!

或許最解愁意的就剩下那杯杯盞盞裏的三倆淡酒,暖風薰得人憔悴,迷離的眼神像是恍然錯失了半個世紀的陡然相遇的茫然失措,温一壺清酒,解解料峭中的春寒,暖暖身上的濕衣,更甚解解心上的愁緒,遠在他鄉的遊子,春意濃濃心易鬧!

四月的天呢!你是美人的眼眉的那顆硃砂,你是温暖着凡塵的錦袍。這美!美得那麼讓人窒息,煩憂着了魔,擾得人兒魂都掉到九霄雲外去了。清明!我是不敢觸碰的,易碎的心扉,總是在這個季節裏演繹着,悽悽婉婉,往事淡了,回憶卻濃了,揮之不去的人影總是在西窗燭光閃亮着,孱弱的抵禦涼風的時候慢慢的升騰,沁入心間,一地的花瓣是那凋落的心吶!荒冢,青柳,蒿萊熾幕,朦朧着的氤氲,無語的沉思,緬懷,淚如雨下,點香引言,敬茶酌酒,長跪泣涕,悲慟聲顫,眉間已了無春色。

天街小雨盈盈繞,擾人相思故人情。好栽柳,栽在墳墓畔,環着庭院繞,無心栽在水中央。一重重、一簇簇,芽抽成一季的春色,水倒影落,道是離人西去,淚垂三尺倚欄看破天。

逝去的不僅是相依相伴的低低私語,而是舉案齊眉的絲絲温存,是那用一天天日子熬成的特殊味道,“月影憧憧,煙火幾重,燭花紅,紅塵舊夢,夢斷都成空雨打濕了眼眶,年年倚井盼歸堂”,廳堂還在,紅塵中的微笑依然過往,夢斷罷!魂飛魄散。

喜也好,悲愁也罷!清清明明的記住那些過往,真真實實的過着日子熬成的魂湯,感謝這清風之朗,心地安好,明朗!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馬穿楊柳嘶,人倚鞦韆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Q464367056

清明隨筆作文5

萬物復甦, 春色撩人,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馬上就要到了,清明是人們祭祀烈士和死去的故人,因此每到清明我的心都有一種憂傷的悸動。

古人云:“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似乎都該伴着細雨,唯有這樣,才能撫慰那柔軟,悼念世者的魂靈。

往年,清明難得一遇的風和日麗,父親總會帶隨我去祭祖,於是他拿起鐵鍬在爺爺舊墳土上添加一些新土。有的人則會採一些清明花放在已故親人墳前,使清明花在春天的陽光映襯下刷新鮮豔美麗,掃完墓後還很不捨地停留着......

望着先人的棲息地,時光在凝固,記憶在凝固。點一炷香是崇敬,焚幾許紙錢是思念,叩首的禮儀是虔誠。焚燒的紙錢,似灰色蝴蝶四處飛揚,爆炸聲此,幽靜的田野煙火裊裊。人生有酒今朝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擺在墓前的酒肉,是思念,是寄託,是祈福,是感恩。

清明,承載着太多的惆悵,太多的悲傷,太多的生離死別。

此時,又見清明,身在異鄉的我,無法為已故親人掃墓,總感覺有什麼遺憾。

清明隨筆作文6

4月2日,我一醒來就忙着刷牙、洗臉、穿衣服……我沒有忘記,今天要去參加藍田玉川鎮紅門寺小學了。我們出了門,媽媽開着車帶我和朋友到了地點,我迫不及待地上了車,把書包放下,一邊看着風景,一邊和朋友玩石頭、剪子、布。

我發現窗外的景色一點一點變得像在山裏了:先是熱鬧繁華的高樓大廈,漸漸的,綠色越來越多,水越來越多,花兒越來越多……很快,我們就來到了山裏,走在彎曲迴轉、凸凹不平的山路上,車子越開越慢,兩岸的青山印入清清的水面,就像一幅水上的風景畫,最讓我難忘的是山上石頭縫裏竟然長出了美麗的野花,把大山裝扮得五彩繽紛、絢麗多彩。

到了地點,我們一個又一個爭先恐後地跳下車,還要走一段路才能到小學,遠遠的看到一堵斷了的圍牆裏,有一排簡陋的房屋。來到門口,我發現這所學校很舊:刷了白灰的牆的白灰都掉落了,露出了很多磚頭,刷了黑漆的大門已經露出了木板,用綠漆塗過的槓子已經也掉了漆,露出了裏面的黑鐵,老師的講桌和板擦都是舊的,同學們的椅子和桌子非常破舊,雖然很難看,但是,他們還在使用,他們的生活多麼艱苦,但是他們努力學習,像山上的野花一樣堅強的成長着。

我們又參觀了男、女生宿舍,天花板都破了,牀是用課桌拼接成或是用磚頭塊壘起的木板拼成的,被子和枕頭也很舊,但是非常整齊,可以説是整齊得無可挑剔。

一天的活動很快就結束了,我們戀戀不捨地離開了學校,離開了新結交的好朋友,以後我還要來看他們!我要好好學習,努力工作,幫助更多的山區小朋友!

清明隨筆作文7

三月初三,龍抬頭。但是今年龍一抬頭,卻撞上了一個憂傷的日子。日曆上三個黑色的小字提醒我:清明節,這個充滿憂傷的節日來臨了。

對我們學生而言,清明意味着長假:從三號到七號,五天的假期,不算短了。放假前的最後一天,天氣涼爽,天空佈滿烏雲,看起來陰沉沉的。然而,陰沉的天氣絲毫沒有影響到同學們喜悦的心情。最後的一節課,老師在講台上絮絮叨叨,千叮嚀萬囑咐地講注意事項。可惜同學們沒一個認真聽,都忙着收拾東西,心裏盤算着下課鈴響時,怎麼以最快速度衝出教室,擁抱小小的幾天自由。

下課鈴聲姍姍來遲。心急火燎的眾人齊聲歡呼,一個個動若脱兔,爭先恐後地向教室門擁去。無論男生女生,都如同打了雞血那麼興奮。走在校園裏,隨處可見同學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耳邊也不斷響着“再見!”“到我家來玩哦!”諸如此類。哪裏有一點“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情景!

回到家裏,本來想跟朋友們一起在林蔭道上賽車。看着面前一堆作業,我斷然放棄了這個念頭。語文、數學、英語老師都例行公事,我鬱悶地寫了一會兒,更鬱悶的事兒來了下雨了。我黑着臉看着一根根水做的“繡花針”插入大地“老天也因為作業多鬱悶哭了麼?”

“清明時節雨紛紛”。近段時間一直在下雨,老天爺似乎受了大委屈,一直在不停地哭,哭得人心煩。放假第一天,老天爺由號啕大哭變成了林妹妹式的“微哭”。我們全家人被騙,以為雨快停了,於是舉家出遊。誰知道老天爺相當有耐心,一直到我們參觀完畢回家時,它還在“微哭”。

在我朦朧的印象裏,清明應該是這樣一個畫面:細密連綿的陰雨,一望無垠的綠草地上坐着一個正在發呆的、憂傷的白衣少年,或是身着淡雅紫裙的少女。背景音樂是牧童悠揚的短笛聲。

可真到了清明,我所有的幻想破滅:老天抽瘋,在最該下雨的那天沒下一滴雨,也不出太陽,就那麼陰着;綠草地剛打了農藥除蟲害,“香氣”撲鼻;更沒什麼憂傷的少年少女,只有幾個小小孩一邊怪叫一邊跑來跑去,他們的母親在身後大聲吆喝。

面對這一切,我無言以對,哭笑不得。

清明隨筆作文8

清明,纏綿的雨絲帶來的不是以往的浪漫,而是侵入骨髓的淒寒。

清明。清明,説出口總有種傷感湧上心頭。莫名地,心情變得很沉重。

先人的離世,往往是人們心中一段最為悲痛的回憶,深埋在記憶深處,不願提起、不願憶起。而清明,則將所有的哀思拉回到現實,就那樣平靜地呈現在所有人面前。於是,最初的那種撕心裂肺的痛,又回來了。逝者安息,生者,卻難以放下。

我相信,清明時節的雨,每一滴都是由人們的思念化成的。這種思念、如此痛,如此讓人心傷。於是當這雨滴落在人們身上時,才讓人心中升起難以名狀的感傷,才讓人的心情變得莫名的沉重。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時節,是個隨手就可以撿拾淚水的時節,亦是個哀傷蔓延的時節。轉身、低首、難言。誰將痛的滋味,連同思念一同葬了?

當真葬得了、忘得掉麼?

清明,我們都清楚的明白,逝去的,不會再重來。但那份思念則是無論如何也無法遺忘的。我們只是壓制着,努力不去想。

但是清明,卻將所有的一切釋放。於是,懷念啊、傷感啊、難忘啊什麼的,一下子全都回來了。一絲一毫都沒有減少,反而在心中越發清晰的展現出來。

這雨,下個不停,淚水也流個不停。不想再剋制了,哭便哭吧,終究,那是所有人都難以忘記的,那些曾經深愛着我們的人即便不在了,我們也要勇敢地走下去。否則怎麼對得起他們的愛和我們的紀念呢?

這雨,下得陰晦。但我們應該笑得明媚,不可以讓那些曾經深愛着我們的人,看見我們不快樂,不可以……

清明時節雨紛紛。

清明隨筆作文9

三月初三,龍抬頭。但今年龍一抬頭,卻撞上了一個憂傷的日子。日曆上三個黑色的小字提醒我:清明節,這個充滿憂傷的節日來臨了。

對我們學生而言,清明意味着長假:從三號到七號,五天的假期,不算短了。放假前的最後一天,天氣涼爽,天空佈滿烏雲,看起來陰沉沉的。然而,陰沉的天氣絲毫沒有影響到同學們喜悦的心情。最後一節課,老師在講台上絮絮叨叨,千叮嚀萬囑咐地講注意事項。可惜同學們沒一個認真聽,都忙着收拾東西,心裏盤算着下課鈴響時,怎麼以最快速度衝出教室,擁抱小小的幾天自由。

下課鈴聲姍姍來遲。心急火燎的眾人齊聲歡呼,一個個動若脱兔,爭先恐後地向教室門擁去。無論男生女生,都如同打了雞血那麼興奮。走在校園裏,隨處可見同學們一張張燦爛的笑臉,耳邊也不斷響着“再見!”“到我家來玩哦!”諸如此類。哪裏有一點“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情景!

回到家裏,本來想和朋友們一起在林蔭道上賽車。看着面前一堆作業,我斷然放棄了這個念頭。語文、數學、英語老師都例行公事,我鬱悶地寫了一會兒,更鬱悶的事兒來了——下雨了。我黑着臉看着一根根水做的“繡花針”插入大地——“老天也因為作業多鬱悶哭了麼?”

“清明時節雨紛紛”。近段時間一直在下雨,老天爺似乎受了大委屈,一直在不停地哭,哭得人心煩。放假第一天,老天爺由號啕大哭變成了林妹妹式的“微哭”。我們全家人被騙,以為雨快停了,於是舉家出遊。誰知道老天爺相當有耐心,一直到我們參觀完畢回家時,它還在“微哭”。

在我朦朧的印象裏,清明應該是這樣一個畫面:細密連綿的陰雨,一望無垠的綠草地上坐着一個正在發呆的、憂傷的白衣少年,或是身着淡雅紫裙的少女。背景音樂是牧童悠揚的短笛聲。

可真到了清明,我所有的幻想破滅:老天抽瘋,在最該下雨的那天沒下一滴雨,也不出太陽,就那麼陰着;綠草地剛打了農藥除蟲害,“香氣”撲鼻;更沒什麼憂傷的少年少女,只有幾個小小孩一邊怪叫一邊跑來跑去,他們的母親在身後大聲吆喝。

面對這一切,我無言以對,哭笑不得。

清明隨筆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的那一首《清明》,寄託給我們以思念,相隔數千年,在那落雨的春日之中,寂寥無聲。——題記

我常想:清明,大概是一個不太受歡迎的傳統節日——在這時,想起已逝的親人、朋友,許多人多會不禁潸然淚下——這情,這景,可有誰會開心高興呢?

可至少我是為他們高興的。

——清明,掃墓,除盡那墓前的灰塵,放上作為供品的水果,點心。焚上幾根香,裊裊煙霧升起,籠罩在墓碑前,寂寞而憂傷。也許,那是一座無名的墓,墓碑孤獨地矗立在野地上。然,那是,一個鮮活生命長眠的地方。那不是無主之地,那是他們的,庇佑親人的最終愛念;最後的篇章。

清明時節,細雨綿綿,清風瑟瑟拂過面頰,像葬禮上的悲涼樂章。親人們,朋友們長眠於這廣袤的大地之中,也許數百年後,也許數千年後,他們終究會歸於塵土。而這裏,是他們最後的歸宿,他們人生路途的終點站。可人生沒有最終篇章,那清明中的一抹微笑,是親朋好友對他們最後的悼念……

在清明時節踏青,不知是誰提出的,我想,在清明時,走過那一片青翠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晨露中的草地;走過,那一片温暖的草地。尋找着永遠離開的人,他們在這裏留下的痕跡;——帶着對已逝之人的思念,帶着他們對這世間的最後一絲眷戀……

清明,掃墓,是對已逝之人的悼念;清明,落雨,是自然對親人的勸慰;清明,踏青,是對已逝之人的懷念。

清明這個節日,是我們對已逝的親人朋友在這世界上最後一點留存痕跡的證明——證明他們作為一個鮮活的生命,曾活在這世界上。

試問:那“路上行人”為何“欲斷魂”?因為,他們,在懷念在思念,也在想念啊!一個人的生命能有多長?它也許很短,在不經意間逝去,可它同樣也很長。在即將逝去的那一刻,留在了在很多很多人的心裏,永不泯滅。

謹以此文,記清明。

Tags:隨筆 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