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推薦】祭祀作文四篇

欄目: 清明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12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小學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祭祀作文4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推薦】祭祀作文四篇

祭祀作文 篇1

又是一年清明時,今年的清明可謂是一個“三無”的清明。今年清明沒有“雨紛紛”,人們也沒有“欲斷魂”,祭掃的方式也依然沒有發生什麼特別大的改變。今年的清明還是倆字,焚燒!

清明放假,跟着姥爺姥姥去海寧為曾祖父掃墓。葬曾祖父的這塊墓地,沒有管理的人員,墳也是這裏一塊那裏一塊,常青樹也是這裏兩棵那裏兩棵的。姥爺姥姥正在準備祭掃的物品,我閒來無聊,小範圍的在墓地裏逛逛,發現今天來掃墓的大多數都是上了年紀的老人,所以祭掃的方式也都如出一撤:焚燒!等到姥爺姥姥準備好祭掃物品時,前來掃墓的人也越來越多,人們都大包小包,扛着,揹着,走進了墓地。人們帶到東西很簡單無非就是一些供品,和焚燒用的紙錢什麼的。焚燒的味道越來越濃來,轉眼看看姥爺姥姥,嗨,也都在燒紙錢,誰叫他們也是老年人羣呢。“我説,姥姥,你們就不能不燒啊,我都咳成這樣了!”我不經抱怨道。姥姥卻淡淡然地飄來一句:“小孩子家的,你懂什麼。”我受不了這味兒,趕緊回到了車子裏,離開了這“焚燒現場”。

雖然這只是浙江省海寧市鄉下的一小塊墓地,但我想這足以説明,人們祭掃的方式並沒有得到多大的改善,真是焚燒倆字不離清明啊!

人們為什麼就一定要用這樣的方法來表達自己對逝者的懷念呢,為什麼不能夠換一種環保一點、安全一點的祭掃方式呢?像這樣焚燒紙錢,很容易造成火災等事故的發生。我覺得人們應該要逐漸養成一種意識,要改去這些不安全不環保的祭掃方式,當然,要改掉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習俗需要時間。

雖然説有很多人還在用傳統的方式祭掃,但也有許多不錯的祭掃方式,比如,網上祭掃。人們可以利用網絡為逝者敬香,獻花或為逝者留言。這麼説吧,網上祭掃又是現代技術的體現,又不失中國的傳統習俗,又環保節能,又省時省力。

希望下一個清明節可以從三無成為二無,沒有“雨紛紛”,人們沒有“欲斷魂”,祭掃方式卻有着大大的改變。做一個安全文明的小公民,過一個安全明文的清明節。

祭祀作文 篇2

今天是清明節,家家户户都去祖先的墳前掃墓,我家不例外。一大早,父母就拎這一大袋雪鉑,帶着我去外婆家會合。到了外婆家,我剛喝幾口茶,大舅就來了,緊接着小姨,姑婆來了。過了一會兒三三兩兩的都來了。

大家出發了。山路上的雜草舅公已經用拖拉機剷平了,所以走起來不是很吃力。終於到了外曾祖父的墳前,媽媽先把水果、粽子等供品放在了墓碑的兩側,接着點燃了香燭。外曾祖母給每個人一根點燃的香,讓大家在外曾祖父的墳前許下願望。大舅説:“希望明年我能從部長生到總經理。”表妹説:“我希望今年期末考試能得100分。”終於輪到我了,我想:今年年初我就應生病住院了,真倒黴。於是我説:“希望大家都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大家的心願都説完了。接下來就開始給外曾祖父燒陰間的錢——雪鉑。再燒雪鉑的時候媽媽告訴我,外曾祖父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他會對對子,還回刻章,讀過許許多多的書,是當時村子裏的文化人。聽着聽着,我不禁對從為見過面的外曾祖父起了敬佩之情。

墓掃好了,我們又往山上爬去,因為上面有一大片映山紅。黃的似金,粉的似霞,白的若霜,十分漂亮。我和姐姐、妹妹在花間玩耍,真有點飄飄欲仙的感覺。

掃墓為何?1、為了紀念死去的親人,懷念他們的音容笑貌;2、一種信仰,在列祖列宗之前許下願望,讓自己在今年多多努力。

祭祀作文 篇3

清明上墳掃墓,祭奠祖先,悼忘故人,“氣清景明、祭之以禮”,這是中華民族尊崇祖先,敦親睦族文明的具體表現。

在清明的時候,人們都要上墳掃墓。那怕是在離故鄉千萬裏的他鄉異國,在清明前後,人們都要跨山越水,到祖先的墳前燒香祭拜,對祖先“思時之敬”。表示自己對祖輩的孝心,對故亡人的親情。即使由於某種原因不能回鄉,人們也要在家中或附近野外設祭,向着故鄉祖先墓地方向,舉香作揖恭請先祖享祭。

清明上墳掃墓是一堂中華文明的教育課程。人們在上墳掃墓的時候傳承着中華文明

清明上墳掃墓,它演繹的是“慎終追遠”,敬畏祖先,孝親仁義,修德明性的中華文明。

人們在上墳掃墓的'時候,都要帶着香燭,冥紙,酒食。

人們遵守傳統的上墳掃墓的儀式。人們上墳掃墓,先是“拜掃壙塋”,要打掃墳塋,給墳蟇培土,“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有的人在墳墓旁植樹,清除墳頭上的雜草。在正式祭奠時,都先擺放祭品、水酒,然後燒紙、焚香、奠酒、行禮,祈福,之後還要壓墳頭紙,等等。

這種來自傳統的儀式是那樣的嚴肅認真,神聖莊嚴。正式祭奠的儀式,嚴肅、隆重、恭敬而且誠摯,使參加祭掃的人在心靈上產生震撼和淨化。

上墳掃墓是家庭的禮儀活動,是中國古代禮儀的基本而且重要的表現形式。正是祭掃儀式的嚴肅認真,傳承人們發自內心的對祖宗的敬畏,對親人的友愛的自覺和追求。

孔子喜愛祭祀崇拜的儀式,説"我愛其禮"。孔子以為上墳掃墓不只一種儀式,他認為這種正式的禮儀會使人心中產生虔敬之意。人們在祭祀的時候,遵守的儀式的秩序,正是一種禮儀的訓練。

上墳掃墓的儀式,是傳承人們培養孝順仁愛的德行的形式,它培養人們適應井井有條、安寧治安的社會秩序,讓人們在祭掃活動中進行一種個人的約束個人行為,修身養性的訓練。

人們在上墳掃墓,祭祀祖先和亡靈的時候,感受“慎終追遠”的傳統文明,親親親人,感恩先人,不忘故土,愛家愛國。

一家人一塊上墳,顯示了家人的和睦親情。自己參加上墳掃墓的活動,表現了自己的孝行品德,悼念情人,表現自己的敦親睦族的情懷。

人們都相信,上墳掃墓,能夠得到列祖列宗的“在天之靈”的關心和保佑。有了對於家庭的孝德,就是提高了個人的修德,從而一定會有對國家,對社會的責任感,做一個好公民。

上墳掃墓是一種文明的訓練。雖然其中有“敬神如神在”的迷信色彩,但是,這種對於“亡靈”的恭敬,潛移默化地傳承着中華民族尊崇孝親的文明的精髓。

祭祀作文 篇4

“素衣莫起風塵歎,猶及清明可到家。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聽到這兩首詩,我就想起了陪伴了我8、9年的爺爺,我現在還清楚地記得爺爺那慈祥的笑容,那白髮蒼蒼的頭髮,額頭上那一條條明顯的皺紋。我,又陷到了悲痛和傷心之中去了。

每次看到爺爺的照片,他總是用那慈祥的面容看着我,往事一次次浮現在我的眼前。

我記得8歲時,爺爺不幸摔倒,腿摔骨折了,但是,卻不知道爺爺的嚴重性。但不管他的腿有多痛,還是用温柔體貼的微笑看着我,有東西和我一起分享。

還記得5歲那年,爺爺第一次陪我去體育館,他那粗糙的老手拉着我的小手,爺孫倆走在體育館的路上。我想要什麼,爺爺都會給我買,我想玩什麼,爺爺都會陪我一起玩,我只記得當時我在走單槓時,摔了下來,爺爺趕快來扶我,雖然爺爺當時説的什麼我不記得了,但是我永遠不能忘記他那慈祥的微笑。

沒有了,什麼也沒有了,現在什麼也沒有了,上天你好不公平呀,為什麼要奪走我爺爺的生命!你知道嗎?我現在有多想念他!

所以,每年的清明節,每當我和我的爸爸到了爺爺的墳前,我都會留下痛苦悲傷的眼淚。

雨,打在了我和我的爸爸的衣服上,風還是夾雜着冷意,雖然爺爺已經不在人世了,但是,他那慈祥而又和藹的面孔都會深深的刻在我的腦海中,我是不會忘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