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精】有關清明節的作文

欄目: 清明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有關清明節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精】有關清明節的作文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

清明節這幾天街頭巷尾都已經擺放起一堆堆莊嚴肅穆的花籃,與平日不同的是,花籃上多一個“奠”字,這不由地讓我想起清明節快到。

不知是先人們預測靈驗還是上天有意找個潮濕的季節來搭配這潮濕的心情,今天早晨天空一直被陰霾籠罩,我不禁順口吟出“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可熱鬧,滿山遍野都是上山掃墓的人,有的為親人掃墓,有的為朋友掃墓,鞭炮聲,説話聲,交成一片。但是總比以往缺失什麼。大家的臉上盪漾着的笑容,那麼的不自然。萬般思緒湧上心頭?大人們準備許多紙錢、紙被子、紙衣服、紙鞋子、紅燭等物品。小孩們有的拿鋤頭、有的拿鏟子隨後跟着,一家人一起上山掃墓。掃墓可有意思,找到祖墳,我們就分頭忙開,首先要先掃墓,就是將墓園打掃乾淨:或在墳上增加新土,除去雜草或不適合在墳上生長的樹。為墳墓培上新土、修整墳墓,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不一會兒日久未修的祖墳頓時面目一新。掃墓時,人們攜帶紙錢等重要物品,將花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紙被子、紙衣服、紙鞋子等焚燒,這些供品是給祖先吃的,紙錢是給祖先用的,表示我們後輩的孝心。然後是祭祀,這不僅僅是為寄託思念,還是為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愛。

清明,又是一年清明。無盡的悲傷都化在這濛濛的細雨之中,承載着思念的心情,落向大地,撒給那些逝去的親人,這樣悲痛的心情,纏繞於心中,久久的,不散……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2

今天是清明節,一大早,爸爸媽媽和其他親戚朋友們,吃完早飯就拉着我上山拜祭祖先去了。

我們到了山腳下,要開始爬山了,在上山的路程中,路面特別滑,我滑倒了好幾次,再加上有許多山地離下面的地面高了許多,需要一個人先爬上去再拉另一個人上去才行,有時候在下面的這個人太重了還有可能把上面這個人拉下來呢!在上山的小路旁邊的草叢裏一般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大坑,媽媽告訴我這一些大坑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被尋找寶藏的祖先挖出來的,所有大坑中都十有八九是埋藏過寶藏的。

我們來到了第一個祖墳,這一個祖墳下面是一位婆婆,我還記得,在我五歲這年,我在給她的墳墓上香之後,從上面滑了下來,結果扶了一下墳墓前面刻字的地方,一個東西從上面掉了下來,媽媽説:“這個可是婆婆在天之靈戴的帽子,現在你把它弄壞了我們又要重新買一個給婆婆了!”

“弘宇!”我的堂哥在叫我,“你在想什麼呢,我們去給婆婆上香吧!”我從回憶中又回到了現實的世界裏,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給婆婆上香,這香上面冒出的煙把我的眼睛薰得眼花繚亂,連續打了好幾個噴嚏,這種感覺特別難受,鼻子也酸酸的。

我們來到了最後一個祖墳。從這個地方望下去,可以看到半個徐家村,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把公公埋在這呢?”媽媽説:“這個地方是公公自己選的,他説在這裏可以看到子孫後代在開心的生活。”

我們拜祭完祖先後就下山了。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3

在春光明媚的四月,清明節又來到了人間。沒有風,也沒有雨,今年的清明節晴空萬里,豔陽高照。在這樣的天氣裏,去掃墓、踏青,該多好啊!!

這天清晨,在我的家鄉興化,家家户户門前都插上了楊柳的枝條,據説是為了辟邪。吃過早飯,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去墓地掃墓。穿行在鄉間的小路上,我看到了青青的麥苗,金黃的油菜花,五顏六色的野花,感到家鄉的田野真美。一會兒,我們來到村子東北部的公共墓地,只見那裏到處是掃墓的人,有大人,有老年人,還有不少小孩。他們個個都一臉嚴肅的樣子,有的蹲着,默默地焚燒紙錢;有的站着,對着先人的墓碑恭敬地作揖、鞠躬。墓地上充滿了莊嚴肅穆的氣氛。

踏着鬆軟的泥路,懷着沉重的心情,我和爸爸媽媽來到先祖的墓碑前,清洗、打掃、燒紙錢、祭拜祖先,一切和從前一樣,只不過我又長了一歲。沐浴着燦爛的陽光,望着空中飛舞的紙錢灰,聽着不時傳來的鞭炮聲,我在心裏默默地念叨着:先祖們,你們在九泉之下好好安息吧!

在回去的路上,人來人往,絡繹不絕,而陽光依然是那麼燦爛,我不由得感歎:人的生命是多麼短暫,而活着,又是多麼美好!清明節,一個緬懷先人的日子,也是讓我們懂得珍惜的日子。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4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一種活動。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按照舊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今天是清明節,媽媽跟我説要去燒紙來緬懷已經去世的親人,我的親姥爺在媽媽16歲的時候就去世了,為了表示對親老爺的懷念,每年媽媽都要去後海祠堂燒紙,今年特意帶上我,我們到了那裏以後,先買一些各種各樣的燒紙和冥幣,然後捧着那一大堆東西,媽媽拿來一支筆,在燒紙上寫了一些字,我問媽媽:“為什麼要在上面寫字呢?”媽媽回答道:“因為寫上地址,就能寄到那裏了。”當時我偷偷的樂了,來到燒紙用的鼎旁,滾燙的火考着我的臉,我們往裏面放燒紙,都燒完了,我們才回去。我問媽媽親姥爺真的能收到嗎?媽媽只是説用這種方法來寄託我們對親人的哀思與懷念。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5

在我的家鄉對清明節有這樣的傳説,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有一位太子為了躲避禍害,在流亡期間,原來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都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跟隨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太子餓暈了過去。介子推為了救太子,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他吃了。十九年後,太子回國做了君主。就是後來傳説晉文公。

在晉文公執政後,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晉文公向想起了舊事,心中有愧,晉文公親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介子推不願見他,揹着老母躲進了山裏。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山搜索,沒有找到。於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説,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想讓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後,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着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

第二年清明節這天,晉文公率眾臣到山下的介廟祭奠介子推,看到焚燒林山坡上的被燒柳樹死而復活。晉文公以為柳樹是介子推轉化,他便賜柳樹為清明柳。要求晉國百姓家家門上掛柳枝,掃墓栽柳,上山踏青。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6

清明,在晨曦初曉前,我們一家人草草了事的只吃過一個粽子就出發了。因為人多嘛,所以我們是開車到三皇集合,再到老家:上融安那兒去。

因為高速公路節假日不收費的關係,所以車子速度很快,一路上風馳電掣般的馳騁着。高速公路那車流大的景象,如同一條灰綠色的衣帶,上面佈滿了星星點點的花紋。路過一個瀑布時(我把它叫做小瀑布),雖然只能遠看,而且視線移動的很快,但我還是看得清清楚楚。那瀑布的水沿着天然的石階流動着。當水流迅猛時,水呈白色:當水流平靜的慢慢移動時,水呈青色。景色真是美不勝收!

俗話説清明前後,種瓜種豆,講的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每個清明既是如此,我們都還是拿雞出來給祖宗先吃,再給祖宗拿出3杯酒和3碗飯。我們小孩在清明裏能做的就只有燒東西和上香。燒一把紙錢,彷彿就在那濃煙之中,寄託着我們對未來的美好期望。

清明時節,在我的家鄉里,我們還能大飽口福:在掃墓中,我們總能找到許多的野菜,看起來令人垂涎欲滴,吃過後令人回味無窮。

在給我奶奶掃墓的時候,那場景頗為壯觀:在墓的周圍有規律的貼上紙錢,再拿出紙錢、紙房子、紙首飾、紙衣服……將它們一一拋進火裏。這時候,火從一個火星變成了巨大的火焰,火愈來愈大,發出了嗆人的煙。我想:奶奶在下面一定過得很富足吧!

這時,豆大的思念之雨從天上灑落下來,一種前所未有的思念之情從心底奔湧上來。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7

清明節是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也叫寒食節。每當清明節倒了,家家户户都帶着香燭、紙錢,來到祖先的墳前焚燒,表示祭奠祖先。清明節正好趕上了陽光明媚、柳綠花紅、百花齊放的好時光,正好人們踏青春遊,氣温也漸漸升高,人們也可以開始種田,所以有一句古老的話:清明前後,點瓜種豆。

清明節我們不僅要祭奠祖先,還要深深地緬懷革命先烈們,比如劉胡蘭、王二小、趙一曼......等革命先烈,為了新中國的解放,為了我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他們拋頭顱、灑熱血,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今天的幸福,所以我們要深深緬懷革命先烈們,讓他們在地下安息吧!

革命先烈們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犧牲了自己寶貴的生命,所以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看看家家户户的衣櫃裏都放着大人和小孩五顏六色的衣服,看看我們現在吃的,白麪、大米,有營養的美食。有的人們住的大平房,還有的住的樓房,甚至有的人們住的別墅呢!家家户户都有了小汽車。

因此,我們要從小樹立遠大理想,決不辜負先烈們的期望,長大報效祖國。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8

清明節那天,我們回到爸爸的老家。我們先去山上燒了紙錢祭了祖,然後就在山上玩。爸爸在山上看風景,姐姐拿着相機在拍一隻美麗的蝴蝶,我拖着鐵鍬亂挖坑。媽媽説:”別亂挖了,鐵鍬給我,看我給你挖個“雞腿”吃吧。“這雞腿是指根長在土裏像雞腿的一種脆甜植物。我和媽媽開始尋找雞腿,找了半天沒找到,卻發現好多蒲公英,綠色的蒲公英開着小黃花,有的花都結果了。我喊姐姐快來吹降落傘。姐姐跑過來,摘了一個蒲公英的降落傘邊吹邊説:”我來幫蒲公英媽媽的孩子走遍天涯!“我也摘了一朵蒲公英吹起來。我和姐姐玩得正開心,忽然聽見媽媽喊:”你們快過來看,這裏有迎春花!“我和姐姐跑過去,看見兩棵迎春花正開着。這迎春花和新蕾公園不同,它的花瓣是黃的,花蕊卻是紅的,很漂亮!看完花,媽媽説:”我帶你們去摘芽芽碰,抽水毛葱!“田野裏,山上,芽芽碰很多,媽媽挑最肥的摘給我們,去掉上面的葉子,再剝掉芽芽碰的皮,放進嘴裏吃起來,又脆又甜,清香滿口。我和姐不停地吃起來。媽媽看我們吃得差不多了,説:”我們去抽毛葱吧。“毛葱是茅草的花苞,可以吃,但是,如果它盛開了就不能吃了。我們在田野裏找了半天,只有媽

媽找到了幾根毛葱。剝開毛葱或綠或紅的葉子,露出裏面白白的毛葱,放進嘴裏嚼,感覺軟軟的,嫩嫩的,很清甜。

時間過得真快,不知不覺就到了中午,我們要回家了。我好想再玩一會。我覺得清明節踏青玩的真開心呀!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9

“為什麼要放假呀!”大人們説是清明節的假期,清明節是我們的傳統節日,是給逝去的人掃墓的日子,又叫踏青節,春光明媚,天氣轉暖,也是外出踏青春遊的'好時候哦!

假期的第二天我就和和媽媽回到老家,姥姥摺好多柳條掛在大門上,媽媽還給我和舅舅家的弟弟妹妹編柳條帽,我們帶上後可神氣,他們還念着:“清明前後,種瓜種豆”,哇!這是個多麼神奇有意義的節日呀!

清明一大早醒來,姥姥和舅舅帶着水果等去掃墓,媽媽帶着我和弟弟妹妹去踏青,剛走出村口,就看到綠綠的麥苗象超大的地毯鋪在田野裏,天空藍藍的,暖暖的太陽照在身上,高高的白楊樹鑽到雲彩裏,喳喳叫的喜鵲在我們頭上飛來飛去,好象在説歡迎我們呢!走進麥田,綠油油的麥苗可茂盛啦,一壟壟排的整整齊齊,就像我們班放學排起的隊伍一樣,這景色實在太美!

更有意義的是,我們在麥田裏拔一些青草,回家餵給鄰居的小兔子,小白兔吃着我喂的青草,高興得鬍子一翹一翹的,讓我也高興的不得,我好喜歡家鄉,喜歡在這兒過清明節!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0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又一年清明節,你在緬懷着誰?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1

今天是清明節,一大早,爸爸媽媽和其他親戚朋友們,吃完早飯就拉着我上山拜祭祖先去了。

我們到了山腳下,要開始爬山了,在上山的路程中,路面特別滑,我滑倒了好幾次,再加上有許多山地離下面的地面高了許多,需要一個人先爬上去再拉另一個人上去才行,有時候在下面的那個人太重了還有可能把上面那個人拉下來呢!在上山的小路旁邊的草叢裏一般都會有許許多多的大坑,媽媽告訴我這一些大坑是新中國成立之後被尋找寶藏的祖先挖出來的,所有大坑中都十有_是埋藏過寶藏的。

我們來到了第一個祖墳,這一個祖墳下面是一位婆婆。我還記得,在我五歲那年,我在給她的墳墓上香之後,從上面滑了下來,結果扶了一下墳墓前面刻字的地方,一個東西從上面掉了下來,媽媽説:“那個可是婆婆在天之靈戴的帽子,現在你把它弄壞了我們又要重新買一個給婆婆了!”

“弘宇!”我的堂哥在叫我,“你在想什麼呢,我們去給婆婆上香吧!”我從回憶中又回到了現實的世界裏,這一次,我小心翼翼的給婆婆上香,那香上面冒出的煙把我的眼睛薰得眼花繚亂,連續打了好幾個噴嚏,那種感覺特別難受,鼻子也酸酸的。

我們來到了最後一個祖墳,從這個地方望下去,可以看到半個徐家村,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把公公埋在這呢?”媽媽説:“這個地方是公公自己選的,他説在這裏可以看到子孫後代在開心的生活。”

我們拜祭完祖先後就下山了。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2

又是一年清明時,又是一年斷腸時。

我手捧一束菊花,默默地佇立在你的台前,眼中嬌豔的黃花,是你昨日的笑靨嗎?都説幸福像花兒一樣,那麼生命也像花兒一樣有凋謝零落嗎?曾經綻放的美麗絢爛,如今卻化作傷心的祭品。

幽寂深沉的夜晚,是誰在路邊燃起一折黃紙?風起時那漫天飛舞的片片紙花,是你不捨的眷戀嗎?我踮起腳尖,看路的盡頭,可有你躑躅的腳步緩緩走來?哀傷滿腹,清風如有耳,可聽見我順風而過的嗚咽?

風從遠方來,將我的綿綿思念傳送,月下花無語,守望我纏繞的心事訴説。曾經與你共渡的日子,不懂得珍惜,年少輕狂,以為未來很長,路也很長,又怎知時光蹉跎,一轉眼已是蕭瑟呢?讓我心涼如止水。

三尺方台,兩個世界,成一方淨土,斷一縷繁華。現在的你,可以放心安息了,世事紛紛擾擾,從此再不用牽掛紅塵,再不用書寫離愁,徒留我夢短惆悵,夜夜無眠。

今時今日,我在這方想你,靜靜地想你,想對你説的話很多,卻無言一一表述,於是只有落筆成殤。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3

陽春三月已經悄悄離我們而去,迎接我們的,將是一個充滿生機的四月,一年一度的清明腳步已離我們不遠了,只有一步之差。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杜牧的一首清明特有的景象。春天又是新的開始,草長鶯飛,萬物復甦,空氣裏彌散着夏的氣息。清明一年復一年,飽含了中國人古樸的風俗,飽含了生者至以死者的一份想念,飽含了人們對老一輩人的無限希望和祝福。每逢這個時節,遊子們心裏就會湧起對家鄉的眷戀和對親人的思念,有的何嘗不是“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們千里迢迢趕回家去,何嘗不是希望能在家鄉多待上幾天,和家人永不分離。清明節也正是遊子回家探親的時候。

生與死,迷與悟,雨紛紛,欲斷魂,是誰,把生死牽連,讓活着的人,想起逝去的魂?清明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離死別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聲笑語,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之所以要掃墓,是因為要緬懷先烈,祭奠先人。其習俗由來已久。

開展清明紀念活動,可以使我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我們的精神境界,更好的面對未來。有些事情,有些日子,是我們永遠也不該忘記的。回憶是力量之源······永遠不要忘記週年紀念日。開展紀念活動,如同點燃一支火炬。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4

燕子來時新社,犁花落後清明”,轉眼又到了一年一度清明節了,根據新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於是父母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清明節遇上了難得好天氣。我們帶上鞭炮紙錢與爺爺踏上了掃墓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小溪,走過長長山路,終於來到了祖先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後,我們來到了奶奶墓前。我們點了幾柱香端端正正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了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着風飄向遠方,噼裏啪啦鞭炮聲也遠遠轉開了,同時,我思緒也被帶回了遙遠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着比較艱苦生活,生下父親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父親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父親去學校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了,奶奶看到後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拋出了車外……從此,奶奶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離開了這個世界,離開了深愛孩子們。後來,失去母愛父親通過努力學習考上了軍校。

奶奶,今天您孫子來看您來了,你雖然離開了我們,但您愛卻留下來了,您愛可以永遠照耀着活人。這份親情讓我們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於水情感。無論時空怎麼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心不會變。不是嗎?

有關清明節的作文15

春秋時期,晉公子重耳為逃避迫害而流亡國外,流亡途中,在一處渺無人煙的地方,又累又餓,再也無力站起來。隨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點吃的,正在大家萬分焦急的,隨臣介子推走到僻靜處,從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煮了一碗肉湯讓公子喝了,重耳漸漸恢復了精神,當重耳發現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時候,流下了眼淚。

在十九年後,重耳作了國君,也就是歷史上的晉文公。即位後文公重重賞了當初伴隨他流亡的功臣,唯獨忘了介子推。很多人為介子推鳴不平,勸他面君討賞,然而介子推最鄙視那些爭功討賞的人。他打好行裝,同悄悄的到綿山隱居去了。

晉文公聽説以後,羞愧莫及,親自帶人去請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離家去了綿山。綿山山高路險,樹木茂密,找尋兩個人談何容易,有人獻計,從三面火燒綿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燒遍綿山,卻沒見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後,人們才發現揹着老母親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樹下死了。晉文公見狀,慟哭。裝殮時,從樹洞裏發現一,上寫道:“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為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將這一天定為寒食節。

第二年晉文公率眾臣登山祭奠,發現老柳樹死而復活。便賜老柳樹為”清明柳“,並曉諭天下,把寒食節的後一天定為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