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故鄉的清明作文10篇

欄目: 清明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06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你知道作文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故鄉的清明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故鄉的清明作文10篇

故鄉的清明作文1

到了,到了!飛機降落在杭州的蕭山機場,就是在二十年以前的今天,我離開了我的故鄉—杭州。

下了飛機,清新的空氣迎面撲來。記得我離開的時候杭州全是霧霾,怎麼現在變化就那麼大呢?原來,現在的汽車都是太陽能汽車,不用汽油,自然就環保了唄!

我走上了斑馬線,一看,汽車的車速都那麼快,不會撞到人行嗎?身邊的人問我介紹,原來,每輛車都有感應器,前方3米如果有汽車或行人,它會立即剎車,這樣就不會發生車禍之類的事件啦!

我來到母校,一看學生們都對着一台台電腦上課。然後,我推門進了辦公室,想去看看張老師。推開門一瞧,哦不!怎麼都是一個個機器人,有的機器人在批作業本;有的機器人在訓斥學生;還有的機器人在教學生題目……原來他們都是老師呀!

離開母校,我來到了自己的家,這早以變成了別墅。柵欄前,站着一個機器人保安,他給我搜過身後,又稟報了父母才讓我進去。一進門,印入眼簾的是一桌美味的飯菜。“爸媽,您現在的廚藝很不錯嘛!”“不是我們做的,而是他們做的,”母親説。我一瞧,廚房有三個機器人,還在熱火朝天地做着飯菜呢!“我和你爸每天晚上都要出去逛一圈,機器人把家裏管理得丼丼有條。”母親説:“現在的科技真發達呀!”我不禁讚歎道。

我希望故鄉更加美麗、繁榮、發達!

故鄉的清明作文2

在我的故鄉,清明節是很受重視的,每年清明節這一天,故鄉里在外地的人都會陸陸續續的回來。就算清明節只有幾天的假期,但是故鄉的人還是會不辭辛苦的在這清明節裏去為祖先掃墓。

這一天,故鄉的小集市裏擺滿了各種各樣的清明祭品。一行行一列列的,尤其是那些塑料插花,嬌豔的色彩,美麗的外觀,讓過往的行人全都吸引住了目光。每年清明我回故鄉之前,家裏的長輩們就已經將這些清明所需的各種祭祀品全都準備好了,也因為我只需要在清明這一天,跟隨着家裏的長輩們,一起去山裏的墓地給祖先們掃墓。

故鄉的清明節,山野裏的不少野花都開得燦爛,尤其是一簇一簇的映山紅。還記得有一年故鄉的清明節,不少的人們都摘下了這些美麗的映山紅,然後紛紛插在了祖先墓地的前頭。在這些映山紅的襯托下,陰雨霏霏的清明總算有了些亮麗的色彩。

故鄉的人從山上掃完墓之後,又被山間裏的生長的蘑菇,竹筍,還有各種蕨類給吸引住了。這些課都是山裏的野菜,別有一番特色。有一些人會在掃墓完回家的路上,順道帶上一些這些山間野菜,當然也有人只是看着這些野菜微微一笑。

故鄉的清明節也並不一直都是罩着悲傷的,因為故鄉里的人大都是樂天派,也因此很多人在一陣悲傷過後,臉上又重新帶上了對明天的希望。故鄉里的人也是最看得通透明白的,我們懷念着這些已經逝去的先人,也珍惜着現在還陪伴在我們身邊的人。

當我們從山上下來,回了家後,我們每個人的心裏都對現在的這個家都無比的珍惜,也都珍惜着這個家裏的每一個人。

故鄉的清明作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而又不喧鬧。爸媽和我驅車前往故鄉掃墓。

老房子是永遠不會讓我們迷路的“導航儀”。離老家還有二百米,就清晰地看到門口兩位老人,一前一後,舒展着滿臉的皺紋向我們興奮地揮手。

那是我的爺爺奶奶,他們有那個地方的獨特功能——大嗓門,熱烈而又含糊地叫呼我們的名字。

我曾在這裏出生,我記得屋後山泉水甜甜的味道,記得赤着腳丫在滿屋追逐雞鴨的場景,我也記得曾偷吃姥姥藏在在罈子裏的糖果。如今,古老的罈子還在,可姥姥卻走了。

思緒正紛飛,奶奶的吆喝聲又響起來了:“威威,快來喝茶!”跨進堂屋,滿桌的美食直勾我的胃,這是家鄉獨有的五道二十四碟。清茶、蛋茶、擂茶、麪茶、姜鹽芝麻茶,應有盡有。我嚐了嚐奶奶親手做的山棗紅薯片,酸酸的,甜甜的,真是人間美味!

踏過已被時間洗禮的青石板路,我們一家來到後山祭拜姥姥姥爺,山上草木旺盛,露珠在晨曦中搖曳,鳥蟲在叢林中合鳴。鋤草、掛燈、點蠟、燒錢、許願,我按爸爸的吩咐有條不紊地進行着。姥姥是在我五歲那年走的,猶記得過年時他像個孩子似的唱山歌,猶記得他總是扛着鋤頭開山墾荒,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

如今漫山遍野的小樹苗迎風生長,可姥姥您在哪裏?風沙沙,雨紛紛,隱約的,我又聽到了姥姥的歌聲:山歌好唱口難開,櫻桃好吃樹難栽……

故鄉的.清明作文4

望着窗外如牛毛般的小雨,我的心便如同地上的小水窪一般,被雨絲激起了一圈圈的漣漪。此情此景,不禁令人吟詩一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回憶就同窗外的雨絲,隨風飛往了埋藏在記憶深處的清明節。每當清明節前夕,故鄉的心靈手巧的婦女就會摺好“金元寶”“銀元寶”,為的是在祭祖時燒給祖先,希望他們死後在天國能過得安好。即使摺紙往往會耗去她們大量的時間與精力,可她們卻説:“這可是燒給祖先的,怎麼能有絲毫的怠慢呢?”在去祭祖之前,大人們往往會準備一些供品,都是生活中常見的飯食:如豬肉、水果等。

到了清明那天,全家的老老少少都會帶着祭祖用的物品,並懷着一顆崇敬的心來到祖先墓前。年輕力壯者,或是扛着鋤頭,或是提着鐮刀,賣力地清除着墳旁的雜草苔蕨。年長者,則負責擺放貢品和佈置白布。當將墳墓的周圍都打理好了,年長者就會將香燭點燃,並唸唸有詞,無非是一些祝禱祖先在天國也能過上幸福的生活,同時祈求祖先保佑後輩的幸福康健。然後親人們都把摺好的金銀香紙,冥幣倒入燒化,與此同時,人們還會點起一串鞭炮,來表示儀式的結束。看着熊熊烈火將一切都燃為灰燼,我不禁感慨人生無常,感歎人生的生離死別,暗暗希望還健在的長輩能長壽健康。

在掃墓過後,家中便會多了一種食品——清明果。清明果是用一種植物的葉子製成的,有甜餡和鹹餡。清明果便是這個催人淚下的節日中對我唯一的慰藉了。

清明雖是緬懷先祖的節日,卻一樣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孝道。其實孝敬長輩的最好方式,不光是在他們離世時進行紀念,更重要的是趁他們還在世時多陪伴多孝敬他們。

故鄉的清明作文5

午飯時堂屋裏坐滿了鄉親,他們都親切地喊我“寶寶”,問我幾歲?上幾年級?那天爺爺特別高興,搶着幫我回答,並説“會背不少古詩呢。”鄉親們都叫我背一首。

清明節,我陪着爺爺駕車駛往從未回過的故鄉。汽車在高速公路上飛馳,青青的小草和路邊小樹枝條上的嫩葉,在春風中輕盈地搖曳着,聞着嫩花嫩草撲鼻的清香,我不由地對着曠野大聲喊:春天,你好美啊!

在談笑聲中,我們的車已停在了故鄉的曬穀場上,車門剛打開,車前就圍滿了鄉親們,熱情地問:“哪兒來?找誰啊?”忽然一個滿頭銀髮的老人拉住爺爺激動地説:“老哥,回來拉!”原來是爺爺兒時的夥伴孫爺爺,他拉着爺爺的手問長問短,簡直像有説不完的話。

午飯時堂屋裏坐滿了鄉親,他們都親切地喊我“寶寶”,問我幾歲?上幾年級?那天爺爺特別高興,搶着幫我回答,並説“會背不少古詩呢。”鄉親們都叫我背一首,那天我也特別大方,站在椅子上給大家背“少小離家老大回……”,有一位老人直呼“神童、神童”,搞得我真有點不好意思了。爺爺還跟鄉親們宣佈:“我孫女兒還得過全國書法金獎呢!”旁邊又早有鄉親臨時找來了紙筆,我提筆寫了四個隸書大字“温故知新”,這又博得了鄉親們的喝彩,孫爺爺也拉來自己上小學四年級的孫子,也叫他寫一張,小孫也不含糊,很快提筆寫下了正楷“展翅飛翔”四個大字,鄉親們都讚歎道:“如今的孩子呀,個個是神童!”

在這清明時節裏的第一次故鄉之行,讓我感受到了故鄉濃郁的春光和濃濃的故鄉人情。我願年年都能踏上故鄉的小路,去擁抱那最美最美的大自然、擁抱那最親最親的故鄉人。

故鄉的清明作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清明節一大早,我們一家人回到老家上墳。

伴着竹子的沙沙聲和一聲聲鳥叫,我們已經進山了。走在這鄉間的小路上,身上的倦意頓時無影無蹤。到處都是自然的聲音,輕脆悦耳,使你總想高歌一曲。油菜花已經結滿籽了,薔嶶開了,玫瑰也開了。在一叢叢翠竹間流淌着一絲絲清涼的山泉。玫瑰花開得還不算多,零零星星的花朵灑在綠葉叢中,彷彿是一些小天使急着來到了人間。一簇簇薔嶶花已經開了好多。雪白雪白的,好似那冬天的積雪堆在枝葉上,還沒有完全融去。

我一路上唱着,跳着,不知不覺地已經到了奶奶家。儘管奶奶才離開幾天,可好象已經很久沒見了。真想過去和奶奶來個大擁抱。哇!好久沒到鄉下來了。這裏的天是那麼明朗,藍天中沒有一絲雜色;空氣是那麼清鮮,沒有一絲污染。到處是炮竹爆炸的“砰砰”聲,讓原本靜謐的大山變得熱鬧起來。

吃過午飯,我們上山上墳,寄託我們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之情。一隊人馬向前不斷前進着,一會兒便到達了第一座墳。爺爺的媽媽在墳墓裏靜靜地躺着。聽説祖奶奶最喜歡到村子裏的商店裏去喝茶,有時吃飯了都不記得回來。那麼,祖奶奶,您多拿點錢去,買一身衣服,穿得體體面面的去打牌喝茶。紙錢燒完了,讓祖奶奶祝福我們吧!緊接着,我們又拜訪了祖爺爺的墳墓。我把自己在山上採的一些花兒,獻給你,表答我的一些心意。再見了!明年清明節我們還會會來看望你們,你們好好安息吧!

夕陽漸漸隱藏起了笑臉,我懷着幾多依戀,幾多不捨,告別了爺爺奶奶,告別了美麗的鄉村……

故鄉的清明作文7

故鄉的清明節,總是陰雨綿綿,無法不令人想起那首“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的詩句。我對清明節的印象,還是有了清明節的小長假,才漸而清晰的。

我的故鄉是吉林省松原市長山鎮,這裏雖然地處偏僻,但民風純樸極重視傳統民俗節日。就説清明節吧,雖然北方的春天像一位蹣跚的老人,但此時氣温已漸漸轉暖,小草從黑土地裏冒出了新芽,三五成羣的人們紛紛外出踏青,盡情地找尋着春天的信息。而清明這天呢,當地人是一定要親自去逝者的墓地掃墓的。遠在外地的親人,也會大車小輛地趕回老家以祭拜故去的長輩。無論是大人或是孩子,他們的表情都肅穆凝重,沉浸在對親人的懷念之中。人們會將疊好的“金元寶”、紙錢在墓前焚燒着,邊撥弄邊唸叨着保家平安之類的話。如果逢着要事抽不開身無法親自去墓地祭拜,就選一處十字路口燒些紙錢以表孝心。我們小鎮最熱鬧的一處十字路口就在駿馬塔之下,那裏被紙錢焚燒後的煙灰薰得黑糊糊一片,挺恐怖的!我忍不住問姥姥:“為啥要選在十字路口祭拜呢?”姥姥説:“那地方交通方便四通八達,紙錢很容易被接收到。”雖然我知道這是迷信,但我覺得還是尊重民俗吧,否則我們的傳統節日都要被外國人搶走了,據説韓國就要搶我們國家的中秋節呢,真過分!可喜的是,人們現在越來越重視環保啦,在墓前獻一束鮮花,在墓旁種幾棵小樹,以盡孝道或是表達對逝者的懷念,不是更有意義嗎?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是一個陰雨天。人們再度懷着同樣的心情踏上了掃墓之旅。雖然路途各異,但情發一心。讓我們在清明節這一天,盡情地緬懷逝去的親人吧!

故鄉的清明作文8

12點左右,我們來到了東陽湖溪的田老家。大奶奶、大伯、大媽,還有嚴浩哥哥一家早已等候在那裏。在我印象中,只有過年,大家才會團聚得這麼齊整。爸爸説,這是因為國家調整了法定假期,使得清明這一傳統節日重新受到重視的緣故。

清明節的聚宴,藴涵着很多故鄉的風俗特點。祭品除了魚肉外,必須有清明果、青菜豆豆腐湯,看起來一清二白,很清淡。

祭祀祖先的儀式格外隆重,在下午三點多以後開始。爸爸告訴我,春節上墳都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而清明節的祭祀則選在下午進行。

在祖先的墓前,大奶奶非常認真地擺好八隻碗、八雙筷子、八隻酒杯。碗裏放着魚、肉、豆腐等各種祭品。在酒杯裏斟上三分之一的黃酒後,大奶奶手提燈籠,向四面八方遙拜,口中誦唸:請八方祖先齊聚共飲,祝先人們如意快樂;然後又斟上三分之一杯酒,祈福先人能保佑後人健康、幸福;最後將杯子倒滿,祈福先人保佑社會安康、國家昌盛。每一巡酒,大家都虔誠地向祖先作拜。接着,大奶奶她們在墓前燒起了紙錢,爸爸他們烯放起爆竹。看着那一團團裊裊上升的輕煙,看着那紙灰消失在茫茫天空中,我彷彿感覺到自己的心靈正與先人溝通。

在儀式結束收拾碗筷的時候,大奶奶把好幾杯酒潑着煙灰中,又把一些祭品扔到墓的四周。爸爸説:這是給路過的其他先人的。當然,就現實而言,酒潑紙灰是為了避免火燭引發山火。

如今的清明習俗處處顯現出現代文明。煙花代替了爆竹,鮮花代替了眾多祭品,人們懷念祖先的形式也越來越文明,不用再沿襲披麻戴孝、下跪等陳現規陋習。大人們在追思祖先的同時,也談論着各自的生活和生活和對美好明天的嚮往。

故鄉的清明之行,使我深深地感到:清明,既是文化的傳承,又是文化的演進。

故鄉的清明作文9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清明節到了,家家户户都會出去掃墓。大家都十分思念去世的親人,我也不例外。那天天氣晴朗,我和家人來到口岸,去祭掃太爺爺、太奶奶的墳墓。

來到墓地,一塊塊墓碑矗立着,無數的靈魂似乎也來到了這兒,耳邊傳來的微風,似乎是他們正在竊竊私語,是他們在哈哈大笑,是他們在傾訴心聲……我的眼前又浮現出親人的身影,浮現出他們的點點滴滴。閉着眼睛靜靜感受,我懷念起故鄉的味道,想起太爺爺、太奶奶那温馨的微笑。我懷念兒時的生活,我懷念故鄉那大片大片的油菜花,我想:原來清明就是一種懷念呀!

來到太爺爺、太奶奶的墓前,我們獻上鮮花,花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讓人陶醉於其中,我忽然又想念起太爺爺、太奶奶那甜甜的微笑。再看一看,花兒五彩繽紛,有菊花、百合花……它們都是我的最愛。花兒的美和香,又讓我回憶無窮,那種感覺又浮現在腦海:清明也是一種懷念呀!

從墓地出來,又是一陣花香,轉過頭來看去,只見對面的烈士陵園一塊長長的石碑矗立在中央,周圍佈滿紅花綠草。頓時,我腦海裏又浮現出槍林彈雨,鮮紅的血液……我們美好的生活都是烈士用獻血換來的呀!那種感覺又浮現在腦海:清明也是一種懷念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再次品味這首詩,一種新的感覺在心中盪漾。清明,也是一種懷念!

故鄉的清明作文10

在家鄉的故土上,可以聆聽山風的歌唱,呼吸泥土清香的氣息,鄉情便會瘋長起來,那是一種無法割捨的濃情,牽掛一生。

清明是懷念祭祖的節日,杜鵑花開,芬芳無限,我們悼念親人,到墳上給祖先掃墓添土,在墳上掛串白紙以此寄託哀思,為活着的人更好的生活。清明時節,草木紛長,思鄉之情也在紛長。

故鄉的清明是美麗的,青翠欲滴的松樹和五顏六色的山花,把整個山嶺點綴得如詩如畫。晨光熹微,衣掛藍天,虛無縹緲,若隱若現。我會一天天老去,但清明卻依然年輕。清明的的幽香,是故鄉的味道。故鄉的形狀,在遊子心中,就是掛在清明的鄉情。

故鄉的清明,總有沾衣欲濕的杏花雨和吹面不寒的楊柳風。綠樹抽枝發芽,各色的花朵競放,草兒是嫩綠嫩綠的,一切都美得令人心悸。每到清明節,大人總會領上孩子,到已故親人的墳上磕頭、燒紙錢,然後掛上親手剪裁的清明條。五顏六色的清明條隨風飄舞,像是在傳遞着陰陽相隔的親人間最醇厚的思念。

清明時節,故鄉散發着其獨有的魅力,吸引着遠方的兒女們,當雨水滴落在我的臉頰上,我便會被鄉情灌醉。感懷故鄉山水的養育之恩,無論身處何方,官拜何位,心裏都要有故鄉,每個有鄉情的人都不可能倖免,因為這種魅力的吸引,就在於那看不見摸不着的鄉情。逝者已矣,鄉情在心房肆無忌憚地蔓延。很小的時候,每年清明,父親總是叮嚀我:“清明這一天,要給爺爺、奶奶和祖輩們上墳,這叫飲水思源,這是孝道。”祖輩在上,家是一生的魂魄,清明就是掛在故鄉的鄉情,年年召喚我回家,回家看看父母,給逝去的祖輩燒香嗑頭。

清明是掛在故鄉的鄉情,清明時節,雨紛紛,鄉情也紛紛。春風伴夢迴家鄉,又見村頭炊煙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