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關於清明節的感受作文

欄目: 清明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11K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下面我們來看看關於清明節的感受作文,歡迎閲讀借鑑。

關於清明節的感受作文

【篇一:清明節掃墓有感】

星期六,我們全家去老家為祖先掃墓。

到了祖墳所在的山坡上時,我就拿起掃把,把祖墳周圍的落葉等垃圾掃得乾乾淨淨。接着又拿起抹布,沾上清水,仔仔細細地擦着墓碑。經過一番有力地擦拭後,祖先的墓碑祖先的墓碑新的一樣一塵不染,光亮如新。沒多久,祖墳就被我們掃好了,我們祭拜後,便走回老家吃午飯。

吃完香噴噴的午飯後,我躺在牀上,心中不由得想到:清明節是個祭拜祖先的節日,是我們大家應該做的,掃墓的我們要表揚,想來卻不能夠來的也要給予表揚。但是從來沒有想過掃墓的人應該受到批評與譴責!大家有沒有想過,祖先功勞有多大?祖先為我們留下了土地,讓我們有地蓋房,有地耕種……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沒有祖先,就沒有我們,祖先的功勞不可沒啊!而現在有些人到了清明節,卻絲毫沒有掃墓的想法,把已過世的祖先冷落一旁,任憑野草長滿墳墓。這樣的人難道不應受到人們的譴責嗎?

又是一個清明節,這是我不由得想起了杜牧的千古名句“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

【篇二:清明節有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裏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

這一天,我們會來到墓前,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藉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並在心裏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也能和我們一樣,幸福和快樂地生活着。此時,我們不禁會想起他們曾經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彷彿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潸然淚下。

遠處春的景色映入了我的眼簾,鳥兒唱着春天的奏鳴曲,漫山的桃紅柳綠,遍地金黃的油菜花,“嫩芽吹葉落”,綠油油的嫩芽長了出來,到處是一片春意盎然、萬物復甦的景象,這是一個充滿期望和祝福的季節。清明時節,讓我們在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裏,我們在緬懷過去的同時,也要對未來充滿希望,珍惜生命,讓自己的生命更有意義,不要虛度了這樣一個美好的人生。還要對生命有一個重新的認識,讓自己的每一天都充充實實的,這樣才會不讓自己遺憾,並且對得起他人。

【篇三:清明節掃墓感受】

又一個清明節到了,我們胸前?帶着鮮豔的紅領巾,懷着悲痛而沉重的心情來到烈士陵園,緬懷為了祖國的解放和人民的安寧而英勇犧牲的戰士,瞻仰他們的豐功偉績。烈士陵園是那麼莊嚴、肅穆,迎門兩側的松柏是那麼挺拔、青翠。

到了烈士陵園,我們先排好了整齊的隊伍,接着按要求站好隊。緩緩進入陵園的大門,首先看到的是一株株昂首挺立的松柏,象徵着烈士們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接着我們舉行了很多活動,使我最感動的是為烈士默哀,在那三分鐘裏,我想了很多很多:我們今天的幸福美好生活都是由革命先烈為我們創造出來的,也是血紅的鮮血換來的。於是,我的心中起了一個念頭:要繼承先烈遺志,發奮學習,努力成為建設國家的棟樑。

隨後,我們穿過鬆柏林,到了烈士墓前,我行了個隊禮,雙手把白花獻給了烈士,就在這一刻,我心裏默默在説:“安息吧,先烈們。祖國和人民永遠懷念你。”我們來到紀念館,啊,真雄偉的石像!走進紀念館,那裏存放着很多烈士的遺物,有模型、字跡、圖片等。

通過這次掃墓,讓我知道了很多烈士的故事,同時,我還懂得了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金色童年。

【篇四:清明節感想】

又一個清明節來了,這又是一個緬懷先烈的日子。我們靜靜的來到了墓前,接着祭奠長眠在這裏的先烈的英靈。

先烈們,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險時刻,是你們用自己的血肉之軀築起了長城,與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進行着拼搏。你們倒下了,但是成千上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站起來了,他們高唱着“義勇軍進行曲”,去繼承你們未完成的事業;

先烈們,是你們把對國家、對勞苦大眾的愛化作戰鬥中同敵人拼殺的精神力量,不怕犧牲,勇往直前,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先烈們,在社會主義建設最需要的時刻,又是你們拋去了家庭和個人的一切,毫不猶豫,挺身而出,把寶貴的生命無私地獻給了祖國和人民,把滿腔的熱血灑遍祖國大地。面對你們,我們怎麼能夠不肅然起敬?你們的輝煌業績,將深深地刻在史記上!你們的英名將與日月同輝,與江河共存!我們敬慕你們,無私奉獻的英雄!正是因為有了你們這些無數的革命先烈,有了你們的崇高,有了你們的無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環境,才有了祖國的繁榮昌盛。

戰爭的年代照就了烈士們的勇敢與堅強,和平美好的環境為我們提供了學知識、長才能、為祖國奉獻的機會。我們有信心,因為我們有榜樣!同學們,我們是時代的幸運兒,我們應該懂得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更應該懂得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和歷史使命。我們要愛自己,更要愛祖國,我們要發奮學習,為她增光,為她添彩!

同學們,讓我們繼承先烈的遺志,為家鄉的建設、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共創美好明天!

【篇五:清明節的感受】

4月2日那天,我們四到六年級的全體師生進行的掃墓活動。這一天,我們胸前戴着白花,每個人的心情都無比沉重。

烈士們,我們這一代一代對你們的敬仰比天還高,比水還深,比火燃燒的還要烈……總之,對你們的敬仰是永遠無法用語言表達的。

記得鄭板橋曾經説過:“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題畫詩。首二句説竹子紮根破巖中,基礎牢固。次二句説任憑各方來的風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擊打,它們仍然堅定強勁。作者在讚美竹石的這種堅定頑強精神中,隱寓了自己風骨的強勁。“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常被用來形容革命者在鬥爭中的堅定立場和受到敵人打擊決不動搖的品格。這句話就正好形容了你們的那種精神。你們用鮮血哺乳了萬物;你們用鮮血染紅了我們的紅領巾……

在無數的戰役中,你們死傷無數,但你們卻沒有因為這樣而背叛我們的祖國,你們為了祖國母親和我們這一代一代做出了一切貢獻,你們的偉大事蹟將永世流傳。

【篇六:清明節的感想】

清明節是一個踏青的節日,春天已經完全的`來到身邊了,清明節也是一個緬懷先輩的節日,先輩已逝,年華正流。人生能有幾回夢?在光與影的交織中,我已無力去憧憬。在鱗次櫛比中遨遊,我已無心迷戀。又是一年清明時,燃燭,仰拜,在香燭的淡淡香氣中,我感覺我已悟到了什麼。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了很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於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接着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歎,令人振奮,這裏面藴含了很多的先輩們的事蹟,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篇七:清明節感受】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古人的詩句把清明時節人們的心情及氣候寫得入木三分。今年學校就安排我們六年級七個班的學生去慈城祭掃烈士墓。老師讓我們每人都手工做一朵白花,去敬獻給烈士。我回家忙乎了二個多小時也沒做出個樣來,最後只能夠厚着臉皮請教媽媽,終於把兩條美侖美奐的白花做成了,還帶着兩片綠葉,新鮮的宛若沐浴在春風裏帶着露珠的真花。慈城在我印象中只有年糕,雖然知道離市區不遠,但是卻從沒去過,只知道媽媽買年糕時總挑慈城的買。究竟那裏有什麼風景?還有烈士們的感人事蹟是怎樣的呢?帶着大大的問號,晚上我怎麼也睡不着……迫不及待的我們經過一路的顛簸終於到了慈城。故城的早晨籠罩在陽光下特別耀眼,古樸典雅的象是中國畫……

祭掃烈士墓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烈士們用生命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以前我寫祭掃烈士墓活動,都喜歡用一些“懷着沉痛的心情”、“對烈士無比崇敬”等句子,這次我實在不想用這些句子了,因為我看到大家在烈士墓前嘻嘻哈哈;有的同學還不住地埋怨:用了好大的力氣跑到這兒,也沒玩一玩;有的同學還玩起了拍手遊戲;更有甚者,在向烈士默哀時,有的同學竟然哈哈大笑……

回到家,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夠平靜下來。同學們在烈士墓前的那份沉痛和崇敬到那兒去了呢?我想:我們這些小學生,現在的生活都十分美好,平時吃穿不愁,大部分人是要什麼有什麼,誰也不會想起那段硝煙瀰漫的歷史,誰也不去問這美好的生活的怎麼得來的,又是如何的來之不易。加上平時對我們的革命歷史教育也不是太多,我們平時看電視專挑“寵物小精靈”、“奧特曼”等動畫片看,對烈士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故事瞭解得很少,對烈士們並沒有情真意切的感情,在烈士墓前怎麼會沉痛和崇敬呢?

這就是我今天的一點感受。

【篇八:清明節有感】

清晨,火紅的朝陽還未探出暗黑的山頭,然東方已經吐白。幾縷透過密織着的樹葉的白光,穿過桌前那面腐朽的木窗,射在那些零亂的書本上。只聽見窗外沙沙作響,也許是風,或者是雨。不禁想起:今日是沉重的清明節。

天空中飄零着紛紛的細雨,模糊了那塊嵌在窗上的玻璃。想起那“清明時節雨紛紛”,便想到了“欲斷魂”。淡墨色的遠山上竟閃着星星之火,還偶爾聽見爆竹爆炸的聲音在寂寥的道路上回響。心不覺得沉重了。

淡藍的天幕上還掛着幾顆不肯消影的星,樓下已升起裊裊的炊煙,母親已起牀,忙着侍弄早餐。走出門外,細雨仍沙沙地輕打着綠葉的琴鍵,撥着竹枝的琴絃,叩着水面的鼓。山上愈發地綠了,彷彿被洗去了一層膜色,呈現出本身的綠。翠綠,嫩綠,墨綠,青綠……交匯成一片。

下樓吃早飯,望着墨綠的清明餜,想到綠的山頭,綠的平地,綠的春天。吃了一口,外面雖平淡無味,甚至有些苦,但清明餜中的甜蜜,卻觸動了我的心:喪去親人的悲痛後,必要將悲痛化為力量!活着的人,該好好地活下去,不要使故去的人再看見他們不願看見的事發生!

由我經歷見證過故去的親人,忽地在眼前浮現了。我望着他們,在心中大聲地吶喊:我不會令你們失望,不會令你們失望!

窗外的雨愈來愈小,終究停了。鳥兒在雨後的潔淨中唱響了它們的歌兒。太陽也撥開了雲層,温暖着大地。人生總會遇到陰雨天,甚至雷電交加,狂風暴雨,但我們,總會迎來温暖的陽光。

Tags:清明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