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家鄉的清明節記敍作文

欄目: 清明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31W

導語:清明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也是我們國家的傳統節日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家鄉的清明作文,希望大家喜歡。

家鄉的清明節記敍作文

篇一、家鄉的清明節記敍作文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的節日,這個節日,主要是祭奠祖先,追念古人而設置的一個節日。在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風俗習慣,這些各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形成那各種不同的鮮明對比,讓這清明節更加充滿神祕的色彩。趁着清明節小長假,爸爸媽媽把我帶回了老家,讓我領略了一番老家的清明掃墓的活動,家鄉的清明節,讓我滿懷深情,難以忘懷。

在回老家的路上,我的內心都是洋溢着激動飛揚的心情,心跳總是按耐不住,猶如跳出來的兔子一樣,難以控制它跳動的頻率。在走過了很久的一段時間後,我們終於來到了家鄉。那一天,下着濛濛細雨,真是應了〞清明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前人留下來的偉大詩句。看着滿天的烏雲,我不盡感到了有一番別有的風味,彷彿覺得這毛毛細雨是為死去的烈士們而下的,這是對他們所貢獻的力量而作出的肯定。這雨感覺有點涼,盡情地揮灑到了我的身上,和我來了一次親密的接觸,再看看周圍的景物,這些景物好像活了起來一樣,竟然和人的心情變得沉重、嚴肅起來。

當我們走到屋子裏的時候,門口早已戰出來了全家的人,奶奶,爺爺,大伯,大舅,嬸嬸,阿姨,還有表哥,他們早已等待我們的歸來,一大早在這門口裏等待着我們。這樣的場面,讓我感到十分欣慰。因為,這在平時,只有那歡慶的春節,我們才可以聚在一起,才可以在一起共度美好的天倫之樂,因此,我十分珍惜這一令人難忘的一刻。

臨近中午的時候,爺爺奶奶都準備好了清明節的飯菜,這飯菜可不像春節的那麼豐盛多彩,而是像平時一樣的清淡,只見飯桌上放着一點魚,還有一些果子,還有一窩香碰碰、熱滕滕的青菜豆腐湯。用餐的時候,爸爸給我説了,這是我們家鄉里清明節時候的風俗習慣,準備清明節的祭品,就必須有清明果,還有一些魚肉,最重要的是要青菜豆腐湯,會站在我們的一帶,流傳着在清明節裏喝青菜豆腐湯便可以讓自己的一生一清二白。

吃過午飯過後,稍作休息了一會,我們便向山裏走去,來到清明節最重要的戲玉部分,也就是我們常説的清明節拜祀儀式。爸爸認真地告訴我,我們家鄉的清明節,一定要到下午才能進行,上午是不可以到山裏拜祭,一定要遵循我們當地的這一風俗習慣,因為這樣做,才能體現出我們對先輩的尊敬和愛戴。

在去山裏的路上,我們路過了綠葉葱葱的竹林,穿過了茂盛的樹林,一路上是那麼的幽靜,還時不時傳來鳥兒的鳴叫聲,好像這鳥兒也感受到了清明節的到來,紛紛趕來和我們一起拜祭先人,以表示對先人的尊敬。我們經過了一段路程之後,終於來到了拜祭的地方,這是一處十分寬暢的位置,矗立在半山腰之中,奶奶告訴我,這是要先們在半山腰中能夠觀看山裏的情況,守護着整個山頭,同時也是在保護着我們這些人。

來到之後,我們便各自忙了起來,我們忙裏忙外的,幹起活來十分有勁,完全沒有半點勞累的意思。爸爸媽在墳墓清理環境,清理着一些大大小小的雜草,讓先人們有一個好的環境,更加舒服的享受地下的生活,你讓他們感受到我們對他們的尊敬與愛戴。爺爺奶奶就十分認真地擺擺放着拜祭的東西,他們從竹籃子裏拿出來了碗和筷子,還有酒杯,這是5個碗,5雙筷子,5個酒杯。我見了,便來到爺爺奶奶身邊,蹲了下來,在認認真真地幫着他們。我把魚、肉、豆腐等各種祭品,小心翼翼地放到了碗上,還在酒杯上倒滿了酒,等這一切準備完畢之後,就等着爺爺奶奶做接下來的事情。這時,爸爸媽媽也把雜草給清理完了,我們就站在了一旁,看爺爺奶奶如何拜祭先人。我們站在一旁看着,只見爺爺和奶奶提着燈籠,向四面八方遙湃,他們嘴上還忙着唸道:神祕的祖先們齊聚共飲,祝祖先們如意自在,在這之後,爺爺奶奶就把我倒好了的酒,瀟灑地揮灑在了墳墓前邊,這是在保佑我們這些後人生活順利,日子平安。最後,爺爺還把一大瓶的酒倒了出來,這是在希望先人祝願我們的國家福安康,國家昌盛。在行酒之後,我們便燒起了錢紙,點上了香爐和油燭,一起拜祭我們偉大的新人們,以此來紀念他們。在這之後,我們就放了鞭炮,以一種轟烈的方式結束了這次的拜祭活動。

臨走之時,爸爸媽媽還檢查了墳墓前的煙火情況,認認真真地把這些煙火給撲滅之後,你們才圓滿地離開了這裏,才開開心心地往家裏的方向奔去。

家鄉的清明節,真是讓我瞭解到各個地方的風俗習慣,讓我清楚地知道了各個地方都有着不同的風俗習慣,這是一種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要把這種優良傳統給蔓延下去,讓中華民族傳統一代又一代的留給我們的後人們,使之發揚光大。

篇二、家鄉的清明節記敍作文

每年的四月四日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清明節,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這時,每個地方都會蒙上一層淡淡的憂傷,我的家鄉也不例外。

在家鄉,每年清明節的頭幾天,人們都要忙着刻紙錢,買黃紙、香蠟。家族的族長要集合全族人開會,會上定好誰家買吃的,誰家買祭祀用的材料。定好後,大家各自行動。

一到大街上,琳琅滿目的祭祀用品會讓你眼花繚亂,處處可見香、蠟、紙錢、大串紙……人們精挑細選,貨比三家,目的是選出物美價廉的物品。一些沒有上街的婦女可忙開了,在家準備着上山要用的食物,小孩們也來幫忙,添着自己的一份力。清明節的那一天,一些年事較高的老爺爺、壯個兒的叔叔,帶上買來的大串兒紙,到親人墳上掛紙,掛紙就是把串兒紙栓在木棍上,將木棍插在自己親人的墳頭上,意為給逝去的親人房頭上“掛花”。掛完花後要面對墓碑鞠躬磕頭,祈求平安得福,多添富貴。

在家裏的人們則準備鍋、碗、瓢、盆、筷、勺,還要預備必不可少的鞭炮。清明拜祖是莊重的`、嚴肅的,如果哪家哪户少去了一個人,就是對祖先的不敬,要被族長罰跪的。清明時節,很少有豔陽天,一般天上都會下着濛濛細雨,人們行走在上墳的路上,悲傷之情油然而生,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這正應了這句詩中所描繪的意境。

在我的家鄉,逝去的人的墳墓大都立在林子裏。人們進了林子,找一個較寬敞的地方支鍋點火。一部分人開始侍弄飯菜,一部分人則在墳前燒香點蠟、擺放貢品。所有工作都做完後,就點放鞭炮,族人按輩分依次到原始祖先那兒磕頭祈福。祈福完畢之後,便將做好的飯菜盛裝在一個盆裏,八人圍坐在一起,共享美味佳餚。在家族墳地裏聚餐,大概是與老祖先共餐的意思。表達的是對祖先的懷念、感激之情,同時也是想讓祖先們看看這個家族有多興旺。用完飯後,由族長將剩餘的飯菜均勻地分給族裏每一户人家,帶回家去,意為族內人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人羣散開後,人們各自去親人墳前痛苦一場,訴説一些思念之類的話,祈求佑護等等。回家的時候,還要撿幾個石頭帶回去,當是撿着元寶了,還要折幾根松樹枝,當搖錢樹,將它們放在家神面前,祈求祖先佑護。

死去的人雖然都不在了,但活着的人卻把他們放置在心裏。每年的清明節,家鄉的人們都要把對逝去親人的那份記憶拿出來晾曬晾曬,表達的是親人之間那份血濃於水的感情。

篇三、家鄉的清明節記敍作文

在春光明媚,桃紅柳綠的三四月間,清明節來到了。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在我的家鄉清明節有喝清明水(清明節當天新挑的水)、祭祖和掃墓(掃墓俗稱掛紙,是祭祀去世的親人的一種活動)、做火草粑等習俗。

清明節這天清晨,爸爸從水井挑來清明水,我們人人喝了一大碗。這預示我們在這一年裏人人能説會道。喝了清明水我們就要去掃墓了。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現在提倡文明掃墓,我們去掃墓不再帶香蠟紙燭,而是帶上鮮花或小白花、糕點、飲料、水果等到墓地,將鮮花或小白花、食物等供祭在親人墓前,為墳墓培上新土然後叩頭行禮祭拜,吃完帶來的食物,最後求去世的老人保佑我們一家平安,就算掃完墓了。

我們掃完墓以後,便在野地裏採摘火草(一種銀白色的植物)葉,採摘好火草葉,我們高興地回家了,媽媽把鮮嫩的火草葉洗得乾乾淨淨,再把它與糯米麪、糯包穀面混合揉成火草粑,上蒸籠蒸二十分鐘,清香可口的火草粑就做好了。累了一天,現在吃着香噴噴的火草粑,心裏別提多美了。

怎麼樣?很有特色吧!明年的清明節你到我家來做客,我做火草粑給你吃。

篇四、家鄉的清明節記敍作文

每到清明節,按照家鄉的風俗,家裏人都要回老家祭祖墳,無論你在天涯海角。

家人聚在一起,大人們説説笑笑,我則和哥哥姐姐們一起玩捉迷藏的遊戲,別提有多熱鬧了,而奶奶,就笑着看着我們。

祭完祖墳回來,每個人的肚子都餓得咕咕叫,我也不例外。這時,奶奶就會端出早已準備好的家鄉風俗美食——毛香粑。

毛香粑是我期待已久的食物,還沒等奶奶放下盆子,我總是第一個跑上去,用手抓一個。但毛香粑是剛剛出爐的,很燙!我也總是被燙得哇哇大叫,結果一口也沒吃到。這時,奶奶總會拿出一個碗和一雙筷子,笑眯眯地為我夾好多毛香粑。我也總是狼吞虎嚥地吃下去,要知道,這可是我久違的美食呀!我吃過清蒸螃蟹,吃過紅酒燒肉,吃過可樂雞翅,可它們在毛香粑面前一比都黯然失色了。在我吃粑時,奶奶總是笑着看着我,臉上的皺紋都笑成一朵花了。

“奶奶,您怎麼不吃呀?”年幼的我問。“唉,年紀大了,牙齒掉了,吃不動了。再説吃東西又難消化,還是不吃的好。”“奶奶,這很香的,您就吃一個吧,沒事的。”我邊説邊往奶奶碗裏夾了一個大大的毛香粑。此刻,奶奶顯得非常高興,絲毫不顧自己的牙齒全掉光了。對於我夾的毛香粑,奶奶總會吃完的,不管有多大。

清明節,剛下過雨,奶奶就會帶我上山去採毛香。

山上的小路很泥濘,奶奶牽着我的手,深一腳淺一腳地走,腳上的布鞋早已沾滿了泥,奶奶卻滿不在乎。

到了個小山坡上,毛香遍地都是,奶奶便拿出來個小竹籃,在竹籃底下鋪張紙,就開始採毛香了。毛香剛從地底下爆出來,很嫩,嫩得可以掐出水來,嫩綠的葉片上點綴了幾顆小小的雨珠,更加顯得青翠欲滴,讓人看了就了食慾。有時,奶奶嫌彎腰太麻煩,索性跪在地上採毛香。破舊的褲子上總是沾滿泥,奶奶卻視而不見。為了給心愛的小孫女做毛香粑,奶奶啥都不顧了。

有時,在一旁玩耍的我也會幫忙採毛香,奶奶看着我,滿臉慈愛,直誇我:“真懂事!”

毛香採回來了,磨成泥,把粉和在一起,就要開始做毛香粑了。

奶奶首先示範給我看:先取一團毛香粉團搓成球狀,拍扁,然後把皮兒捏得薄薄的,再舀一勺餡,放進去,最後搓圓,毛香粑就做成了。

奶奶做的毛香粑,又大又圓,讓我看得手癢癢。可我做的毛香粑,奇形怪狀:一會兒是棵大樹,一會兒又成了個茶杯。奶奶看着我的“傑作”,卻不住地誇讚:“呀,咱瑞瑞做的毛香粑可真漂亮!”聽着奶奶的誇獎,我心裏美滋滋的,像吃了蜜似的。

今年清明,我首先去奶奶的墳頭拜了三拜,然後和媽媽上山去採毛香。毛香和往年一樣,青翠欲滴,但我卻沒有往常那樣説説笑笑。做毛香粑時,我把毛香粑搓得和奶奶做的一樣,又大又圓,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香噴噴的毛香粑出爐了,我並沒有狼吞虎嚥,而是細細地品嚐,眼淚落到嘴裏,又苦又鹹。

同樣的清明節,同樣的毛香粑,我的心裏為何有如此大的變化呢?因為少了那個陪我説、陪我笑,看着我吃毛香粑的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