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臘八粥的來歷作文3篇

欄目: 臘八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29W

導語: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説臘八粥傳自印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關於臘八節作文,歡迎查閲,謝謝。

臘八粥的來歷作文3篇

篇一:臘八粥的來歷作文

臘(là)八節是農曆(lì)臘月(十二月)初八,據(jù)説當年朱元璋(zhān)在監牢(jiānláo)裏受苦時,當時正是冬天,又冷又餓(è)的朱元璋竟然從監牢的老鼠洞(dòn)裏刨(páo)找出紅豆、大米、紅棗等七八種雜糧(zálián)。朱元璋便把這些東西熬(áo)成了粥(zhōu),因那天正是臘月初八,朱元璋便把這鍋雜糧粥命名為臘八粥,美美地享受了一頓(dùn)。後來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為了紀念(jìniàn)在監牢中那個特殊(tèshū)的日子,於是他把這一天定為臘八節。

每年的農曆臘月初八是臘八節。這一天,老百姓最重要的活動就是吃臘八粥。

臘八粥是用大米、紅米、江米、黑米、核桃仁、杏仁、花生米、紅豆、黃豆、蓮子等,通宵熬煮而成。這樣熬成的臘八粥,香甜可口,十里飄香。

除臘八粥外,還有臘八面等風味食品。它既可滋補身體,又是人們喜慶豐收的一種形式。

臘八節過後,白天一天比一天長,夜間一天比一天短。從這天開始,人們就等着過春節了。

篇二:臘八粥的來歷作文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説臘八粥傳自印度。

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説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 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據説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 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説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説:“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慄 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着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篇三:臘八粥的由來作文

我們中國有許許多多的'傳統文化,生活中我們處處能感受到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如過年放鞭炮、除夕守歲、八月十五吃月餅……其中我最喜歡吃臘八粥的風俗,你知道臘八粥的由來嗎?

現在就讓我告訴你吧:明太祖朱元璋小時候家裏非常窮,所以他被父母送到地主家去放牛。地主對他很不好,他經常捱打,吃不飽飯。有一次,朱元璋放牛回來時經過一座獨木橋,沒想到老牛滑跌下了橋,將腿跌斷了,地主氣急敗壞、火冒三丈,用鞭子抽打朱元璋,把他關在一個黑屋子裏不給飯吃。朱元璋餓得全身發抖,忽然他找到了一個老鼠洞,這是老鼠的糧倉!糧倉裏有各種各樣的糧食,有黑豆、有大米、有小米、有綠豆……每樣都有一點,他拿全部的糧食煮了一鍋粥。因為當時實在是太餓了,朱元璋把這鍋吃得津津有味,感覺味道香甜可口。

後來朱元璋當上了皇帝,各種美味食品都吃膩了。某天,朱元璋想起了小時候吃老鼠糧倉的美味,於是他馬上下令御廚立刻給他做這種粥來喝。後來,這種吃法傳到了民間,朱元璋吃到的美味粥正好是臘月初八,所以這種粥就叫臘八粥了。

怎麼樣,你喜歡臘八粥的由來嗎?

Tags:來歷 臘八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