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有關臘八作文600字彙總九篇

欄目: 臘八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02W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根據寫作時限的不同可以分為限時作文和非限時作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臘八作文600字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有關臘八作文600字彙總九篇

臘八作文600字 篇1

雖然距離新年還有兩三個月,但是淮師一附小的老師們已經提前感受到滿滿的新年的味道,因為在今天,淮師附小一(13)班的小朋友在鸞娃劇場給全校老師帶了一場精彩的展示活動---以“臘八節"為主題的傳統節日培養學生自我領導力的主題班隊活動。

臘八節,俗稱“臘八” ,即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有喝臘八粥的習俗。相傳這一天還是佛祖釋迦牟尼成道之日,稱為“法寶節”,是佛教盛大的節日之一。

活動在一位“小導遊”的指引下開始了,隨着小導遊的介紹,我們來到了“臘八小鎮”。臘八小鎮的“居民”個個身着節日的盛裝,一派喜慶洋洋,一片滿堂紅的景象立即吸引了一羣“遊客”的目光。

首先來到了“樂呵呵小鎮”,小鎮有着一羣多才多藝的居民,他們用表演情景劇的方式熱情的歡迎着遊客的到來,情景劇講述了我國傳統節日“臘八節”的由來,由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傳達了節日的特色與祝福。表演結束,在場的“遊客”紛紛響起熱烈的掌聲。接着遊客們來到了“喜洋洋小鎮”,一首歡快活潑的臘八節童謠向我們傳遞了有關臘八節的知識。活動中,喜洋洋小鎮的居民還帶領全班同學一起唱起了這首童謠,無限的童真與童趣溢滿了全場。接下來“喜盈盈小鎮”的居民又在這歡快的童謠中載歌載舞,隨着節奏的躍動,熱烈的氣氛感染了在場的每一位遊客。最後,遊客們來到了“美滋滋”小鎮,小鎮的居民熱情的款待了大家,拿出了精心準備的“臘八粥”,每個遊客吃在嘴裏,甜在臉上,幸福在心上。

本次班隊活動上,孩子們自信滿滿,表現的落落大方。活動展示的形式也非常的新穎有趣,雖然只是短暫40分鐘的展示,但是在幕後,卻不知道需要花費孩子們多少的汗水和努力,才會呈現出今天的效果,這令全場的老師和家長震撼和感動。這次班隊活動在熱熱鬧鬧中帶着我們領略了年味,在感動中感受了不一樣的臘八節。

臘八作文600字 篇2

據今二千五百多年以前,釋迦牟尼在成佛以前,棄位出家,經過了六年的苦修苦行,乃至日食一麻一麥,漸漸身體變得極度瘦弱。

終於覺悟到,世間的人們追逐物慾,忱迷於聲色犬馬之中,過份享樂,固然無法達到解脱;而一味的執着於苦行,只是使肉體上受苦,也是徒增對於身的執著,也是沒有辦法證悟的;只有捨棄苦樂二邊,才能進趨大徹大悟的菩提大道,於是,重新調整修行的方法,從苦行的座位上站起,走下尼連禪河,讓長年清淨的流水,洗去身上的垢穢。

尼連河邊有兩名牧牛女子,一名難陀,一名波羅,素日裏看見釋迦牟尼如此虔誠苦修,心中甚是感動敬佩,這時見釋迦牟尼已願受願,忙選擇肥壯的母牛,入河洗浴乾淨,擠取乳汁,蒸成乳糜,盛了滿碗,捧到他面前,禮拜奉獻。

釋迦牟尼接受了供養,發願説:“今食飲食,得充氣力,以保留智慧年壽,為度眾生。”遂即服食。自此,釋迦牟尼每日皆受牧女供獻乳糜。一月之後,體力強健,已回覆了昔日的壯實,他又去尼連河中沐浴洗衣,更覺得遍體清涼,光彩煥發,之後,來到了今名菩提伽耶的地方,在一株高大茂鬱的畢波羅樹下金剛座上,端坐思惟,發下誓願:“我如果不圓成正等正覺的佛果,寧可碎此身,終不起此座!”

如此,釋迦牟尼在菩提樹下趺坐四十八天,時至臘月初七日,這天晚上,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釋迦牟尼默坐金剛座上,示現種種禪定境界,遍觀十方無量世界和過去世、現世、未來一切事情,洞見三界因果。臘月初八日凌晨,明星出現天上,他豁然大悟,得無上大道,成為圓滿正等正覺的佛陀。

從此,臘月初八,釋迦牟尼佛的成道之日,便成為佛教的一個盛大、隆重的紀念日,臘八節既由此而來。

臘八作文600字 篇3

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習俗。據説臘八粥傳自印度。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衞國(今尼泊爾境內)淨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捨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收穫,後經六年苦行,於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僅食一麻一米。後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於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

“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以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並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説故事,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並將臘八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後便在民間相沿成俗。據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説吃了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據説杭州名剎天寧寺內有儲藏剩飯的“棧飯樓”平時寺僧每日把剩飯曬乾,積一年的餘糧,到臘月初八煮成臘八粥分贈信徒,稱為“福壽粥”“福德粥”意思是説吃了以後可以增福增壽。可見當時各寺僧愛惜糧食之美德。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着《武林舊事》説:“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慄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着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八作文600字 篇4

泡臘八蒜,和臘八粥,還有各地不同的習俗,每一年的臘八節我都會過得很開心,來和你們分享我快樂的臘八節吧!

臘八粥是每年這一天,奶奶必給我熬的。傳説,在古時候,是因為惡鬼總在農曆臘八這天出來嚇唬小孩。然而這惡鬼天不怕,地不怕,單單怕赤(紅)豆,所以有了“赤豆”打鬼的説法,於是大人們便用赤(紅)豆、綠豆、花生、葡萄乾熬成臘八粥,也就是八寶粥。望着那紫盈盈的米粥,用勺子舀一點紫粥,細細品味,會讓你覺得這不是粥而是一個小型的豆類展示會。豆子的清香味道配上米的香醇,那香香的味道,不由得令你再喝一碗這紫粥。

喝完臘八粥,便開始要做第二件事,那就是臘八蒜,在臘八這天泡上的蒜頭,到除夕那天,不再是白色,而是綠色或黃色。綠色的蒜頭綠得晶瑩剔透,猶如一塊無瑕的翡翠,黃的蒜頭則如一個個味道甘甜的杏幹,吃着翡翠、杏幹樣的蒜頭,恨不得讓你再多吃幾個味道美味的餃子。首先,我按照奶奶的吩咐從櫥櫃裏找出大大小小、各式各樣的密封罐,接着將紫皮蒜頭去皮放入罐中,最後將陳醋放入密封罐中,蓋好蓋子,將一罐臘八蒜放入壇中。

忙了除夕的用品,我便開始準備過年的食品了。首先,我將各種水果、乾果、瓜子放在桌子上,再把桌上的盤子清洗乾淨,將乾果、瓜子、水果一個個的放入盤中,奶奶在一旁笑盈盈的説道:“我的靜靜長大了。”擺放好拼盤,望着桌子上那五花八門的拼盤,我從心裏不禁地笑了,畢竟這是我一番辛苦擺出來的。

在這一天,這還從奶奶那知道了北京過臘八節的習俗,得知,來北京的臘八節不僅要吃臘八粥、泡臘八蒜,還要喝一大碗熱熱的羊骨頭湯。因為這了這天,天氣便越來越冷了。

雖然天氣依舊在變冷,但我們一家人的臉上依然有着過節喜慶那快樂的笑臉。快樂的臘八節,等待着新年鐘聲的敲響……

臘八作文600字 篇5

我小的時候,家境雖不很富裕,但我的母親仍會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豐富甜美。記得臘月初八的前一天晚上,母親安頓我們幾個兄妹:明天是“臘八”,要早些起來吃“臘八粥”。母親説着,像變戲法一樣拎出一包紅棗,我們高興得如饞貓一般,在炕上打着滾,嘴裏還“噢噢”地叫着,想要幾粒打打牙祭,母親卻在這叫鬧中把幾顆最大的紅棗悄悄塞給了我,哦,那一瞬間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兒了……母親準備好了薏米、

小米、大米、紅豆等東西,為翌日的工作做好充分準備,然後再一次叮囑我們早起,並説否則會變成“紅眼睛”的。當然這一説法源於何處實在無處考證,因為我第二天還沒見過某個人因在“臘八”這天沒早起就變成“紅眼睛”的。“臘八”這天,母親總是起得很早,當我們還在香甜的酣夢中就隱隱聽到了那“呼噠,呼噠”的拉風箱的聲音,“呼噠,呼噠……”聽來是那麼悠揚,那麼綿長,那麼温馨……天還沒有放亮,但紅彤彤的灶火將屋子映照得燦爛美麗,當濃濃的香味在屋子裏瀰漫開來,母親便開始喊我們起牀。當我們洗漱完畢懷着喜悦的心情端坐在炕桌前等待着母親把那香味撲鼻,色澤鮮豔的“臘八粥”盛到碗裏時,我們激動的心情便再也按捺不住,

會敞開腮幫子大嚼大吃,因為粥燙得歷害,“吸吸溜溜”的聲音響成一片。哥一邊吃一邊還不安分地將碗裏的粥用力拋向空中,而最讓我佩服的是那被拋起來如球一樣的粥竟每一次都準確無誤落回到他的碗裏,簡直像耍雜技,而我學了幾次不是把粥拋到炕上就是拋到後腦勺,逗得一家人笑不成聲。母親端着碗坐在一邊也不管我們,只用那充滿了愛的目光凝視着我們。這時節,屋外往往是寒風呼嘯、冰雪嚴寒,而屋裏的我們卻沐浴在母親温暖的目光裏,津津有味地吃着香噴噴、熱騰騰的粥,那是一幅多麼幸福的情景啊!

臘八作文600字 篇6

今天是農曆的臘月初八,是要喝臘八粥的。

臘八粥是一種很講究的食品。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家家户户都要製作。傳説有的寺院於臘月初八以前由僧人手持缽盂,沿街化緣,將收集來的米、慄、棗、果仁等材料煮成臘八粥散發給窮人。傳説吃以後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也有窮人把它叫做“佛粥”。怪不得這種粥材料五花八門,十分好吃!

前一天,奶奶就為這頓粥忙活起來。用涼水泡起黃米、黑豆、紅棗、花生等穀物。光看着就讓人聯想到美味。

清晨一早,奶奶就用木材點起火爐,架起大禍,加好水,輕輕放進準備好的穀物,鍋中馬上變成五彩世界,花花綠綠的,散發着微微的清香。奶奶用大勺柔柔的攪和一下,鍋中馬上就翻騰起來。奶奶滿意的蓋上鍋蓋,去看電視去,可是我依舊對這十分感興趣,細細的等待着,我現在終於懂奶奶用木炭的道理,木炭染出的火柔柔的,輕輕的烘托着鍋底,如此做出的粥才會更加香甜可口。木炭一點點向下延伸,我便把它往前推一下,那條堅實的木頭為我們的一頓美味,變成灰燼。

過一個多小時,鍋蓋沿冒出白氣,鍋中也發出咕咚咕咚的聲音,我興奮的.大喊,奶奶走來拍拍我的腦袋,“等等,就來,你這個小饞貓!”

她揭開鍋蓋,裏面的水幾乎消失待盡,纏和在一起的米粒間不時有一個個小氣泡,彷彿一個個噴發的火山。膨大的紅棗們漂浮在上面,像一羣可愛的胖娃娃。我和奶奶的臉上都露出笑容,“好!”話音未落,我就捧出碗筷,叫喚起家人們。

一家人圍坐在一桌,每個人前面都是一碗火紅的臘八粥,我迫不及待的吃一口,哇!這粥米糯糯的,十分可口!還透着一絲滑爽,彷彿吃親親果凍時的淺唱。誘人的紅棗更是香甜美味……

一碗粥下肚,整個人都暖融融,冬日的寒冷一掃而光。神話故事説:“臘八粥既可口有營養,還能增福增壽。”

唉,如果天天都是臘八節該多好,如果天天都能吃到臘八粥該多好!

臘八作文600字 篇7

農曆十二月初八,是一年一度臘八節。這一天在中國民間有吃臘八粥習俗。有關專家指出,臘八節至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傳統節日。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趙之珩介紹説,“臘”在古代本是一種祭禮。在商代,每年人們用獵獲禽獸舉行春、夏、秋、冬4次大祀,祭祀祖先與天地神靈,其中冬祀規模最大,也最隆重,後來稱為“臘祭”。因此,人們就將農曆十二月稱為“臘月”,農曆十二月初八,稱為“臘八”。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與天地神靈,祈求豐收與吉祥。每到臘八節這一天,人們總要吃上一頓香甜可口“臘八粥”。

專家介紹説,“臘八粥”來歷與傳説多種多樣,各地版本不同、説法不一。在佛家看來,“臘八粥”來自印度,是佛教一種宗教節日食品。自從佛教傳入中國,臘月初八這一天廣為施捨饑民善舉,逐漸演變成熬煮臘八粥習俗。隨着時代發展,臘八粥原有宗教意味逐漸隱退,到如今實際上已成為色味俱佳節令美食了。

專家指出,臘八,本身是個傳統節日,又是年節前奏,可以説臘八節拉開了春節序幕。民謠曰:“臘八,臘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從這天起,人們就開始置辦年貨了,迎接一年一度新春佳節。

農曆十二月(又稱臘月)初八,俗稱臘八。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與天地神靈,祈求豐收與吉祥。臘八粥原有宗教意味逐漸隱退,到如今實際上已成為色味俱佳節令美食。有關專家指出,臘八節至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傳統節日。

臘八作文600字 篇8

今年臘八大雪紛飛,我們小記者的臘八活動推遲到臘月十八,瑟瑟寒風絲毫沒有減弱我們的熱情。

早上8:30我們準時在銅陵日報社集合,乘坐大巴前往老家酒業。一進大門,那撲鼻而來的酒香使人陶醉,講解員帶領我們來到了第一個地點———藏酒閣。這裏面儲存着上百個陶土罐,罐裏裝滿了陳年老酒,酒罐上的文字介紹了這酒的製作方法及作用;接着我們來到了釀酒閣,一位伯伯向我們介紹了酒的原材料,讓我們知道了酒原來是由玉米、小麥、大米、糯米、紅高粱釀製而成。然後我跟着隊伍又來到了一個大禮堂,禮堂的中央站着一位頭髮花白的老爺爺,經過主持人的一番介紹,原來他就是要為我們講解臘八節傳統民俗文化的俞老師,他告訴了我們臘八節有兩大習俗,一是要喝臘八粥,二是要吃臘八蒜。臘八粥主要是由四大食材做成,第一種食材就是米類,象徵着人類的健康;第二種食材就是豆類,象徵着人類的幸福生活;第三種食材就是乾果類,象徵着人類的平安;第四種食材是藥材類,象徵着祝福。而臘八蒜的製作方法是用醋泡製,直到蒜變成綠色。為何要吃臘八蒜?主要是因為過去的人們希望在新的一年裏生活都是平平安安、一帆風順,不希望自己有任何債務。最後老師還教了我們一首臘月歌呢,我來給大家念一下:臘月二十三,炒米糖瓜粘;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臘月二十五,推磨做豆腐;臘月二十六,上街去割肉;臘月二十七,磨刀殺公雞;臘月二十八,黃盆裏而把面發;臘月二十九,鍋台前面蒸饅頭;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最後,我們又來到了一個大食堂,還沒坐下,一股淡淡的清香就刺激着我們的味蕾,我想那一定是臘八粥,果不其然,工作人員馬上就給我們端來了熱氣騰騰的臘八粥,大家迫不及待地品嚐起來,年味兒正在每個人的心裏悄悄醖釀……

傳統民俗文化如同封存在這陶土罐裏的陳年老酒,它們特有的醇香讓我久久回味,真希望下次我還能多參加這種有意義的活動。

臘八作文600字 篇9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對於冬天而言,最冷的便是大寒這個氣節。吃臘八粥便是這個節氣特有的習俗。古時每逢農曆十二月初八,為了歡慶豐收,祭祀祖先和神靈,民間流傳吃“臘八粥”或“臘八飯”的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臘八粥是一種用多種食材熬製的粥,也叫做七寶五味粥。《燕京歲時記》中記載:“臘八粥者,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江豆、去皮棗泥等,開水煮熟,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紅糖、瑣瑣葡萄,以作點染。”臘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塊,和米共煮一鍋,是合聚萬物、調和千靈之意。

冬天,我最開心的事就是吃臘八粥。每次到了這個節氣,媽媽都會和外婆一起去超市裏買各種米、各色的豆子和佐料。把採購的各類食物倒進紫砂煲裏,再倒入一大瓶的水,用筷子攪勻,將紫砂煲調至自動煮粥的模式,一夜煮到天明。隔天起牀,便能聞到撲鼻的香氣,那是一種攝人心魂的穀米香。盛在碗裏,紅的、紫的、黑的、白的……可謂是五顏六色。大的、小的、胖的、瘦的、可謂是各型各態,看着就非常有食慾。一口下去,紅豆沙軟、蓮子清香、小米飽滿、黃米軟糯……各種食物的美好都被收入口中。當然,如果能吃到桂圓的話,就可謂是一級棒了。每次,外婆和媽媽就只放三隻桂圓,家裏總共有六個人,所以能吃到一隻桂圓就是福中增福了。

這就是我們家大寒節氣的習俗——吃臘八粥。想到那迷人的味道,我就忍不住口水真冒。“吃臘八粥啦!”“來嘞!”屋裏迴盪着我和外婆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