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彙編九篇

欄目: 端午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3.25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存儲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敍方式。那要怎麼寫好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精品】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彙編九篇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1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裏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咱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艾蒿,咱們這裏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説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裏拔“聖草”了。這裏説的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説的。

長輩告訴咱們,月宮裏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裏。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咱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着蒙着神祕面紗的田野,咱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台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裏,多少歡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咱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祕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祕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祕。

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咱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2

家鄉的端午節端午節是我們漢族的傳統節日。在戰國時期,我國愛國詩人屈原聽説秦軍攻破楚國國都的消息後,悲憤交加,依然寫下絕筆作《懷沙》後,抱石投入淚羅江,以身殉國,百姓們紛紛親去打撈,沿水招魂,在沒有結果時,人們只有將粽子投入江中,以免蝦魚蠶食屈原屍首的方法表達對他的懷念,此日正是農曆五月初五,以後每年人們在這一天都要到江面去頭粽子表達緬懷之情,隨着時間的演變,人們將這一天俗稱為“端午節”,過節的形式也多養起來,如插楊柳、賽龍舟、吃粽子、燒高山等等。

我也特別喜歡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有電視裏看到的盛大賽龍舟、燒高山等習俗,但我獨愛綁花繩、戴荷包、插楊柳、包粽子、串親戚等風俗喜慶方式。

五月初四這天,我就嚷着媽媽帶我去趕集,大人們忙着購買肉呀、菜呀、蛋之類的,我們孩子的焦點在於買花線、買畫布,挑三揀四,串了西家串東家,幾個商店、攤位轉下來,手裏捧着一大把花線、畫布。可高興了,在回家的路上就迫不及待的搓起花繩來。回到家裏,與鄰里幾個小朋友圍着姥姥開始編花繩、縫荷包。捻線搓繩、選布剪樣,穿針引線,直到開燈時分,每個小朋友都有了滿意的收穫,可把姥姥累壞了,我們便搶着用小拳頭敲打姥姥伸不直的腰背,姥姥臉上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興奮的我就是睡不着,偷偷起來把花繩與荷包比劃了好幾次,因為姥姥説了:“今天戴了就不靈了,只有在端午節這天戴上才會保佑我們一年平安。”真是一個難眠之夜呀!隱隱約約聽見爸爸插楊柳的聲音,我一骨碌翻起身來,大聲喊着戴荷包囉……以最快、最簡單的方式洗刷完畢,在媽媽的幫助下認真的綁上了花繩、戴上了荷包,看着手腕、腳腕花花綠綠的花繩,是弄着胸前各式各樣的荷包,我自豪極了,猶如成了最美的小公主。帶着無比幸福的心情,開始幫媽媽炒雞蛋、包粽子。

説起包粽子,可是我拿手好戲,早在六歲那年,大媽就教會了我包粽子。我便一個指揮官的架勢喊來爸爸,指揮着他與媽媽抱起粽子來:首先按比例把昨天購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枸杞放入盆中掏乾淨,然後再加進去一定量的白糖、蜂蜜與均勻,接着拿來竹葉捲成一個漏斗形,要注意,不能把葉子卷完,還要留一些等放進做好的餡子後封起來,爸爸一直做得很好,就是最後的封包動作出了錯,被我狠狠批評了幾句:“老爸,你也不動腦想想,包紮的繩子要打成活結,不然證書後你連葉子一塊兒吃嗎……”在我成功的指揮下,你一個、他一個、我一個,不一會兒包了一大堆,最後就是開灶蒸煮了,這期間,我有顯擺着自己的花繩與荷包指揮爸爸矯正了爸爸楊柳插得不好看之處。

開始過節享受了,一家人圍着豐盛的節日餐,你爭我搶、談天説地、笑語盈盈,真是其樂融融。時逢中午,我們一家又拎着自己親手做好的禮物去大伯家串門子,一路上陽光與煦、鳥語花香,喜笑顏開,我真的被這欣欣向榮的日子陶醉了……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3

打我記事起的時候,端午節前夜,母親會從針線籃子裏拿出五顏六色的花線,在昏黃的燈光下,用老家俗稱叫“線杆”的紡織工具,把各色花線碾成繩子,叫“花花繩”,老一輩人説這個東西可以趨吉避邪。然後用各色花布,尤其以喜慶的紅色為主料,趕針腳、針織、刺繡等複雜的工序,製作成一個個似要活過來的龍、馬、羊、雞等生肖“耍貨”,也就是行話“香包”。也有蛇、蠍子、蜈蚣、蟾蜍、蜘蛛俗稱“五毒”樣式的香包。

在端午節那天,一大早,我還窩在被子裏的時候,母親就已經在不驚擾我熟睡狀態,悄然給我在小腿、胳膊四上肢帶“花花繩”。等起牀後,才把趕夜做好的香包戴在我的脖頸上,然後用從藥店買來的各種中草藥搗碎、和着各色花瓣碾制而成的香草裹一遍。這時,這些形狀各異的“耍貨”,嗅起來香氣濃郁,沁人心脾,這才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香包”。我好奇地問過母親,母親的回答我記不大清了,説是戴着這個不僅有提神的功效,而且可以逢凶化吉。現在想來,含有中草藥、花瓣的香草,説是提神倒可一信,但逢凶化吉之類不足取信,我依然深深地明瞭,“逢凶化吉”只是親人長輩寄予晚輩身處困境可以化難呈祥的一種美好夙願。

母親會拿出自家種的糯米洗乾淨,盛在一個大盆子裏備用。然後在鍋里加水,攏起材火,把一大盆子糯米倒進鍋裏,先用大火煮。等糯米煮成粥的樣子,鍋里加入蜂蜜、紅糖熬成汁,出鍋前撒些顏色紅潤、皮薄肉滿的的大棗、花生豆、板栗仁、枸杞,再換成小夥熬成粘糕狀,就可以盛盤端上桌。這時,姐姐哥哥們早早圍着鍋灶還在打轉時,母親會舀一小勺,用嘴吹涼了,總會盡着嘴裏吞嚥着口水的我先來上一口。

早飯,就是吃糯米糕。在我們吃的時候,母親早已找來洗淨的玉米葉子、竹葉包着粽子,下午就可以真正的吃粽子了。

端午這一天,全天吃的幾乎都是用糯米做成的食物。

吃過早飯出去玩的時候,母親會拿來雄黃,在我的耳朵外廓裏粘一些,可以防蚊蟲我只知道端午節不僅我,村子裏的小夥伴都會戴這個,出去玩的時候,總會有嬸子、叔叔、爺爺奶奶累的長輩把我叫住,一遍一遍翻看着我胸前的一串香包,嘖嘖不休。我只知道,那是些在説我母親心靈手巧之類的好話。

我大些的時候,家裏已經不種植黃糯米了。老家逢端午節,母親知道我打小就喜歡吃黃糯米做的粽子,母親就用自家種的小米四處找鄰居家種有糯米的嬸子換米吃,或是借一兩碗等自家種了秋收後再還給鄰家。而且每次都是兩碗才換得一碗,借兩碗還的時候母親總會多還一碗,只是為了讓我在端午節的時候飽口福。

等我長大了,每每過端午節,母親縱然知道我自小喜歡吃黃糯米做的粽子,但不管是換、還是借,都很難再找到我想吃的那種黃糯米的時候,就只好在集市上或糧油店會去買罐裝的成品白糯米,買了寬竹葉包粽子給我吃。

現在,縱然“身在他鄉為異客”,也難淡忘年少留在故鄉端午節裏的童真故事。即使“山一程,水一程”千里之遙的地域,也隔不斷端午節吃母親親手做的粽子的那一份思念和掛懷。

而今,又過端午節了,置身西域的,仍舊守住那份傳統的習俗,用買來的糯米、大棗、葡萄乾,憑藉腦海裏母親的身影,做記憶裏的粽子。然後靜靜地咀嚼粽子裏每一顆糧食、果品的味道,只是為了堅守祖宗留下來的那一份彌足珍貴的風俗習慣和文化信仰。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4

韓國“端午節申遺”的文化行為對中國產生了不小的震動。如果説,當韓國把中國傳統文化中最具有概括性的精典圖案,陰陽雙魚放置在國旗上時,中國人還有幾分文化懵懂時,那麼端陽節的申遺則讓許多中國人震驚對文化遺產漠視的可怕後果。

韓國傳統文化起源於中國儒教文化,韓國人並不諱言這一點。而讓國人逐漸明白了的一點是,在近代很長時間以來,儒教文化在韓國比在中國更顯得重視,無論是孔子在國家中的地位,還是端午節等傳統節日在國內被推崇的程度。都有這種傾向。甚至讓一些新儒學派的人認為儒教在韓國根深蒂固。

但是,中韓兩國的文化畢竟還是有着諸多差異。就拿端午節來説,內容就各行其是。雖然都在農曆五月初五過,實在是各有各的過法。

中國民俗學會權威人士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韓國的端午祭實際上是由舞蹈、薩滿祭祀、民間藝術展示等內容構成,這與中國人吃粽子、划龍舟、紀念屈原是兩回事。

中國人的端陽節有着豐富的內容和象徵意義。古人認為“端午”為“陽極之日”,《風土記》説:“端者,始也,正也。五日午時為天中節,故作種種物辟邪惡。”端陽節,民間有着各式各樣的民俗,賽龍舟,百色纏手足腕,採插艾葉、菖蒲,取蟾酥,塗飲雄黃酒,調製硃砂酒,採多種草藥,要戴“五出”,也就是各種漂亮的香包,等等,原始的意義是避邪,驅五毒。這些民間活動有着悠久的圖騰含意。至於紀念屈原,已經是在端陽節的沿續中後人附會的,民間百姓對屈原理解尤其是北方的民間,其實很有限。

對端陽節魅力的流失,原因可以説是在“西學東漸”的過程中,在簡單化的“破除迷信”中,將它們整個節日過程省略了,淡化了。使一個節日的色彩,氣味,都消化了。比如,黃色的色調,野艾的氣味,不再現。連“聽取蛙聲一片”的聲音也消失了,圖騰的意味沒有了,神祕感沒有了。使得它只剩了簡單的幾項活動,賽龍舟,北方還無法賽。光有粽子吃吧,有些人,還不愛吃甜食。節日失去了聲,色,味,魅力如何保存?長此以往,我們的後代,會完全看不懂《白蛇傳》這樣精彩的故事。你不懂端陽節的內涵,如何知道蛇是五毒之一,蛇與雄黃酒有什麼關係?沒有這樣的傳統心理,當然不能明白美麗的白娘子如何會現身為一條大蛇。

多年來,介紹端午節,只講它是紀念楚國愛國詩人屈原,片面了,政治性了,幾代人逐漸喪去了美好的傳統文化整體記憶,應該恢復它原汁原味的文化形態。

節日有趣了,人們才會想着去過。

韓國未必不知道那些傳統的傳説與西學科學的矛盾,但他要申報端午節,其實,是一項打造和推廣自己的品牌文化的戰略,把儒教以及傳統文化進一步推在世界面前,甚至與中國之間進行一些所謂歸屬的紛爭,這對他的文化產業有着相當成功的推波助瀾作用。

我們再去與韓國爭論你長我短,為時己晚,倒不如我們自己把中國的端陽節過的有滋有味,這一份生活情調卻是任何人也奪不去的。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5

粽子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西漢的“梟羹”。《史記》“武帝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風土記》:“五月五日,與夏至同,……先此二節一日,又以菰葉裹黏米,雜以粟,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熟。同時又有另一種端午節食,稱為“龜”也只在晉朝曇花一現,隨即銷聲匿跡。只有《風土記》中稱為“角黍”的粽子,因為附會在屈原的傳説上,千百年來,成為最受人歡迎的端午節食。

從《風土記》中記載的作法看來,當時的粽子是以黍為主要原料,除了粟子以外,不添加其餘餡料。但在講究飲食的中國人巧手經營之下,今天能看到的粽子,不論是造型還是內容,都有五花八門的變化。

先就造型而言,各地的粽子有三角、四角錐形、枕頭形、小寶塔形、圓棒形等。粽葉的材料則因地而異。南方因為盛產竹子,就地取材以竹葉來縛粽。一般人都喜歡採用新鮮竹葉,因為幹竹葉綁出來的粽子,熟了以後還有竹葉的清香。北方人則習慣用葦葉來綁粽子。葦葉的葉片細長而窄,所以要用兩三片重疊起來使用。粽子的大小也差異甚巨,有達二、三斤的巨型兜粽,也有小巧玲瓏,長不及兩寸的甜粽。

就口味而言,粽子餡葷素兼具,有甜有鹹。北方的粽子以甜味為主,南方的粽子甜少鹹多。料的內容,則是最能突顯地方特色的部分。

北平的粽子大約可分為三種:一種是純用糯米制成的'白粽子,蒸熟以蘸糖吃;另一種是小棗粽,餡心以小棗、果脯為主;第三種是豆沙粽,比較少見。華北地區另有一種以黃黍代糯米的粽子,餡料用的是紅棗。蒸熟之,只見黃澄澄的粘黍中嵌著紅豔豔的棗兒,有人美其名為“黃金裹瑪瑙”。

浙江的湖州粽子,米質香軟,分為鹹甜種。鹹的以新鮮豬肉,浸泡上等醬油,每隻粽子用肥瘦肉各一片作餡。甜粽以棗泥或豆沙為餡,上面加一塊豬板油,蒸熟,豬油融入豆沙,十分香滑適口。嘉興“五芳齋”出品的粽子尤其著名,餡料都經過專人選擇,有八寶粽、雞肉粽、豆沙粽、鮮肉粽等,各具特色。

四川的椒鹽豆粽也別具特色。先將糯米、紅豆浸泡半日,加入花椒麪、川鹽及少許臘肉丁、包成四角的小粽。以大火煮三個小時,煮熟再放在鐵絲網上用木炭烤黃。吃起來外焦裏嫩,頗具風味。

漢族端午節食品,流行於甘肅、寧夏一帶。把發麪做成扇子狀,有數層,每層間撒有熟胡麻粉,表面捏有各式花紋,蒸制而成,並塗上五彩。亦作為饋贈的禮品。

廣東的中山蘆兜粽,特點是圓棒形、粗如手臂。配料也分甜鹹兩種。甜的有蓮蓉、豆沙、慄蓉、棗泥;鹹的有鹹肉、燒雞、蛋黃、甘貝、冬菇、綠豆、叉燒等。

閩南的粽子分礆粽、肉粽和豆粽。礆粽是在糯米中加入礆液蒸熟而成。兼具粘、軟、滑的特色。冰透加上蜂蜜或糖漿尤為可口。肉粽的材料有滷肉、香菇、蛋黃、蝦米、筍乾等。以漳州石碼的肉粽最為出名。豆粽則盛行於泉州一帶,用九月豆混合少許鹽,配上糯米裹成。蒸熟,豆香撲鼻,也有人沾上白糖來吃。

安徽的龍舟粽:由肥瘦各一半的精選火腿臘肉摻江米,外裹粽葉,安徽江米又軟又糯,火腿臘肉肥而不膩,肥油帶着濃濃的香味滲入江米,加上粽葉的清香,煞是誘人。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6

端午節就要到了,每當這個節日來到,插艾蒿,點雄黃、包棕子、戴香包、賽龍舟等各種活動都會把我們的思緒帶回到那個令人惋惜的歷史事件中,再一次想起楚王國,想起汨羅江,想起在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留下名字的文學家和詩人屈原。

除了屈原,應該還有很多自己的親人在這一天被我們一同懷念。我在每年的端午節,都會無比思念我長眠在商州地下的奶媽,我知道,她也一定會思念我的。

我們雖然沒有血緣關係,但她對我的哺育和愛卻遠遠超出了血緣的範圍,在她精心呵護和愛撫下,快樂考試吧的童年一直是我最美好的回憶,尤其是端午節的棕子和香包,更讓我無比懷念我的奶媽——那位漂亮健康寬容豁達的年輕女子。

是她在一個幼小的生命需要奶水的時候向我敞開了温暖的懷抱,我在她的懷中貪婪地吸允、索取自己的需要,在她的懷抱中一天天飽滿、長大、變美。

我長大了,要進幼兒園和上學,城裏和鄉下的距離把我拉離了她的懷抱,但我的心卻無法離開她,因為她把母愛的種子深深種在了我的心裏。於是,週末就成了我每天的期盼,通往鄉下的小路和小橋,奶媽家的柴門小院也成了我心中最美的圖畫。

那時候每年的端午節,我在睡夢中就能聞到棕子的清香和香包的花香,那是奶媽讓小舅挽藍子天不亮就送來的煮了一夜,走完十幾里路還温熱的棕子,裏面的各種豆兒和棗兒把糯米染得紅紅的,吃起來軟軟的,甜甜的,香香的,我的小肚皮也被棕子撐得溜圓。

每年的這幾天,我的主食就是奶媽的棕子,我一直到現在都認為奶媽的棕子是最好吃的,誰都比不上。

裝棕子的藍子上還掛奶媽親手做的香包,那香包好看極了,是用各種絲線纏繞的小棕子的模樣,小巧玲瓏,香氣芬芳,我掛在脖子上在學校向女同學炫耀,高興,美……

那感覺讓我每次回憶都如同回到了童年時代,回到了奶媽身邊。

也有那麼幾次趕上在奶媽家過節,於是,包棕子就成了我最高興的事,儘管我不會包,但還是象模象樣地挽起袖子,坐在大盆子邊上,拿棕葉包米和豆兒,拿草捆紮,每到這時候,奶媽都會高興的一邊包手裏的,一邊教我,還把我包的棕子也放入鍋裏一起煮,結果可想而知,我的棕子不是找不,就是裏面成了稀飯,儘管這樣,她也從未責怪過我,還任我用手在盆裏撈來撈去繼續搗亂。

親愛的媽媽,女兒現在仍然不會包棕子,不會纏香包,不是女兒不想學,而是女兒要把媽媽的棕子和香包永遠永遠留在記憶中,那是什麼樣的棕子和香包都無法替代的美的記憶,美的味道,美的感受。

就要過節了,不知道天堂裏有沒有棕子,有沒有香包?

女兒在這裏為媽媽送上一份節日禮物,願與您在夢中相會,親手為您剝棕子,戴香包,親口祝您端午節快樂!

欣聞國家已經把端午節和春節、中秋節一起列為文化遺產進行保護,雖然還沒有規定為法定假日,但重視傳統節日的步子已經邁出,我想您聽到這個消息也一定會高興的,因為您愛這個節日。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7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裏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粽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粽子,粽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粽子便誕生了。煮粽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粽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粽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粽子的香氣。除了吃粽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粽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艾蒿,我們這裏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説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裏拔“聖草”了。這裏説的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説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裏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裏。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着蒙着神祕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台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裏,多少歡悦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祕的藥才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抬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祕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祕。

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粽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為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8

昨天,爸爸的朋友邀請我們全家去草原旅遊點,為我“接風洗塵”。媽媽和我接到消息後,匆忙趕回家,我呢,沒什麼可以準備的,就在衣服上、頭髮上、手指上噴了好多花露水。

走過了車水馬龍的海拉爾市、走出了那達慕大會的場地,兩輛汽車就這樣一直走呀走……就在我沒意思、要睡着的時候,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我的視線裏,四面都是草原。從上海回來,再看到美麗的草原,另一種感覺湧上心頭——都市的生活,塞車;草原的生活,馳騁;都市的生活,排隊;草原的生活,不羈……現在,沃土滋養着一望無垠的草原,使草原的草已經有沒腿高;現在,彎曲的河水哺育着兩岸的生命,使草原的深處總能聽到愉悦的森林交響曲。“咦?媽媽你快點看!”我望着車窗外的一位牧民阿媽驚奇不已——這位老阿媽,手上繫着端午節的“五彩繩”,雖然不能下車去仔細看看,但是那鮮豔的顏色、有些粗糙的繩子,我可是一眼就能看出來——端午,已走進草原。

到了旅遊點,蚊子真是更多了。它們不太懼怕我身上的氣味,反而還在身邊轉悠,還有一隻不要命的蚊子,竟然鑽進了我的耳朵裏!快跑。終於走進了草原景點的小木屋裏。點了正宗的手扒羊肉、烤羊排、血腸等必不可少的美味。不大一會兒,一位可愛的蒙古姐姐就來上菜了,將食物放在桌子上,然後用很親切的語氣、略有些生硬的漢語對我們説:“明天是端午節,祝客人們節日愉快、身體健康、萬事如意。”短短的幾句話,卻表達了草原人民的熱情好客、純樸善良——端午,已走進人心。

9點多,我們結束了晚宴。開始了回家的行程。將2家成員送走,爸爸的朋友帶着我們去了“成吉思汗”廣場。逛了一大圈兒,看到了許多美好的景象——河邊,人們在放“河燈”,小小的河燈,承載了太多太多對美好生活的憧憬;橋上,也有孩子在放“孔明燈”,看着一個個像燈籠的、閃耀光芒的燈飛上天去,自己也在心裏為它捏了一把汗:“千萬不要掉下來呀!飛,再飛高點……”你快看!那邊,賣端午節掛飾的小商販已經一字排開,吆喝自己的商品啦!離開廣場大概50米了,依然能聽到那沙啞的喊話、依然能看到那逐漸升上九霄雲外的孔明燈還有河邊那如同星星一般的河燈——端午,已走進生活。

今天一大早上,就聽到了窗外的喧譁。拉開窗簾,原來小區裏的街坊鄰居要去登山。穿好衣服,疊好被子,一股濃郁的粽香飄進了我的房間:“媽,你包粽子啦?”“沒有啊,是隔壁的奶奶包了好多粽子。對了,一會兒我們還要去看望老人呢,到那兒就有粽子吃了,自家包的粽子,肯定會好吃。”媽媽的語氣裏還帶有一點兒“饞”,好想快點兒吃到粽子呀——端午,已走進城市。

在內蒙古海拉爾,沒有可以划龍舟的地方。因為這裏的河水,是彎曲狀的。雖然不能像南國水鄉城市一樣競賽龍舟,但草原也有草原的快樂。節日氣氛同樣濃厚,就像老舍先生説的:“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蒙古族與漢族會共同慶祝——這一愉快的節日!

在這裏,祝願我親愛的博友們:節日快樂!

端午節的作文1000字 篇9

端午節又有許多別名,如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浴蘭節、解粽節、女兒節、端禮節、菖蒲節等等。端午節的來源不確定,有很多説法。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也稱詩人節)。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捨棄自己的祖國,於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説,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説:“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裏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説,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除此之外,還有許多關於端午節的傳説。

端午節家家總會飄來陣陣粽香。各種口味的粽子總會博得人們的歡心。尤其是小孩子,總是圍在大人們身邊,津津有味的學着包粽子。你知道粽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着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裏鑽 。

看過白蛇傳的人都對雄黃酒有一定的印象吧。作為一種中藥藥材,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闢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中國神話傳説中常出現用雄黃來剋制修煉成精的動物的情節,比如變成人形的白蛇精不慎喝下雄黃酒,失去控制現出原形。所以古人不但把雄黃粉末撒在蚊蟲孳生的地方,還飲用雄黃酒來祈望能夠避邪,讓自己不生病。

端午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我們更應該發揚廣大。

端午節的習俗可真多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