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2020端午節的作文

欄目: 端午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78W

2020端午節的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在這陣陣兒歌聲中,我們又迎來了一年一度的中國傳統佳節——端午節。

2020端午節的作文

要問端午節的來歷,可有很多故事呢。就給大家講其中一個吧:在戰國時期,楚國有位愛國詩人叫屈原。屈原在楚王的身邊做官。昏庸的楚王總是聽信那些奸臣、小人讒言,不聽屈原的忠言。後來楚王竟把屈原削職流放了。在流放的過程中,屈原看見楚國都城被敵軍佔領,百姓遭殃,慘不忍睹,屈原非常悲憤,於是跳江自殺。人們非常傷心,划船找屈原的屍體,還包粽子給魚蝦吃,希望魚蝦不要傷害屈原的屍體。於是,人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就把這一天作為“端午節”,用包粽子、賽龍舟的形式表達對屈原的緬懷之心。

端午節還有很多習俗呢!包粽子、賽龍舟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掛菖蒲、艾葉,薰蒼朮、白芷,喝雄黃酒,則據説是為了避邪。粽子幾乎是每家每户過節必不可少的物品,奶奶在包粽子前,總是要先把粽葉泡上很長時間,再煮上一天。裹粽子時是先取三片煮好的粽葉,圍成一個圓錐形,然後往裏面放些糯米,還可以根據個人喜好,添加不同的餡料,諸如:花生米、紅豆、肉、蜜棗等等。再用棉線捆起來,一個玲瓏可愛的粽子就誕生了。但現在還不能吃,還要把包好的粽子煮上一天,到第二天我們就可以大享美味啦。解開一個熱騰騰的粽子,蒸汽直衝天,而粽子活像個老爺舒服地躺在粽葉裏。糯米在陽光的照耀下閃閃發亮、金銀剔透,就像一顆顆璀璨的鑽石。糯米的濃香夾雜着縷縷草葉的清香沁人心脾,我顧不上燙,咬了一口,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

在今年的端午節裏,我不僅學到了很多知識,還品嚐了美味的粽子。這真是個快樂且有意義的端午節!

2020端午節的作文2

一年中的節日有很多,對於我來説,最喜歡的不是春節,不是聖誕節,更不是兒童節。我最喜歡的是那最“自然”的節日——端午節。

知道我為什麼説端午節是最“自然”的節日嗎!那是因為我們老家的一個習俗——採艾蒿。

每年端午節時我們這些小孩最高興了!在那一天,我們村的一幫小孩很早就起來了,那是天還沒有亮呢!起來後我們便十分迅速地穿好衣服、鞋子,揹着小筐,拿好專用小刀,個個打扮得像村姑一樣但卻有着戰士般的氣質。就這樣,“浩浩蕩蕩”的“大軍”就出發了。經過“長途跋涉”,我們到達了村子後邊的山——雙頂山。我們是從山的背面上山的,從背面上山的路十分緩,而且那條上山的路是片草地。我們去時,那片翠綠的小草路上還滿是露珠,走上去柔軟而又濕潤。在炎熱的夏天裏感到十分涼爽而又輕鬆舒適。我們一邊感受着小草輕撫我們腳背和腳底的柔軟,一邊尋找着艾蒿。走在路上,不斷的有小草和樹兒向我們彎腰問好,當然,有時還側着身子暴露一下艾蒿的所在地。讓我們去突襲,可見,小草們和艾蒿是多麼不團結啊!那些被“出賣”的艾蒿們使勁地搖晃着身子,表達着極度不滿的情緒,但,小草們視而不見,他們也就失落的低下了頭,認命了。哎!可憐的艾蒿們!

不一會兒,天就大亮了。我們的艾蒿也採了一大筐,當然其中也還包含着蒲公英之類的一些野菜。沒辦法,我們必須回家了。一踏上水泥路便覺得心情差了一大截,那腳下的柔軟不再有了!我又戀戀不捨地回頭看了一眼草地,他們也戀戀不捨的向我們道別!我們告別了草兒,樹兒們,便回家了。

到家後,把艾蒿交給大人們,我們完成了任務,開心地在院子裏玩耍。大人們把艾蒿插到房子上後便把桌子搬出來,大家一起圍在桌邊包粽子!大家分工合作,其樂融融。大人們一邊包着餃子,一邊八卦着各種各樣的事情。包完後還有人負責煮,一鍋又一鍋的餃子出鍋了。有些調皮貪吃的孩子偷偷去“拿”了“一些”粽子過來,到了後方還有人接應,待觀察好四周情況後便開吃了,一個個吃的不亦樂乎!但若是運氣不好被“敵人”發現了可又免不了一頓罵。就這樣一天就過去了。到晚上時,我們還會去草地上看星星,高興極了!身下是柔軟的草兒們,天上是美麗閃耀的星辰!一切都是如此美好、夢幻……

這就是我最喜歡的節日了,這個最“自然”的節日你們喜歡嗎?我相信你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現在這個節日已經變得十分遙遠了,那片草地,那片星空都離我那麼遠!我何時能再撫摸一下那片柔軟?遙望一下那片閃耀呢?

2020端午節的作文3

我喜歡喜氣洋洋的春節,我最喜歡熱鬧非凡的元宵節,我喜歡花好月圓的中秋節。但是,我最愛豐富多彩而又有悲傷的.端午節。

這一天,超市裏會有綠豆糕,油糖糕、香粽子,還有包粽子的粽葉兒等許多東西……我和爺爺去超市買來了粽葉兒、米和大棗。

回到家裏,爺爺先把米泡在盆裏,把粽葉兒也泡水裏,大棗洗乾淨備用,泡了數小時之後,爺爺開始包粽子,爺爺把粽葉兒折成一個三角菱角形,把泡好的米和大棗放進去,轉着圈的一層層摺好包,幾圈下來一個粽子成形了。我也試着學着爺爺的手法包粽子,剛開始就是學不會,老包不住,往外漏米,最後我終於學會了,雖然沒有爺爺包的樣子好看,有型兒,但是最後終於是不漏米了,勉強能包成一團,就是樣子有點醜陋。

我和爺爺包好粽子後,放進鍋裏開始煮,過了十分鐘後我問爺爺粽子好了沒?爺爺説:“別急,粽子要多煮一會兒吃起來會口感會很光滑,很勁道!”過了數時間後,爺爺從鍋裏拿出熱粽子一邊嘴裏喊着:“快來嘍,粽子煮好了”!一邊放進盤子端到飯桌上。我當時是既興奮有感覺不可思議!心想:一把米,一顆棗,放進粽葉裏一包再一煮,就成了外面超市裏賣的香粽子了!我一邊剝開粽葉兒,一邊吃着甜香的粽子,不由得我就想到了屈原。

傳説,在楚國時,有一位大夫屈原,被敵軍抓走,不到一年多,屈原的國家被侵略了,大夫屈原心如刀割,跳江自盡了!這件事被一位打漁的漁夫知道了,他叫了幾個漁夫去撈屈原,可屈原沒撈到,漁夫心如刀絞,就把粽子和米以及很多東西灑進大江裏……而這天就被祖先稱為“端午節”,用粽子和悲傷的心情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者屈原!

偉大的屈原,你是祖國的光榮;偉大的屈原,你是我們的榜樣。就在一年前,爺爺回了老家,媽媽每次給我買粽子吃,但是,我總覺得爺爺包的粽子格外的香甜可口!

2020端午節的作文4

端午節帶孩子一起回父母那,粽子水果肯定少不了買的,又在路邊看到了掛了滿滿小車的紅紅的香包、彩繩等端午節的一些小掛飾,孩子歡呼着去挑選自己中意的小物件。

買了一大推的粽子水果,感覺還缺點什麼?對了,少了菜角糖糕和油條!

童年的端午節是在老家過的,那時吃粽子的不多,倒是每家每户都少不了菜角糖糕和油條,走親戚也拿的是這幾樣,這可能和當時的生活環境有關。那時,家鄉過端午都是自己動手做食物,很少在外面買的。家鄉盛產小麥玉米,但大米就少之又少了,所以端午就以菜角油條這些麪食唱主角了。幾乎家家都動手製作,大人忙着和麪支油鍋,我們小孩則眼饞地耐心地等着香噴噴的端午美食……

現在,人人都注意膳食結構,油炸的東西人們都敬而遠之了,我也很反對孩子吃這些油炸食物。

今天端午!於是我走到賣菜角油條的攤前,呵呵,竟然還要排隊等候,這在平時可是沒有的現象,兒時的端午記憶太誘人了,我耐心地排着隊,一樣買了些,孩子在一邊不解的問:“你不是不讓經常吃這些東西,咋還買這麼多?”“今天端午,這些東西也和粽子一樣少不了的。”我大聲地告訴孩子。

是啊,端午是我們的傳統節日,它和其他一些“國內”的節日似乎都曾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這幾年,我們都又風風火火的過起了我們自己的節日,幾天的假期更為我們創造了過節的條件和氣氛,看來,傳統的節日啥時候也不會過氣呀!

我故意問孩子,你給我講講端午節的由來,孩子得意地告訴我,我們前幾天的課文剛剛學過《端午節的由來》,孩子也央求道:你給我説説你小時候的“端午節”唄。正好,我給孩子講自己童年的“端午”,再和孩子一起學學端午的知識……

2020端午節的作文5

端午節到了。爸爸出差還沒有回來。媽媽説:“咱去外婆家吧,外婆家人多而且很熱鬧。”我聽了以後就別提多開心了,太好了!去外婆家嘍!

到了外婆家門口,抬頭就看見門上插了一株草,葉子的形狀有點像菊花葉,顏色發白。我很好奇,湊上去聞一聞,嗯!有一種説不出的味道。我説:“外婆,你們家門上插的是什麼草呀?”外婆説:“這個呀,是艾草,是端午節的一個習俗。每當端午節的時候,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門上插上艾葉還有大蒜什麼的,象徵着驅蚊驅蟲的。”

一進門滿屋瀰漫着清香的粽子味道。我跑到廚房一看,啊!一大鍋煮好的粽子,靜靜的躺在那裏,好像就等我品嚐呢!

我看這一鍋粽子有點與眾不同,便問:“外婆,你家的粽子怎麼和其他的不一樣啊?”

外婆説:“當然了,這是你舅媽自己包的,超市裏買的可無法相比!你舅媽昨天包的一下午,我又煮了半晚上,熟了以後就悶在鍋裏,現在温温得吃正好呢!就等妮妮寶貝兒來吃呢!”説着,外婆從鍋裏拿了一個剝開遞給我,粽子很軟,糯米、蜜棗、花生融為一體,白白的糯米已被蜜棗染成了糖色。我迫不及待的就是一大口。蜜棗的甜,花生的香,糯米的粘軟,在我的嘴裏直打架,彷彿是在説:“是我的味道好,是我的味道好。”

我滿嘴粽子含混不清的問:“外婆,為什麼端午節都要吃粽子呀?”

姥爺趕緊説:“過端午節是紀念屈原的,屈原是戰國時期楚國的一位愛國詩人,因自己的理想和抱負不能實現,而感到絕望,最終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了汨羅江。人們熱愛這位詩人,怕河裏的魚蝦吃屈原的遺體,就煮米飯撒在江水裏,趕快划着舟打撈屈原的遺體。因此,後人為了紀念屈原,就在五月初五這一天,吃粽子,划龍舟。所以就有了端午節。”原來如此。

我在外婆家玩得好開心呀!和侯騰哥哥打羽毛球,和舅媽鬥嘴,在外婆牀上撒嬌,聽姥爺講故事。不知不覺已經晚上9點半了,我和媽媽依依不捨的離開了外婆的家。臨上車的時候,外婆還從窗户裏探出身子説:“到家給我來個電話啊!”

回家的路上,五顏六色的霓虹燈在面前閃耀。透過車窗我看到街道兩旁,到處是人流湧動,賣小吃的,賣瓜果的,真熱鬧!我在想,今天過得真開心,同時也讓我懂得了端午節的習俗和來歷。插艾葉,賽龍舟,包粽子,真有趣!

2020端午節的作文6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傳統佳節——端午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濃濃的節日氣氛。在我們家的端午節可都是充實又温馨的哦!

記得那次端午節,我們家處處洋溢着端午節的氣氛,可是一般人的家裏總是呆巴巴的包粽子,有時候出去賽龍舟,那多沒意思!我可不想這樣過每一年的端午節,就在我左思右想的時候,腦子裏的一根筋“嗖——”的一下抽起來了,何不來個自己創作粽子的比賽呢。説幹就幹,我抓緊時間,把表姐表弟和小夥伴全都都召喚來了,開始了,我們手忙腳亂,亂包,有的嘛,包個飯糰,有的嘛,包個壽司,還有的嘛,東破一個西破一個。我想:這也叫有創意?我可不想像這樣的創意,我嘛,想來想去,終於想到了一個好點子,我簡單做了一個愛心,別人看了看我,都很驚訝,“這就是好點子……”我不管他們説,自己忙着做。

粽子蒸好了。媽媽來看看我們包的粽子,我連忙衝上去:“媽媽,在今天的端午節上,我想送你個禮物!”我從身後拿出了這個粽子“媽媽,這是給你的,感謝你對我的養育之恩,謝謝你給予了我生命!”媽媽看了臉上流出了晶瑩的淚水。爸爸走過來,對着大家説:今天的粽子大賽,馨予獲勝了,我們要感謝自己的媽媽喲!

在這次端午節中我既是自己包了粽子,也感恩了媽媽!端午節,一個傳統古老的節日,一個温馨充實的節日。多麼美好的端午節啊!

2020端午節的作文7

《我學包粽子》

粽子是端午節的節日食品,傳説是為祭投江的屈原而發明的,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往年的粽子總是媽媽在市場或超市買現成的。今年,我纏着媽媽,硬是要學包粽子。媽媽拗不過我,只好答應了。

初四下午,我就跟媽媽學包粽子。媽媽拿了一張粽葉,用手一捲,粽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媽媽的樣子,拿了一張粽葉,想把它捲成圓椎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媽媽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緊粽葉一角,右手將粽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媽媽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粽葉。

接着,媽媽在空心圓錐形的粽葉裏插上一根筷子,拿調勺舀一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均勻地搖動筷子,直到把糯米包的緊緊的。我也在粽葉裏插好筷子,放好糯米。可搖動筷子時,不是把粽葉戳穿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媽媽説:“搖動筷子時要輕一些,把粽葉包緊些。你看……”媽媽邊説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粽子像點樣子了。

然後是捆繩。只見媽媽兩手捏緊粽葉,用繩子在粽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粽子就包好了。我也照着捆好了第一個粽子。隨之,第二個,第三個,第四個……我一連包了好幾個。

最後一道工序就是煮粽子了。把綁好的粽子逐一放到鍋裏,然後放入冷水滿過粽子1釐米左右,點火……水開15分鐘後把鍋裏上下粽子兑換位置,再以慢火煮上1小時即可。

香噴噴的粽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品嚐了自己的勞動成果。啊!真好吃。

通過這次包粽子,既吃到了美味的粽子,又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這樣才能把本領學好。

2020端午節的作文8

端午節是我國一年一度的節日,端午節是我們兒童開心的節日,因為可以放三天假,可以盡情玩耍。快要考試了,正好可以好好放鬆放鬆。

這個端午節我決定和我姑姑、表妹一起去表妹奶奶家玩。姑姑約定一起第二天早上5點半在聖埠停車場集合。

早上五點一刻多,我睜開眼睛,下牀去刷牙洗臉,看見爸爸躺在沙發上,正準備等我收拾好,走呢!我連忙刷完牙洗臉。穿好衣服,叫爸爸送我去聖埠停車場去。姑姑早在停車場,等我了。

姑姑開着小車帶我們去表妹奶奶家。一路上,我們四處觀看風景,到處花花草草,呼吸一口新鮮的空氣。

過了快兩個小時,我們終於到達表妹奶奶家。我們四處張望,到處都是新奇,我們開心極了。一起聊天,姑姑説:“我們去摘毛豆,摘蔬菜。”“好。”我們異口同聲,我們每人拿着一個籃子,我們來到菜園,我們嫌太多了。沒去,再上面草坪等她們,我們看到草坪上有一隻白白的流浪狗,我們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撫摸它。我們漸漸不怕了,我們看它好像餓了。我表妹彎腰下去摘了3個毛豆給它吃,一下全吃完了。我們問姑姑拿不能養。姑姑説:“可以放鄉下養。”“耶,太棒了!”我們開心地叫道。我們看見旁邊有一個老奶奶在池塘邊洗衣,她説:“這裏有魚。”我們求她幫我抓一些……

吃完午飯,我們便坐車回去了。

2020端午節的作文9

《端午節的起源》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民間傳統的端午節。每一年的這一天,許多人家都會包粽子,婦女和孩子們還喜歡用絲綢之類縫製成小小的粽子、雞心、葫蘆、櫻桃以及小猴、小虎等形狀的手工藝品——香包,掛在胸前。認為這樣做可以防病,戴到端陽正午時,把它扔掉,稱謂“扔災”。

相傳戰國時代,楚秦爭奪霸權,詩人屈原很受楚王器重,然而屈原的主張遭到了以上官大夫靳尚為首的守舊派的反對,不斷在楚懷王的面前詆譭屈原,楚懷王漸漸疏遠了屈原,有着遠大抱負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懷着難以抑制的憂鬱悲憤,寫出了《離騷》、《天問》等不朽詩篇。

公元前229年,秦國攻佔了楚國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請楚懷王去秦國議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陰謀,冒死進宮陳述利害。楚懷王不但不聽,反而將屈原逐出郢都(楚國的都城)。楚懷王如期赴會,一到秦國就被囚禁起來,楚懷王悔恨交加,憂鬱成疾,三年後客死於秦國。楚頃衰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國,頃衰王倉皇撤離京城,秦兵攻佔郢城。屈原在流放途中,接連聽到楚懷王客死和郢城攻破的噩耗後,萬念俱灰,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的汩羅江。

江上的漁夫和岸上的百姓,聽説屈原大夫投江自盡,都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屈原的屍體,並拿來了粽子、雞蛋投入江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屍體免遭傷害。從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難日,楚國人民都到江上划龍舟、投粽子,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端午節的風俗就這樣流傳下來。

2020端午節的作文10

北方的端午節,沒有賽龍舟,飲黃酒,包粽子那樣濃烈的氣氛,而是以自己獨特的傳統方式,配香荷包,掛葫蘆,挑艾蒿。小時侯的記憶,就是這些,可以驅邪,避災。父母們美好的心願,在幼小孩子們的心裏有了關於端午節最初的朦朧的記憶。

孩提時除了覺得這些好玩好奇之外,似乎什麼也不會想,更不會懂得這樣的節日對大人有什麼意義。

五月裏的這個節日,在我們這裏叫五月節。一直是記憶裏那個温暖,淳樸,幸福的節日。當早晨的第一道朝霞從玻璃窗照射近來,把我們從睡夢中喚醒,這天是五月節。伸開胳膊,手腕和腳腕都繫上了五彩線繩。這是媽媽提前悄悄準備好的,也是在我們的睡夢中悄悄繫上的。五彩線繩是這個節日裏幸福的標誌。院子裏的臉盆裏,早已盛滿了浸泡艾蒿的水,用艾蒿水洗臉,可以去邪避災,艾蒿的淡淡微苦的的清香湧進鼻孔,清爽,還有那麼一絲芬芳。媽媽忙着早飯,五月節煮荷包蛋,這是北方過節的習俗。五月節,這個節日應該是意味着這一年吉祥,幸福,平安。

其實,那時的五月節是從初一開始的。初一的雞蛋鵝蛋都要作上標記,留到初五這天煮。小孩的手腕和腳腕系的是一根紅線,初五才能繫上五彩線,剩下的幾天裏大人們要準備一些小禮物,比如縫荷包,荷包很小,樣子和石榴差不多,我想那應該是有特殊寓意的,各種顏色的荷包裏面裝着香草,隨着風遠遠都能聞到一股濃香。

心靈手巧的母親用剩下的零布頭,為我們縫製各種小飾品,我們最喜歡的小辣椒,是用紅布縫的,比小拇指一半還小,還有一樣最精巧的小掃帚,用麻線作的,掃帚把只有牙籤粗細,用紅線纏繞着,掃帚頭只有指甲蓋兒大小,串起來與荷包在一起,縫在衣服的前襟上,或者後肩上,當時真是一種炫耀。現在還能想起來,這既是一種濃濃親情,又是北方特有的趣味習俗。

後來知道,南方和北方過五月節是不一樣的,南方有吃粽子,划龍舟的風俗,而在北方,除了吃荷包蛋,帶香荷包,還要在當天的窗前或者門樑上掛上葫蘆。家家户户都飄着五顏六色的葫蘆,似乎沒有人關注是為了紀念什麼,他們只是延續着祖先留下的風俗來過這個節日的,只是為家人驅邪免災,祈求這一年平平安安,風調雨順。

我想現在依然可以看到這風景,有些東西,在人們的心裏是無法改變的。就如我們固執地拽着歲月的裙裾,不肯步入時光的隧道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