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精品】吃粽子作文九篇

欄目: 端午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吃粽子作文9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品】吃粽子作文九篇

吃粽子作文 篇1

因為是異鄉人,今年端午節小長假我和妻照樣不能回家。端午節想的最多的就是吃粽子了,但我和妻都不會包粽子。昨天下班時候妻已經到超市買了半口袋粽子,還有幾枚鹹鴨蛋。其實,我還想買鵝蛋的,可售貨員一句善意提醒,那個粘着屎殼且標價7.5元一枚的鵝蛋徹底打碎了我的奢侈想法。

雖然還有兩天才到端午節,但粽子都買回來了,也顧不得那些講究,忍不住先嚐為快了。中午時候,我把粽子亂七八糟的撿了一大鍋,還有那幾個鹹鴨蛋。倒水,點火,加蓋,一邊看NBA球賽,一邊只等着粽子蒸熟開吃。説到“蒸粽子”,我想對於習慣了“煮粽子”的我和大家來説這樣用語是有點拗口的。現代社會快節奏改變着無數人的飲食習慣,而商家總能在這種背景下捕捉到商機。市面的粽子都是包好的,而且大多都是生廠商煮熟了的,外面套了一層真空包裝,顧客買回去只需把包裝袋一撕,往鍋上一蒸便可享用美食了,這便是“蒸粽子”。如此,“蒸粽子”既方便了都市中忙忙碌碌的上班族,也照顧了那些懶手懶腳的現代人。

一刻鐘,水開蒸透,粽子便可以出鍋了。我雙手沾了涼水,用剪刀剪開捆粽子的麻繩,拽住開口處竹葉前頭和後腳稍稍用力一拉,小巧精緻的糯米餡就顯露出來了。一連剝開幾個粽子,才發現妻選的都是不同口味,有臘肉的、豆沙的、大棗的、蛋黃的。用筷子夾起,一口下去多半個粽子就沒有了。口裏除了略有點粘,就是象徵粽子各自身份、點綴價格的那點佐料味道了,或是沙甜、或是肉味。南方的米總是不夠筋道,粘的不透徹,味道也被填滿的肉、蛋之類佐料拖累的有點做作,而且粽子外面被大白麻繩左綁右捆後也顯得緊巴瘦小,總能讓我聯想到舊社會婦女的“三寸金蓮”,小小的、尖尖的。

旁邊的妻卻吃的熱火朝天,扯開裹着粽子的竹葉,來不及剝下粽餡就迫不及待地啃上了,還不忘時不時用筷子摳一口鹹鴨蛋。她似乎吃出了家鄉粽子的味道。

説起家鄉的粽子,不得不説説我老家的粽子。

我老家在山東日照,那邊的粽子沒有南方的花哨,都是簡單的粽葉(槲樹葉,老家又稱菠蘿葉)捆綁的大個粽子,一個足有南方粽子七八個那麼大,家鄉人親切稱呼“枕頭粽”。家鄉人看重“三節”: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端午節是第二大節了。端午,沒有春節熱鬧,沒有仲秋濃情,但吃的確實一年中最鮮靈的,夏初一切都是新的。記得小時候,過完春節我便開始掰指頭盼端午了,對於“吃”佔了半個童年記憶的我而言,端午就意味着粽子、雞蛋、鴨蛋,還有大大的鵝蛋。

“吃粽子,割麥子”,到了端午便是老家收穫麥子的時節,這時父母大多忙着下地搶收小麥,包粽子便成了奶奶的活計。當然了,包粽子的準備工作是要全家總動員的,端午節前一兩週,娘都會趕集買來糯米、粽葉、稻草,父親提前劈好柴火,這樣準備工作差不多就緒了。

包粽子一般都選擇在五月初四,晚上煮,初五早上才能吃。

初四,一大早起來就要將粽葉、稻草泡上,糯米不能泡的太早,陰曆五月氣温高了,米浸泡時間長了容易變酸,奶奶一般都是吃過早飯才泡上糯米。

泡好糯米就要清洗粽葉,雖説這些純天然的葉子不曾沾染農藥,但是我們家每次都是用刷子一片一片兩面刷乾淨,刷完換兩三遍水沖洗就可以備用了。

我們家人口較多,包粽子用糯米一般在15斤左右,淘米既是力氣活,也是精細活。淘米時候要準備兩個大盆。先用一個大盆放上半盆米,倒滿水,把盆輕輕側傾,倒掉浮在上面的稻糠雜質。然後,再倒滿水,用笊籬慢慢攪動,等盆中大米離心圓轉動起來時,就用笊籬由上到下一層層篩選、撈起,倒在另一個大盆裏,這樣撈到最後剩下的就是小石頭等沉於水底的雜質了。三遍淘洗下來糯米也算淘好了。

包粽子,是個複雜工序。家鄉的粽子都是上下兩蓋(日照方言)扣起來的,每蓋粽子都有3—4片粽葉包裹成,使用粽葉數量要看葉子體積的大小,所以一個人是很難完成的。到了下午包粽子時候,娘就會從地裏趕回來和奶奶搭手,但大多時候她是走不開的,這時奶奶就會喊我幫忙。我領了命令便會搬來兩個小板凳——奶奶一個,我一個,祖孫兩人對頭坐下來。奶奶先從水裏揀出一片大的粽葉鋪在左手掌上,然後再用兩片較小粽葉對頭鋪在大粽葉上,接着熟練的從水裏抄起一把米均勻攤在葉子中間,先把手掌兩側粽葉對疊,再把對頭粽葉根部對疊壓過來,半個粽子就算完成了。葉子收緊的力度要恰到好處,太緊太鬆糯米都會漏出來,至於用粽葉數量,用米多少,包裹的方法也全憑奶奶多年的經驗了。奶奶將包好的粽子遞到我手上,我總是小心翼翼的用兩隻手接過,小心按住收口處粽葉,生怕裏面的糯米漏出來。奶奶重複一遍上面的動作後,另一半粽子也好了。奶奶拿過我手裏半個粽子和她手裏半個粽子收口處對壓在一起,讓我用手掐住了,她熟練的從水裏抽出一根稻草在粽子一頭繞兩圈,然後打上一個活釦,粽子在我手裏轉個方向,另一頭也困好了。然後,用剪刀剪掉多餘的稻草,一個長方體如同枕頭般大粽子就算包好了。奶奶常説,這山東的粽子就像我們山東人——個大,實誠!

一下午,滿盆糯米經過奶奶雙手洗禮,都成了滿盆側卧相枕胖乎乎的大粽子。

按照老家習俗,剛包好的粽子當晚是吃不到的。煮粽子時間很長,傍晚粽子填滿八印大鍋,倒上水,鍋底塞滿柴禾就開煮了。“枕頭粽”個頭大,煮時間短了是不容易熟的。奶奶一邊往鍋裏放粽子,一邊喃喃自語:“煮的火候大點,才有粽子味。”我也只能眼巴巴瞅着鍋底跳動火苗,圍着鍋台嗅嗅鍋蓋間隙噴出霧氣中夾雜着粽子淡淡的清香嚥唾沫。

初五,我還在睡夢中時候,娘便會把洗好的雞蛋、鴨蛋、鵝蛋放進煮粽子鍋裏,等我們姐仨醒來時便滿是驚喜了。早上醒來,手腕上不知何時大人們會給我們繫上“五彩繩”,聽奶奶説等下第一場雷雨時候扔在雨裏便能保一年平安了。至於屋檐、門口插着的艾草,祭拜灶神這些事情我是不關心的,早上一骨碌爬起來滿腦子都是滿鍋的粽子和蛋了。早上一家人都會圍坐在桌子前,娘沾着涼水剝開粽子放在碗裏,桌子上放了白糖、紅糖,誰吃的時候都會蘸一下或者把糖直接灑在碗裏吃。我們姐仨總是嘻嘻鬧鬧的爭搶。家鄉的粽子和南方的粽子比起來略顯粗獷,但那種清香綿甜豈是幾片竹葉包裹着生硬糯米所能比擬的。這其間的味道,縱是像《舌尖上的中國》遠近鏡頭轉換也拍不出來的。

早上搶完粽子,我就等着最期待的事情了——分蛋。鍋裏的雞蛋、鴨蛋和鵝蛋是要按人頭分到我們姐仨手上的,這也是我們自己的私有財產。分完蛋,第一件事情便是比賽“轉蛋”了。我總是一邊用嘴吹着手裏滾燙雞蛋,一邊嚷嚷着和兩個姐姐比,但每次比賽結局大致相同,輸掉的總是我,兩個姐姐也會毫不客氣的拿走她們各自的戰利品,現在想想都是兒時太小沒有力氣的緣故吧。鵝蛋平時都作為“種蛋”給家裏換錢用了,所以每次煮的數量極少,也最珍貴,我們也都不捨得拿來當“賭注”。在家裏輸的一塌糊塗的我也總有出氣的地方,我會兜裏揣着鵝蛋去鄰居家裏找小夥伴們玩“撞蛋”。遊戲規則很簡單,誰的蛋結實誰就贏了,輸的要把蛋給對方。“撞蛋”總能讓我一雪前恥,祕密武器便是又大又結實的鵝蛋。周圍鄰居家裏一般是不養鵝的,我的鵝蛋總能把他們所有的雞蛋、鴨蛋統統碾碎,在我得意叫喊聲中,輸的小夥伴只有回家哭鼻子的份了。

大人們卻全然不顧孩子們的事情,吃過早飯繼續到地裏忙着割麥子了,走時會順便帶上幾捆粽子當乾糧……

等我長大異地上高中的時候,記得每次端午節收假歸校時,娘都會在我包裏塞幾捆粽子、幾枚雞蛋和鵝蛋。娘沒上過學,在她眼裏“鴨蛋”對於我學業是不吉利的。這些,便是我半個禮拜的口糧了……

現在想來,我已經七八年沒有嚐到家鄉的粽子了。

昨晚給家裏打電話,娘説今年忙,沒有包粽子,往年這個時候都是奶奶包粽子。掐指算算奶奶走了剛好一個半月了。娘常説:“人活百歲有個娘好”,這麼多年,娘和奶奶曾沒有因為這事那事鬧過彆扭,她始終把奶奶當作親孃一般。每次通電話娘總是歎氣,奶奶走了,她的話也少了。

看着桌上各色粽子,想起家鄉的.粽子,想起奶奶。

奶奶,端午節,天國裏面有粽子嗎?

吃粽子作文 篇2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之一,馬上端午節就要來了,我家也熱鬧起來了。有的採粽葉,有的包粽子,有的煮粽子……

鄰居家也來一起準備端午節啦!我們小孩任務就是採粽葉,家長們主要是包粽子和煮粽子。我們小孩子出去採粽葉了,我們一邊哼着歌一邊跑到了小區後面的小河邊,看能不能找到一些粽葉。真好,在小河邊還真有幾十根蘆葦在近岸的水邊輕輕地搖頭晃腦。我們開心極了,狂跑過去採摘,好像怕別人搶着採摘一樣。我們採完了,一共採了一百多片葦葉。到家後,大人們一邊清洗採來的粽葉一邊説:“採晚了,天已經變得熱了起來,上面都長蟲了!”我們大吃一驚,都光顧着採了,沒人注意葦葉好不好。大人們接着説:“這些粽葉大部分還是可以用的,先洗乾淨後再放在鍋裏煮一煮,增加韌性。”我們長歎了一口氣!

大人們先把準備好的糯米和粽餡入到了桌上,然後把它們和到一起,接着用粽葉把它們包住,最後用棉線緊緊捆紮,粽子經過這些過程就算做成了。我們小孩也做了幾隻不成形的粽子,為什麼叫不成形的呀?因為是第一次做的,所以説它不成形。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水煮,屋裏開始瀰漫清香,等到掀開鍋蓋,我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自已做出來的粽子美味可口,入口即化,好吃極了!

我愛吃粽子!

吃粽子作文 篇3

今天早上,媽媽為我們準備早飯,我想吃粽子,媽媽先把水燒,開然後再把粽子放到篦子上開始蒸,大概八分鐘就好了,弟弟幫媽媽拿盤子,媽媽把熱騰騰的粽子端上來了。粽子的外面是用線結結實實綁着的。用剪刀剪斷線,再小心的剝開綠色的粽葉就看到粘粘的陷,米里包着肉或者豆、棗。吃在嘴裏香香的,每一種都很好吃。

吃粽子作文 篇4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稱端陽節。我來給大家講講端午節的來歷吧。

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楚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江裏的雨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在這一天裏,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在南方,各地還會舉行龍舟大賽,都與悼念屈原有關。同時,人們在這一天裏會打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等。這些活動也反映了我們民族的優良傳統。

眼看着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在昨天,爺爺家包好了許多的粽子。今天,我和爸爸媽媽來到爺爺家,剛一進門就聞見了那淡淡的粽葉香味。我隨着香味來到廚房,從鍋裏拿出一個粽子放在碗裏。我剝開粽葉,看見那白白的粽子上還在冒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粽葉的香味。糯米在陽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棒極了!我迫不及待的朝上面咬了一口,頓時,蜜棗那淡淡的甜味溜進了我的嘴裏,這種味道只有每年端午節的時候,才能嘗得到。

我吃着香噴噴的粽子,禁不住想起了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我們應該學習他那種愛國的精神,長大後做一個做一個對祖國有用,能為祖國儘自己一份力的人。

吃粽子作文 篇5

進入六月,端午節將至。每到端午,家家户户都要包粽子,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是怎樣的,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呢,來看下面的詳細介紹。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我們所知道的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説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裏願望而已。傳説,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據記載,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茭白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角黍”;用竹筒裝米密封烤熟,稱“筒粽”。東漢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鹼,用菰葉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為廣東鹼水粽。

晉代,粽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這時,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還添加中藥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稱“益智粽”。時人周處《岳陽風土記》記載:“俗以菰葉裹黍米,……煮之,合爛熟,於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時期,出現雜粽。米中摻雜禽獸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品種增多。粽子還用作交往的禮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瑩如玉”,其形狀出現錐形、菱形。日本文獻中就記載有“大唐粽子”。宋朝時,已有“蜜餞粽”,即果品入粽。詩人蘇東坡有“時於粽裏見楊梅”的詩句。這時還出現用粽子堆成樓台亭閣、木車牛馬作的廣告,説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時尚。元、明時期,粽子的包裹料已從菰葉變革為箬葉,後來又出現用蘆葦葉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現豆沙、豬肉、松子仁、棗子、胡桃等等,品種更加豐富多彩。

粽子不僅形狀很多,品種各異,而且各地的風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鹹兩種。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蠶豆粽、棗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豬油粽、棗泥豬油粽等。鹹味有豬肉粽、火腿粽、香腸粽、蝦仁粽、肉丁粽等,但以豬肉粽較多。另外還有南國風味的什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還有一頭甜一頭鹹、一粽兩味的“雙拼粽”。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異彩紛呈。

吃粽子作文 篇6

今天中午放學回到家,我就聞到一股濃濃的棕香。原來是端午節快到了,正好媽媽今天休息,就在家裏包粽子。 放下書包洗了手,我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吃粽子。滿滿的一大盤粽子放在眼前,我都不知道先吃哪個好。

媽媽包的粽子有三角形的,有四角形的。看着綠綠的粽子,聞着棕香,我已經餓了,管它三角還是四角,拿起一 個剝開放在碗裏,撒了一些白糖,狠狠地咬了一口,真好吃!媽媽是用江米配了一些黑米、玉米、蜜棗包的。我不喜 歡吃豆子,所以媽媽沒有放豆類。媽媽説自己家人吃的,就放家裏人喜歡吃的配料就行。我一連吃了好幾個,撒糖不 撒糖都一樣好吃。聽説還有肉粽,我們這裏很多人吃不慣,我也不喜歡。總覺得媽媽包的粽子最好吃,爸爸説這是因 為勞動的果實最香甜。

吃粽子作文 篇7

端午節有許多習俗,有吃粽子、賽龍舟、包香囊其中最讓我難忘的是吃粽子。

粽子有很多口味,我吃的最多的就是花生紅豆肉的粽子。花生紅豆肉的粽子還沒開始吃就已經聞到花生紅豆、肉和粽葉的香味了,這香味讓我食慾大增,把粽子打開時,粽子上可以明顯看見許多紅色豆子。一口咬下去,粽子裏的花生,、紅豆在嘴裏有一股來源於粽葉的味道,這時,肉在你的口腔中被你細細品嚐,肥肉入口即化,但那餘味也足夠讓人滿足了。而瘦肉雖香,但沒有肥肉那麼吸引人。

記得有一次,我見外婆在包粽子,便吵着要學。於是我先拿兩片粽葉,疊在一起,照着外婆的樣子把粽葉的一端捲起來,再放糯米,紅豆花生,放了一半後,外婆説:“先放一塊肥的,再放一瘦的。”我聽外婆的話把肥、瘦都放了下去。可不知哪出了問題,包的時候把粽葉都弄爛了。外婆又耐心地教了好幾次,但都沒成功。外婆還沒生起氣來,我就先不耐煩了。一下子不做了,外婆就把她先做好的熟粽子給我吃了。我一下子就開心了,心想:外婆真好,我明明不會,外婆還很耐心。

外婆的粽子讓我吃到了親情,粽子是親情的寄託,讓我體會到了關愛。

吃粽子作文 篇8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汩羅江邊仰天長歎一聲,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粽子、划龍舟、煮雞蛋,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又是一年端午節,我很想體會體會這種氣氛,便讓媽媽教我怎樣包粽子。

包粽子,首先要把箬葉洗乾淨,在熱水中泡軟。再準備好棗子、雞蛋、肉等做陷,將自己喜愛的陷煮得香噴噴的,就可以開工了。先把長長的箬葉摺疊,圍攏來,做成一個窩,中間放進調配好的糯米和粳米,包出稜角。然後把陷放在米里,和在一起揉勻,最後把箬葉包着的粽子做成四角的形狀。 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後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四個角是不是勻稱,是不是有型。我開始學的時候,總是把四個角弄歪了,不是成了六個角,就是揉成一團球了。 媽媽就不止一次看着我的“傑作”發笑:“這,這能叫粽子嗎?你讓細線系在什麼地方啊?” 我暈!粽子包出四個稜角是方便用細線繫着掛起來的,怎麼這世界上就沒有圓粽子呢? 包好的粽子放進鍋裏用猛火煮,大約1小時後,火煮30分鐘就可以。 在煮粽子的過程中,我總是急不可耐地要揭蓋子察看情況。因為從鍋裏飄出那粽子的香氣,饞得我直流口水。 等待的時間總是特別的漫長,看到熱氣騰騰的粽子終於從鍋裏“解放”出來的時候,我高興得手舞足蹈。放在碗裏,用筷子剝開,就可以看到裏面金黃鬆軟的“粽肉”了,咬一口,美味無比,我差點連筷子都要咬下來了。

今年端午節,我學會了包粽子,品嚐到自己勞動的果實,那感覺不是一般的甜蜜。

吃粽子作文 篇9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當然是包粽子、吃粽子和賽龍舟了。包粽子肯定同學們都不會包吧!我也不會包,今天我就要和媽媽、奶奶他們一起包粽子。

早晨,爸爸到街上去把粽葉買回來,我和媽媽他們把糯米準備好。媽媽就開始教我了。我先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兩張粽葉,把粽葉向中折出一個圓角,左手捏緊,最後,再用事先撕好的粽葉條向粽子的兩頭各繞兩匝緊。一個好看的粽子便包好了。於是,我又別出心裁地給它做上記號。我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幾個粽子,但怎麼也沒有媽媽包得美觀結實。我想:雖然我這次沒包好,但下一次一定會包好的。

粽子煮好後,我就連忙挑我包的粽子。雖然這幾個粽子都被開了花,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我勞動的果實,所以我吃起來特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