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端午節暢想作文

欄目: 端午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6W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一定要做到主題集中,圍繞同一主題作深入闡述,切忌東拉西扯,主題渙散甚至無主題。怎麼寫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端午節暢想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端午節暢想作文

端午節暢想作文1

今天是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又稱端陽節、午日節、五月節、艾節、端五、重午、午日、夏節。雖然名稱不同,但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二千多年的舊習俗,每到這一天,家家户户都懸鐘馗像,掛艾葉菖蒲,賽龍舟,吃粽子,飲雄黃酒,遊百病,佩香囊呢!

上午,我們家就開始包粽子,準備好餵我肚子裏的“蛔蟲”了。説道端午,大家一定不知道端午節的知識,就讓我這個大博士來告訴你們有關端午節的知識吧!

説起端午,我們還得請出一位詩人讓他來幫我們先開頭説起他吧,可此人到底是何方神聖?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愛國詩人――屈原呀!屈原是戰國時期出國人,很有學問。他在楚王身邊做官,以形象是自己的國家富強起來。昏君楚王卻聽信奸臣的話,把屈原削職流放。

在流放中,屈原聽説楚國的的都城被敵人佔領,百姓遭難,悲憤極了。五月初五這一天,他來到汨羅江邊,懷抱一塊石頭,以縱身跳入汨羅江中。出國的百姓聽到屈原投江的消息,都十分悲痛。他們含着淚划着船趕來打撈屈原,還把粽子扔到江裏餵魚,希望魚兒不要傷害屈原的身體。這就是五月端陽包粽子的來歷。

還是再來説説端午節賽龍舟的故事吧。當時楚人因為捨不得賢臣屈原死去,於是有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是為龍舟競渡之起源,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屍體。競渡之習,盛行於吳、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灣開始有龍舟競渡,當時台灣知府蔣元君曾在台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現在台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

怎麼樣這就是我收集到的端午知識,現在大家對端午節有一定的認識了吧,現在大家是不是該為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感到惋惜?如果不是楚王的一意孤行我想屈原還會給我們帶來許多不朽的詩篇,可是屈原的縱身跳入洗乾淨了人們的心,他留下來的不僅是悲壯的詩歌還是自強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偉大的愛國詩人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端午節暢想作文2

又是一年端午到。包粽子、賽龍舟、飲黃酒……中國各地都在以大致相同的方式紀念這個傳統節日。但直到現在,對於端午節的起源民間有着不同説法:楚人紀念屈原,越人紀念勾踐,吳人紀念伍子胥和曹娥……最被普遍接受的一種説法是“紀念屈原”説。

公元前278年農曆五月初五,流放汨羅江畔的愛國詩人屈原聞訊楚都被攻陷後,悲憤交加,自沉汨羅江。沿岸百姓紛紛引舟搶救,並拋灑食物防止魚蝦傷了屈原的遺體。此後每年的這一天,當地羣眾都要舉行這樣的活動,表達對他的懷念之情。從此,划龍舟、包粽子成為端午習俗的主要內容,這一習俗也逐漸被人稱為端午節的來由。

滿懷愛國主義精神和其“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執着追求真理的理想主義精神及憂患精神的屈原是一位跨越時空、體現中華民族精神的典範。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一個民族,沒有偉大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屈原在執著追求人生的永恆、價值、理想的時候,時刻關注着國家的興衰。然而,屈原的下場卻是個悲劇。假如憂國憂民的屈原身在今天,看到今天的中國是如此強大,看到中國人民正在為奧運加油,看到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抗震救災,屈原還有時間去投江嗎?

今天的我們是何其幸運,身為中國人,我們既繼承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執着追求真理的光榮傳統,我們又與四川的小朋友們共同地流着淚,分擔着他們失去親人的痛苦。今天的我們更懂得了珍惜,愛老師、愛家人、愛身邊的朋友!

今年的端午節對於每一箇中國人都是一個不尋常的日子,我們切身體會到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的意義。今天,我們讚美屈原的愛國主義,弘揚屈原精神,但我們不會憂慮,因為我們相信明天的中國將會更加強大、更加繁榮富強!

端午節暢想作文3

芭蕉綠了櫻桃紅,歲月太匆匆。一眨眼就到了粽子飄香的時候,“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的情懷也深深滲透我的心靈。

放學後站在公交站點等候公交車,看着車水馬龍,手中拿着各大超市派發的促銷傳單,抬頭望着對面湛藍空中飛機行過的路線,一道彎彎長長的,帶着悠悠的白雲,縷縷粽香都已傾入鼻中,過節的情景又回憶在腦海裏……

端午節快到的.時候,總會去摘箬竹葉,把箬竹葉一片片洗淨等待着包粽子。每家每户還會在門前掛上割來的艾草和菖蒲,一大清早,整個村子都散發着艾草和菖蒲的馨香,待粽子放鍋裏燜熟之後,灶前屋後便瀰漫了箬竹葉的清香,母親還會從罈子裏掏出裹有紅泥和黑煙灰的鹹雞蛋來,待母親用刷子刷去結得牢固的紅泥和煙灰之後

便放入鍋裏煮,煮熟了,還會挑出一些染上鮮紅的色,我特別喜歡得到這紅色的蛋,總感覺它比沒有染色的蛋更加的好吃好看好玩。去做客的時候,還會有一個網袋,紅色的雞蛋就裝在網袋裏,網袋掛在脖子,感覺別提有多神氣,猶如帶了無比珍貴的首飾似的。得到的紅蛋都放在網袋裏了,一個都捨不得吃,還要帶回家當着別人的面炫耀一番……

那時幼稚的表現,那時純真的年華,那時的端午節。我無妨想象當有一天,我離開了這個村子,離開村子裏的人時,將是怎樣的一番情形,那是怎樣的一番不捨與留戀啊!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那些在外漂泊的遊子們在外過了不知幾個端午節,不知道守了幾度閒愁,不知道錯了多少年華。都説“寧戀本鄉一捻土,莫愛他鄉萬兩金。”我想,那份最淳樸的鄉情是無法忘懷的,或許,某個遊子正聽着“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杯觥交錯和爽朗的談笑聲,心中有種説不出是孤獨還是落寞的滋味,淡淡的,想着八千多個日日夜夜就這樣滴在時間的流裏,像針尖滴在海里,悄然無聲,穿梭於人流之間,夏日的街道鬱鬱葱葱,將思量編織成文字,像我一樣,像我一樣的執筆於紙,寫着濃濃的端午情思。

Tags:端午節 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