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端午粽香作文(合集15篇)

欄目: 端午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9.39K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學習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端午粽香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端午粽香作文(合集15篇)

端午粽香作文1

一陣清逸的香氣從蒸籠裏飄出,充斥着整個廚房,端午節便從這一刻開始了!

今天是端午節,家家户户喜氣洋洋。我們當地的端午節也叫“五日節”,“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劃龍舟”,一連過五天。我最喜歡的就是初二吃粽子了!瞧我們家正在包粽子!

制餡

製作粽子的第一步當然是做餡了!只見媽媽拿出一大袋糯米,將米放在已經盛好的一盆水中浸泡,同時將其他的一些雜糧也放進去。再過了幾個小時後,媽媽將水倒出,那些被浸過的雜糧就有點粘稠了,媽媽説這樣做出的餡會更好吃。

洗葉

製作粽子的第二步便是洗粽葉。媽媽讓我把放在陽台的粽葉拿來,我一聽,立馬拿了過來,媽媽接過粽葉,把粽葉放在熱水中浸了十分鐘,接着解釋到:“這粽葉放在熱水中,一來是為了消毒,二來是為了使粽葉變軟,包粽子時更好包,一舉兩得!”

包粽子

接下來的一步便是包粽子了。媽媽將浸好的葉子從中間捲成一個圓錐形,留出一部分粽葉,再在圓錐中放入做好的餡,就像蓋蓋子一樣把留出的那一部分粽葉一按,再把粽葉的前端往粽子身上一纏,用繩子一捆,便大功告成了。

品粽子

一個小時下來,已經包完了將近二十五個粽子,然後媽媽把它們這些“胖小子”放入蒸鍋中,蒸出來後便可以吃了。到了晚上,所有粽子都蒸熟了,打開鍋蓋,香氣直往鼻子上撲。我們就拿出粽子,幾個小孩子好像不知道燙、不怕燙一樣,從我們手中“搶”過幾個粽子立馬吃了起來。就這樣,端午節在洋溢着濃郁的快樂氣氛和甜蜜的粽香中過去了……

傳統節日是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是對一種文化温暖的記憶。我最喜歡的便是端午節,你們呢?

端午粽香作文2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唯一節日。

過端午節,是中國人二千多年來的傳統習慣,各地有着不盡相同的習俗,有的地方包粽子,有的地方划龍舟,有的地方喝雄黃酒。

今年端午節,我們家則是包粽子。節前一天晚上,聽爸爸説要包粽子時,我興奮得睡不着,我從來沒有親自動手包過!第二天起牀時,爸爸已經在準備了。我走過去一看,他正在剪粽葉頭,旁邊則泡着糯米和綠豆,一個碗放着醃肉,另一個碗泡了香菇。看來爸爸準備得差不多了,我問爸爸:“爸爸,您不是説好和我一起準備的嗎?為什麼不等我了?”爸爸笑笑説:“你在那睡懶覺都沒起來,我就先準備了嘛。”

過了不久,爸爸將綠豆和糯米濾過水後混在一起,喊我:“來幫個忙吧,把香菇切成條。”我切完香菇,爸爸又説:“料都備好了,開始包粽子吧。”説着,他就拿起一張粽葉,在粽葉的三分之一的地方打了一個折,捲成了圓錐形,然後就開始放一層米後放肉和香菇,再放一層米,最後則是將粽葉折了,把所有食材包住,又用草繩捆住捆牢固,粽子就包好了。我坐在一旁看了一會兒,就躍躍欲試了。心想:這不就是用一片葉子包住一些米,然後捆好,有什麼難的?這樣一想,就直接動手了。沒想到連草繩都捆不好,整個粽子都散開來,裏面的米和香菇撒了一桌。這情景,弄得爸爸哭笑不得。他走過來,手把手教我包:“你看好了,把竹葉折成圓錐,加料,但不能太滿……”我按照爸爸的方法又試一次,還真的學會了,後來我又包了好幾個不像粽子的粽子了。

媽媽把粽子放進高壓鍋裏,過一會兒,就飄出陣陣粽香,這特別的香味令人好生期待。

粽子煮熟後,全家人圍坐在桌子旁。我迫不及待剝了一個粽子,一陣香氣撲鼻而來。咬一口,脣齒留香。此時,不禁感歎:“這一次包粽子真是有趣的體驗呀!”媽媽一邊品嚐一邊説:“還是自己家裏包的粽子香!”爸爸得意地説:“那當然,我親自掌控的能不香嗎?”

桌子旁,笑聲一片,粽香飄蕩。

端午粽香作文3

時間過得真快,過去那些美好的情景常常在我的腦海中浮現。讓我們用真誠的筆墨,描繪出這些美好的記憶吧!

今年的端午節,同學們興高采烈地提着自己家裏包的粽子來到學校,這是送給老師的。同學們互相攀比着自己的粽子,誰帶的最大、最多,誰就是最受同學的稱讚和羨慕的人。

到了學校,大家紛紛把一袋袋香噴噴的粽子堆到講台上。看着這麼多香甜軟糯的大粽子,我心裏美美噠!大家都期待着老師快來,猜測着老師看到這些的高興樣,猜測着老師會説什麼。“老師來了!”不知誰喊了一句,大家趕緊坐好。

一進教室,老師便被這堆成小山的“百家粽”嚇了一跳。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之後,老師動情地説:“謝謝大家,謝謝你們的爸爸媽媽!大家的心意老師心領了,可是這麼多,老師也吃不完呀,該怎樣處理這些大粽子呢?”看着同學們瞪大眼睛等待結果的樣子,老師笑了,“咱們一塊兒吃掉它們吧!”

這怎麼行?同學們都説:“不行不行!這是我們送給老師的,怎麼能自己吃呢,回去怎麼給爸媽交代啊?”老師開始給大家做“思想工作”了:“老師理解大家的心意。可是這麼多,老師的確是吃不完呀。你們就當幫幫老師的忙,順便也都嚐嚐、品品別人家的味兒,互相點評一下。好嗎?”同學們都被老師説服了,不由得紛紛點着頭説:“行!行!行!”

我們開始分粽子了,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吃着,老師也和大家一起説説笑笑,吃着粽子。看着我們大口大口的吃着,她的眼神流露出來的分明是母愛!

同學們都説自己在家吃不了多少粽子,可是和同學在一起覺得越吃越好吃,越吃越甜,好像和老師、同學在一起吃比在家裏吃更香、更甜!這就是和無話不説的“親人”在一起所有的獨特情誼吧!

粽子的香氣瀰漫了整間教室,這就是真摯的友誼和濃厚的師生情誼呀!這份“粽情飄香”的美好會永遠留存在我記憶的最深處,它是最美好的,最快樂的。

端午粽香作文4

時光飛逝,記憶中,村前的梧桐樹葉還在颯颯作響、山上的桃花還在枝頭綻放,不知不覺,端午節也將悄然而至。每每想到這,我便似乎聞到家家户户飄逸出來的甜甜粽香,也會不由自主地想到屈原,想到《離騷》,想到那不屈的靈魂。

兒時過端午,最愛是粽子。

媽媽包粽子時,先在門把上綁好棉線,浸好的糯米濾幹了水放在面前,拿兩張已泡得細膩柔軟的粽葉一折一裹,成個圓錐形,用勺子往裏面灌米,嚴嚴地裹實粽米,再用左手的大拇指壓緊粽葉蓋,右手用棉線綁好打結,粽子就包好啦!不大一會兒,門把上就掛滿了尖尖的粽子。媽媽把粽子放進大鐵鍋,我不時踮起腳尖,看看大鍋,聞聞粽香。好久好久,熱騰騰香噴噴的粽子才端出來。媽媽解開扎繩,一股濃郁的糯米香撲鼻而來。剝開粽葉,肉粽子裏夾着香香的三層肉、白白的芋頭、紅紅的蝦米、細細的香菇,饞得我直流口水,我顧不上蘸紅辣醬,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嚥起來,哇,香甜嫩滑,油潤不膩,棒極了!媽媽看着滿嘴粘糊糊的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現在過端午,最憶是屈原。

上學後才知道吃粽子是為了紀念楚國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正直無私,愛國愛民,由於奸臣誣陷,昏庸的楚王不但不採納他聯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把他罷官流放。後來,秦國攻破楚國的國都。流放途中的屈原聽到這一噩耗,萬念俱灰,心如刀割,他毅然抱石投入汨羅江,以身殉國。這一天正好五月初五。消息傳出,楚民萬分悲痛,紛紛從四面八方划着船競相趕來尋找打撈,並把煮熟的米投入江中給魚蝦吃,免得魚蝦咬食屈原的身體。從此以後,人們用包粽子、賽龍舟等方式來紀念這個偉大而不朽的靈魂。古詩道:懷王偏信逐忠良,絕代詩人自溺江;屈子精神千古在,一年一度一端陽。是啊,粽子裏裹得住的是米,裹不住的卻是千古的《離騷》與不屈的靈魂。

端午粽飄香,龍舟響噹噹!端午節寄託了炎黃子孫對屈原的不盡情思,對屈原愛國精神的欽佩讚頌。對於年輕的我們,更應該記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端午粽香作文5

“端午到,大街小巷粽飄香,艾草艾葉掛門上,戴着香包吃粽子,蚊蟲不來身邊鬧。”

每次過端午節都讓會讓我想起小時候在外婆家過端午節的情景。外婆總會準備很多東西,比如雪白的鵝蛋、綠皮的鴨蛋、黃色的雞蛋、新鮮的大蒜、粽子、香包、五彩線以及手工製作的小辣椒等。

我覺得有意思的就是外婆做的五彩線和手工小辣椒。五彩線是由紅、黃、白、黑、綠五種顏色的線搭配在一起,扭成一條做成的。外婆會把這些做好的五彩線,幫我和妹妹們戴在脖子上、手腕、腳踝上。一旁的妹妹們,個個都很開心地笑着説:“這五彩線真好看!像戴着項鍊和手鐲一樣。”而我卻很好奇地問外婆:“外婆,在端午節小孩為什麼要戴這些五彩線?”“戴五彩線是為了不會被蛇咬,也代表着吉祥如意。”外婆邊綁着線邊説道。這時,媽媽抱着兩歲的小妹也過來了。只見外婆拿着紅色的、綠色的布,還有一些芝麻粒,放在桌上開始忙起來。我連忙問:外婆,你現在要做什麼東西啊?“外婆抬起頭笑咪咪地看着我説:“做個小辣椒,給小妹妹戴呀!”“小辣椒?!”那該怎麼做?我詫異地説。這時外婆已經把紅色的布剪出一個直角三角形,把它捲起來,看着像一個小喇叭一樣,邊緣都用線縫起來並留下一個口,再往裏面慢慢地裝上芝麻粒,然後再縫口。接着外婆又把綠色的布條剪成一邊帶着牙齒形的,和一個綠色的辣椒枝幹,把它們縫在剛做的'小喇叭大的那頭上,一轉眼一個紅紅的辣椒就成了,把它再縫在五彩線上,像手鐲的裝飾品一樣,好看極了。給小妹戴在手腕上後,她會時不時地放進嘴裏,咬來咬去,吃得津津有味呢,我想,她可能把辣椒當成了磨牙棒吧!

過端午節當然離不開包粽子了。外婆包的粽子前會先把準備的糯米泡上半天,還有黃橙橙的鹹蛋黃,甜甜的蜜棗,煮好的紅豆,火腿鹹肉也會提前備好。外婆包粽子很快,一會一個一會一個,我也忍不住想做一個。於是,我邊學邊做,先把粽葉折成三角形,再把已經泡的發胖的糯米一勺一勺地放進去,可是,這淘氣的糯米總是接二連三地往外跳,我急得滿頭大汗。這時,外婆看到了説:“孩子,你這個米放得太多了。”經過外婆的指導,我忽然明白了,原來包粽子也有很多技巧。

這就是我在外婆家過的最有意思的端午節了。

端午粽香作文6

一大早,當我還在睡夢中,媽媽便大聲喊:“今天是端午節,快起來包粽子嘍!”當我聽到這句話,一骨碌爬起來,準備和媽媽一起包粽子。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邊包邊問:“鵬碩,你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我搖搖頭,誠實地説:“不知道。”媽媽説:“那我來給你講講吧!”我高興地説:“好的,謝謝你,媽媽!”媽媽開始講了:“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戰國時期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楚國人,為人正直,憂國憂民,因被小人陷害而被流放。秦國攻打楚國,楚國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悲痛萬分,五月初五這天,就抱着石頭跳進汨羅江。當百姓得知此消息後,便紛紛把米團投入江中,不讓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久而久之,流傳下來,便有了如今吃粽子的習俗。”

媽媽接着説:“鵬碩,你知道端午節還有哪些習俗嗎?”我自信地説:“當然!端午節還有喝雄黃酒、賽龍舟、系五彩繩、插艾葉等習俗。”媽媽開心地笑了。

看到媽媽的笑容,我心裏甜滋滋的,當我正得意時。媽媽又説:“鵬碩,你知道這麼多,想不想動手包粽子啊?”我連忙點頭,説:“好!”媽媽説:“包粽子是個技術活,首先要把糯米和粽葉泡好,再把粽葉洗乾淨。包粽子時,先把粽葉的底端捲成一個漏斗形,接着放入一勺泡好的糯米,然後放入八寶餡料,再放入一些糯米,之後用勺子拍平,最後把粽葉裹緊。最重要的一步就是繫繩子,一定要繫緊哦,這樣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我按照媽媽説的,學着媽媽的樣子,慢慢地,我把粽子包得越來越好了,我開心極了。

我把包好的粽子放入鍋裏,煮了半個多小時,粽葉夾雜着糯米的清香撲鼻而來,饞得我的口水都流了出來。媽媽剛把熱騰騰的粽子盛出來,我就迫不及待地抓了一個,匆匆剝開它碧綠的“外衣”,頓時清香四溢。此時,糯米糰就像一個撐破了肚皮的小孩,圓溜溜的。媽媽剛説:“可以吃了。”我就狼吞虎嚥地吃完了一個美味的粽子。這個粽子可真是太好吃了,因為那是我自己親手包的。

端午節的粽子脣齒留香,這個端午節令我回味無窮,因為我體會到了動手的快樂,真希望來年的端午節能快快到來。

端午粽香作文7

早上,我提着昨天親手包好的粽子走進教室,教室裏還迷漫着淡淡的箬葉香,不禁讓我回想起昨天那快樂美好的時光。

馬上要到我們的傳統節日——端午節了。為了緬懷偉大詩人屈原,學校組織了非常有意義的活動:包粽子。下午,校長伯伯親自出馬給我們演示了包粽子的過程。首先,她精心照料挑選了一大一小兩片箬葉,將兩片葉子重疊形成漏斗狀,再把米放入漏斗中用筷子把它壓緊,再用箬葉把口封好,像一個三角形一樣。最後用繩子把粽子纏好。一個精美、可愛的小粽子就完成了。

包粽子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第一次實踐開始,可我們一個個都笨手笨腳的,李思蕊的奶奶看着我們笨拙的樣子,便手把手的幫助我們完成了。我深吸一口氣,決定要憑自己單獨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我左手拿起箬葉有模有樣的包了起來,一邊包一邊默默地念叨着步驟。可同樣的箬葉,校長包的是“大美女”,可我卻包的是“醜八怪”。第三次,我用心地包,到封口的最難的時候,讓高手奶奶幫我把它也變成“大美女”,真神了,粽子變得更好,更美,更棒!

我瞧了瞧其他同學,個個都在忙碌着,有的向家長請教,有的正手忙腳亂的繫繩子,有的在向同學展示他們的勝利品……

慢慢地我們一步步熟練起來,還嘗試着調出不同的新口味:紅豆、綠豆、葡萄乾、火腿腸加在一起是什麼味呢?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的,把我包的粽子煮熟,給家人分享。我們品嚐着粽子,雖然不比外面的好吃,但畢竟是我的勞動果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都讚不絕口。

端午粽香作文8

端午粽香四處飄

端午節是一個家喻户曉的節日,每年,人們都將在這一天包粽子,插艾草,賽龍舟,懷念愛國詩人屈原。今年,外婆又要包粽子給全家吃,我很好奇,粽子究竟是怎麼包的?我決定向外婆請教,自已也包出幾個好吃的粽子來。

一大早,外婆就忙開了,我也趕緊過去幫忙。外婆先將糯米淘好,放在一個大盆裏,又準備了好多塊醃肉,幾個蛋黃。由於還要包肉粽,因此外婆又拿來醬油,往米盆裏倒了些許,攪拌了幾下,米馬上就變成了醬油色,接下來,就要開始包了。

外婆先拿好一張箬葉,手把手教我。她拿住箬葉的兩端,捲成一個漏斗狀,往這裏面加了三大勺米,又在米的中間放上一塊鹹肉,然後將它撫平,看不出一點兒向上凸的痕跡,再將沒有碰到米的箬葉向前折,再將多餘的部分向兩邊折,用手將它捏住。這樣,一個粽子就成形了。接下來,就要在粽子外面縛上白紗線,防止粽子裏面的米漏出來。我先在粽子偏上方的地方繞了幾圈,又在下方更緊地繞了幾圈,最後,把繩子的頭和尾打一個死結,一個粽子就完美誕生了!我興奮極了,也按照剛才的步驟去做,可是,剛要將肉放進去,“嘩啦”,一下,我手裏的箬葉鬆了,將米全倒了出來。我並沒有灰心,又繼續包起來,可箬葉就是不給我面子,剛包好,要繫繩子了,“沙沙沙”我的“漏斗”漏了,幸好我眼疾手快,將米還有肉全倒在了邊上的米盆裏,這下,我可真是大冬天吃雪糕——涼透心了。外婆過來安慰我:“每件事都有從不會到會的過程,慢慢來,會包好的。”我又振作起來,經過了十分鐘的努力,我終於親手包好了第一個粽子!之後,我越包越熟練,看着一個個自已包的粽子,我的心裏樂開了花,在這個端午節,我學會包粽子了!

端午節那天,滿屋子都是一股淡淡的粽香,我吃着自已包的粽子,我想這一定是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端午粽飄香,粽子香,學包粽子的過程更香!

端午粽香作文9

記憶中的清香,是粽子的香。

五月的清晨還有些涼,當我還沉浸在夢鄉時,奶奶已經揹着小筐,來到了河邊。清晨的空氣中,氤氲着一股濕意,熟睡了一夜的魚兒又開始在河中招搖,賣弄着它們柔軟的姿態。奶奶捋起褲腿,光着腳丫在並不深的河流中走動,待到蘆葉茂盛的地方,她小心翼翼地挑選着蘆葉,把最嫩最青翠的蘆葉放在籃筐裏。忙碌了一個清早,奶奶滿載而歸。她佈滿皺紋的臉上,掛着微笑……

太陽已攀上樹梢,我被清晨的鳥鳴吵醒。起來坐在桌角,猶帶睡意地看着奶奶包粽子。奶奶輕輕地將一片已經洗淨的蘆葉拿起,將它的一端捲成漏斗狀,接着用勺子將米放進“漏斗”中,再把其餘的部分捲上“漏斗”,最後用一根粗線將其系起來,一個粽子就大功告成了。蘆葉越來越少,奶奶的動作越來越嫻熟,不一會兒就包好了幾十個。奶奶又開始生火,待水煮開後將那些胖乎乎的粽子倒入鍋中……

粽子的香,飄蕩在那口大鍋的四周,飄蕩在農家小院上空,飄蕩在我歲歲的童年裏。我總是忍不住那粽香的誘惑,不顧剛出鍋的粽子燙手,慢慢解開它的“腰帶”,脱掉它綠色的外套,輕觸它潔白的肌膚。忍不住咬它一口,滿嘴都是粽香,令人回味無窮。我幫奶奶也剝一個粽子,遞到她的面前。奶奶會心地笑了,淡去的酒窩在我眼中卻依然很清晰,她彷彿是為我的懂事而笑。

現在的河流越來越髒,再也採不到以前那樣新鮮的蘆葉了。端午節,也只能外出買粽子吃,再也嘗不到奶奶親手包的粽子了。可甜美的回憶,温馨的畫面,總會在夢中出現。

端午粽香作文10

因為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時稍晚一點。當我睜開眼睛的時候,卻發現我的手上腳上都 被帶上了五彩線。五彩線是由紅、粉、黃、綠、藍五種顏色組成的,很鮮豔。媽媽告訴我説, 端午節帶上五彩線會給自己帶來好運的。

洗完臉後,我就來到了餐桌前。滿滿的一桌,真豐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粽子,還有香 噴的雞蛋、鴨蛋、鵝蛋。看着這麼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來。

正準備開動時,爸爸發言了:“知道今天為什麼要吃粽子嗎?哪位“同學”知道請舉手 回答?” 這可難倒了我了,我就裝作沒聽見,等待爸爸解釋。爸爸告訴我説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 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真沒想到一種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講完後,我已經迫不急待地想和他們做遊戲——頂雞蛋。

我在盤裏隨手拿了一個個頭較大的雞蛋,先和爸爸來了一個對決。而我的力氣太小了, 一個回合下來,就輸給了爸爸。但是心裏卻不服輸。心想:“可不能這麼算了。”我又去洗 鵝蛋,想和媽媽較量一番。

只見媽媽在盤子中左挑右選的, 好像裏面藏了大將軍。

我好奇地問媽媽:“你在選什麼? 難道鵝蛋還會有什麼不同嗎?”聽完後媽媽耐心地説:“你看這鵝蛋好像都一樣,其實裏面 的學問大着呢! 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狀,要選“小頭” 尖一點的, 這樣的蛋會比較有優勢一些; 其次要看鵝蛋的外殼,光滑、細膩、顏色勻,這樣的蛋殼更硬一些。根據這些特點選,一定 能獲勝。” 我半信半疑地選了一個鵝蛋,就開始跟媽媽較量起來了。

我雙手緊緊地握着鵝蛋,使上了渾身的力氣,頂啊,頂啊,只聽見叭的一聲,我趕緊收 手,緊張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裏的鵝蛋竟然沒破,還是好好的,“原來是媽媽手裏的 蛋碎啦,太好了,我贏了!我贏了!”我興奮地邊喊邊跳,爸爸也高興的拍手錶示祝賀,媽媽看着我高興的樣子也笑了。

真是一個難忘的端午節啊!

端午粽香作文11

“包粽子咯!”外婆和媽媽在樓下喊着。我聽到後連忙跑下樓,説:“我幫你們一起包粽子吧?”外婆和媽媽笑着答應了。第一次包粽子,我有些手忙腳亂的,我學着外婆和媽媽的做法,首先,我把粽葉捲成一個漏斗形,然後加上糯米,不知怎麼回事,不聽話的糯米總是從中間的縫隙中跳出來,我用手去堵這個縫,手一放,裏面的米又跑出來了,弄得我滿手都是糯米。媽媽看了看我的樣子,説:“我給你做個示範吧。”於是媽媽把粽葉捲成一漏斗形,把糯米撒下一層,把豬肉填上幾塊,再撒下一層糯米,然後把粽葉一片搭着一片,最後一折,一捏,一捆。很快就包好了一個粽子。媽媽問我:“會了嗎?”我感覺我會了,我點頭説會了,於是又包了起來,這次包得挺好的,正當我得意時,粽子又裂開了。我乾脆不包了,媽媽這時耐心地對我説:“學什麼都要有耐心,包粽子也是一樣的,懂嗎?”“噢,媽媽和外婆你們為什麼包得這麼快這麼好?可我?”媽媽笑着説:“熟能生巧,媽媽和外婆也慢慢練出來的。”

雖然當時是有些失望,但我並沒有失去信心,我想只要我認真學就一定能學會。想起媽媽剛剛那番話後,我立刻又包了起來,我又重新捲了個漏斗,認認真真地檢查了一遍,把米倒下去,再把豬肉等材料,一次一次地填下去,可又太滿了,我挖出了一些米,又學着媽媽一折一捏,一個大粽子就被我包好了,媽媽幫我用繩子捆起來。我高興得手舞足蹈,興奮地喊到:“我成功了!”雖然沒有外婆和媽媽包得好,但我盡力去包了,媽媽和外婆還誇了我。

煮完粽子啦!媽媽特意把我包的粽子放在一個盤子裏,説:“你看,你包的粽子別有風味,形狀各異才特別。”全家人看了我的“傑作”,都説:“非常棒。”

看着盤子裏粽子,我心裏美滋滋的,我不僅學會了一門技能,更見證了我的努力和堅持!

端午粽香作文12

今天是端午節,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的節日。今天,大家都樂呵呵的,粽子成了大家的“焦點”。

一早起,我被窗外的聲聲雞鳴“叫”醒了,我忙穿上衣服去西屋叫媽媽起牀。我邊邊説:“啊,又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空氣真清新!”我還伸了一個懶腰呢。媽媽被我叫醒了,我們吃過飯後,去了裕隆超市。我拉着媽媽快步跑,想及時到達“粽子小家園”那裏去。可是越慌越是不行,原來很熟悉的“老朋友”好像一下了變成了不認識的“陌生人”,花了十秒才達到“粽子小家園”!那裏有粽子爸爸——豬肉粽;還有粽子媽媽——八寶粽;它們有一羣可愛的小寶寶——小小粽:有綠豆蓉姐姐,有菠蘿小妹妹,有薏米果仁大哥哥,還有蜜棗綠茶小弟弟等等……像這樣的粽子家族還有很多很多,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樣子。人們爭相購買,“粽子小家園”的粽子們,它們覺得自己是最幸福的小粽子了!好熱鬧呀,我和媽媽也購買了幾家粽子家庭。於是,我們高高興興地回到了姥姥家。我準備把所有的八寶粽媽媽送給這裏的三位母親——姥姥、姨姨和媽媽。我們都沉浸在喜悦之中。姥姥又把菜角和糖糕端了出來。頓時,所有的香氣濃縮在了一起,在空中形成了一朵花,還散發着陣陣醉人的香氣。可是這也擋不住菠蘿小妹妹的“誘惑”,我便又吃了起來。屋裏瀰漫着的香味和我們的好心情似乎溶到了一起,怎麼也分不開。這使我們胃口大開,心情也是越來越好。我把這一景象“拍”了下來,把“照片”“存”進了我的“相冊”。

這個端午節真是有趣,下一個端午節我一定會更加開心的!

端午粽香作文13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酒,龍舟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到啦!端午是我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我最喜歡的傳統節日。

媽媽早早就把菖蒲艾草掛在了家裏大門上,門口縈繞着一陣陣淡淡的艾香。傳説神仙用艾草和菖蒲做成的寶劍戰勝水怪,拯救了老百姓。後來每到端午節的時候,人們就會在自己家的牆上掛一些艾草和菖蒲,來嚇退水怪,以此保護財產和生命。我把豆豆送我的五色絲線栓在手腕上,這可是端午節的吉祥物呢!按照家鄉的習俗,端午節要回外婆家拜節,媽媽説,在古代這也叫“歸寧”。

在外婆家,端午節的重頭戲是包粽子。青青的粽葉,雪白的糯米,綠豆,紅棗,擺上滿滿一桌。我也會和外婆一起學着包粽子。先把粽葉捲成一個圓錐形,再把糯米放進去,我還在米中間藏了一顆胖胖的紅棗。咦?這是怎麼回事,米怎麼在變少了?低頭一看,哎呀!不好,米在往下漏。我趕緊補救把粽葉卷好,總算不漏了。我把粽葉尾巴全部捲起來,用手指壓住,用棉線開始捆粽子。一來二去卻總是捆不好,好沮喪!只好向外婆求助,外婆笑眯眯的接過我手中的粽子,三下五除二像變戲法一樣,就把粽子捆好了。我們分工協作,不一會兒盤中的粽子就變成一座小粽子山,太有成就感啦!

吃粽子咯,外公端出熱騰騰的粽子,我顧不得燙手,拿了一個粽子解開棉線,剝開墨綠的粽葉,趕緊咬了一口,甜甜的糯糯的,潔白的米團裏露出了深紅油亮的紅棗,哇,我吃到“寶石”啦!我心裏想。

公告訴我,在他的家鄉汨羅,每年端午都會在汨羅江舉行紀念屈原的活動,最隆重的就是賽龍舟了。我多想也去汨羅江觀看賽龍舟呀!

掛艾蒿,吃粽子,賽龍舟,原來這就是家鄉端午節的“味道”!

端午粽香作文14

説起端午,你肯定會説不就是五月初五的日子,大家一起吃吃粽子賽賽龍舟?這樣説固然沒錯,只是將端午狹義化成了一個“娛樂性”節日。

端午那天,不論是在哪裏,不論是遇見了哪一位長輩、老師或是朋友,開口必定是要説祝福語的。只不過,這話可得好好説,切忌張嘴就來一句“端午快樂”,而應説“端午安康”。

這是為什麼呢?有以下兩點原因。

第一,所處時間不夠吉利。眾所周知,端午是在五月初五,古人認為“九”為陽數,因此九月初九為“重陽節”。同理,“五”為陰數,五月初五為至陰之日,在這一天裏,“五毒”會齊齊出沒。所以人們會通過在門上插艾葉,戴香囊、喝雄黃酒等方式來“辟邪”。在這樣一個“不吉利”的日子中,又如何能對他人道一句“快樂”呢。

第二,人文歷史原因。在我國,端午作為傳統節日主要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屈原是春秋戰國時期人,在經歷國破之痛後,於五月初五隻身來到汨羅江邊,寫下絕筆《懷沙》後便投江自盡。當地居民得知後都想將屈原屍體打撈上來好讓他入土為安。為了不讓魚蝦吃掉他的遺體,便用一種帶着清香的葉子包住飯糰投入江中。更有甚者,自發地划着船在江上來回遊動,以威懾江中魚蝦。於是便有了今天的吃粽子和賽龍舟的習俗。在這樣一個日子裏,道“端午快樂”或“端午吉祥”肯定不妥當的。

現在你是否也覺得端午説“端午快樂”是不妥當的呢。

中華上下五千年,文化底藴非常深厚。對這樣一個傳統節日的由來、習俗,我們應該有所瞭解,以便能更好地傳承。

最後祝大家“端午安康”!

端午粽香作文15

“啊,好香是什麼味道。”我跟隨着香味尋找,我來到了廚房,原來是媽媽在切臘肉和蛋黃我一拍腦袋,“對了,過兩天不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了嗎?”

我跟隨着奶奶的腳步來到了市場,市場上到處是賣粽葉和賣艾草和野菊的之類的草藥的人,我和奶奶隨着人流來到了一個小攤邊,好香的草藥和粽葉的香氣,左手一袋,右手一包,收穫滿滿的,回到了家中,把粽葉洗淨,草藥入鍋,開始包粽子了。

奶奶熟練地包起了粽子,左手把粽葉捲成漏斗狀,右手拿起一把米,再舀一點臘肉丁放進去,用筷子攪拌一下,再把兩邊多餘的往裏一按,又拿出一根線把粽子五花大綁,成了一個尖尖的三角狀。我看着挺簡單的,可包起來不是這樣的,我把粽葉捲成漏斗狀,沒想到這粽葉真成漏斗了,從下面的角下就漏了出來,沙沙沙就漏了一地,我立馬把他抵住,重新緊了緊,放上了幾個蛋黃和臘肉,把粽子綁住,左綁一圈,右綁一圈,就好了,可以了,可已經開了一個大口子,我又包了幾個,媽媽把它們放進了鍋裏開煮了,我在這個時候就跑出去看賽龍舟了。

龍舟賽還沒有開始,周圍的小販就開始擺攤了,一個人正在那兒講關於龍舟的故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國家被楚國佔領了屈原投江自刎。客人們卻打撈不到他的屍體為了不讓魚蝦吃他的屍體就把飯糰包成菱形,畫着龍形的船來投放,棕香四處飄香着,看開始了開始了,好大的江面上有二十條龍舟準備出發,長長的龍舟上雕刻着各種各樣的花紋。龍舟上做滿了肌肉鼓鼓的大漢,前面鼓手,指揮着整條龍舟的前行,發出咚咚的上響聲水面上蕩起波紋,如同一條條龍圍繞着龍舟,“看,一號超過了三號是第二了,五號是第一,一號發出了吶喊與五號並駕齊驅……”主持人精彩的解説着。觀眾席上的我們吶喊助威,聲勢震天。“五號與一號並列冠軍。”我開心地跳起來……回到家,淡淡地竹葉和糯米的香氣,清淡,瀰漫在整個房間裏,我迫不及待地包開了一個粽子,吃了一口,又黏又甜,一股清香在口腔中迴盪着,淡淡的竹葉味異常清香。

端午節雖然已經過去很久了,但我的舌尖卻時時縈繞着粽子的清香,耳邊迴盪着賽龍舟鑼鼓的聲響和人們的喧囂。真是讓人留戀忘返。

Tags:端午 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