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熱門】

欄目: 端午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1.91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根據寫作命題的特點,作文可以分為命題作文和非命題作文。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有關端午節的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熱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

農曆五月初五,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又即將來到。聽爸爸説,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而來,屈原生長在楚國,那時楚王昏庸無道,使得楚國面臨滅亡,因此,屈原很憤怒,抱着一塊大石頭投河自盡了。

人們為了不讓河裏的魚和傳説中的龍,把屈原的屍體吃掉,紛紛回家包粽子,煮鹹鴨蛋往河裏投,這樣可以讓河裏的魚、龍吃粽子和鹹鴨蛋,而不吃屈原的屍體。

雖然這只是傳説,但我們家鄉的端午節還是保留着很多風俗習慣:有包粽子、賽龍舟、插艾葉、吃鹹鴨蛋。

包粽子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每到那一天,奶奶都會包各種各樣的粽子給我們吃,有甜的、鹹的、還有辣的。我最愛吃肉粽子,只要一聞到那香噴噴的味道,我就直流口水。真希望端午節能早點到,我就能美美地大吃一頓了。

我喜歡家鄉的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2

今天我幫媽媽包粽子。

上午,媽媽買回了米、粽中、蜜棗,説要包粽子,我看見媽媽準備好了各種材料,我也來包粽子了。我包啊包,快包半個小時了,還沒包成一個,媽媽呢,已經包了幾十個了。這時我只好向媽媽討教,我按媽媽説的包了起來。第一步把粽葉彎成漏斗狀;第二步放入少許米;第三步放入一個蜜棗;第四步再放入一些米;然後用手給米整平;最後一步非常難,就是用粽葉把上面蓋上,然後用線把粽子捆好。要注意包成四個角的,我包了好多次,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包好了!我又照這樣包了幾個,最後一個你猜一猜是什麼形態的?答案是“三角炮”!

粽子包好了,媽媽也開始煮了,我熬了好長時間,大概過了一個多小時粽子才煮好。令人期待的時刻終於來臨了,我一手提着我的“三角炮”,一手拿着盤子,來到桌前,大吃特吃起來。我吃着自己包得粽子比媽媽包的好吃多了!

端五節就要到了,我提前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3

我的家鄉在安鋪鎮,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家鄉的人們都舉行賽龍舟和吃粽子的活動。

有一年的端午節,爸爸媽媽和我到九洲江邊觀看人們賽龍舟。到那裏觀看賽龍舟的人很多,一路上到處都是人,真是人山人海,車水馬龍呀!江上大橋上的人也有很多,但一座舊橋上的人卻很少,而且有警察守着。這是因為舊橋比較小,而且有些欄杆也不見了,還有些橋墩也斷了。因為人比較多,我和爸爸媽媽花了很長時間才擠到前面去。

賽龍舟開始了,有黃隊和藍隊還有紅隊,龍舟是長長的,可以坐很多人。隨着一聲哨響,運動員一起划槳,隆龍舟像離弦的箭一樣,向終點飛去。這時,兩岸的觀眾大叫起來“加油!加油”。這時鼓聲越來越大,運動員越劃越起勁,各支隊伍你不讓我,我不讓你,互相追趕。在人們的歡呼聲中比賽終於結束了,結果是紅隊第一,藍隊第二,黃隊第三。

我們隨着人流離開了江邊。這時街燈已亮了,我越想越覺得龍舟比賽很好看。

我愛我家鄉的龍舟比賽,更愛我的家鄉。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4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節日。

吃粽子、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關於賽龍舟,還有一個傳説呢!相傳很久以前,有一位愛國的大臣名叫屈原,一生中寫出無數的詩篇,還提出過許多政治主張。但那時君王身邊奸臣特別多,他們很忌妒屈原的才華,便要謀害於屈原。於是,他們就在君耳邊説屈原的壞話:“屈原之言,不可信之矣!”這樣的話聽多了,君王對屈原產生了懷疑,忍辱負重的屈原在五月初四的夜晚寫下了一首詩,五月初五便我投汩羅江自盡。唐代詩人李白在自己所寫的《行路難》中也有記載:子胥既棄吳江上,屈原終投湘水濱。龍舟竟渡是為了撈救屈原的遺體,而屈原投江自盡的那一天正好是五月初五,所以端午節便誕生了。

端午節的習俗有很多,比如吃粽子、賽龍舟、戴香囊、插艾葉、撒白糖等。

過端午節時,可要學習屈原的崇高品質和愛國精神,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5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説起端午節,我還知道它另外的名字呢!如端陽節、詩人節、女兒節等。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古代詩人屈原的。屈原一生寫了許許多多的着名詩篇,提出過許許多多愛國政治主張,但是楚王不採納。最後,楚國國土被侵佔,屈原滿懷憂憤,跳江自盡。人們為了紀念他,祭奠他,在每年的這一天,就把粽子和許多的好吃的投到江裏,目的是不讓魚兒吃屈原的屍體。

端午節那天,我問媽媽粽子是怎麼做的,媽媽説:“粽子是用翠綠、鮮嫩的蘆葦葉包着雪白的糯米和蜜棗包的,如果沒有蜜棗的話,可以用豆子等代替。熟它,需要煮一個晚上。煮熟以後,剝開變成墨綠色的蘆葦葉,就可以看見潔白的糯米和棗團在裏面,既好吃又甜,並且吃不膩。它既是開胃的美食,又是營養豐富的滋補品。”

端午節真快樂,真有趣!我又學到了知識,增長了見識。過端午節真好!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6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又稱端陽節.

傳説這一天是古代愛國詩人屈原頭獎自殺的日子,為了紀念她,端午節又稱“詩人節”。據説那時的老百姓為了不讓詩人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頭到江裏餵魚蝦,還組織了許多船隊吃粽子,賽龍舟習俗的來源。

又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在民間有許多跟“五”相關的習俗.如在小孩子的脖頸、手腕上系“紅、黃、藍、白、黑”的五色線,就會帶來“長命百歲”的好運,讓我們在老爸的“金箍棒”、老媽的“緊箍咒”下能活蹦亂跳.

端午節這一天,家家户户的門上懸插營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頭花(“五端”).待到中午,孩子們就可以大飽口福了,黃魚、黃瓜、黃鱔、鹹鴨蛋、雄黃酒(“五黃”)少不了,還有好多好菜,吃得我們肚皮滾圓滾圓的.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7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就要來的,我好喜歡這個節日。

端午節可以包不同形狀,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最常見的是三角粽子,小腳粽子。超市還有賣正方形的。口味嗎,那就更多了,有蜜棗餡的,紅豆餡的,鹹肉餡的……奶奶包粽子的時候,我會站在奶奶身邊看着奶奶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一層一層的',真漂亮。有時候我也會學着奶奶的樣子包粽子。可我包的時候,不是粽葉撕碎了,就是撲吱一聲,米也撒了一地。奶奶半氣半笑的説:“走走,看電視去,別給我添亂。”我很不情願的走了。

端午節的時候,家家都有在門前掛艾草的風俗,尤其是老人們,聽奶奶説,艾草的氣味有去蚊蟲的作用,也可以辟邪。端午節,我們家飯桌上菜很多,可有五種菜是必不可少的,它們是:西紅柿,鹹鴨蛋黃,紅辣椒,龍蝦和紅莧菜。因為都是紅色的,所以我們南京人稱它們為:“五紅”。

白天,莫愁湖舉行的賽龍船也吸引了相當多的遊客,真是熱烈。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我愛我的家鄉,我愛家鄉的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8

端午節,我夢寐以求的日子,因為爸爸媽媽答應了我要包粽子,所以,這天對我的意義自然與眾不同。

清晨起,梳洗完畢後,我們去親少年活動中心,有糯米、長長的葉子,一些五顏六色的肉、菜混攪得餡,問媽媽:“媽媽,這是什麼?還是什麼特別的日子?”“傻丫頭,今天是端午節。”“呀!我怎麼忘了?”“走吧!傻丫頭,!”“幹啥?”“包粽子唄!”我歡呼起來,我既不懂包粽子的技巧,也不懂該怎麼做,但小女子一言既出八馬難追,外加9個香爐(一言九鼎),只好硬着頭皮蠻幹。

媽媽把糯米蒸熟了,也把五花肉也蒸熟了,便一把手一把手地包起來,我雖然也裝的有模有樣,可還是逃不過媽媽的火眼金睛,“傻丫頭,不懂了吧?我來教你,先把葉子重疊,分開一點,再把糯米拿來放在手心,然後……”雖然聽得有點迷迷糊糊的,但還是聽懂了,便有模有樣地做起來,過了一會兒,一個橫七豎八的小粽子就誕生了,雖然模樣看起來很不樂觀,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注重的還是內在美。接着,我又做了幾個,一個比一個好,一個比一個大。“再見了,我的粽子”。還沒説完,它們就被媽媽送入了蒸籠裏。

“哇!好香!”吃自己親手包的粽子,心裏還別有一番滋味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9

五月初五是端午節,我們懷着激動的心情,等待着這一天的來臨。

據説端午節的由來是這樣的:屈原生活在戰國時期,他一心國,常常提建議給楚王,可楚王聽信奸臣的建議並對屈原大怒,屈原壓抑不了自己的委屈,就跳河自盡了。百姓們知道後,就做好了粽子,把粽子丟入河中,希望魚不要咬他的屍體,人們每年到這天就會把粽子投入河中,於是,就有了端午節的節日。粽子是中國歷史上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

端午節終玩到了,在這一天,大家都忙碌着,包粽子的方法是:首先將兩片粽葉疊起來,注意,卷的時候要儘量緊,否則煮的時候會把米漏出來。然後放入糯米,還可以在裏面放小紅棗,繩子子把粽子綁緊。下一步,就開始煮粽子,先把粽子整齊地擺在鍋裏,放水,大火煮40分鐘,香噴噴的粽子就出鍋了。

我愛端午節,更愛我的家鄉。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0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們傳統的節日期——端午節。

相傳,古代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因為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於五月初五那天投江自殺了。百姓們便組織小船見江中尋找屈原的屍體,同時,為了不讓詩人被魚蝦吃掉,就把粽子投見江裏餵魚蝦,好讓魚蝦吃飽不去吃詩人。後來,人們為了紀念他便把五月初五這天叫做端午節。

又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民間有許多跟“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的。人們用藍、白、黃、黑、紅五種線系在兒童的手腕和腳上,稱“長命縷”。小孩子繫上這種線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在端午節這天,家家户户的門上插菖蒲、艾草等東西,讓這些東西給人們帶來平安;在這一天,大人們為我們準備了水,在水裏放了些艾草,給我們淋浴,希望我們一年不生病。

每逢端午節,人們把屋子打掃得乾乾淨淨的,灑下艾草水,把毒蟲殺死。

我的介紹,你喜歡聽嗎?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1

端午節有很多的風俗,如吃棕子、賽龍舟等。在我媽媽的故鄉——三明就有一種“插茱萸”的風俗。

茱萸是一種草,它細細長長的,又是綠油油的。每到端午節,當地老人們就會在自家的每一個門的兩旁都插上一?茱萸,以求神靈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節,我們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見外公搬來一節長梯,在門的旁邊(門框前)架好,接着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裏唸唸有詞,接着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後,外公仔細找這門邊的裂縫,等到找到了裂縫後,再把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接着下來。

我們和外公在遠處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門上被我們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風徐徐吹過,門旁的茱萸在微風中輕輕搖擺着身體,像笑這對我們説“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端午節風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隨這時代的進步,越來越少人會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議:大家要保持這種風俗將古老又悠久的風俗一代又一代地傳下去。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2

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端午節是紀念我國偉大詞人屈原的,節日裏主要的紀念活動如:賽龍舟。吃粽子等。

我外婆包的粽子可好吃了,外婆説:“用蘆葦葉包粽子最香。”外婆先從市場上買來蘆葦葉和糯米,先把蘆葦葉在沸水裏泡十分鐘,十分鐘之後,外婆把蘆葦葉弄成一個圓錐形,然後我往裏面放了許多糯米,又放了些醬油放了些肉,我和外婆一起,一共包了十七個,我們把粽子放進高壓鍋裏,煮了二十分鐘,打開鍋蓋,一股香味撲鼻而來,終於,開始吃粽子了,外婆把粽子皮剝開,我一拿到粽子,就大口大口的吃起來,那天,我吃的粽子最多。

端午節除了吃粽子,還要賽龍舟呢!

我特別喜歡看賽龍舟了,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烈,賽龍舟的隊員拿着槳,有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氣高昂,大力敲着擂鼓,龍舟在水上力爭上游,奮力向前衝,一號龍舟全體隊員士氣高昂,目前在第一位,可是後面的隊員也不甘示弱,大聲喊口號,一下子向前衝,這個場面非常熱烈,讓人們很興奮,期盼着誰會得第一。

吃粽子,賽龍舟。這節日的兩大習俗,編織出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3

我國民間過端午節是較為隆重的,慶祝的活動也是各種各樣,比較普遍的活動有以下種種形式:賽龍舟、吃粽子、佩香囊、插菖蒲等。

今天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爸爸、媽媽早早起牀,出去買回很多菜。還有我不認識的“長草”,我問爸爸這是什麼草,爸爸説:“這是菖蒲”。爸爸將菖蒲做成寶劍,貼在門眉上,左右各一將。媽媽也調好了雄黃酒往牆角、衣櫃邊上噴灑説:“可殺菌防病呢!”

中午時候,媽媽燒好豐盛的一桌菜;有雞、有鴨、有肉、還有棕子和食餅筒等等,可香啦!在吃飯的時候爸爸和媽媽給我講端午節由來的故事:在很早以前有位憂國憂民的詩人名叫屈原投汨羅江之後,百姓就包棕子紀念他。我聽得入了迷,吃得也津津有味。

今年的端午節過得真開心啊!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4

我國有許多中華傳統文化,可我最喜歡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在農曆的五月五日,到這天時,人們都會喝雄黃酒,灑雄黃水,而且還要包粽子。我想學包粽子,就跟着媽媽學包粽子。我先把碧綠的蘆葉折成三角形,再把糯米放進去,然後把鮮紅的棗子放進去,用繩子繫住。再放進鍋裏慢慢用火煮熟。煮熟後打開鍋蓋,頓時,一股芳香撲鼻而來。吃一口,那滋味叫一個美啊!

我一邊吃着親手包的粽子,一邊聽媽媽講關於端午節的由來。是因為秦王要來攻打楚國,屈原提出抗秦的提議遭到了貴族的反對,並且勸楚王將屈原革去職位,楚王聽了子蘭的話,就將屈原流放在楚國的各個地方。屈原在流放中寫了很多部書。最後跳河而死。楚國的百姓為了紀念屈原,紛紛打撈屈原的身體,一個漁夫把雞蛋餅拋入水中,説:“為了不讓魚兒們不吃屈原的身體,我決定把食物扔下去。”一個醫師把雄黃灑扔下去,説:“我這是讓魚兒們醉倒。”

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有關端午節的作文15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為了紀念這個愛國詩人,就把每年的農曆五月初設成端午節。

端午節主要內容就是划龍舟、包粽子。

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泄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

包粽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非常粘手,不是專業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

在端午節,人們還要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裏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粽子投進河裏,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