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粽子的作文6篇

欄目: 端午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2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範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粽子的作文6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粽子的作文6篇

粽子的作文 篇1

在過端午節的時候,最主要的就是粽子了,今天,奶奶就要教我包粽子!

包粽子一定要真備好材料,最後我發現,奶奶早已準備好泡了好幾個小時的糯米和黑米,同時也買來了粽葉,這樣的準備真讓我出乎意料。

首先,要把米放在葉子裏,可我這是第一次學着包粽子,沒等我把剛弄好的米放在竹葉裏,就撒了一地,我可生氣了。奶奶對我説:你要先把葉子做成三角形的,然後再把米放進去,這樣就不會撒出來了!

於是,我就按照奶奶説的方法做了一遍,又用手按了按米,突然看見盤子中間放了些什麼,原來是粽餡呀!有豆沙的,有板栗的,還有蜜棗的。我就在糯米中間挖了一個小洞,把一個蜜棗塞在這個小洞裏,一個粽子就做好了。這可怎麼封呢?我看了一眼奶奶包的,就知道怎麼包了。

我把一片大的葉子包成三角形後,並用五彩繩纏繞在粽子上。成功啦!我按照當時的辦法,包了好幾個。現在我就要把包好的粽子放到鍋裏面,先把水燒開,然後把粽子放進去。過了一會兒,粽子都在水裏飄上來了,就説明蒸好了,我就坐在桌子旁邊,吃起了粽子。

我先把外面的五彩繩解開,因為這粽子太熱了,我就用嘴吹熱氣,我才開始小心翼翼的將竹葉掀開,吃起了自己親手做的粽子,白白胖胖的糯米糰,中間還包着甜甜的蜜棗,放在口裏,真是美味到了極點,買的也不如自己親手做的好吃,下次端午節我還要自己做着吃。

這個端午節真是奇特,我還學會了包粽子呢!

粽子的作文 篇2

“粽子香,香廚房。艾草香,香滿堂。”端午節到了,按照中華民族的民風民俗,端午這一天,人們要包粽子、賽龍舟、掛艾草,猜燈謎等。今天,奶奶教我包粽子。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葉包的,裏面裹着白白的糯米。根據餡的不同,花樣也多:豆沙粽、鮮肉粽、八寶粽、紅棗粽、蛋黃粽、火腿粽等。

奶奶是包粽子的能手。瞧,她熟練地把兩片箬竹葉一扭,尖角“畚斗”的形狀就出來了。然後,她往“畚斗”裏裝米,又用手壓實,多餘的粽葉按下,做好蓋子,最後用繩子捆緊,三下五除以二就包好了一個粽子。

我看得入神了,也想學包粽子。我拿起一片箬竹葉,一扭,嗨,也成了一隻尖角畚斗!挺簡單的嘛!我得意洋洋地給奶奶看。“錯了!”奶奶放下手中的粽子説,“包粽子是有講究的,你看,這箬竹葉光滑的一面是正面,顏色綠一些;粗糙的一面是反面,顏色淺一些,柄莖突出。包粽子時,要正面朝裏,反面朝外。”奶奶一邊説一邊放慢速度給我做示範。

等我學着把尖角畚斗做好了,一勺一勺往裏面裝糯米,中間放了香香的火腿鹹肉餡,再蓋上糯米,想用箬竹葉包上,可糯米像淘氣的孩子老往外鑽。怎麼辦呢?“傻孩子,一口氣吃不了大胖子,你米放得太多了。只要放八成滿就可以了。”奶奶幫我倒出一些米,接着用右手掌心把“畚斗口”多餘的箬竹葉壓下,當作蓋子蓋上,右手按住蓋子,倒過來,把長出的箬葉按在粽子外表面,最後用繩子捆緊!這一步是最難的。我看一步學一步,看一步學一步……試了好久好久,終於包出了一隻長有四隻角的粽子了。

我又包了第二個,扎繩子時突然想起忘了放餡,只好拆開箬竹葉,重新放,這回我放了一個大大的紅棗餡。要蓋“蓋子”了,我又請奶奶幫忙,奶奶告訴我:“包粽子時米一定要壓實,繩子要捆緊,這是需要力道,需要反覆練習才有的經驗,你多練多包,總會有進步的。”

是的,學做任何事都需要多練。我一邊包一邊學,包了一隻又一隻,慢慢摸索出了一點經驗。這真是熟能生巧啊!

奶奶把包好的粽子放鍋裏煮。一個多小時後,一掀開鍋蓋,煮熟的粽子就飄出一股清香來。剝開箬竹葉,咬一口,真是又黏又甜。

這個端午節,我不僅學會了包粽子,品嚐了粽子的美味,還懂得了好多好多。這個端午節,我過得快樂又有意義。

粽子的作文 篇3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在這天,人們要裹香甜可口的家鄉粽子。

談起家鄉粽子,歷史上還有個傳説。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由於屈原不願意隨波逐流活着,投江自殺。人們把竹筒子裏的米撒了下去,算是獻給屈原。第二年人們划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裏去祭祀他。後來,他們又把盛着米飯的.竹筒子改為家鄉粽子。家鄉粽子外面包上箬竹葉,四角形狀,繫上五彩繩,再投進江裏。

於是從那時到現在,人們每年農曆五月初五都要裹家鄉粽子吃。家鄉製作家鄉粽子所需的材料有:箬竹葉、細長的棕葉、糯米、板栗、臘肉、蜜棗。媽媽先把箬竹葉與棕葉一起放在清水中浸泡,並用刷子洗乾淨,把臘肉切成臘肉丁;然後將箬竹葉圍成圓錐的形狀,像一個又尖又大的漏斗,用勺子盛起糯米一層一層的平鋪在箬竹葉上,一邊放上板栗,另一邊放上蜜棗;接着將臘肉丁放在中間,再鋪上一層薄薄的糯米,好像為板栗、蜜棗、臘肉蓋上雪白的被子;最後把箬竹葉裹起來,成為一個個家鄉粽子,每頭有兩個尖鋭的小角,好像一個穿着綠衣裳,頂着四角帽的小精靈。這樣,一個家鄉粽子就做成功了。

家鄉粽子包好以後,放在鍋中煮上幾個小時,便可出鍋拿來品嚐了。媽媽打開鍋蓋,一股熱氣立刻衝了出來,熱氣中摻雜着濃濃的香氣,撲鼻而來。我解開家鄉粽子的衣裳,裏面露出了白花花、香噴噴的糯米,咬下去一口,糯米既脆又軟又黏,十分潤滑。一顆顆糯米就像一顆顆白玉珍珠,一邊的蜜棗散發出誘人的氣息,像一顆顆紅珍珠,它那耀眼的光彩染紅了周圍的糯米,使白糯米換上了紅衣裳。蜜棗甜甜的,又香又脆,板栗雖有點苦澀,但苦盡甘來,使人回味無窮。

吃家鄉粽子有很多種方法,可以放在鍋裏煮,可以放在火爐上烤,還可以切成片狀,放在鍋裏煎。家鄉粽子吃不完可以放在冰箱裏,儲存很久,想吃時再拿出來煮、煎着吃,也可以送給親朋好友,增加朋友之間的友誼。

家鄉粽子,你香甜可口,是端午節裏一道香甜的食品,是人們心中喜愛的食品。我愛你,家鄉的家鄉粽子!

粽子的作文 篇4

學校的我,已經很久沒有回老家過節了,真是想念那香香的三角粽。老家的習俗很多,而我記着的不多。

奶奶每年都會把五色的絲線擰成細繩,很長很長。第二天早晨起來,我的胳膊上早已係上了。不用説,是奶奶第一個來到我的身邊。每年,門框上都要貼符的。有的是用單色的黃紙折的,有的則是用五色紙編的。奶奶也曾經教我折過,到現在已經淡忘得一乾二淨了。

不知道別的地方有沒有這樣的習俗:地裏也埋百索子。那時,奶奶説,埋在地裏的百索子會變成花蛇,保一年豐收。雖然我很頑皮,卻從來沒有挖過那些“蛇”,害怕它們出來咬人。後來才知道,那是老人們瞎編的故事,用來哄小孩,怕破了“迷信”。

再別的習俗我真是記不起來了,只是每年端午的百十來個粽子卻不能忘記。

粽子包起來不太容易,必須把粽葉摺好,否則會“露餡”的。雖説難包,種類也不少:大米包的紅棗粽子,小米包的蜜棗粽子,還有江米包的什麼粽子。煮粽子要用大鍋,時間也得很長。往往我都等得要流口水了,奶奶還是不給我吃,太難熟了。剛剛出鍋的粽子不好吃。有一次,我迫不及待,吃飽了,才知道舌頭上起了泡。馬上,這些噴香的粽子會被放進盛滿涼水的盆裏降温,那時我早已吃飽了。

後來的許多天,一日三餐總會有粽子的。街上賣的粽子可不太好吃,不是米硬就是米不香,吃起來沒味。這叫什麼粽子,簡直就是水米糕。

香香的粽子勾起我的思緒,甜甜的吆喝勾起我的思念。

粽子的作文 篇5

大家都知道,粽子是在端午節時吃的。通常在離端午節還有好幾天時,超市裏就在最顯著的地方擺上各式各樣、各種口味的粽子了。但我認為,世界上最好吃的粽子,莫過於外婆親手包的糯米粽。

外婆包粽子,對材料要求可是很高的呢!糯米專挑農家人自己家種的,這樣的糯米天然無污染,嚐起來香軟嫩滑;而粽葉選擇蘆葦葉,只要蘆葦葉上最綠最嫩的部分,否則煮出來的粽子就沒有那麼香了。

做糯米粽,首先要將粽葉放入鍋中煮上一會,等水沸騰後就可以撈上來了。然後再將粽葉放入清水中洗乾淨,將水瀝乾。糯米也要用筲箕淘洗乾淨,加入少量的食用鹼,就可以開始包粽子了。

先將粽葉的三分之一處折成漏斗狀,再用手抓上一把糯米,一點一點地放進去,直至“漏斗”裝滿。再用大拇指在最上面的糯米上輕輕地按壓,使每一粒糯米都緊挨着另一粒糯米。你還可以依照自己的口味,在裏面添加一些別的食物,如:板粟、豆沙、鹹肉……

放置好材料後,再用粽葉剩餘的三分之二將糯米裸露處包裹起來。一般情況下,為了防止粽子散掉,會再包上一層粽葉,再用一根細繩紮起來。繩子扎得要緊,否則在煮粽子時容易散。

就這樣,一個錐形的粽子就做好了。

等做上二十個粽子,就把它們放入一口大鍋中,鍋內放上水,用中火加熱,直至水沸騰。再改用小火煮上幾十分鐘左右,等粽香飄滿屋子,這時粽子差不多煮好了。

揭開鍋,粽香撲面而來。將它們逐一撈上來,揀一個肥實的,待它冷卻,剝去粽葉,戳在筷子上。粘些白糖,咬一口,便覺得脣齒飄香,口舌生津。吃完一個後,總忍不住吃第二個,讓人回味無窮。

外婆的粽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粽子!粽子的味道,外婆的味道,家鄉的味道。

粽子的作文 篇6

老人們説,端午節是門前懸掛的艾草,菖蒲,可以驅鬼辟邪,求得平安;青年們説,端午節是河上的一條條龍舟,可以盡情展示自己;小孩子們説,端午節是腰上掛着的一個個香袋,每一個都裝有一個童趣的心.只要擁有過她的人,哪怕只聽過她的故事,都會有刻骨銘心的感覺,我又豈能例外.

端午節是我們這塊神州大地上的一個傳統節日.到了那時,可熱鬧了!人人門前懸上艾草,掛上鍾馗,有的地方還有賽龍舟,但這些還是吸引不了我,我最喜歡吃粽子,爸爸對我説,端午節包粽子是為了紀念屈原,屈原在遭到不公正待遇的時候,不願離開生他養他的故土,為了祖國,為了民族,投江殉國.我想,愛國主義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都是凝聚國家和民族團結支柱,屈原精神的偉大,在於他心憂天下,忠貞不渝的愛國主義精神.

包粽子首先要有箬葉.媽媽對我説,箬葉要到山上採,山上會有箬葉樹,我和夥伴們,大人們一塊兒去採箬葉,山上有人工栽種的箬葉樹,所以我們不用瞎瞄瞎撞,直接去採就行了.我每次都會與夥伴們競賽,看誰採的多.箬葉採回家後,還得用剪刀剪去箬葉的兩端,放在水裏泡個一天半會兒的,才能包!有了箬葉還不行,還得有糯米和餡料,我家是吃葷的,所以當然是去買肉了!

肉買來後,一切都準備好了,只欠"媽媽"這陣東風了!媽媽包粽子前,當然要先把糯米攪勻,再依次放下三勺鹽,兩勺醬油,兩勺味精,一勺辣椒粉,接着,才可以包.媽媽把箬葉折成三角形,流下一個空洞,先放一半糯米,再放下餡兒,然後又把糯米添滿,再將箬葉包在糯米上,用線一綁,就形成了一個枕頭形.我看着媽媽做了許久,做得糯米沒了,餡料空了,才停下來.停下來後,我望着一個個粽子,真是直流口水呀!就催着媽媽快點煮幾個,可媽媽説,一時半會兒也煮不熟,叫我先出去,我看着都直流口水,又怎麼肯出去呢但媽媽一定要我先出去玩會兒,我只得依依不捨地離去.來到街上,我見到許多夥伴也在街上,我一問才知道,他(她)們也和我一樣,都是被媽媽"趕"出來的.我們各自説着想象中自家的粽子應該是多麼多麼的好吃!

過了一會兒,我們各自懷着滿腔喜悦回家了.早就唾沫流了"三尺"的我飛一般跑回家,一到門前就聞到了一陣陣撲鼻而來的香味,馬上跑到廚房,早就把一路跑回家的疲勞拋到九霄雲外了.我一看盤中正冒香氣和熱氣的粽子,也不管燙不燙,隨手抓起一個,還真燙,我一下子把粽子扔到這隻手,一下子把粽子拋到那隻手,一下子又這隻手抓抓,一下子又那隻手撓撓,可我畢竟是皮肉之軀,太燙了也受不了,就把粽子用衣服包起來,再用小刀將粽子切開,一下子香噴噴的氣味撲鼻而來,我饞的一下子禁不住咬了一口,啊,回味無窮!我馬上跑到街上,一會兒跑到這家,一會兒跑出那家,一會兒又蹦進了另一家,相互品嚐着,各自分享着自己的喜悦!

科技在發達,時光在飛逝,但端午節吃粽子習俗不會變.它將在神州大地上永遠流傳下去,越來越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