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節日作文 > 冬至作文

關於冬至的作文1100字(通用5篇)

欄目: 冬至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93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冬至的作文1100字,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冬至的作文1100字(通用5篇)

冬至的作文1100字 篇1

“百花開而春至,百川匯而夏至,百草黃而秋至,問候來而冬至.”朋友的一條短信提醒了我,冬至,將至.

老人説:過了冬至就是年.當然了,到了這把年紀自是不會再急急的期盼年的到來了.如果説不介意老,我還沒有那麼豁達.但是,是不是真的畏懼老呢?倒也不是.生老病死自然規律,誰能耐規律幾何?我還不至於愚腐到此.

現在的節日過的實在純粹的不多.作為傳統節日,冬至節是非常典型的一個歲末時節。與其它傳統節日不同的是,在漫長的歲月中,竟然沒有滲入大量的、斑駁龐雜的人文典故。冬至節沒有太多妙趣橫生的傳説,幾乎還保留着這個節日原初狀態的單純節令的意義.

小的時候最怕冬天,因為缺吃少穿.冬天綿延不絕的冷,一寸寸地侵蝕着肌膚.從手上到腳上,到處有冬天的風雪在身體上雕刻的痕跡.每每從街上瘋跑回來,羨極了父親圍在一個粗大的火爐旁吃着母親給做的飯菜.聽着火爐上,茶壺發出咕咕的聲響,看着從壺嘴裏冒出的輕煙,家由於有了父母的存在變的温暖而實在.我只是看到父親圍着火爐的温暖,卻不曾見父親五更趕上膠皮車,到二十多裏外的地方為拉煤的寒冷.聽母親説,父親要在凌晨四點左右就套上大馬車去拉煤.一直要到下午四點左右才能回到家中,父親是在一天中最冷的時光行走在路上,辛苦在路上,沒有人看到,也沒有人感受到.而我也只是目睹到父親的温暖時光.父親是個趕車的把式,趕的那種一主三副的車,就是一個駕轅的馬,帶三個邊套騾子.那時還是羨慕父親坐在車上的威武,是不是就是今天開大奔的感覺.父親頭帶一個狗皮帽子,身穿羊皮大衣,雙腿站在兩個轅條上,長鞭一甩,那個威風.少不更事的我,那知父親所受的寒冷和罪過是別人的幾倍甚至是幾十倍,為了我們兄妹成長,父親從來沒有説過一聲的苦道過一聲的累,那時的冬天是那麼漫長,以至到如今,我腦海裏對父親夏天的形象幾乎沒有留下多少痕跡.一想到父親便是冬天裏的父親.如今,父親已是八十開外的老人了,他很怕冷,也就在剛入秋的時候,父親就早早地穿上了棉衣.一次我問父親,年輕時起早貪黑的趕車,你沒有覺過冷嗎?這時父親總會笑笑説,顧不的冷.是啊,真的是顧不的.那有時間去感覺天的冷暖呀.

於是,一直在心裏拒絕去讚美冬天,包括與冬天相關的梅花和白雪.寫過關於雪的散文發表在陽泉日報上,是二十年前的事,通篇沒有一句是讚美雪的,大概反其道而行,博的了編輯的青睞,因為,寫雪必是溢美之詞,像我這樣的寫法少,編輯遵循百花齊放的方針就編髮了,也是出乎我的意料.

而今,我急急的盼望冬至的到來.與吃文化無關,也與孝文化無關.與之相關的是這一句大家耳熟能詳的杜甫的詩句:天時人事日相催,冬至陽生春又來.冬至陽生,每當在冬至來臨時,我便早早的默唸這一句.儘管我知道,冬至也就是寒冷的開始,但是我依然從心底感受到陽氣從地層下滾滾而上的氣勢.彷彿聽到地下的萬物在湧動,河流潺潺,樹木發芽,春天的腳步也便發出了鏗鏘聲響.

冬至,將至.瑟瑟寒風裏,葉落蕭蕭,我只是單純的顧念住在我心裏的那些人的安暖,一如你們顧念我的安好!再次,默唸,冬至陽生春又來.

冬至的作文1100字 篇2

先説大多數人自詡為“城裏人掃墓”的所謂正統的清明節,清明節從農曆來説,既無定月也無定日,但可以推算,冬至節過了106天就是清明,一般就在陽曆4月5日。清明時期正值中國大多數地區的春季,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處於仲春與暮春之交,不一定天氣清澈空明,所以不能以此簡單定義清明詞意的來源,而且很多歷史上很多詩歌也有關於“清明時節雨紛紛”的描述,所以這個節日的天氣是不固定的。同時,清明,是傳統的農耕季節,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基本上是沒有閒暇去放棄農耕播種的好時節,而去祭掃先人的墳墓,去做所謂的“牧童遙指杏花村”的清明無聊詩句。不過在閩南僑鄉,對於清明節十分重視,是民間傳統的溯源追本節日,其主要活動力掃墓祭祖。一般認為,掃墓起源於秦(或曰先秦已有),但古時掃墓並不一定在清明時節,如隋唐時期,人多是在清明節前一、兩大的寒食節掃墓。後來,寒食掃墓逐漸改在清明,寒食這個節日也就被人們所遺忘了。在民族英雄鄭成功的故鄉南安石井一帶,清明節改在農曆三月初三上己節,俗稱“三月節。”傳説是因鄭成功起兵反清復明,忌“清”字壓在“明”字上頭。但是,泉俗有“冬節不回家無祖”之説,故出門在外者,都會盡可能回家過節謁祖。中午祭敬祖先,供品用葷素五味。入夜,舉行家祭如除夕,供品中必有嫩餅菜。泉俗,一年中只有冬節、除夕和清明節要備辦嫩餅菜,寓“包金包銀”之意,旨在祈望家庭興旺發達。大宗望族者,還於是日開宗廟詞堂大門,舉行祭祖儀式,與清明節的那次祭祖,合稱春冬二祭。所以對於古代漢人清明掃墓的來源比較難於有可靠的論據,倒是不排除其他遊牧異族在統治北方後推行此習慣或者當政的官僚貴族等統治階級強行推行而有此。

“陰極之至,陽氣始生”是冬至日的特徵,這個日子適於安身靜體。又有唐朝詩人白居易詠“冬至”詩--“何堪最長夜,俱作獨眠人”之句。難免讓人對冬至這一白晝最短、黑夜最長的節氣增添了幾分惆悵的情絲和肅敬的氣息。為何?陽日最短,陰夜最長,方為冬至,這個夜晚最長的日記最適合於先去的故人,最適合來祭奠先人。中國所謂的正為陽,反為陰;日為陽,夜為陰;生為陽,死為陰;其實頗有道理。

冬至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冬至這天,北半球晝最短,夜最長;加上這天是陽氣初萌而冬盡春回的日子,所以稱之為“冬至”。冬節是在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這一天,也是我國一個傳統節日的名稱,也叫“長至節”、“賀冬節”、“亞歲”等。稱其“長至”,是基於古人對天象變化的觀察:所謂“日南之至,日短之至,日影長之至,故曰冬至”,此後的白晝,便一天天延長了。稱其“亞歲”,就是僅次於元旦(即今之春節)。而在我國民間,則更有“冬節大於年”的説法。

以冬至為節日的傳統由來已久。周代以十一月為正,冬至便作為歲首。秦朝沿其制,冬至亦稱過小年。到漢代後,冬至才改為冬節,皇帝於這一天舉行郊祭,官場舉行賀節之儀,謂之“賀冬”,百官放假休息,次日吉服朝賀。當時冬至已和夏至、上元節、上已節、社祭等成為較隆重的節日。當時節令很少,冬至自然更加隆重,有吃餛飩、吃湯圓、吃紅豆稀飯等習俗。

這真是難忘的一天,在這一天裏,我學會了做湯圓,懂得了更多知識,這真是快樂的一天!

冬至的作文1100字 篇3

今天冬至,是個喜慶的日子。是因為有一大羣的博友可以相聚一堂,是因為可以名正言順的開心一下,很早就帶着孩子出門了。飯店門口一片喜慶,看到新人臉上的愉悦自己的心也跟着一起開了花。寒暄過後,熟識的朋友們相繼落坐。

不知道是自己衣服穿得少,或者是房間裏的温度太低,只覺得好冷。紅酒,淡而無味,水般的流進自己的身體,不想喝,因為涼。滿滿的一杯酒,白色液體真的就那樣誘惑着我,一飲而盡得給我前所未有的温暖,強烈的刺激着我的胃,那樣的慰籍着我的心。看着自己滿臉的紅暈,我跟自己説不冷,身體散發巨大的能量讓我可以抵禦風雨。

手機的信息無聲的傳來,我才知道自己為何這樣冷,原來今天是冬至。難怪自己會冷,難怪這樣熱烈的氣氛無法將我融化,原來冬天來了,你走了,把我自己留在了原地。我把自己沉浸在瘋狂的音樂裏,我把自己放逐在無邊的空曠裏,以為天很藍,雲很淡,以為可以開心的'笑,灑脱地走,卻原來如果曲終人散後,剩下的只有我的寂寞。我一個人坐在屋角,伸出手擁抱的卻只能是自己。冰冷的黑暗中,有一束瑩亮的清輝,從我的臉龐劃過,那是我的淚嗎?

月夜,絲絲縷縷的月光穿透窗櫺,電腦桌前半杯清茶,還裊裊婷婷地冒着熱氣。普洱茶昨天早已喝盡,隨手放入杯中的綠茶,淡綠的茶葉,在水面輕輕飄逸,慢慢舒展,緩緩地沉入杯底。有一絲暗香輕淡的,從杯底溜出水面,在杯中盤旋着飄散在屋裏。一時間茶香四溢,不太明亮的房間裏散發出幽淡如芷蘭的清香。喝茶的時候,我把燈光調得很暗,想讓燈光與月光混為一體,讓自己在一種淺暖的色調中享受清逸,讓心境自由和漫無邊際地暢遊。

茶與水,原本就是兩種不同物質,是誰最先開始把他們放入杯中漫漫的浸泡,等到相互融入後開始茗品。茶和水開始了融合,互相包容,互相謙讓,互相激勵,然後各自把心獻出來,讓人們去體會一種味道。那是一種怎樣的味道,也許只有品茶的人可以感受,那是一種心境,一種心情,一種涵養,一種人生,一種無法言喻的滋味,來自心靈的最裏面,發自靈魂的最深處。那是一種付出的付出的煎熬和錘鍊,是一種而融合在一起,所煥發出的人生至真至誠的美。

今天冬至,我跟自己説不冷,不冷,不怕,不怕,因為我懷中抱着一個巨大的茶杯,熱氣騰騰的霧氣瀰漫着我的臉。我凝視自己的面前的茶杯,他安靜的看着我,無言無語,它就是那樣的等待着我把茶葉與開水投入其中。那樣一個平凡的物體,一個普通的玻璃茶杯,也許屬於他的運命之能是與某一日被我失手,從某一高度跌落,從此粉身碎骨結束它的使命。

茶,緩緩地喝下。此刻我的眼中在流淚,我知道我是個懦弱的女子,如今我更加的懦弱,懦弱的幾乎要放掉我自己。我想要放棄的有很多,其實我最想放棄的始終是自己,黑暗的夜色裏,我卸下虛偽的外衣,我脱去繁華的影子,赤裸裸的聽着靈魂的泣訴。我想要堅強,為此我做了很多,可是我知道一切都是佯裝的,我知道自己真正的樣子。這種偽裝很多時候讓自己感到異常的疲憊,但是我必須如此,因為我要讓別人看到的是我的笑臉。我流淚的時候總是很小心,流過淚後我也總是很小心的用熱的毛巾反覆的敷着眼,我不可以讓別人看到我紅腫的眼。

茶,全部喝盡。我離開桌前,為自己注入新的開水,讓茶香帶給我温暖,潤濕我潮濕的心,滋潤我乾枯的靈魂。就這樣沉醉於自己的温清裏,讓我自己在屬於自己的天空下,遙遠迷傷。無論多末的洶湧澎湃的感情終於都會落幕,成就如今悄無聲息的綻放,綻放出的是夢中的冷暖花開。惟有淡淡的茶香,這樣深深的陪伴,我的冬天不再寒冷,冬夜不再難捱!

冬至的作文1100字 篇4

今歲又冬至,燈影伴隻身,理亂塵年事,歸故遠行人。歲月如佛手,心無雜念,翻開了冬的一頁,淡定了然。落記,這一時刻寒冷的時節,隨筆,畫下這深沉蒼茫的音質。就這樣麼?輕輕地、敲着除舊的鼓,滿腮的白鬚,叫人着了冷,帶些許迷朦。

縮在冬的棉襖裏,也就把心懷裝入了冬。那些臃腫的日子,被剝落外殼,着上綿絨絨的衣裳,安靜地睡在歲月的懷抱和冬的季節裏。靜聽時針敲響這深沉之夜,料想有多少如此刻的回望,在頭頂盤旋縈繞不歇,翻去覆雨,掀風舞雪地歌唱。這是漫長的旅行,雪中行,多了幾份雅緻之情和爛漫心懷,踏冬踩雪,彷彿可聽到冬在歌唱,它在與歲月對話,在與生命傾訴,仍可感覺輕如縵紗的隔簾,隱着我的眼,還帶了迷朦的白,晃晃顫顫地向我包來。

冬至。冬就真到了眼前。我已然覺得融入冬有一個世紀了。我是踩在歲月的背上,踏在生命的頭頂從天空劃過的候鳥,是冬的追隨都者,是冬的幻影。我每攀爬一步,都要抬頭數數天宮上的碑,看它距我愈來愈近,它在雲裏霧裏淹沒着,似冰冷無言的衞士,每個頭頂都豎着羽毛一樣的獲花,仍有跟我塞上一樣悠遠的調子,彈破一天的霧,惹得獲花紛紛揚揚而墜。落下,只為去那遼遠遙迢的故鄉。我的靈魂騎了它飛來,趕在冬至的一刻,我看到了故鄉的原風景,仍那麼清秀可人,霜貫橫白。

我是掛在故鄉枝頭的一枚葉子,是貼在她額頭上的一枚郵票,或者可説是長在歲月河堤上的一株守望草。我看聚天地呼吸的霧,瞬隱帶了冬至而歸,遮住了蒼白的天幕與它一同粘連成冬的樣子。故鄉的冬就那樣,聽冬,如同品嚐深沉厚重的大提琴,悠然飄止渾厚如山。

冬至大如年,在我生命最頂峯的時候又翻過我不多的光陰,它是隨意柔和的,也是皙顏動人的。“守冬爺長命,守歲娘長命”,我守着一個個冬至踏過了歲月的長河,在冬至那一刻,我看到父親翻開的舊黃曆,在不停地説:“冬至了,冬至了”,母親也憂心忡忡地湊上前去看,儘管不認得其中的字,還滿臉疑惑地自言自語,懷疑這冬的到來,與去年時分的差異。冬至,就是我的望親石,我站在石頭上,仰頭看它,那是一道黑油漆的門和那道門坎兒。畫面定格在老屋子的門口,還是父親翻閲冬至的嚴肅,冬至既到就是節衣縮食的開始,日子就變成堅硬冰冷的石頭,是走向“年關”的開始……。

一杯新歲酒,兩句故人詩。推着日子,又一個冬至不約而來,在既近換歲的時候換了人心,將我從毫無顧忌的孩子變成了一個憂心忡忡的人。父親與母親為生活維艱而憂心,我呢?只會站在物質豐沛的日子裏頭,望故興歎。望着生命的長廊朝一個不知名的地方走,多深?多遠?卻從未想像過。我唯願讓我的思想慢慢延伸了去,如輕煙一樣散開,飄柔地去,走向冬至的深巷,帶着歲月黴腐的味道,去收集它沿途的風景,還有風景裏那些慘淡寂寥的遺骸。我且用迎接新歲的美酒,灑向生命的歸宿地,成兩行清淺的詩句,朝着親情的靈魂處,寄千串厚重的禱告!

歲寒見冬至,早春接清明,節氣如掛在季節枝杆上的一張張紙條,我是走在季節裏的行者,到了冬的驛站,撕下,看它上面寫給我為數不多的話,或是淡淡的無字書。我嗟歎流年,在這一時刻安靜地掰着手指,計數自己最大的峯齡。春在一個對話的距離,欲催梅綻,我在花開花殘,無心拾起落紅那刻,看冬至放大成生命的門坎,生活之隔檔,隨着年關更替,附着生命的歌唱,舉着生活的祈禱,我虔誠地叩拜歲月,並悼念被歲月剪成的清苦,還有被它遺失了的生命!

心在清明飛,飛過端午、掠過重陽、冬至收容。

冬至的作文1100字 篇5

冬至將臨,天總陰沉沉的,一連幾天都很少見到陽光,四周顯得很冷落蕭條,萬木凋敝,受副高壓帶的控制,長江南岸夏季炎熱多雨,冬季乾燥寒冷,一年四季分明。我教過幾年高一地理,對地球自轉與公轉四季更替自然規律更是熟爛於心,冬天在多少人眼裏滿目悲涼荒蕪的景色,也很少讀到讚美冬天的詩文。記得李清照有首詩這樣寫道:

小樓寒,夜長幕簾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濤愁眉。

冬天在詞人眼裏多麼淒涼,從冬天低迷冷清的景物,再到人因客觀環境影響到心境,不象楊貴妃醉酒後的臉色,也不象孫壽故意做的“愁眉。”

小時候最不願意過冬天,那時的冬天比現在要冷些,一到冬天就很少出門,整天足不出户,圍着火盆取暖。坐在火盆邊,前面暖和,後背卻是冰涼的。那個時代不象現在有空調,電取暖,甚至水暖氣。我現在生活的社區利用循環熱水取暖,冬天室內温度10攝氏度以上,在家中根本不感覺到寒冷,在南方是很少的。前些天去一個朋友家做客,因為沒有取暖設施,坐在朋友家中感覺很陰冷,回到家就感冒了。也許人生活在舒適環境時間長了,一旦走出去就很難適應艱難的環境。

曾經在一個鄉村私立中學教書,現在回想起那個的寒冷冷寂的冬天,心就不寒而慄,那年冬天顯得特別的長,學校沒有什麼取暖設施,校長為了多賺錢,不顧師生的身心健康,空大辦公室燒一盤火,學生沒有什麼取暖設施。我幾乎每天早自習安排在第一課,每天早上5點多天沒有亮就從剛睡暖和的被窩爬起來,晚自習晚上10點多種才下課,真可以用披星戴月來形容。由於在鄉村沒有城市熱島效應,晚上寢室裏陰冷陰冷的,有時冷得睡不着覺。就是在那樣環境中,教師超負荷教學,我從高一地理、初三歷史、初二政治跨學科年級教學,每天象個機械人累得身心疲憊不堪,而學生超負荷上課讀書,在快期末考試發生流行感冒,高二有一個班差不多全病了,而那個校長卻賺了大把的金錢。現代應試教育,加上金錢效應,無情地摧毀了青少年的身心,誰來拯救孩子們!

有一年,我在海南過了一個冬天,海南卻沒有冬天,一年四季,除了夏季,春秋相連。冬天最多時穿一件羊毛衫,整個海南就象個綠色自然的大公園,草木葱葱郁郁。海南地處亞熱帶與熱帶交接的氣候帶,冬季受西南季風影響,海風送來温暖的氣候,在冬天裏,在海南感覺不到那種刺骨的寒冷。我在《走進海南三章》中這樣描寫海南的冬天景色:

十二月的海南,氣候開始變得有點像江南晚秋季節,早上起來吃早餐,突然發現每天坐在蓬勃綠蔭樹下,落滿了紫色的花瓣,也不知是什麼木本花,一時感到有些淒涼。這是不是海南的秋天來到了,心中莫名其妙傷感起來,是為了滿地花瓣悽切地漂零,還是為了歲月無情地消逝?就像即將枯萎的花瓣,燦爛開過,然後悄然消失了,當眾多目光注視她的鮮豔美麗的時候,誰又想到紅顏消失後悲涼和冷落。

我在北方也曾經生活了一年,北方冬天冰天雪地,但家中和公用場所都有暖氣設施,只要呆在房屋裏就感覺不很寒冷,要是外出,穿得就像北極熊一樣笨拙大衣,而冬天大雪飄紛飛,也是一道絕美風景。

Tags:冬至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