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節日作文 > 春節作文

中國的春節的作文(精選5篇)

欄目: 春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6.29K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敍方法。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中國的春節的作文(精選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中國的春節的作文(精選5篇)

中國的春節的作文1

春節,是農曆正月初一,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這是我國民間最隆重、最熱鬧的一個傳統節日。春節的歷史很悠久,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年頭歲尾的祭神祭祖活動。按照我國農曆,正月初一古稱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稱年初一,到了民國時期,改用公曆,公曆的一月一日稱為元旦,把農曆的一月一日叫春節。

春節到了,意味着春天將要來臨,萬象復甦草木更新,新一輪播種和收穫季節又要開始。人們剛剛度過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開的日子,當新春到來之際,自然要充滿喜悦載歌載舞地迎接這個節日。

千百年來,人們使年俗慶祝活動變得異常豐富多彩,每年從農曆臘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間把這段時間叫做“迎春日”,也叫“掃塵日”,在春節前掃塵搞衞生,是我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

然後就是家家户户準備年貨,節前十天左右,人們就開始忙於採購物品,年貨包括雞鴨魚肉、茶酒油醬、南北炒貨、糖餌果品,都要採買充足,還要準備一些過年時走親訪友時贈送的禮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準備過年時穿。

在節前要在住宅的大門上粘貼紅紙黃字的新年寄語,也就是用紅紙寫成的春聯。屋裏張貼色彩鮮豔寓意吉祥的年畫,心靈手巧的姑娘們剪出美麗的窗花貼在窗户上,門前掛大紅燈籠或貼福字及財神、門神像等,福字還可以倒貼,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氣到了,所有這些活動都是要為節日增添足夠的喜慶氣氛。

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在過去的傳説中,年是一種為人們帶來壞運氣的想象中的動物。年一來。樹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過,萬物生長,鮮花遍地。年如何才能過去呢?需用鞭炮轟 ,於是有了燃鞭炮的習俗,這其實也是烘托熱鬧場面的又一種方式。

春節是個歡樂祥和的節日,也是親人團聚的日子,離家在外的孩子在過春節時都要回家歡聚。過年的前一夜,就是舊年的臘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團圓夜,在這新舊交替的時候,守歲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動之一,除夕晚上,全家老小都一起熬年守歲,歡聚酣飲,共享天倫之樂,北方地區在除夕有吃餃子的習俗,餃子的作法是先和麪,和字就是合;餃子的餃和交諧音,合和交有相聚之意,又取更歲交子之意。在南方有過年吃年糕的習慣,甜甜的粘粘的年糕,象徵新一年生活甜蜜蜜,步步高。

待第一聲雞啼響起,或是新年的鐘聲敲過,街上鞭炮齊鳴,響聲此起彼伏,家家喜氣洋洋,新的一年開始了,男女老少都穿着節日盛裝,先給家族中的長者拜年祝壽,節中還有給兒童壓歲錢,吃團年飯,初二、三就開始走親戚看朋友,相互拜年,道賀祝福,説些恭賀新喜、恭喜發財、恭喜、過年好等話,祭祖等活動。

日的熱烈氣氛不僅洋溢在各家各户,也充滿各地的大街小巷,一些地方的街市上還有舞獅子,耍龍燈,演社火,遊花市,逛廟會等習俗。這期間花燈滿城,遊人滿街,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直要鬧到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後,春節才算真正結束了。

春節是漢族最重要的節日,但是滿、蒙古,瑤、壯、白、高山、赫哲、哈尼、達斡爾、侗、黎等十幾個少數民族也有過春節的習俗,只是過節的形式更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更藴味無窮。

中國的春節的作文2

轉眼間,一年的時光飛逝而去,20xx年是每一箇中國人值得留念的一年來到新的一年,回首過去的一年是多災多難的一年,也是多喜多福的一年。在春節期間,我長了不少見識,懂得了不少春節的習俗,原來春節如此奧妙,如此有趣。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其中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黴氣統統掃出門。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而在過年期間,大部分人都會把垃圾掃到一起,而不倒處去,因為古代人認為過年間倒垃圾時把財氣、運氣掃出去,把垃圾掃在一起則有聚財的寓意

春聯也叫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這一習俗是宋代祖先發明,在明代廣為流傳,到了清代,便開始盛行。

在貼春聯的同時,人家還要在屋門上、牆壁上貼大大小小的“福”字。 “福”字指福氣、福運,寄託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對美好未來的祝願。為了更充分地體現這種嚮往和祝願,有的人明智的將“福”字倒過來貼,表示 “福氣已到”。民間還有將“福”字精描細做成各種圖案的,有壽桃、鯉魚跳龍門、五穀豐登等。

春節貼年畫在城鄉都很普遍,年畫給千家萬户平添了許多興旺歡樂的喜慶氣氛。年畫是我國的一種古老的民間藝術,寄託着人們對未來的希望。年畫和春聯一樣,起源於“門神”。木板印刷術興起,年畫的內容已不僅限於門神之類單調的主題,變得豐富多彩,在年畫中有了《五穀豐登》、《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畫,滿足人們喜慶祈年的美好願望。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就點起蠟燭或油燈,等辭舊迎新的時刻,通宵守夜,象徵着把一切病魔驅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直到今天,人們還習慣在除夕之夜守歲迎新。

中國民間有“開門爆竹”一説。家家户户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噼裏啪啦的爆竹聲除舊迎新。炮竹起源很早,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是節日的一種娛樂活動,可以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

新年的初一,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也不同,有的是同族長帶領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幾個朋友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在古代的農業社會裏,臘月初八以後,家庭主婦們就要忙着張羅過年的食品了。

蒸年糕,年糕因為諧音“年高”,加上變化多端的口味,幾乎成了家家必備的食品。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徵着黃金、白銀,表示新年發財的意思。年糕口味因地而異。北京人喜食江米或黃米制成的紅棗年糕、百果年糕和白年糕。河北人則喜歡在年糕中加入大棗、小紅豆及綠豆等一起蒸食。山東人則用黃米、紅棗蒸年糕。

春節到處都洋溢着喜悦的氣氛,人們忘記了憂傷,共同與新年一起慶祝,也希望新的一年有新的喜運。

中國的春節的作文3

新年即將到了!我們一家三口回家鄉和爺爺、奶奶家過年,還可以和我的好朋友賴可儀玩,我心裏甭提有多開心啦

年三十晚,我洗完了澡,歡天喜地地穿上了新鞋、新衣、新裙子,在鏡子前一照,美麗得像個公主!我興高采烈邀賴可儀到我家放沖天炮。我們在屋前的空地,先把一支沖天炮放到一根空心棍裏,然後拿起打火機點燃“引信”後,沖天炮霎時間飛到了半空中,接着“啪!”的一聲炸開了,真好玩!我們玩得歡呼雀躍,又多放了幾支沖天炮和煙花。直到媽媽喊:“唯唯,回家放鞭炮,吃團圓飯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並約好等吃完飯再玩。

團圓飯前,家家户户放鞭炮,這是我們中國人的習俗。噢!爺爺買的鞭炮大得像一個臉盆,掛起來好長好長,上面還有一個圓滾滾的大炮貼着一個福字。爸爸大聲喊:“放鞭炮啦!”然後點火了,我連忙用手緊緊捂住耳朵,跑進房間,“啪!啪!啪!啪啪!啪啦!”的鞭炮聲響起了,最後一聲“吼!”震耳欲聾!最大的一聲巨響後,聽見媽媽大聲地説;“恭喜發財。”原來那個圓滾滾的大炮裏面有四個字“恭喜發財‘’。這時候,我們就開始吃團圓飯了,吃過團圓飯,大人們紛紛給我發紅包,我高興得歡蹦亂跳。

我又和賴可儀玩了,我們玩了煙花、砂炮……

以後的幾天,我和爸爸、媽媽去各親戚家拜年,大人見了我都會給我紅包,不但可以和賴可儀玩,而且又有好吃的東西,我非常高興!

這個春節真難忘啊!

中國的春節的作文4

我們國家的傳統的節日可多了,有團團圓圓的中秋節,有熱熱鬧鬧的端午節,有祭祀親人的清明節,但我最喜歡的是喜氣洋洋的春節了,在這個長長的節日裏,人們除舊迎新,走親訪友,談天説地,其樂融融。

每年春節,我們一家都要到鄉下,拜訪爺爺奶奶。爺爺奶奶早早地就把家裏打掃得乾乾淨淨,一塵不染。爸爸媽媽也買來各種各樣的年貨。於是,我就和奶奶一起包餃子,奶奶包的餃子又大又圓,而我看着自己包的卻像根細細的木枝似的,滑稽極了。不一會兒,美味佳餚登場了,我們吃着香噴噴的大餃子和外脆裏嫩的魚肉,好吃極了。

吃完飯後我和姐姐他們去放鞭炮,我放了個摔炮,摔得噼哩啪啦響。姐姐的膽子最大,她放了個需要點火才能響的“沖天炮”,姐姐一點火,只聽“嗖”的一聲,炮飛到天上綻放出五顏六色的煙火。最後,爺爺點了最後的一個煙花。放出去,只見五彩繽紛的圖案,展現在我們眼前,我的眼睛應接不暇,看見一個,另一個又飛了上來,圖案有時是一隻白茸茸的小羊,有時是一匹跑得飛快的駿馬,有時是一隻兇猛的獅子,我們都陶醉在美麗的情景中。

歡聲辭舊歲,笑語迎新春。我最喜歡過春節,因為她象徵着新的希望,新的開始,充滿着積極向上的能量。

中國的春節的作文5

説起中國傳統文化那可是數不勝數,而讓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那春節了。

春節是中國人最傳統的節日,是像徵團結、興旺,對未來寄託新的希望的佳節,如何慶祝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其有個風俗習慣就是吃餃子了。我為了能吃上這美味的餃子,我就自己做了起來。

想吃餃子當然就要包餃子,這餃子可不是那麼容易做的。包餃子之前首先要和麪,我倒了一些麪粉放在盤裏,接着又拿碗倒了一些水放了進去,剛開始水倒少了,揉出來的面拿了起來,向下掉面渣,我又加了點水之後,面全部都粘在我手上。哎,水總是加不合適,光和麪就這麼難,等到吃上餃子要等到什麼時候阿!我又加了一點乾麪粉,面總算弄好了,我拿起餃子皮在媽媽旁邊學着包餃子,包出來一個又一個餃子,之後我突然覺得包餃子也不是那麼困難,終於包好了。開始煮了,我在鍋旁盼着餃子煮熟,看着餃子在過的翻騰如同一條條白色的魚兒在歡快的玩耍。餃子煮熟了!嘴裏吃着香噴噴的餃子,心裏説不出的開心。我覺得離中國傳統文化走進了一步。

我愛這中國傳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