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節日作文 > 春節作文

春節習俗:守歲

欄目: 春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69W

春節習俗:守歲1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但是我最喜歡新春佳節,因為新春佳節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錢,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春節習俗:守歲

新春佳節是我國人民最重視的節日。關於新春佳節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裏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後來有一位老人,告訴大家。“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我們的家鄉,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衞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媽媽會在一些餃子裏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着誰在新的一年裏會交好運的。吃完餃子後,我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新春佳節聯歡晚會》。

到了新春佳節那天,我很高興,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錢,另外我發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高興,到處都充滿了歡樂的笑聲!

我喜歡新春佳節!

春節習俗:守歲2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户曈曈日,又把新桃換舊符”。 又到一年一度的春節。春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它代表着團圓、幸福、平安。人們在春節這一天會有很多講究,也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風俗習慣。下面我來介紹一下我家鄉的春節習俗。

春節是指正月初一立春日這一天,可春節慶祝準備活動從臘月初八就開始了。首先想到的一定是臘八粥,是在臘八節那天用各種豆子和米熬製的粥,軟軟的甜甜的,很好喝,現在想起還回味悠長!臘月廿三,俗稱農曆小年,傳説這天是“灶王爺”上天之日,要吃燒餅喝豆腐湯。臘月廿四,掃房子,打掃房屋,既有驅除病魔祈求新年安康的意思,也有除舊迎新的願望。臘月廿五,磨豆腐,古時候人們以為灶王爺上天后,玉帝要下界查看人間善惡,並定來年禍福,人們要吃豆腐渣表示日子清苦。臘月廿六,燉年肉,人們會上街置辦年貨,殺豬割肉。臘月廿七,宰雞殺羊,趕大集。臘月廿八,貼畫畫,這天人們要把準備好的年畫貼上,樹上車上都要貼,表示來年紅紅火火。臘月廿九,蒸饅頭,表示來年日子過得蒸蒸日上,有個好彩頭。年三十,捏鼻,這天家家户户要包餃子,吃豐盛的晚餐,俗話叫做“年夜飯”。這一天是全年的最後一個晚上,要守歲熬除夕,還要放鞭炮鎮邪,現在我們為了空氣清新,不再放鞭炮,好懷念震耳欲聾的鞭炮聲啊!不過,從今天開始就可以掙壓歲錢嘍!

這就是我家鄉的春節,一個充滿歡樂、充滿希望的春節。它總是那麼令我陶醉、令我激動。我愛我家鄉的傳統節日。

春節習俗:守歲3

春節,福州的習俗稱為“做年”。閩俗諸年最重做年,節慶時間從正月初一開始,到初三止,有的延續到初九玉皇誕,甚至會延續到元宵節,一般是自從初四起,就開始復工了。

春節的前一天夜為“除夕”。福州有透夜點燈(稱長明燈)的習俗,意思是“長生”、“吉祥”。家家在天未明前點燭鳴炮,以迎新歲。廳堂中陳列酒果和貴(檜)花飯甑,焚楮帛,拜天地,謂之“供歲飯”這天早餐不煮新飯,而吃除夕的“餘飯”,取來年"有餘"之意。先吃年糕湯,“年年高升”再吃太平面,象徵一年太平。之後重振衣冠,首拜祖先與家中長輩,然後出門往親友家中慶賀,互相來往,謂之“拜年”至初四為止,小孩向長者祝福,長者則分糖、餅桔子或“壓歲錢”給小孩。王式念《夢竹齋詩草》雲:“兒童連日拜新年,紅線穿來壓歲錢,最妙袖中懷桔滿,壘壘墮落畫堂前。”路遇熟人時互道慶賀,台江的羣眾多叫“發財”城內的人則雲“恭喜”與“拜年”。清人吳繼錢《半野軒詩存》雲:簇新衣服耀眼前,禮數依然未變遷,路上相逢共長揖,發財恭喜賀新年!”

但在水上居住的船民則有所不同,他們年正月初二至初四,三五結伴手攜籃子,登岸沿街挨家“賀年”,口唱“十二月花”等民間小調,受賀人家則以年糕等相送,俗稱“討(米齊)”。取一年吉祥之兆。這個賀年之舉,盛行於清末民國初年,新中國成立後,隨着船民漸漸上岸定居而消失。

福州民間初一晚上天未黑就要趕着睡覺,謂之“鬥夜燈”,也稱“鬥早登”。據民國蔡人奇《藤山志》釋:“除夕人家守歲,商家結賬徹夜不眠,因而元旦之夜,宜鬥(比)早登牀也。”

春節習俗:守歲4

春節是我們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我們每個地方也有不同的青春春節的一些習俗,這些習俗都是從很久遠的時代傳到現在的,所以我們的春節習俗裏面富含着我們的中華文化色彩。不同地方的風水是不一樣的,我來介紹一下我們這邊的風俗。

首先在春節的早上,特別是小孩子是要換上新衣服的,這件新衣服最好是紅色的,穿新衣服意味着新的開始,一見到不好的事情全都被一倒而空了,然後我們便開始打掃屋子,大的物資也意味着我們要把一件不好的東西全部都剔除掉,然後開始新的一年。然後因為我們家裏是有老人的,我的爺爺和奶奶都是輩分比較高的老人,所以在一大早就會有一些小孩子或者是爺爺奶奶的晚輩過來向他拜年,打開祝福,然後我們家裏也會擺上一些瓜子花生和糖果來招待他們,也會給他們倒上一杯茶,然後會一起聊聊天。

他們聊完了天之後我們也要下去給別人拜年了,這個時候爺爺奶奶會留在家裏照看,要過來給他們拜年的晚輩,而我們這些年輕的一輩就要下去給別的老人拜年了,這個時候我們就回去給他們帶去祝福,他們也會給我們的小孩子包紅包表達祝願。拜完年之後已經到了,中午這個時候家裏可能會來客人,所以家裏的女犬就趕緊把食物都做好了,一般是非常豐盛的,然後一起吃到了下午的時候,我們全家人都要去山上的廟裏面燒香祈福,許下一些願望,等到晚上的時候就是全家團圓的日子,這個時候就是年夜飯了,我們的年夜飯非常隆重,並且年夜飯的餐桌上面必須有魚。到了晚上的時候,我們會放鞭炮看春晚,一家人在沙發上面一起看春晚的感覺真的是很美好的。

春節習俗:守歲5

春節到了,爸爸媽媽帶我回爺爺奶奶家過年。那天奶奶正在包餃子,我看到後感覺很有意思就去和奶奶學習包餃子了。

包餃子先要準備好各種口味的餡,把餡剁碎。然後要和麪,面和好後,把麪糰切成一小塊一小塊的,再擀成餃子皮,接着把餡放到餃子皮上,再把餃子皮兩邊合上包起來就好了。我按照這個方法包起了餃子。結果,我包的餃子要麼餡放太多,包不緊散架了,要麼餡放太少包得像包子。看見我怎麼包也包不好,奶奶又重複了一遍動作要領並耐心地教我。看完以後,我鼓足信心繼續包起來。前幾次仍然失敗了,但經過多次練習後,最終我還是包出了挺像樣的餃子——成功啦。餃子包完了以後,奶奶就把餃子下到鍋裏,煮上10分鐘,香噴噴的,熱氣騰騰的餃子就可以出鍋了。

春節吃餃子是我們老家春節的一個傳統習俗。當熱氣騰騰的餃子上桌,一家人圍坐在桌邊美美地吃着餃子,開心地交談着,臉上詳溢着笑容,這就是一年全家團圓最好的寫照。

吃完餃子後,奶奶為我們每人煮了一杯別具本地特色的“姜鹽豆子茶”和一碗“甜酒衝”蛋。爸爸教了我貼春聯,爺爺則在準備晚飯,有蛋卷、肉丸子、炸蝦等。

晚上,爸爸帶我去放煙花,有天女散花、沖天炮和降落傘等好多花炮,那絢麗多彩的煙花,預示着新一年的生活紅紅火火。

在家鄉過春節真快樂啊!

春節習俗:守歲6

我們的祖國有許多的傳統節日,有中秋節、端午節、重陽節……但是我最愛春節,因為春節可以穿新衣服、吃好吃的,還可以得到壓歲紅包,男孩子還可以放鞭炮呢!

春節是我們國家人民最重視的節日。關於春節的來歷是這樣的: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兇猛異常。“年”常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這天,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裏的人們都要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後來有一位老人,告訴我們。“年”獸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户户燈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在我們的家鄉,人們在除夕前好幾天,就開始準備過年了。人們會買鞭炮、買春聯、準備年貨、買新衣服,人們還要徹底打掃衞生。除夕之夜,我們還要吃餃子,每年包餃子的時候,老媽會在一些餃子裏包上硬幣,誰吃到了有硬幣的餃子,就代表着誰在新的一年裏會交好運的。吃完餃子後,我們都會守在電視機前看《春節聯歡晚會》。

到了春節那天,我很開心,因為我可以穿新衣服,而且還可以收到很多壓歲紅包,另外我發現別人也都很精神,也很開心,到處都充滿了歡快的笑聲!

我愛春節!

春節習俗:守歲7

春節是我們中國最重要也是最隆重的日子,那一天我們中國人要一起大概。“春節”也是我們常説的過年,雖然各個地方的習俗不同,但是我相信他們的心中一定也很激動、興奮、愉悦。那我就説説我們增城過年的風俗吧。

早在春節降臨前,家家户户為了迎接春節的到來,我們都會把家裏的各個角落、裏裏外外都給打掃乾淨,進行一次大掃除。春節的前一天每家每户都要貼春聯,以示迎春之意。爸爸媽媽每年都要精心挑選一幅好春聯。今年爸爸媽媽選的上聯是:家有福星高照照,下聯是:財如人意滾滾來,橫批是:五福臨門。這副春聯預示着新的一年裏我們家會財源滾滾、家庭幸福。

除夕那天晚上,爸爸媽媽會準備一大桌好吃、美味的飯菜,這就是我們常説的團圓飯。吃飽了團圓飯我們一家子圍坐在電視機前看中央台的春節聯歡晚會,我們邊看邊談,説他們表演得怎麼樣。我們一直看一直看到很晚,直到凌晨才睡,這就是我們常説的“守歲”。守歲的習俗,既有對如水逝去的歲月含惜別留戀之情,又有對來臨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大年初一的那一天,我們早早地起了牀。穿着新衣服,給家人拜年了。他們就會給紅包我,大人們派發紅包給未成年的晚輩,是表示把祝願和好運帶給我們。紅包裏的多少錢並不重要,主要是讓我們開心,其主要意義是在紅紙,因為它象徵好運。

我很喜歡春節,因為他十分熱鬧,還可以收到許多壓歲錢,可以吃到很多好吃的。這就是我們增城的春節。

春節習俗:守歲8

我的家鄉是在海南樂東,每當到了春節的時候,都會熱鬧非凡。

除夕前幾天,濃濃的年味早就在大街小巷裏了,大人和小孩都為了能更好的過一個愉快的春節忙得不亦樂乎,都在仔仔細細的清理房子,把不要的東西統統拒之門外,為的就是在春節前把所有的黴運統統趕出家門,引來歡悦的喜氣。我們家也是一樣,家裏全民動員,各有各的責任———我負責把地板掃乾淨,拖乾淨,還要把茶几裏的東西一次又一次的整理一遍;爸爸負責把整個房間收拾得有條有理,還要再把紗窗拆出來沖洗一下;而媽媽負責把廚房和廁所擦乾淨。

過春節,年貨是不可少的。可不是,除夕的前一天,一大早,我就和媽媽高高興興地趕在人多之前的時候挑年貨,但是爭先恐後的情景還是發生了,超市裏擠滿了人羣,每個人的購物車裏都裝了大包小包的零食和年貨。我也是一樣,進了超市拿到車後,就迅速地仔細挑選,左挑一包右拿一包,幾下就把購物車塞得滿滿當當的。

除夕當晚,吃團圓飯後,我從商鋪裏買來了不可計數的火柴炮,打算今天晚上過個癮,左點一個,右扔一個,突然間就劈劈啪啪的響。12點一到,新年的鐘聲剛一敲響,整個樂東像是活了過來一樣,家外面到處都是威力十足的長炮的響聲,天空上都是五顏六色的煙花,火光一亮,那奼紫嫣紅的煙花在天空中翩翩起舞,不一會變成了一朵美麗的花朵。

這就是我的家鄉的春節,怎麼樣,熱鬧吧!

春節習俗:守歲9

春節的熱鬧不在於節日的歡慶,而在於親人的團聚。

團聚時要幹什麼呢?當然是聊聊天、吃頓飯,而小朋友聚在一起玩耍並不亞於收到長輩送來的飽含着對我們的期望的紅包。反正,大家都非常快樂。

這一段話來源於哪兒呢?它們來源於我的記憶中。在我的記憶裏,過年也不錯。以前的我覺得過年和以往沒什麼不同,現在才明白了團聚的美妙。那種感覺就像冬天裏的流浪非常孤獨、寒冷地遊蕩在街上,突然有一叢光火,温暖了你的心。過年時家人們那温馨的相聚就像那火光温暖着每個人的心。

在我眼裏的春節就是這樣的,而在爺爺奶奶的'眼中,春節又是隨着年代而變化的。以前,生活貧困、艱苦,人們天天盼望着新年可以吃點好吃的,穿點新的。現在,他們不再盼望那些了,而是盼着兒女們的歸來。

我來舉個例子。我們家樓上的爺爺奶奶平時帶着她們的外孫女進進出出,因為叔叔阿姨在外地上班,回來的次數很少。不過大年初一到初四還是一定會來的,因為爺爺的生日正好在大年初四那天。今年的初四那天,由於叔叔阿姨沒有兄弟姐妹,所以當天只有他們五人聚在一起,最能體現爺爺奶奶對叔叔阿姨在家的珍惜就體現在分蛋糕上了。爺爺不怕吃甜食,他竟給了女兒女婿每人七分之二的蛋糕,也給了外孫女七分之二,最後把剩下七分之一的蛋糕給了自己和老伴。我説了這麼多,只是想告訴天下的叔叔阿姨們:常回家看看。

春節是快樂而又熱鬧的。在熱鬧的鞭炮聲中,又有家人的陪伴,無論誰都很快樂的,包括我們。

春節習俗:守歲10

“爆竹聲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春節的氣氛就是如此,今天就讓我來介紹一下我的家鄉惠來的春節習俗吧。

春節差不多在臘月二十四就開始了,此時家家都忙着大掃除,打掃去這一年的灰塵,寓意着“辭舊迎新”大掃除完後,家家户户都去置購年貨,預備過年的東西。在除夕前,在外的遊子都準備回家,馬路上也因此車水馬龍,街道人山人海。大街小巷都是洋溢着熱鬧的氣氛。

到了除夕那天,家家户户都趕忙做起了年菜,貼上了紅紅的對聯,穿上了漂亮的新衣,處處是一片萬象更新的情景。年菜做好後,家家都去自家的祖祠祭拜祖先,而小孩子們則與同伴在空曠的地方放鞭炮,噼裏啪啦,與這濃厚的過節氣氛融在一起,到處是一片熱鬧非凡的情景。除夕晚上,一家人坐在餐桌旁吃年夜飯,聽着窗外噼啪作響的鞭炮,看着窗外絢麗多彩的煙花,歡聲笑語,在屋子傳開,呈現出一幅團圓温馨的情景。吃完年夜飯。打開電視,看春節聯歡晚會,又是一片歡聲笑語。

正月初一,是小孩子們最開心的時刻,因為可以收到父母給予的壓歲錢。而在這一天,人們也要走街串巷,到親戚朋友家拜年,也得給親戚家朋友家小孩紅包。這一天,大街上人來人往,各家商店都掛上了象徵性的“紅色”,到處是一片喜慶的情景。

正月十五元宵節,店鋪都掛出各式各樣的燈籠,在各各的彩旗的點綴下,更加絢麗多彩,人們在這一天都是要吃元宵,寓意着一家人“團團圓圓”的。晚上的時候,大家走出家門,走到那人山人海的大街上,可以去店鋪裏猜燈謎,各種各樣的燈謎讓人冥思苦想,在得出結果的一剎那的樂趣,也使人頗有成就感。

元宵過後,春節就算真正結束了,大家也投入到新的工作,新的生活。

春節習俗:守歲11

南方網訊 圍繞着春節,幾千年來形成了許多風俗習慣。有些習俗,如接神、敬天等,帶有迷信色彩。

隨着人們科學文化水平的提高已逐漸被淘汰了,有的習俗,賦予了新的內容,如燃放鞭炮、張貼春聯和年畫、耍龍燈、舞獅等等,迄今仍廣為盛行。 守歲 除夕之夜,人們通宵不寐,敍舊話新,互相鼓勵,祝賀來年有個良好的習慣,這叫守歲。

它是我國曆代相傳有其積極意義的習俗。 守歲源於何時?《秦中歲時記》載:“守歲之事三代前後典籍無文,至唐杜甫的《杜位宅守歲》詩云‘守歲阿咸家,椒盤已頌花’疑自唐始。

”唐詩中對守歲習俗有不少的描寫。白居易《客中守歲》詩:“守歲尊無酒,思鄉淚滿巾”。

孟浩然有“續明催畫燭,守歲接長筵”的詩句。到了宋朝,守歲之見遍於城鄉。

蘇東坡的“兒童強不睡,相守夜歡譁”,描述了守歲的情景。《東京夢華錄》記載:“除夕……士庶之家,圍爐而坐,達旦不寐,謂之守歲。

”有趣的是,在日本、越南、泰國等,由於受我國的影響,均有除夕守歲之説,就連歐美和非洲,也有類似的習俗。常言道:“黃金易得,韶光難留”,愛生命,惜光陰,這也許是普天下守歲之因吧!席振起在《守歲》一詩中雲: “相邀守歲阿咸家,蠟炬傳紅映碧紗;三十六旬都浪過,偏從此夜惜年華。

” 就是一例。 守歲的“守”,即有對即將逝去的舊歲有留戀之情,也有對即將到來的新年懷希望之意。

“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在除舊佈新之際,親朋好友,圍爐而坐。回顧過去,展望未來,不是沒有益處的。

元朝文人辛文房撰著的《唐才子傳》裏記有唐代大詩人賈島除夕“祭詩”的一段佳話:每至除夕,賈島“必取一歲之作置几上,焚香再拜,酹酒祝曰:”此吾終年苦心也。‘“他每到除夕,對過去一年得失作一番總結,對我們來説難道不可以借鑑嗎! 如果“三十六旬都浪過”,尚不“偏從此夜惜年華”,那麼,“守歲”也就失其意義了。

春節習俗:守歲12

在我的家鄉,進入臘月,就等於來到了春節,臘月初八,要喝用糯米、五穀、蜜棗等,熬成的黏糊糊的八寶粥,預示着一年的好收成。

臘月的二十三,是傳統的祭灶,據説那一天,是灶王爺和灶王奶奶,上天拜玉帝的日子,上天向玉帝彙報的日子,去報告人間人民的生活,所以要拜祭灶王爺,還要吃灶糖,灶糖香脆可口,眼預示着全家人粘合到一起,甜甜蜜蜜,之後,就陸陸續須的備年貨了。

臘月二十四,是全面打掃的日子,全家人出動,把家裏一年來堆積的灰塵清理得乾乾淨淨,迎接新春的到來。

臘月二十五,我們要磨一塊大大的豆腐。

臘月二十六,家鄉人都會殺一頭肥嘟嘟的胖豬豬。

臘月二十七,我們會殺幾隻香香的柴雞。

臘月二十八日,我們會把新桃換舊符。貼上喜慶的新春對聯。

臘月二十九日,我、媽媽、爺爺、奶奶、姥姥、姥爺會中各式各樣的花饅頭,還會炸好多好多好多的魚、丸子、蝦。

臘月三十日,是一年的最後一天,被記作除夕,今天我們洗菜、剁餡、包餃子 ,到了晚上,會祭祖、吃餃子、放鞭炮,我還會收到很多很多的壓歲錢。

正月初一,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我們會穿上漂亮的新衣服,拿着各式各樣的糖果,零食到親戚朋友家拜年,這些天家鄉的鞭炮聲連續不斷,晚上會點很多很多的煙花。

正月十五,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日子,除了吃餃子和元宵外,老爺會扎很多很多的花燈籠,村裏到處也都是掛滿搭滿了燈籠,從初一到十五間,每天晚上都會舞龍舞獅,鑼鼓聲振天,熱鬧異常,小朋友笑着、鬧着、喊着,挑着燈籠,追逐着……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習俗了!

春節習俗:守歲13

新春又稱春節,是我國最隆重、最為重要的節日,也是我國最紅火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人民最看重的節日。下面讓咱們來了解下過年的基本習俗吧!

春節裏,家家户户必然裝扮得紅紅的,掛紅燈籠、春聯,貼“福”字等等。總之是用紅的,穿紅的,戴紅的,可以説“紅色”成為人們春節時最親密的朋友。傳説在古時候,由一個叫“年”的怪物,經常在春節這個節日裏跑出來害人,後來得知,它很怕紅彤彤的東西和很大的響聲,比如一個熟透了的紅蘋果就足以嚇跑它了。後來人們就想了一個辦法,就是在過春節的時候把家裏扮得紅紅的,還經常放鞭炮。

在除夕夜裏,大家都要熬夜守歲。古時候,有個人曾以吟詩、打麻將來打發時光,可是現在不同了,科技發達了,一家人舒舒服服地坐在沙發上看看春節聯歡晚會,小孩子也喜歡看呢!不過為什麼要熬夜守歲呢?相傳在古時候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從前有一個叫做“歲”的怪物喜歡吃成年人與老年人,不喜歡吃小孩子。可是,它特別壞,每當遇到小孩子時,就會施法把小孩子變笨。直到有一年新春的時候,一個財主給了他兒子一點錢,並給他系在錦囊裏,結果當他兒子遇上“歲”時,“歲”見了這個金光閃閃的東西竟掉頭就跑。此後大家不僅夜裏守“歲”,謹防“歲”的偷襲,而且也會適當地給自己的孩子一些零花錢,命名為“壓歲錢”。

新春就快到了,有那麼多有趣的傳統習俗,好期待啊!

春節習俗:守歲14

春節是我國一個古老的節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個節日,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掃塵

“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據《呂氏春秋》記載,我國在堯舜時代就有春節掃塵的風俗。按民間的説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這一習俗寄託着人們破舊立新的願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户户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間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着歡歡喜喜搞衞生、乾乾淨淨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願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選一幅大紅春聯貼於門上,為節日增加喜慶氣氛己這一習俗起於宋代,在明代開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聯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樑章矩編寫的春聯專著《檻聯叢話》對楹聯的起源及各類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論述。

春聯的種類比較多,依其使用場所,可分為門心、框對、橫披、春條、斗方等。“門心”貼於門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對”貼於左右兩個門框上;“橫披”貼於門媚的橫木上;“春條”根據不同的內容,貼於相應的地方;“鬥斤”也叫“門葉”,為正方菱形,多貼在傢俱、影壁中。

春節的習俗多着呢!

春節習俗:守歲15

春節又到了,在孩子們的歡呼聲中,在響亮的炮竹聲中,它再一次悄然而至。

每年春節是我最開心的日子,家家户户掛上紅紅的燈籠,貼上對聯,小孩子穿上新衣服,大家坐在一起吃團圓飯,最開心的事就是放煙花。

吃過團年飯,我和弟弟便搬出許多寶貝煙花,出門找樂子。我拿出一支禮花,小心翼翼地點燃了,禮花“撲哧、撲哧”地響,我們伸頭縮頸地望着。忽然,這枚大大的禮花衝上了天空,如晶亮的清泉,灑向人間,如彩色的珍珠貫穿天地,如盛開的秋菊綴滿夜空。

這時,弟弟拿出一個小燈塔放了起來,片刻,小燈塔放射出五顏六色的火花,紅的、黃的、綠的……—圈—圈,接連不斷地往外冒。臨完了,小燈塔裏又滾出好幾種顏色的煙火,把小燈塔打扮得更漂亮。弟弟拍着小手,高興地叫着笑着……

我的膽子漸漸大了起來。我點燃了一個“二踢腳”,跟着便跑出五六米外觀看。只聽“咚”的一聲,“二踢腳”便升上了天,又是“咚”的一聲巨響,一片耀眼的火花在空中綻放,絢爛至極。弟弟可沒閒着,他又點燃了一支“鑽天猴”,“鑽天猴”拖着長長的尾巴,呼嘯着竄入夜空。我也不甘落後,點燃了“閃光雷”隨之響起,“噼裏啪啦”了好一陣子,這才落到地上。

再瞧左鄰右舍的夥伴們,也趕到各自的場院裏放起了煙花,響亮的、清脆的聲音,接二連三地響起。夜空中閃閃的火花,惹來一陣陣尖叫和一陣陣歡笑,我和弟弟連手心都拍疼了。

還沒到午夜,鞭炮聲便趕來湊熱鬧。所有的聲音攪和在一起,匯成了一支支歡快的迎春交響曲,迴盪在夜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