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精選】重陽節的作文600字彙編五篇

欄目: 重陽節作文 / 發佈於: / 人氣:2.15W

在平時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重陽節的作文600字5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重陽節的作文600字彙編五篇

重陽節的作文600字 篇1

農曆九月九日,感恩之心像滔滔不絕的江水,朝人們熱情澎湃地湧來;又似熱情怒放的花朵,競相開放;如和煦温暖的輕風,拂過臉頰。人們靜如秋水的內心,像投進了一塊石頭,久久不能平靜。感恩的心是火,能融化千里冰峯;感恩的心是水,能滋潤萬畝荒漠。感恩的心,是我們每個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陽光雨露。

感恩不需要太複雜的程序,太貴重的禮物。只要一句話、一件事、一個舉動,都能讓對方高興。只要是真心實意,無論多小的禮物,人們都不會介意。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我看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的麪包師給三十個最窮的孩子每天發麪包,卻只有一個女孩親吻他的手錶示感謝,而且每次都等別的孩子拿完了才拿。於是麪包師在最小的麪包裏藏了幾個金幣,女孩發現了,還給麪包師,麪包師卻説:“這是獎勵給你的,因為你會謙讓,會感恩。”小女孩親吻麪包師的手錶示感謝,這一個平常的舉動,卻讓彼此都很高興,感恩,有時是不用語言的,卻更能表達感情,無言勝似有言。

感恩很美好。不要以為你像別人表示感謝是一件很丟人的事。相反,別人知道你會感恩,就會認為你是一個知恩圖報的人,因此就越來越喜歡你。有時,不過一件舉手之勞的小事,卻能救自己。這兒還有個故事:相傳,魯宣公在一次打獵中,給了一個異常飢餓的人一頓飽飯吃。後來,晉靈公想殺了宣子。沒想到,晉靈公的一個武士救了宣子一命。宣子問,他為什麼要救自己,那個人説,我就是森林中的餓漢。説完便走了。就因為一頓不起眼的飯菜,使宣子逃過一劫。雖然只是一頓飯菜,但卻救了那個人的性命,那個人後來又捨命相救。果然,滴水之恩,應當湧泉相報。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花開花落我依然會珍惜——”這首《感恩的心》每每回響在耳畔。我心裏就思潮起伏。我們一定要做個知恩圖報的人。重陽,感恩之心一片海!

重陽節的作文600字 篇2

又是一年重陽節,今天不光是中華民族文化裏的一個傳統佳節,她還有一層更美的涵義,由於今天是爺爺的生日.為了夢想,我成了一名遙方的遊子,在這裏我只能深深地對爺爺説一聲“爺爺,生日快樂!”

從小就特別親近爺爺,爺爺是我最開始的啟蒙老師,是他教我學會了往暖愛文學,往廣讀詩書.今天爺爺老了,兩鬢多了很多白髮,每一次歸家見到爺爺都痛心地望到他彷彿又老了.在餬口、學習、工作中爺爺一直深深地鼓勵着卧冬讓我的夢想放飛在遙方,讓我無憂無慮地往學習和工作.今天是爺爺的生日,本該陪在白叟的身邊,為了自我的理想而成了一名他鄉的遊子.我很慚愧,只能在心底和電話中對爺爺真摯地説聲生日快樂.

童年、少年時與爺爺相處的日子較多,上大學和參加工作後就很少了.兒時最喜歡的是聽爺爺講那過往的故事,爺爺算得上個文化人,在小村小鎮裏有一定的著名度,但因為餬口在特殊的年代,造就了他們曲折的人生經歷.永遙也忘不了爺爺講他四歲那年隨着祖祖離開渠江而往通江逃生的經歷,永遙也不會健忘爺爺對他親人的懷念和對祖祖們的敬仰.我對爺爺説過,趁他還走得動的時候我會陪他再往重新逛逛曾經老家的路,重走他兒時的路,往尋覓那一段段在爺爺心中關於巴河渠水的特殊印記……

又是一年重陽節,而我來到了宜賓這座目生的城市.有時我也懷疑自己是否錯了,間隔產生了思念,原來隔段時間歸家望望親人也是多麼的重要,或許我太自私了.當我明白這些道理時,已身不由己獨處異鄉.我時常想,我會絕最大的努力在冷暑假往多陪陪他們,給白叟們精神上以慰藉,讓他們擁有一個幸福的晚年.

又是一年重陽節,然而親人卻不能團圓,都為了自己的事業在不停地奮鬥和奔波於各大城市,各個地域.一年復一年,而白叟們真的變老了,他們需要更多的掌趟和子女及孫輩的親情.在爺爺的生日之際,我真的很愧對他們,我只能在這樣的下戰書,用自己獨特的方拭下這篇文章,寫下我對爺爺的生日祝福.

在今年的重陽節裏,我想家、更想念爺爺,祝願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爺爺,生日快樂!

重陽節的作文600字 篇3

九月初九重陽節,又稱為“重九節”,是一個紀念先人及掃墓的節日。

重陽節,起源於戰國時代,原是一個歡樂的日子。古人將天地萬物歸為陰陽兩類,陰代表黑暗,陽則代表光明、活力。奇數為陽,偶數為陰。九是奇數,因此屬陽,九月初九,日月逢九,二陽相重,故稱“重陽”。

這一天,正值仲秋季節,天高氣爽,是登高遠眺,舒暢胸懷的好時光。中國曆代許多文人雅士,每當此時,登上高處,一面飲菊花酒,一面吟詩取樂,留下無數詩篇。

九月,嚴寒的冬關即將降臨,人們開始添置冬裝,他們也不忘在拜祭先人時燒紙衣,讓先人在陰間過冬。這一來,重陽節便演變為掃墓及為先人焚化冬衣的節日。

重陽節和其他傳統節日一樣,是家人團聚的佳節;也是一個紀念祖先的家人。在新加坡,仍有一部分會館保留重陽節祭祖的習俗,叫做“秋祭”。

其他人士可以在這一天選擇較有傳統意義的慶祝方式,比如一家人或與友好相約到户外活動,既可享受大自然的風光,又能夠聯絡親友之間的感情。

農曆九月初九,月日均是九數,雙陽相重,故名重陽節。重陽節作為一個以娛樂為主的節日,主要節俗活動是登高、賞菊、喝菊花酒、插茱萸、還要吃糕。

其中最突出的節俗活動是登高,登高之俗始於西漢,劉歆《西京雜記》雲:“三月上已,九月重陽,士女遊戲,就此祓禊登高”作者將重九與重三相對,並指出了登高驅邪免禍的用意。唐代詩人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中也作了描述:

九日齊山登高

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作登臨恨落暉。

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九九登高,並不僅僅登臨飲宴、賦詩作文而已,它還有其他活動。這些活動綜合而成為“登高會”。登高會也叫“茱萸會”,因此也被稱為“茱萸節”。

重陽節的作文600字 篇4

在此次調查中,5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重陽節已經過去了,但與此有關的一條新聞卻仍發人深省。重陽當日,解放日報進行了一次隨機性的街頭調查。結果顯示,多數被訪的年輕人不知道當天是重陽節,有的知道重陽節,但不曉得重陽節與尊長敬老之間的關係。

重陽節在當代青年心目中的淡化,反映了傳統文化對年輕一代影響的日漸式微。年輕人可以用學習壓力大、工作競爭激烈等客觀因素來解釋自己的這種忘卻,但無法迴避的另一個事實是,在傳統節日被淡忘的同時,西方節日卻在不少年輕人中風光無限。如今許多年輕人熱衷於西方的情人節,卻對中國傳統“七夕”節不屑一顧,就是一例。

事實上大多數中國的傳統節日是傳統文化的積澱形式,是傳統倫理觀、價值觀的特定反映形態。然而我們不少年輕人卻不知道為什麼要在重陽節登高、賞菊,更無法體會其中所孕育的尊老敬老的倫理內涵。在此次調查中,90%的年輕人知道自己父母的生日,但從未想到在重陽節為父母送去一份祝福。這種對重陽節“有名無實”的認識,反映了傳統倫理道德觀念在不少年輕人觀念中的某種弱化。

當然這種弱化需要辯證地看待。對於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東西,這種弱化無疑有益。但是對於那些類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之類優秀的東西,這種弱化就不應該了。因為,恰恰是孕育於後者之中的倫理規範與價值觀念,成為構築現代人格的`重要力量之一。

在重陽節被一些年輕人逐漸淡忘的背後,我們看到的是傳統文化教育的脆弱,好在這種淡漠已經引起社會的注意。目前北京已有25所中小學把誦讀四書五經的部分內容列入課程表。在全國估計已有100萬孩子開始把誦讀古詩文作為日常學習的必修課。

我想重要的不是孩子們背了多少古詩,而是讓他們多瞭解一下自己祖國優秀的文化遺產,並在這種優良文化的哺育中真正成為“知書達理、尚禮重義”的棟樑之才。

重陽節的作文600字 篇5

老人,都經歷過不知多少的風風雨雨,才走到現在,而在每一個老人身上,都必定有一個屬於他們自己的故事。在今年的九九重陽節,我們快樂之家一些自願組織的孩子、大人們,一起去敬老院義演,探望敬老院裏的老人。

坐在去敬老院的車上,我心裏思緒萬千:有一句話説的真好: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別看演出的時間不算長,但我們可是準備了好幾個月的,連彩排也有兩三次了。所以我們都對即將到來的演出胸有成竹。

雖説大部分是孩子演出,但可忙壞了各位家長,有後勤,有演員,有攝像師,有司機,也有劇務。而演員們的表演也是頂呱呱,有我和歆歆的兩個獨舞《可愛的小老太》和《朝花夕拾》,有我、晨曦姐姐、歆歆、周千力的集體朗誦《中華少年》,有我和晨曦姐姐主演的、以關愛老人為主題的搞笑小品《候車》,有大家的童聲合唱《國家》,有小提琴和黑管的合奏,有秦嘉藝的獨唱《各族小朋友在一起》,還有大人演的縉雲話節目《三句半》,總之,節目五花八門。而主持,則是選幾個孩子輪流上。雖然我們這裏面沒有專業的演員和主持人,但是我們發自內心的感情和愛心卻讓老人們感動地淚水漣漣。然而,真正讓大家感動的是最後的送禮物環節,在“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的歌聲中,孩子、大人們都走向老人,把手中的禮物、賀卡送給他們,用敲棒給老人垂背,老人們的眼淚如斷了線的珠子般落下來,而情感豐富的周千力也早已哭的梨花帶雨。

時間,過的真快,一眼,我們就該離開了,老人們拉着我們的手不放,他們在門口依依相送,不停的問我們還會來嗎?我的淚水,終於忍不住落下了。

這次演出一增進親子交流,二鍛鍊上台能力,三快樂自己,也感動他人。這是親情的交流,快樂的體驗,精神世界的滿足,成就感的充實。老人們不知幫社會做了多少貢獻,我們為老人羣體做出一點點的貢獻,跟他們做的事情相比,又算的了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