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學問和智慧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1.49W

①學問與智慧,有顯然的區別。學問是知識的聚集,是一種滋養人生的原料,而智慧卻是陶冶原料的熔爐。學問好比是鐵,而智慧是鍊鋼的電火。學問是積銖累寸①而來的,常是各有疆域獨自為政的,它可吸收人生的興趣,但是它本身卻是人生的工具。智慧是一種透視,一種反思,一種遠瞻;它是人生藴含的一種放射性;它是從人生深處發出來的,同時它可以燭照人生的前途。

學問和智慧閲讀答案

②有人以為學問就是智慧,其實有學問的'人,何曾都有智慧?世界上有不少學問淵博的人,食古不化,食誇亦不化,不知融會貫通,舉一不能反三,終身都跳不出書本的圈子,實在説不上智慧二字。這種人西洋稱之為“有學問的笨伯”,中國稱之為“兩腳書櫥”。反過來説,有智慧的人也不見得都有很好的學問。有一種人,讀書雖然不多,但他對於人情事理,都很通達,憑藉經驗,運用心得,這樣的人,你能説他沒有智慧嗎?

③學問是不能離開智慧的,沒有智慧的學問,便是死的學問。有許多人從事研究工作,蒐集了很多材料,但矻矻②窮年,找不到問題的中心,得不到任何的結果,縱有結果,亦復無關宏旨③——這便是由於沒有智慧。而有智慧的人則不然,他縱然研究一個極小的問題,也能探驪得珠④,找到核心所在;其問題雖小,而其映射的範圍,卻往往甚大。譬如孟德爾研究豆子,居然悟出遺傳的定律,奠定了遺傳學和優生學的基礎,就是一個例子。現代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有人稱他為牛頓後第一人,他的相對論是科學上一個稀有的創穫,但是他自己卻對人説:“我的發明其實很簡單,只是你們看不見罷了!”他能看見別人所看不見的,便是他的智慧過人之處。

④學問不能離開智慧,同時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有學問的人,雖然不一定就有智慧,正和有智慧的人不一定有很深的學問一樣,但是智慧卻必須以學問做基礎,才靠得住。無學問的智慧,只是浮光掠影,瞬起瞬滅的。它好像肥皂泡一樣,儘管可以五光十色,但是一觸即破。唯有從學問中產生出來的智慧,才不是浮光,而是探照燈,可以透過雲層,照射到青空。唯有從學問中鍛煉出來的智慧,才不是瞬息幻滅的肥皂泡;它永遠像珍珠泉的泉水一般,一串串不斷地從水底上湧。也唯有這種有根底的智慧,才最靠得住,最為精澈,最可寶貴。

⑤若把學問比做建築材料,那智慧便是建築師的匠心。有木、有石,甚至直水泥鋼骨,決不能成為房子;就是懂得材料力學、結構原理,也只可以造成普通的房子,而決不能造成莊嚴壯麗的羅馬聖彼得教堂或巴黎聖母教堂。這種絕代的美術作品,是要靠藝術家的匠心的。但是材料愈能應手,匠心愈能發揮:構造的原理愈進步,藝術家愈能推陳出新。材料與技術對於作風的影響,整個美術史,尤其建築史,都可以證明。所以,學問與智慧是相輔為用,缺一不可的。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註釋:

①積錸累寸:形容一點一滴地積累起來,就能積少成多。銖(zhū),古代重量單位。

②矻矻窮年:終年都非常努力、勤勞。矻,讀kū:

③無關宏旨:不關涉主要的宗旨多指於大局無礙

④探驪得珠:歷難冒險才能求得珍品。比喻做文章等抓住了要點。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請簡要分析第④段的論證過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聯繫上、下文,説説你對第⑤段中畫線句子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學問與智慧相輔為用,缺一不可。我們不但需要學問,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籠罩學問、透視學問、運用學問。

2.首先作者提出“學問不能離開智慧,同時智慧也不能離開學問”的觀點;其次作者強調“智慧必須以學問作基礎,才靠得住”;接着作者運用喻證法和正反對比的論證方法論述r唯有從學問中產生的智慧才牢靠、精澈、寶貴。

3.儀有學問,是不會有成果的,更談不上取得大的成果。對人類有意義、有價值的成果,靠的是善於運用學問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