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大龍湫記》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31W

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或多或少都會接觸到閲讀答案,藉助閲讀答案我們可以檢查自己的得與失,並對今後的學習做出調整。你所見過的閲讀答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龍湫記》閲讀答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龍湫記》閲讀答案

《大龍湫記》閲讀答案1

大龍湫記

【元】李孝光

大德七年秋八月,予嘗從老先生來觀大龍湫,苦雨積日夜。是日,大風起西北,始見日出。湫水方大,入谷,未到五里餘,聞大聲轉出谷中,從者心掉。望見西北立石,作人俯勢,又如大楹。行過二百步,乃見更作兩股相倚立。更進百數步,又如樹大屏風。而其顛谽谺①,猶蟹兩鰲,時一動搖,行者兀兀不可入。轉緣南山趾,稍北,回視如樹圭。又折而入東崦,則仰見大水從天上墮地,不掛著四壁,或盤桓久不下,忽迸落如震霆。東巖趾有諾詎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風橫射,水飛著人。走入庵避,餘沫進入屋,猶如暴雨至。水下搗大潭,轟然萬人鼓也。人相持語但見張口不聞作聲則相顧大笑先生曰壯哉吾行天下未見如此瀑布也。是後,予一歲或一至。至,常以九月;十月則皆水縮,不能如向所見。

今年冬又大旱,客入,到庵外石矼②上,漸聞有水聲。乃緣石矼下,出亂石間,始見瀑布垂,勃勃如蒼煙,乍小乍大,鳴漸壯急。水落潭上窪石,石被激射,反紅如丹砂。石間無秋毫土氣,產木宜瘠,反碧滑如翠羽鳧毛。潭中有斑魚廿餘頭,聞轉石聲,洋洋遠去,閒暇回緩,如避世士然。家僮方置大瓶石旁,仰接瀑水,水忽舞向人,又益壯一倍,不可復得瓶。乃解衣脱帽著石上,相持扼掔,爭欲取之,因大呼笑。西南石壁上,黃猿數十,聞聲,皆自驚擾,挽崖端偃木牽連下,窺人而啼。縱觀久之,行出瑞鹿院前,今為瑞鹿寺。日已入,蒼林積葉,前行,人迷不得路,獨見明月宛宛如故人。

老先生謂南山公也。

【注】①谽谺(hān xiā):山深貌。這裏指山高險。②矼:橋。

(選自《五峯集》)

4.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大風起西北,始見日出 始:起初

B.乃見更作兩股相倚立 更:改變

C.水下搗大潭,轟然萬人鼓也 鼓:擊鼓

D.水忽舞向人,又益壯一倍 壯:壯觀

5.文中畫浪線部分的短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人相持語/但見張口/不聞作聲/則相顧大笑/先生曰/壯哉/吾行天下/未見如此瀑布也

B.人相持/語但見/張口不聞作聲/則相顧大笑/先生曰/壯哉/吾行天下/未見如此瀑布也

C.人相持語/但見張口/不聞作聲/則相顧大笑/先生曰/壯哉吾行/天下未見如此瀑布也

D.人相持/語但見/張口不聞作聲/則相顧大笑/先生曰壯哉吾行/天下未見如此瀑布也

6.下列有關原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這篇遊記與眾不同之處在於記敍了兩次遊歷,通過不同季節的所見所聞,從不同的角度展現了大龍湫的風姿,二美合璧,美不勝收。

B.文章在結構上通篇用對比手法:第一段寫水大時大龍湫的雄奇喧騰; 第二段是寫水小時大龍湫“乍小乍大”的奇觀以及周圍的秀麗景色。

C.第一段中,作者用誇張的手法對奇異的山石進行了精彩傳神的描寫。人俯、相倚、大楹、屏風、蟹鰲等,巧妙地表現出了山石的千姿百態。

D.第二段,作者寫猿猴“窺人而啼”這一場面,着力渲染的是山中的靜謐。猿猴啾啾而啼,更打破了山中的岑寂。這是承襲前人以聲寫靜的手法。

7.把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東巖趾有諾詎那庵,相去五六步,山風橫射,水飛著人。

譯文:

(2)日已入,蒼林積葉,前行,人迷不得路,獨見明月宛宛如故人。

譯文:

試題答案:

(一)4.A (始:才) 5.A 6.C(應該是“比喻”手法)

7.(1)東山腳下有諾詎那庵,相距五六步遠,山風橫吹過來,瀑水就飛濺到人的身上。

( 趾:山腳;去:距離;著:飛濺、沾濕。每詞1分,句意2分)

(2)這時太陽已經落山,青蒼的樹林裏堆滿了落葉,往前走時,人們迷失找不到路徑,只見明月當空依依多情彷彿老朋友。

(入:落山;積:堆積;不得:找不到。每詞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大德七年秋季八月間,我曾經跟隨老先生來觀賞大龍湫瀑布,正逢陰雨連綿,日夜不停。這一天,大風從西北颳起,才見到太陽出來。大龍湫的水勢正大,進入山谷,還不到五里多路,就聽到巨大的聲響從谷中曲折傳出,跟隨者都膽戰心驚。望見西北方屹立的一座山峯,作出人俯伏的姿勢;又很像堂前的柱子,走過二百步,於是又見到此峯變得好像是兩腿互相支撐站立;再前行一百多步,此峯就又像是樹立着的大屏風了。它的頂峯裂開而又深陷,彷彿螃蟹的兩隻螯足,不時地搖動,遊人心神緊張而不敢再往裏走。於是轉身沿着南山腳,向偏北方向走去,回頭再看那山峯就像是樹立的玉圭了,又轉彎進入東山,抬頭就看見大水從天上直落到地上,一點水也不沾掛四邊石壁,有時瀑水在半空中迴旋久久不落,剎那間又迸落如雷霆萬鈞。東山腳下有諾詎那庵,相距五六步遠,山風橫吹過來,瀑水就飛射到人的身上。走進庵堂躲避,瀑水的餘沫仍然會飛濺入屋好像暴雨來了一樣。瀑水向下衝擊大水潭,轟然震響如同萬人擊鼓。遊人互相拉手説話,只看見嘴巴張開,卻聽不見話音,於是相視大笑。老先生説:“壯觀啊!我走遍天下,沒有見過如同這樣的瀑布。”從此以後,我每年有時來一次,來時,常在九月,因為在十月,瀑水就減少,不能像以前所見到的那樣了。

今年冬天又是大旱,我自外而來,到諾詎那庵外的石橋上,漸漸有水流聲可以聽到,於是順着石橋下去,走出亂石叢,才看見瀑布垂掛着,水氣噴溢升騰有如青色的雲煙,忽大忽小,而水聲也漸漸宏壯急迫起來。瀑水跌落在水潭中低凹的石面上,石面被瀑水猛烈地衝擊,反射出丹砂一般的.紅光。石間沒有絲毫的泥土氣息,生長於此的樹木本該瘦瘠,卻反而像翡翠鳥和野鴨的羽毛那樣碧綠光滑。水潭裏有二十多尾斑魚,聽到石頭被水衝激轉動的聲音,就舒緩地搖尾遊向遠處,悠閒徘徊,就像避世的隱士那樣。家僮此時在石旁放置了大瓶,想盛接由上而來的瀑水,瀑水忽然飛舞着向人們撲來,勢頭加大了一倍,家僮們不能再取回瓶子。於是他們解衣脱帽放在石上,互相牽拉着,想努力取回瓶子,並因此而大聲呼叫笑鬧。西南方的石壁上,有幾十只黃猿,聽到笑鬧全都驚惶不安,攀緣着山崖頂端橫卧的樹木魚貫而下,窺視着遊人而啼叫。我們放眼觀賞很久,才走到瑞鹿院前,瑞鹿院就是現在的瑞鹿寺。這時太陽已經落下,青蒼的樹林裏堆滿了落葉,往前走時,人們迷失找不到路徑,只見明月當空依依多情彷彿老朋友。

老先生就是南山公。

《大龍湫記》閲讀答案2

八月望前一日,入雁蕩,按圖記以求名跡,則蕪沒者十之七矣。訪於眾僧,鹹曰:其始闢者,皆畸人也。庸者繼之,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不則苦幽寂去而之他,故蹊徑可尋者希。過華嚴,鮑甥率眾登,餘止山下。或曰:龍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詰旦,輿者同聲以險遠辭。餘曰: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沿澗行三裏而近,絕無險艱。至龍湫庵,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又前半里許,蔓草被徑,輿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蟲,遭之,重則死,輕則傷。悵然而返,則老僧在門。問故,笑曰: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吾為子先路。持小竿,僕李吉隨之,經蒙茸則手披足踏。輿者坦步裏許,徑少窄,委輿於地,曰:過此則山勢陡仄,決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帷餘足跡是瞻。鮑甥牽引,越數十步,則蔓草漸稀,道坦平,望見瀑布。又前,列坐巖下,移時乃歸。輿者安坐於草間,並作鄉語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而徵吾輩之誑,必眾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蕪久矣。眾皆以遠跡為難,而不知苟有識道者為之先,實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於眾廝輿②,而時君不寤,豈不惜哉!夫輿者之誑,即暴③於過

客,不能譴呵而創懲之也,而懷怒蓄怨至此;況小人毒正,側目於君子之道以為不利於其私者哉!此嚴光、管寧之儔所以匿跡銷聲而不敢以身試也。

【注】①摽:把持。②廝輿:舊時指僕役一類的人。③暴:施加惡行,欺侮。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訪於眾僧訪:詢問

B.其始闢者,皆畸人也畸:神奇

C.經蒙茸則手披足踏披:撥開

D.況小人毒正毒:危害

2.以下各組句子中,全都表明輿者之誑的一組是()(3分)

①故蹊徑可尋者希②輿者同聲以險遠辭

③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④此中皆毒蛇貍蟲,遭之,重則死,輕則傷。

⑤過此則山勢陡仄,決不能前矣。⑥安有行二千里,相距咫尺,至崖而反者?

A.①②⑥B.①④⑤C.②④⑤D.③④⑥

3.下列對作者有關觀點與文章手法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本文以尋大龍湫瀑布為線索,由按圖記到問眾僧,繼而鮑甥尋,乘輿尋,老僧引,從中可見作者尋找大龍湫瀑布費盡了周折。

B.眾僧告訴我,那些名勝古蹟之所以荒蕪廢棄,是因為繼承者或把持田宅來為自己求得利益,或苦於偏僻寂寞而離開到其它地方去了。

C.作者一行後來在老僧的帶領下找到了瀑布,因此作者在結尾發出感慨:只要有識道的人帶路,遠道可以成為近道,難道可以變為易道。

D.文章結尾緣事明理,從尋大龍湫瀑布之行聯想到孔、孟、程、朱的學問在當今流行的原因,從而豐富了文章的社會內涵。

4.翻譯下面的句子。(10分)

①姑往焉,俟不可即而去之,何傷?(3分)

②彼自耀其明,而徵吾輩之誑,必眾辱之。(4分)

③此嚴光、管寧之儔所以匿跡銷聲而不敢以身試也。(3分)

參考答案:

1.D(毒:怨恨)

2.C(①眾僧所講事實;③我去探尋的決心;⑥老僧勉勵我去探尋。)

3.D(在當今流行的原因錯,應是在當今不能流行的原因)

4.(10分)

①暫且前往吧,等到不能接近再離開,又有什麼妨害呢?

(譯對俟即傷字各給1分。俟:等到。即:接近。傷:妨害。)

②他自己炫耀他的聰明,來證實我們説謊,一定要當眾羞辱他。

(譯對耀徵誑眾各給1分。耀:炫耀。徵:證實。誑:説謊。眾:當眾。)

③這就是嚴光、管寧之類的人躲藏起來不把聲名張揚出去而不敢親身嘗試小人的惡毒手段的原因啊!

(譯對儔所以以身各1分。儔:類。所以:┉┉的原因。以身:親自。)

Tags:閲讀 大龍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