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姚思廉,字簡之,雍州萬年人閲讀答案及譯文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3.14W

閲讀可以賦能你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它會讓你遇見更好的自己,會讓你的眼界更加開闊,讓你的生命更有厚度。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姚思廉,字簡之,雍州萬年人閲讀答案及譯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姚思廉,字簡之,雍州萬年人閲讀答案及譯文

閲讀答案一

姚思廉,字簡之,雍州萬年人。思廉少受漢史於其父,能盡傳家業,勤學寡慾,未嘗言及家人產業。在陳為揚州主簿,入隋為漢王府參軍,丁父憂解職。後為代王侑侍讀。會義師克京城,侑府僚奔駭,唯思廉侍王,不離其側。兵將升殿,思廉厲聲謂曰:“唐公舉義,本匡王室,卿等不宜無禮於王。”眾服其言,於是佈列階下。高祖聞而義之,許其扶侑至順陽閣下,泣拜而去。觀者鹹歎曰:“忠列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謂乎!”

高祖受禪,授秦王文學。後太宗徵徐圓朗,思廉時在洛陽,太宗嘗從容言及隋亡之事,慨然歎曰:“思廉不懼兵刃,以明大節,求諸古人,亦何以加也!”因寄物三百段以遺之,書曰:“想節義之風,故有斯贈。”尋引為文學館學士。太宗入宮,遷太子洗馬。

貞觀初,遷著作郎、弘文館學士。寫其形像列於《十八學士圖》,令文學褚亮為之贊,曰:“志苦精勤,紀言實錄。臨危殉義,餘風勵俗。”三年,又受詔與祕書監魏徵同撰樑、陳二史。思廉又採謝炅等諸家樑史續成父書,並推究陳事,刪益傅宰顧野王所修舊史,撰成《梁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卷。魏徵雖裁其總論,其編次筆削,皆思廉之功也,賜彩絹五百段,加通直散騎常侍。

思廉以藩邸之舊,深被禮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無隱。太宗將幸九成宮,思廉諫曰:“離宮遊幸,秦皇、漢武之事,固非堯、舜、禹、湯之所為也。”言甚切至。太宗諭曰:“朕有氣疾,熱便頓劇,固非情好遊賞也。”因賜帛五十匹。九年,拜散騎常侍,賜爵豐城縣男。十一年卒。太宗深悼惜之,廢朝一日,贈太常卿,諡曰康,賜葬地於昭陵。

(選自《舊唐書·姚思廉傳》)

試題:

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卿等不無禮於王 宜:應當

B、高祖聞而之 義:認為……正直

C、義師克京城 會:遭逢

D、尋為文學館學士 引:招來

7、下列句子分別編為四組,全都説明姚思廉忠心至誠的一組是( )

①能盡傳家業,勤學寡慾

②入隋為漢王府參軍,丁父憂解職

③侑府僚奔駭,唯思廉侍王,不離其側

④許其扶侑至順陽閣下,泣拜而去

⑤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無隱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⑤

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敍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思廉年少時跟隨父親學習漢史,能夠完全繼承父業,勤學寡慾。

B、遭遇義師平定京城,姚思廉忠勇兼備,言辭讓眾人歎服。

C、太宗征伐徐圓朗,在無意中談到隋朝滅亡的史實時,便生髮感慨,認為姚思廉的行為不遜於古代的仁人志士。

D、思廉雖然為二書的總論作了最後裁定,但其編次、刪改,大都是魏徵的功勞,朝廷賜給了思廉彩絹五百段,並加官為通直散騎常侍。

9、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O分)

(1) 忠列之士也。仁者有勇,此之謂乎!(3分)

(2) 想節義之風,故有斯贈。尋引為文學館學士。(3分)

(3) 思廉以藩邸之舊,深被禮遇,政有得失,常遣密奏之,思廉亦直言無隱。(4分)

參考答案

6、D(引:引薦。)

7、C(①是説姚思廉治學方面;②陳述姚思廉被任用又辭職的事情,排除這兩項。)

8、D(依據原文可知D項將姚思廉與魏徵二人所做的事給弄反了。)

9、(1) 姚思廉是忠烈之士啊。仁義之人又有勇氣,説的就是姚思廉吧!(3分)

(2) "懷念嚮往您的知節曉義的氣度,故贈給您這些東西。"不久就引薦姚思廉為文學館學士。(3分)

(3) 姚思廉因是秦王府舊僚,深受太宗禮遇,政策上有何過失不當之處,經常地讓他祕密上奏,思廉也直言不隱。(4分)

閲讀答案二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題。

姚仲孫字茂宗,本曹南著姓,曾祖仁嗣,陳州商水令,因家焉。仲孫早孤,事母孝。擢進士第,補許州司理參軍。民婦馬氏夫被殺,指里胥嘗有求而其夫不應,以為里胥殺之,官捕系,辭服。仲孫疑其枉,知州王嗣宗怒曰:“若敢以身任之耶?”仲孫曰:“幸毋遽決,冀得徐辨。”後兩月,果得殺人者。

徙資州推官。轉運使檄仲孫詣富順監按疑獄,全活數十人。資州更二守,皆老,事多決於仲孫。改知建昌縣。初,建昌運茶抵南康,或露積於道,間為霖潦所敗,主吏至破產不能償。仲孫為券,吏民輸山木,即高阜為倉,邑人利之。徙通判彭州。嘗以天下久無事,不可以弛兵備,因上前世御戎料敵之策,名《防邊龜鑑》。徙通判滁州。歲旱飢,有詔發官粟以賑民,而主吏不時給。仲孫既至州,立劾主吏,夜索丁籍盡給之。

召為右司諫。閻文應求為都知,仲孫數其罪,白上曰:“方帝齋宿太廟,而文應叱醫官,聲聞行在。郭皇后暴薨,中外莫不疑文應置毒者。”出文應為泰州兵馬鈐轄,又稱疾留,復論奏,乃亟去。

以尚書户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時諫議大夫十二員,仲孫曰:“諫議大夫蓋朝廷之選,不宜以歲月序進。請艱其選,以處材望之臣。”先是,諸路復提點刑獄,還朝多擢為省府官。仲孫請第其課為三等升黜之,即詔仲孫司考課之法。

進河北都轉運使。大修城壘兵備,仁宗賜詔褒之。權知澶州,河壞明公埽①,絕浮橋,仲孫親總役堤上,埽一夕復完。權知魏州,夜領禁兵塞金堤決河。是歲,澶、魏雖大水,民不及患。進禮部郎中,徙陝西都轉運使,未行,權三司使事。屬西北備邊,募兵益屯及賞賜、聘問之費,不可勝計。仲孫悉心經度,雖病,未嘗輒廢事。坐小吏詐為文符,出知蔡州。因母憂喪一目,卒。

(選自《宋史列傳第五十九》,有刪改)

試題:

①埽(sào):用樹枝、秫秸、蘆葦、石頭等捆緊做成的圓柱形東西築成的臨時性堤壩或護堤。

8、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仲孫早,事母孝 孤:幼年喪父。

B.敢以身任之耶 若:如果。

C.毋遽決,冀得徐辨 幸:希望。

D.吏民輸山木,高阜為倉 即:就着。

9、下列各組句子中,分別表明姚仲孫“直言敢諫”和“施政利民”的一組是:

A.①仲孫曰:“幸毋遽決,冀得徐辨。”②轉運使檄仲孫詣富順監按疑獄,全活數十人。

B.①因上前世御戎料敵之策,名《防邊龜鑑》。②夜領禁兵塞金堤決河。

C.①仲孫曰:“諫議大夫蓋朝廷之選,不宜以歲月序進。……”②仲孫為券,吏民輸山木,即高阜為倉

D.①閻文應求為都知,仲孫數其罪,白上②仲孫悉心經度,雖病,未嘗輒廢事。

10、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姚仲孫任許州司理參軍時,建議知州慎重處理民婦馬氏丈夫被殺案,使被馬氏指控而遭官府抓捕關押的鄉吏冤情得以洗清;調任資州推官時,被派往富順監審理疑難案件,保全了數十人的性命。

B.姚仲孫任建昌知縣時,讓吏民從山上運來木料修建倉庫,解決了儲放茶葉的問題;任彭州通判時,彈劾不馬上執行詔令撥出官倉糧食救濟饑民的主管官吏,連夜按户口簿把糧食全都分發給百姓。

C.姚仲孫任右司諫時,彈劾要求擔任都知一職的閻文應,使他被貶出京;以尚書户部員外郎的身份兼任侍御史時,建議朝廷嚴格掌握造任的標準,讓有才能聲望的大臣來擔任諫議大夫。

D.姚仲孫代理澶州知州時,黃河在明公埽決口,姚仲孫親自上堤指揮修復;代理魏州知州時,曾在夜間帶領禁軍在金堤一帶堵塞決口的黃河。故兩地百姓未因當年發大水而受損失。

11、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初,建昌運茶抵南康,或露積於道,間為霖潦所敗,主吏至破產不能償。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權知澶州,河壞明公埽,絕浮橋,仲孫親總役堤上,埽一夕復完。

翻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8.答案:B(若:你。)

9.答案:C(A.下是“為政寬和”;B.上是“為國獻策”,下是“身先士卒”;D.下是“勤於政務”)

10.答案:B(彈劾主管官吏是在姚仲孫任滁州通判時)

11.答案:(1)起初,從建昌運茶到達南康,有的露天堆放在路上,/ 時常 被雨水淋壞,主管官員甚至賠上全部家產也不能賠償損失。

譯出大意給2分(“/”所分各1分);“或”(有的)、“間”(間或,斷斷續續地,時常)、“為……所”(表被動)三處,譯對一處給1分。

(2)代理澶州知州,黃河在明公埽決口,浮橋被沖斷,/姚仲孫親自在堤上指揮防堵,只用一晚就修復了決口。

譯出大意給2分(“/”所分各1分);“河”(黃河)、“絕”(使……斷、被沖斷)、“復完”(修復)三處,譯對一處給1分。

【參考譯文】

姚思廉,字簡之,是雍州萬年人。思廉年少時跟隨父親學習漢史,能夠完全繼承父業,他勤學寡慾,從來沒有談到有關家裏財產之類的事情。姚思廉仕陳時為揚州主簿,入隋之後為漢王府參軍,後因服父喪退職。

思廉後來成為代王楊侑的侍讀,不久遭遇義師平定京城。代王的府僚紛紛逃奔,只有思廉陪伴代王,不離他的身旁。唐兵將登上王府殿堂,思廉厲聲説道:“唐公高舉正義之旗,本意在於安定王室,你們不應該對代王無禮。”大家都很敬服他的話,於是在殿堂的台階下排列。高祖聽到這件事後,認為思廉很正直,允許他扶持楊侑到順陽閣下,他流着眼淚,行過拜禮,才離開了楊侑。看到這件事的人都感歎地説:“姚思廉是忠烈之士啊。仁義之人又有勇氣,説的就是姚思廉吧!”

高祖即皇位之後,任命姚思廉為秦王府文學。後太宗征伐徐圓朗,思廉當時在洛陽,太宗曾無意中談到隋朝滅亡的事情,(對姚思廉的行為)感慨萬分説:“姚思廉不懼怕兵刃,敢於宣明大節,即使與古代的仁人志士相比,他也不差什麼呀!”於是遣使贈給他物品三百件,並有書信,説:“懷念嚮往您的知節曉義的氣度,故贈給您這些東西。”不久就引薦姚思廉為文學館學士。太宗進入禮部之後,姚思廉被授官太子冼馬。

貞觀初年,姚思廉升任著作郎、弘文館學士。他的畫像被收入《十八學士圖》,朝廷又讓文學褚亮為他作贊,歌頌道:“志向堅定,用心勤奮,所記君言,都是實錄。臨危不懼,殉身為義,古代餘風,可勵民俗。”貞觀三年,姚思廉受詔與祕書監魏徵共同修撰樑、陳二史。思廉又在謝炅等諸家樑史的基礎山續寫完父親未成之稿件,並對陳朝史事進行推究、刪改,補充傅宰顧野王所修舊史,撰成《梁書》五十卷、《陳書》三十卷。魏徵雖然為二書的總論作了最後裁定,但其編次、刪改,都是思廉的功勞,朝廷於是賜給思廉彩絹五百段,並加官為通直散騎常侍。

姚思廉因為是秦王府舊僚,深受太宗禮遇,政策上有何過失不當,經常地讓他祕密上奏,思廉也直言不隱。太宗將巡幸九成宮,思廉諫道:“離宮遊玩,是秦皇、漢武做的事,本不是堯、舜、、禹、湯這些聖明君主所做的事。”言辭非常懇切。太宗解釋説:“朕有氣疾,天氣一熱便會立刻加劇,並非我性情本身愛好遊賞。”於是賜思廉帛五十匹。貞觀九年,授思廉散騎常侍,賜爵為豐城縣男。貞觀十一年思廉去世。太宗深感悲傷和惋惜,以至停止朝事一天,追贈思廉為太常卿,諡號為“康”,並在昭陵一帶賜給他墓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