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母親》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7.24K

《母親》閲讀答案1

母親啊!

《母親》閲讀答案

天上的風雨來了,

鳥兒躲在它的巢裏;

心中的風雨來了,

我只躲在你的懷裏。

(1)這首哲理小詩運用了生動形象的比喻,讚美和歌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冰心,她的代表作有《繁星》、《春水》。

(2)《繁星》、《春水》是在印度詩人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下寫成的,用她自己的話説,是將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個集子裏。她一步入文壇,便以宣揚“愛得哲學”著稱。詩集表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題。

7、(1)母愛之情 、(2) 對母愛與童真的歌謠、對大自然的崇拜和讚頌、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悟

《母親》閲讀答案2

這裏要説的是我母親在乘公共汽車時的一些表現,但我首先須交代一下我母親的職業。我母親退休前是一名聲樂教授。她對自己的職業是滿意的,甚至可以説熱愛,因此她一開始有點不知道怎樣面對退休。她喜歡和她的學生在一起;喜歡聽他們那半生不熟的聲音怎樣在她日復一日的訓練之中成熟、漂亮起來;喜歡那些經她培養考上國內最高音樂學府的學生假期裏面回來看望她。當然,我母親有時候也喜歡對學生髮脾氣。用我母親的話説,她發脾氣一般是由於他們練聲時和處理一首歌時的“不認真”、“笨”。不過在我看來,我母親對學生髮脾氣稍顯那麼點兒煞有介事。

這裏要説的是我母親在乘公共汽車時的一些表現,但我首先須交代一下我母親的職業。我母親退休前是一名聲樂教授。她對自己的職業是滿意的,甚至可以説熱愛,因此她一開始有點不知道怎樣面對退休。她喜歡和她的學生在一起;喜歡...

《母親》閲讀答案3

①那一年我到青海塔爾寺去,被一塊普通的石頭深深打動。

②這石其身不高,約半米;其形不奇,略瘦長,平整光滑。但它卻是一塊真正的文化石。當年宗喀巴就是從這塊石頭旁出發,進藏學佛。他的母親每天到山下背水時就在這塊石旁休息,西望拉薩,盼兒想兒。淚水滴於石,汗水抹於石,背靠石頭小憩時,體温亦傳於石。後來,宗喀巴創立新教派成功,塔爾寺成了佛教聖地,這塊望兒石就被請到廟門口。這實在是一塊聖母石。現在每當虔誠的信徒們來朝拜時,都要以他們特有的習慣來表達對這塊石頭的崇拜。有的在其上抹一層酥油,有的撒一把糌粑,有的放幾絲紅線,有的放一枚銀針。時間一長,這石的原形早已難認,完全被人重新塑出了一個新貌,真正成了一塊母親石。就是畢加索、米開朗琪羅再世,也創作不出這樣的傑作啊。

③我在石旁駐足良久,細讀着那一層層的,在半透明的酥油間遊走着的紅線和閃亮的銀針。紅線蜿蜒曲折如山間細流,飄忽來去又如晚照中的彩雲。而散落着的細針,發出淡淡的輕光,刺着遊子們的心微微發痛。我突然想起自己的母親。那年我奉調進京,走前正在家裏收拾文件書籍,忽然聽到樓下有“篤篤”的竹杖聲。我急忙推開門,老母親出現在樓梯口,背後窗户的逆光勾映出她滿頭的白髮和微胖的身影。母親的家離我住地有幾裏地,街上車水馬龍,我真不知道她是怎樣拄着杖走過來的。我趕緊去扶她。她看着我,大約有幾秒鐘,然後説:“你能不能不走?”聲音有點顫抖。我的鼻子一下酸了。父親文化程度不低,母親卻基本上是文盲,她這一輩子是典型的賢妻良母。小時每天放學,一進門母親問的第一句話就是:“肚子餓了吧?”菜已炒好,爐子上的水已開過兩遍。大學畢業後先在外地工作,後調回來沒有房子,就住在父母家裏。一下班,還是那一句話:“餓了吧。我馬上去下面。”

④我又想起我第一次離開母親的時候。那年我已是17歲的小夥子,高中畢業,考上北京的學校。晚上父親和哥哥送我去火車站。我們出門後,母親一人對着空落落的房間,不知道該做什麼,就打來一盆水準備洗腳。但是直到幾個小時後父親送完我回來,她兩眼看着窗户,兩隻腳擱在盆邊上沒有沾一點水。這是寒假回家時父親給我講的。現在,她年近80,卻要離別自己最小的兒子。我上前扶着母親,一瞬間我覺得我是這世上一個最不孝順的兒子。我還想起一個朋友講起他的故事。他回老家出差,在城裏辦完事就回村裏看老母親,説好明天走前就不見了。然而,當他第二天到機場時,遠遠地就看見老母親扶着枴杖坐在候機廳大門口。可憐天下父母心,兒女對他們的報答,哪及他們對兒女關懷的萬分之一。

⑤我知道在東南沿海有很多望夫石,而在荒涼的西北卻有這樣一塊温情的望兒石,一塊偉大的聖母石。它是一面鏡子,照見了所有慈母的愛,也照出了所有兒女們的慚愧。

1.文章第③段畫線句子在描寫上很有特點,試作賞析。(3分)

2.請説出第④段中畫線的句子所表達的母親複雜的內心情感。(3分)

3. 文章中,作者為什麼要説“一瞬間我覺得我是這世上一個最不孝順的兒子”?(4分)

4. 試分析第⑤段在全文中的作用。(4分)

5.文章第①段中説母親石是“一塊普通的石頭”,第②段中又説“但它卻是一塊真正的文化石”,讀完全文,説説你對這兩種説法的理解。(4分)

答案:

1.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突出了紅線和銀針的形狀和色彩,表達了母親石帶給作者的震撼。(共3點,每點1分。意對即可)

2.母親此刻內心充滿了對離家求學的兒子情感上的不捨,(1分)對離開母親呵護的兒子獨立生活的牽掛與擔憂。(2分)(意對即可。)

3.母親年近80,我卻要離開母親去外地工作,(2分)表達了我不能在母親身邊盡孝的內疚和自責。(2分)(意對即可。)

4. ①首尾呼應,總結全文,點明文章中心;②深化文章的主旨,在讚頌母愛偉大的同時,警醒天下兒女更多關愛母親。(每點2分,共4分。)

5.母親石“身不高”“形不奇”,外表平凡,所以普通;(2分)但它又是寄寓了新教派創始人宗喀巴母親的盼兒望兒深情的望兒石,被請到廟門口接受信徒崇拜,成為聖母石,普通的石頭賦予了濃厚的文化內涵,當然是一塊真正的文化石。(2分)

《母親》閲讀答案4

(1)我的母親——獵進蘭女士,在19歲高中畢業那年,經過相親,認識了我的父親。母親20歲的時候,她放棄進入大學的機會,下嫁父親,成為一個婦人。

(2)童年時代,很少看見母親有過什麼表情,她的臉色一向安詳,在那安詳的背後,總使人感受到那一份巨大的茫然。

(3)等我上了大學的時候,對於母親的存在以及價值,才知道再做一次評價。記得放學回家來,看見總是在廚房裏的母親,突然脱口問道:“媽媽,你念過尼采沒有?”母親説沒有。又問:“那叔本華、康德和薩特呢?還有……這些哲人難道你都不曉得?”母親還是説不曉得。我呆望着她轉身而去的身影,一時感慨不已,覺得母親居然是這麼一個沒有學問的人。我有些發怒,向她喊:“那你去讀呀!”這句喊叫,被母親丟向油鍋內的炒菜聲擋掉了,我到房間去讀書,卻聽見母親在叫:“吃飯了!今天都是你喜歡的菜。”

(4)以前,母親除了東南亞之外,沒有去過其他的國家。八年前,當父親和母親排除萬難,飛去歐洲探望外孫和我時,是我的不孝,給了母親一場心碎的旅行。外孫的意外死亡,使得父親、母親一夜之間白了頭髮。更有諷刺意味的是,母女分別了十三年後重逢的那個中秋節,我們卻正在埋葬一個親愛的家人。這萬萬不是存心傷害父母的行為,卻使我今生今世一想起那父母親的頭髮,就要淚濕滿襟。

(5)母親的腿上,好似綁着一條無形的帶子,那一條帶子的長度,只夠她在廚房和家中走來走去。大門雖沒有上鎖,她心裏的愛,卻使她甘心情願把自己鎖了一輩子。

(6)我一直懷疑,母親總認為她愛父親的深度勝於父親愛她的程度。

(7)還是九年前吧,小兄的終身大事終於在一場喜宴裏完成了。那一天,當全場安靜下來的時候,父親開始致詞。父親要説什麼話,母親事先並不知道,他娓娓動聽地説了一番話。最後,他話鋒一轉道:“我同時要深深感謝我的妻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得到這四個誠誠懇懇、正正當當的孩子,如果不是她,我不能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當父親説到這裏時,母親的眼淚奪眶而出,她站在眾人面前,任憑淚水奔流。我相信,母親一生的辛勞和付出,終於在父親對她的肯定裏,得到了全部的回收。

(8)這幾天,每當我匆匆忙忙由外面趕回家去吃晚餐時,總是呆望着母親那拿了一輩子鍋鏟的手發呆。就是這雙手,把我們這個家管了起來。就是那條腰圍,沒有缺過我們一頓飯菜。就是這個看上去年華漸逝的婦人,將她的一生一世,毫無怨言,更不求任何回報地交給了父親和我們這些孩子。

(9)回想到一生對於母親的愧疚和愛,回想到當年讀大學時看不起母親不懂哲學書籍的罪過,我恨不能就此跪在她的面前,向她請求寬恕。今生唯一的孝順,好似只有在努力加餐這件事上來討得母親的快樂。

(10)想對母親説:真正瞭解人生的人,是她;真正走過那麼長路的人,是她;真正經歷過那麼多滄桑的,也全然用行為解釋了愛的人,也是她。在人生的旅途上,母親所賦予生命的深度和廣度,沒有一本哲學書籍能夠比她更周全。

(11)母親啊母親,在女兒的心裏,你是源,是愛,是永恆。

(12)你也是我們終生追尋的道路、真理和生命。

1.父母的歐洲之行為什麼是“一場心碎的旅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7)段中母親聽到父親在喜宴上的致詞,為什麼會“淚水奔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上大學時是怎樣評價母親的?後來“我”對母親的情感發生了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讀了全文後,你對題目“永恆的母親”中“永恆”一詞是如何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第(5)段中,母親為了她心裏的愛,甘心情願地把自己鎖了一輩子。你贊成母親的這種做法嗎?請談談你的看法和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因為八年前,父親母親飛往歐洲探望外孫和我時,外孫的意外死亡,使得父親母親一夜之間的頭髮白了,令父親母親極度傷心。

2.母親一生的辛勞和付出,終於得到了父親的肯定和理解,母親感到很欣慰。

3.認為母親是一個沒有學向的人。因為我懂得了母親將她的一生一世,毫無怨言,更不求任何回報地交給了父親和我們這些孩子。

4.母愛是永恆的,母親對女兒的影響是永恆的。

5.此題為開放性試題,無固定答案,理由充分,表述清楚即可。答案“略”。

《母親》閲讀答案5

①這些年,我出遠門最喜歡給母親買的禮物就是枴杖,竹的、木的、鋁合金的,已經有好幾根。可母親最喜歡用的,還是大哥從山上精挑細選砍回家,像刀把、鋤把精心打磨過的那根枴杖。

②母親收藏着的那些枴杖,每當村裏有老人來串門子時,便一一拿出來炫耀:“這是我家老兒子坐飛機買回來的”。那些老人就會當着母親的面,誇我有孝心。

③母親是個苦命的女人,七大八小生了一窩孩子。可惜,在那缺乏營養的年代,只拉扯大豬、雞、狗般的我們兄弟姊妹六個,其中一個就是我。

④由於父親早逝,我們如一羣小雞,在母親呵護的翅膀下刨食成長。母親彷彿就是我們頭頂上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幼年泥濘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枴杖。

⑤“小尾巴”的我九歲那年,頭上的哥哥、姐姐已長大成人,娶的娶、嫁的嫁,女的出了窩,男的也想出巢。分家時,提留給母親養老的財產是一格老房子,按契約,房子由大哥使用,母親由大哥贍養。就我沒成葫蘆沒成瓢的,還需要母親繼續餵養,便和大哥、大嫂分開過日子。長子為父的大哥,不僅承擔了贍養母親的責任,還配合母親供我讀書,讓我畢業後,如眼下移栽進城市的一棵樹,過上了衣食無憂的生活。

⑥後來,出窩離家在城裏築巢的我,也像哥哥、姐姐一樣,結婚成家。於是,六十多歲的母親,為了卻最後一個心願,也“農轉非”,進城來幫我帶孩子。

⑦女兒上完幼兒園讀小學後,母親常冷叨熱念:“樹長萬丈,葉落歸根,我該回去了。”聽説母親要走,在母親手掌心裏長大的女兒不同意,母親只好留下來,繼續幫我們買菜、煮飯、照顧孩子。可從農村來的母親,不會向城裏的老人們一樣,無事時,去唱歌、跳舞、練太極拳,活動量越來越小,身體不斷髮胖,經常頭暈心慌,我帶她去醫院檢查,才知患了高血壓。醫生再三囑咐,不僅要天天吃藥,更要防止跌倒。

⑧意外的事還是發生了。那天清晨,早起的母親跟往常一樣,為我們煮好早點,和上學的女兒一起出門買菜去了。在菜市場彎着腰,蹲着選菜、買菜的母親站起來時,眼前突發一陣黑暈風,天旋地轉,身體支撐不住,倒在了地上。等我趕到,已不醒人事。

⑨在救護車的鳴叫聲中,母親第一次住進了醫院。接下來的日子,我雖然每天都去幾次醫院,看望母親,但日夜陪護神志不清的母親,幫母親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給母親喂水、喂藥、餵飯的事,幾乎全由任勞任怨的大哥包攬。直到住了二十多天,漸漸恢復的母親像個孩子會咿呀學語,能下牀挪步時,殘酷的現實不得不讓我把母親送回老家。此時的母親已經半身不遂,生活起居,仍然需要大哥服侍。

⑩近幾年來,在大哥的惜心照料下,母親已經能扶着牀頭、牆壁挪移,還能自己拄着枴杖搖搖晃晃走動了。可我每次回老家,吃飯時,行走不便的母親卻不願上桌,自愧不如地説:“我嘴歪眼徐、沒牙沒齒的,羞死呢!”幾經大哥和我勸説,母親才被扶上桌。只見大哥拿來一塊大嫂縫製的圍嘴(巾),套掛在母親胸前,又拿來調羹,教小孩子一樣,給母親舀飯、拈菜。一頓飯吃完,由於手和嘴不聽母親指揮,胸前漏了很多湯水,地上灑落了很多飯菜,引來雞、貓、狗爭鬥搶吃。飯後,我幫母親剪完手指甲、腳趾甲,用鹽水給母親泡洗腳時,才發現母親的腳有些浮腫,皮膚長滿麻子斑,不靈活的左腳和右腳相比,已經細了很多。

?母親要解手,我過去扶母親,母親總是拒絕,偏要大哥扶。只見大哥走過來,彎下腰,把肩膀喂進母親的胳膊腋下,慢慢撐起母親,攙扶着走向茅廁。此刻,我終於明白,只有大哥才是母親最貼心的枴杖。

(選自《散文百家》20xx年第五期)

小題1:從全文來看,題目中的“枴杖”指的是什麼?(2分)

小題2:聯繫文章語境,品析下列劃線詞語的含義。(4分)

(1)可母親最喜歡用的,還是大哥從山上精挑細選砍回家,像刀把、鋤把精心打磨過的那根枴杖。

(2)母親收藏着的那些枴杖,每當村裏有老人來串門子時,便一一拿出來炫耀。

小題3:聯繫上下文,品味文中劃線句子,簡要分析其表達作用。(4分)

母親彷彿就是我們頭頂上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幼年泥濘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枴杖。

小題4:結合全文,簡要概括大哥的性格特徵。(4分)

小題5:文章結尾説:只有大哥才是母親最貼心的枴杖。其實,每個人的成長路上都離不開“枴杖”,你能説説自己的“枴杖”嗎?(4分)

參考答案:

小題1:“枴杖”不僅指“我”出遠門為母親買的枴杖,哥哥為母親精心打磨的枴杖,還指哥哥對母親的悉心照料。

小題2:(1)“精挑細選”寫出了哥哥的細心和謹慎,表現了哥哥對母親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孝敬。

(2)“炫耀”一詞寫出了母親為兒子的孝順而無比自豪的心情,表現了母親內心的滿足和幸福。

小題3: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母親比喻為參天大樹和枴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母親在我們成長路上的巨大作用,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為後文的孝順作鋪墊。

小題4:大哥細心、體貼、責任心強、懂得孝順。(要結合原文分析)

小題5:聯繫文章主旨和生活實際作答。示例: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時刻起,我們的父母就開始了他們辛勤勞碌的一生。為了給我們提供最好的教育和舒適的生活,他們盡了他們最大的努力滿足着我們一切的需要。對於他們來説,子女的笑臉就是他們最大的安慰和幸福,除此之外,他們別無所求。父母就是我們人生路上最結實牢固的枴杖。

小題1:試題分析:這道題緊扣文章的內容來理解作答,意思表述正確即可。“我出遠門最喜歡給母親買的禮物就是枴杖”“ 母親收藏着的那些枴杖”從這兩句內容上可以看出:“枴杖”指母親手上用的枴杖;“長子為父的大哥,不僅承擔了贍養母親的責任,還配合母親供我讀書”“ 但日夜陪護神志不清的母親,幫母親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給母親喂水、喂藥、餵飯的事,幾乎全由任勞任怨的大哥包攬。”“我過去扶母親,母親總是拒絕,偏要大哥扶。只見大哥走過來,彎下腰,把肩膀喂進母親的胳膊腋下,慢慢撐起母親,攙扶着走向茅廁。此刻,我終於明白,只有大哥才是母親最貼心的枴杖。”從這些內容可以看出:“枴杖”還指大哥本人,大哥配合母親撫養我,大哥對母親精心服侍。我們不難看出,大哥是母親生活上的依靠,大哥更是母親精神上的依賴,大哥是母親生活中的“枴杖”。

小題2:試題分析:(1)句中“精挑細選”是非常仔細的挑選的意思。俗話説“滴水可以映射太陽的光輝”,從大哥為母親製作枴杖的材料都要非常仔細的挑選來看,大哥對母親的愛和孝敬是發自內心的,後文寫大哥對生病母親的照料也能説明這一點。(2)“炫耀”的本意是“誇耀”的意思,句中的“炫耀”既寫母親在眾人面前誇耀自己收藏的枴杖,也是寫母親在他人面前誇耀自己的兒子,母親為有如此孝順的兒子而感到無比自豪。

小題3:試題分析:賞析文章中含某種修辭的語句,其答案的組織形式可以採用“説出修辭名稱,點出修辭內容,體會修辭作用”這樣的答題思路。如:“母親彷彿就是我們頭頂上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幼年泥濘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枴杖”句中把“母親”比作“頭頂上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和”枴杖“,生動形象地寫出母親在我們成長路上的巨大作用,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感激之情,為後文的孝順作鋪墊。

小題4:試題分析:“可母親最喜歡用的,還是大哥從山上精挑細選砍回家,像刀把、鋤把精心打磨過的那根枴杖”句中的“精挑細選”可以看出哥哥的細心和謹慎,表現了哥哥對母親發自內心的熱愛和孝敬;“長子為父的大哥,不僅承擔了贍養母親的責任,還配合母親供我讀書”,句中關聯詞“不僅……還”説明大哥責任心強;“日夜陪護神志不清的母親,幫母親翻身、擦洗、按摩、端尿、端屎,給母親喂水、喂藥、餵飯的事,幾乎全由任勞任怨的大哥包攬”從這些瑣碎事上可以看出大哥對母親的細心、體貼、孝順;“只見大哥走過來,彎下腰,把肩膀喂進母親的胳膊腋下,慢慢撐起母親,攙扶着走向茅廁。”句中運用“彎”、“喂”、“撐”這些細小的動作描寫,生動地寫出了大哥攙扶母親時小心翼翼、盡心呵護的情狀,表現了大哥對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與照顧。

小題5:試題分析:“每個人的成長路上都離不開‘枴杖’”句中的“枴杖”不是指“一種輔助行走的簡單器械”而是指人生道路上助你度過難關的人(物、抽象的情感等)。如生活中我們在父母的悉心照料下健康地成長,父母就是我們人生道路中跋涉依靠的枴杖;當我們意志消沉時,只要看看《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們便有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力量,《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便是我們精神上的“枴杖”。

《母親》閲讀答案6

  我的母親

  任正非【注】

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如果8日上午我真給母親打了電話,拖延她一兩分鐘出門,也許她就躲過了這場災難

上世紀末最後一天,我總算良心發現,在公務結束之後,買了一張從北京去昆明的機票,去看看媽媽。買好機票後,我沒有給她電話,我知道一打電話她一下午都會忙碌,不管多晚到達,都會給我做一些我小時候喜歡吃的東西。直到飛機起飛,我才告訴她,讓她不要告訴別人,不要車接,我自己坐出租車回家,目的就是好好陪陪她。前幾年我每年也去看看媽媽,但一下飛機就給辦事處接走了,説這個客户很重要,要拜見一下,那個客户很重要,要陪他們吃頓飯,忙忙去,忙到上飛機時回家取行李,與父母匆匆一別。媽媽盼星星、盼月亮,盼盼嘮嘮家常,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他們總是説你工作重要,先工作,先工作。

由於我3日要趕回北京,隨胡副主席訪問伊朗,在昆明我只能呆一天。這次在昆明給媽媽説了去年11月份我隨吳邦國副總理訪問非洲時,吳邦國副總理在科威特與我談了半小時話的內容。首長説了這次我隨訪是他親自點的名,目的有三個,一是鼓勵和肯定華為,並讓隨行的各部部長也正面地認識和了解華為;二是瞭解一下我們公司的運行與管理機制,看看對別的企業有無幫助;三是看看政府對華為開拓國際市場是否能給予一些幫助。媽媽聽了十分高興,説:政府信任就好,只要企業幹得好,其他都會隨時間的證實而過去的。

最近這兩年,網上和其他媒體對華為的評論,也是譭譽參半。媽媽是經過文革痛苦煎熬過的,對榮譽不感興趣,對一些不瞭解我們真實情況的文章卻十分憂心。我説了,我們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公示社會,主要是對政府負責,對企業的有效運行負責。我們去年交税20多億,20xx年要交40多億的税。各級政府對我們都信任。我們不能在媒體上去辯論,這樣會引起爭論,國家紙太貴,為我們這樣一個小公司爭論太浪費。為我們這樣一個小公司,去幹擾國家的宣傳重點,我們也承擔不了這麼大責任。他們主要是不瞭解,我們也沒有介紹,瞭解就好了。媽媽舒了一口氣,理解了我的沉默。這次我還與母親約好,今年春節我不工作,哪兒也不去,與幾個弟妹陪她到海南過春節,好好聊一聊,痛痛快快聊一聊。以前,我節假日多為出國,因中國過節,外國這時不過節,正好多一些時間工作,這次我是徹底想明白了,要陪陪媽媽,我這一生還沒有好好陪過她。沒想到終成泡影。

8號那天,圓滿結束對伊朗的訪問,我們剛把胡副主席送上飛機,就接到紀平的電話,説我母親上午10時左右,從菜市場出,提着兩小包菜,被汽車撞成重傷,孫總已前往昆明組織搶救。由於相隔千萬裏,伊朗的通信太差,真使人心急火燎。飛機要多次中轉才能回,在巴林轉機要呆6.5個小時,真是心如煎熬,又遇巴林雷雨,飛機又延誤兩個小時,到曼谷時又再晚了十分鐘,沒有及時趕上回昆明的飛機,直到深夜才趕到昆明。

回到昆明,就知道媽媽不行了,她的頭部全部給撞壞了,當時的心跳、呼吸全是靠藥物和機器維持,之所以在電話上不告訴我,是怕我在旅途中出事。我看見媽媽一聲不響地安詳地躺在病牀上,不用操勞、煩心,好像她一生也沒有這麼休息過。

我真後悔沒有在伊朗給母親一個電話。7日胡副主席接見我們隨行的企業負責人,我彙報了兩、三分鐘,説到我是華為公司的時候,胡副主席伸出4個指頭,説四個公司之一。我本想把這個好消息告訴媽媽,説中央首長還知道我們華為。但我沒打,因為以前不管我在國內、國外給我母親打電話時,她都嘮叨:你又出差了,非非你的身體還不如我好呢,非非你的皺紋比媽媽還多呢,非非你走路還不如我呢,你這麼年紀輕輕就這麼多病,非非,糖尿病參加宴會多了,壞得更快呢,你的心臟又不好。我想伊朗條件這麼差,我一打電話,媽媽又嘮叨,反正過不了幾天就見面了,就沒有打。而這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憾事。由於時差,我只能在中國時間8日上午一早打,告訴她這個喜訊,如果我真打了,拖延她一兩分鐘出門,也許媽媽就躲過了這場災難。

我看了媽媽最後一眼後,媽媽溘然去世。1995年我父親也是因為在昆明街頭的小攤上,買了一瓶塑料包裝的軟飲料喝後,拉肚子,以致全身重要器官功能衰竭去世。

(節選自任正非《我的父親母親》)

【注】任正非,1944年10月25日出生,全球第一大通訊運營商深圳華為公司總裁,我國民族企業家的傑出代表。1987年集資21,000元人民幣創立華為公司,經過多年艱苦卓絕的奮鬥,20xx年該公司進入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20xx年他本人被美國《財富》雜誌評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商界領袖第一名,20xx年蟬聯第一。其父母曾為貴州邊遠山區少數民族的鄉村中學教師。

16.請概括全文的主要內容。(4分)

17.本文強大的藝術感染力並非自任正非對喪母之痛哀傷情緒的宣泄,而是自在敍述過程中對感情的節制。請結合文本分析任正非對感情的節制表現在哪些方面。(5分)

18.華為的成功不僅是任正非本人和他母親的成功,也是中國文化的成功,在他們母子身上,中國文化中最優秀的精神品質得到了最好的體現和傳承。請結合文本歸納分析這些品質具體體現在哪些方面。(6分)

參考答案

16.(1)母親因車禍去世的原因(或過程)(1分);(2)回憶母親對華為取得成就的驕傲和對媒體評論的關心(或擔憂)(1分);(3)回憶母親在電話中的嘮叨(或對自己的叮囑)(1分);(4)自己因錯過給母親打電話而致使母親出車禍而產生的的歉疚、悔恨之情。(1分)

(有其他合理的概括,如母親去世的原因;(1分)回憶母親的嘮叨;(1分)自己出陪領導人訪;(1分)自己錯過給母親打電話的歉疚。(1分),也可以得分。)

17.本文節制的敍述直擊人心,具體表現在:(1)文字樸實,很少使用感情色彩濃厚的形容詞。(2)極少使用常見的排比、比喻、誇張等等常用的修辭手法。(3)作者儘量陳述事實,控制住直接抒情的衝動。(4)沒有很現場化、戲劇化的場景描繪。(5)注重呈現事實而非得出結論。

(答出1點2分,2點得5分。其中每一點結合文本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18.母子兩人都有的中國文化中最優秀的精神品質:(1)不怕吃苦,如:任正非創立華為公司,艱苦奮鬥多年,公司進入世界500強;為企業操勞,景響了身體健康(你的身體還不如我好呢,你的皺紋比媽媽還多,你走路還不如我呢,你這麼年紀輕輕就這麼多病,糖尿病參加宴會多了,壞得更快呢,你的心臟又不好);而母親親自到菜市場買菜,一生忙碌,操勞;(2)質樸、低調不張揚:如母親仍去菜市場,買菜;任正非自認是小公司;(3)達觀,看淡榮辱,如:媽媽是經過文革痛苦煎熬過的,對榮譽不感興趣,對一些不瞭解我們真實情況的文章卻十分憂心(得2分),任正非則對爭議保持沉默;(4)明大理,識大體,如:媽媽盼星星、盼月亮,盼盼嘮嘮家常,一次又一次的落空。他們總是説你工作重要,先工作,先工作。(得2分)任正非是不願意引起爭論,國家紙太貴,為我們這樣一個小公司爭論太浪費。為我們這樣一個小公司,去幹擾國家的宣傳重點,我們也承擔不了這麼大責任;(5)家國情懷,如母親認為政府信任就好,只要企業幹得好,其他都會隨時間的證實而過去的。任正非則一心為企業,錯過平常人的家庭幸福,(或任正非富有創新意識,如:創新公司的運行與管理機制,對別的企業提供幫助;)

(每點2分,其中概括歸納1點1分,舉例分析1分,答出3點可得6分。凡是合理概括都可得分。)

《母親》閲讀答案7

①他感覺和母親很遠,也許真是大了,小的時候天天圍繞在母親的身邊,如今娶妻生子,加上工作忙,他很少有時間回家。

②但這次,他卻必須回家了。

③母親病了,住院了。從醫生的神態中他看出,母親的病很重,而母親也確實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禿禿的杆了。

④母親的頭髮全白了,很小的人窩在白被子裏。他雖然人坐在那裏,可心裏還在想着公司的事情。電話一個接一個,他的手機此起彼伏地響。母親説,你要是忙就去吧,有護士呢。

⑤他笑了笑説,沒事的。其實他很想走,但他又從母親的眼光中看出了留戀。他是家中獨子,父親又去世得早,母親一直沒有再嫁,把他拉扯大極不容易。母親現在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離開,雖然呆在醫院裏一天他要損失幾萬塊。

⑥母親要做各種化驗,於是他有了任務,他要抱着母親放在輪椅上,再把母親放在檢查台上,因為母親已經虛弱到不能走路了。

⑦那是他第一次抱母親。他低下頭去,然後抱起母親,那一剎那,他突然想流淚:他抱過兒子,抱過妻子,全是為着他們撒嬌讓他抱,但他唯一沒有抱過的人是母親,沒想到,母親這樣輕,不足九十斤,身上的骨頭都硌疼了他。母親也很驚慌,説,你抱得動嗎?抱不動我就一點點挪過去就行。

⑧那個瞬間,母親好像有點羞澀,有點不好意思,但同室的人説,你兒子真好,讓兒子抱着感覺怎麼樣?

⑨母親的眼睛就有些濕潤,他的心微微顫抖着,趕緊抱着母親去化驗室。母親的手緊緊勾着他,他知道,母親是想讓他省一些力氣。其實無論怎麼樣,他都是要費這麼大力氣的,但母親這個動作讓他非常感動。

⑩他總以為母親老了,給她足夠的物質生活就夠了,所以更多的愛,他給了兒子和妻子。妻子總是撒嬌着讓他抱。妻子很豐滿,比母親沉很多,但是,他很願意妻子衝他撒嬌的,可是抱了母親他才知道,母親,需要他的擁抱。

{11}那一個月,他把母親抱來抱去,後來母親終於能走路了。

{12}從擁抱過母親開始,他們母子開始交流。母親開始給他講他小時候的故事,他也關了手機,靜靜聽着母親説話。母親的精神一天天好了起來。大夫説,得這種病的人能恢復到這種程度真是個奇蹟。

{13}不久,母親出院了。他又開始忙了,每天都那樣忙,但週末的時候,他必然要回家。而回家後,他第一個動作就是擁抱一下母親,因為他知道,母親需要的不僅僅是金錢,更多的是子女的愛和温暖。

{14}那個擁抱很簡單,但母親説,兒子的擁抱是我晚年最好的禮物,千金難得。那是母親在年夜飯的時候説的,説完,母親悄悄哭了。他的兒子嚷着,奶奶,我也要抱你;他的妻子説,媽,我也要給您擁抱。

{15}那是他吃過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飯。他從此明白,有時候,愛不需要太多語言,只要一個個輕輕的擁抱就可以了。

{16}如果母親還在,那麼,去擁抱自己的母親吧。

1.請指出下面畫線的句子在文中的含義。(4分)

(1)母親現在需要他了,他真的不能離開,雖然呆在醫院裏一天他要損失幾萬塊。

(2)那是母親在年夜飯的時候説的,説完,母親悄悄哭了。

2.第{14}段中寫道:他的兒子嚷着,奶奶,我也要抱你;他的妻子説,媽,我也要給您擁抱。作者這樣寫,藴含着怎樣的深意?(3分)

3.文章中的描寫也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請品析下列幾處畫線的句子。(2分)

(1)母親也確實看上去十分憔悴,好像秋天棉花摘完了,就剩光禿禿的杆了。

(2)他雖然人坐在那裏,可心裏還在想着公司的事情,電話一個接一個,他的手機此起彼伏地響。

4.品讀第{15}段,揣摩揣摩,為什麼説那是他吃過的最美最香甜的年夜飯?(4分)

5.文中他的形象給人的印象很深,結合全文,説説他是一個怎樣的人?(2分)

參考答案:

1、(1)交待損失大,暗示親情勝於金錢。

(2)為被兒子擁抱所藴含着的親情所感動。

2、包含着濃濃愛意的親情感染與傳遞。

3、(1)形象地刻畫了母親的憔悴。

(2)形象地印證了他確實忙。

4、送給母親最好的'關愛擁抱。5、富有孝心。

《母親》閲讀答案8

①母親不是詩人,母親不會寫詩,但是今天,當我坐在寬敞明亮的寫字樓裏,打開電腦寫這篇文章時,竟忽然覺得,母親似乎寫過一首詩----

②十多年前,我上小學。冬天,家鄉鋪天蓋地下了一場雪。風捲着雪花,狂暴地掃蕩着田野村莊,搖撼着古樹的軀幹,把我家的門窗撞得嘩啦啦地響。吃罷早飯,我背上書包上學去。打開房門,一股襲人的寒氣迎面撲來,頓時讓我打個寒噤。我趕緊把門撞上,哆哆嗦嗦地説:“哎呀,好嚇人的風雪喲!”母親從裏屋出來,見我縮頭縮尾的樣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説:“孩子,風雪嚇人嗎?不,冬天的門就是風雪推開的呢。”説着她快步上前,嘩地一聲,房門大開,“走,我們上學去!”

③踏着灑滿積雪的小路,母親給我講了許多有關季節的故事,而且全部和門有關。走到學校的時候,母親有關季節的故事也講完了,連綴起採,竟成了這麼幾句:“花朵把春天的門推開了/綠陰把夏天的門推開了/果實把秋天的門推開了/風雪把冬天的門推開了……”

④説實話,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是詩。但不知為何,母親隨口説的這些話,竟像母親給我身上加的一件禦寒的外衣,讓我身子熱乎乎的。從此,我天天念着它去上學,再不畏懼風霜雪雨。年年如母親所説,飛雪送來了春,花朵盼來了夏,綠陰又迎來果實累累的秋……

⑤歲月如流,人生如流,轉眼十餘年過去。我從大學畢業了,正趕上就業艱難,許多單位下崗分流。毫無門路的我,只得像一隻無頭小鳥似的在人才交流中心亂闖,結果半年過去後,依然沒有找到一份工作。

⑥那天,我又碰了一鼻子灰,悻悻地走出人才交流中心。抬頭望,天空灰濛濛,弄得我的心情更加灰黯。既然城市容不下我,我便想到了回家去。於是,我搭上一輛便車,當天傍晚就來到鄉下。

⑦鄉村的夜説來就來,不一會兒,四周就拉起了黑色的帷幕。我獨立門前,仰望長空,星星閃爍。可在我看來,那些星星卻像在對我眨着嘲笑的眼。我低頭哀歎道:“唉,人倒黴連星星都生厭啊!”然後咚地撞上房門,坐在屋內唉聲歎氣。

⑧母親從裏屋出來,見我垂頭喪氣的樣子,瞥我一眼,深情地説:“孩子,星星生厭嗎?不,黑夜的門就是星星推開的呢。”説着她快步上前,嘩地一聲,房門大開,“走,我們看星星去。”

⑨坐在滿天星斗的院壩,母親給我講了許多有關人生的故事,而且全都和門有關。天快亮的時候,母親有關人生的故事也講完了,連綴起來,竟成了這麼幾句:“星星把黑夜的門推開了/黑夜把堅韌的門推開了/堅韌把成功的門推開了/成功把生活的門推開了……”

⑩説實話,我當時並不知道這是詩。但不知為何,母親隨口説的這些話,竟像母親給我的心加了一件禦寒的外衣,讓我心裏熱乎乎的,我雖然未置一詞,但是我卻知道了自己應該怎樣去做。

13.文章兩處寫了母親給“我”以力量,請分別寫出是在什麼時候給的。(4分)

第一次: 不願上學時,或懼怕風雪時;第二次: 找不到工作時,或心情沮喪時。

14.第⑦段中畫橫線的句子屬於什麼描寫?有什麼作用?(3分)

屬於環境描寫描寫,作用是:烘托我找不到工作時沮喪、鬱悶的心理。

15.聯繫上下文理解第⑩段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深刻含義。(3分)

答案:母親教會我在挫折中學會堅強,在逆境中尋找希望,使我懂得了如何樂觀地面對生活。

16.文中的母親是一個怎樣的人?用簡要的語言加以概括。(寫出四點)(4分)

答案:母親是一位樂觀堅強,富有智慧,聰明能幹,循循善誘(或善於教育、激勵孩子),富有愛心,富有詩意,樸實温柔的人。

17.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悟,用“ ▲ 把 ▲ 的門推開了”的句式,寫四行句子,連綴成一首題為“把門推開”的小詩。(不能抄文中的詩句)(4分)

把門推開

例:讀書把知識的門推開了。運動把健康的門推開了。遊戲把快樂的餓門推開了。理解把友誼的門推開了。

《母親》閲讀答案9

奶奶與母親

母親走時,我17歲。

奶奶走時,我18歲。

母親在臨終的時候,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奶奶活着的時候,也給我講了一個故事。

母親和奶奶講的是同一個故事。

母親説,村子盡頭的那座念母橋,是兩代祖上給取的名字,為的是紀念一位老母親。

有一位母親30多歲的時候,她有個兒子七八歲。有一天,下着雨,兒子走在前頭,母親走在後面,因為路滑,兒子一不小心從橋上掉了下去,落到水裏。母親瞧見,瘋了似的跳進水裏,一把抓住兒子。只可惜,母親不會游泳,只知道在河水裏拼命地托起兒子。正在危急關頭,幸好有位水性很好的路人經過,將母子倆救了起來。路人責備這位母親説:“你一個婦道人家,又不會游泳,怎麼能跳進水裏呢?”母親只知道一遍遍地感謝他救了自己的兒子,並給他下跪磕頭。

幾十年後,像是天意的安排一樣。有一天,母子倆再次經過這座橋。只不過這時母親已經60多歲了,由於多年的操勞,她行動已經很不便,但依然走在後頭。老母親腳一滑,從橋上掉到了水裏。兒子回頭看到母親落水,橋離水面並不高,兒子手裏拿着扁擔,於是他站在橋上,把扁擔伸向水面,喊母親快抓住。只可惜,老母親連伸手的力氣也沒有,被洪水沖走了。

一天後,人們在下游發現了那位老母親的遺體,都抹着淚説:母疼兒如長江水,兒孝母只扁擔長啊。

母親講完這個故事,欲言又止。我看到他顯得很疲憊,説:“您別講了吧,我明白,我們會照顧好奶奶的。”母親很欣慰地點了點頭。

那時母親已經在病牀上躺了3個月,生命到了最後時刻。

那些日子裏,母親終日以淚洗面,卻從未發現奶奶有任何悲傷的表情,她依然像往常一樣,每天早早地起牀,給雞餵食,然後做飯。

每當親戚或鄉鄰來探望母親的時候,奶奶都像往常一樣微笑着跟他們拉家常,像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兒子快要離去一樣。

來來往往的人都搖頭,歎息説,沒想到奶奶老糊塗了,自己兒子的生命快到盡頭了,她卻像沒事人一樣。我也一直覺得奶奶是老糊塗了,因為我好幾次看到奶奶走到母親病牀前,伸出蒼老的手撫摸着母親的額頭,衝着母親微笑,問他想吃什麼,並告訴母親不用擔心她,她的身體好着呢,一定可以活到曾孫子出生,還可以帶曾孫呢。

沒過多少日子,母親安詳地離開了人世。那天,家裏人哭成一團,唯獨奶奶沒有流淚,她一個人坐在那裏,眼睛一直看着門口,無論誰叫她,她也不應不動。

第二天我才發現,奶奶的頭髮已經找不到一根黑色的了。我突然間覺得奶奶一下子老了十幾歲。

在母親去世後的一個星期,奶奶連一粒米都未曾下肚。

一個月後的一天,在奶奶的牀前,奶奶拉着我的手,給我講了母親講過的故事。講完,奶奶木然地望着窗户,自言自語地説:“母疼兒是長江水,娘不想讓你走得有牽掛啊。”

我説:“奶奶,如果你想母親了,就哭出來吧。”奶奶説:“孩子,奶奶的淚早已在心裏流乾了。”

8個月後,奶奶也離開了人世,在一個大家不曾想到的夜裏,奶奶睡下後便沒有再醒過來。

  (選自20xx. 10《讀者》作者尹定瀚)

1.讀完文章,你是如何理解奶奶對病危母親那種平靜的態度的?(3分)

2.奶奶對母親的愛看似平靜超然,實則刻骨銘心,請你結合文章找出依據。(3分)

3.這篇文章中轉引的故事用了哪種表現手法?有何用意?(3分)

4.本文的行文章法很特別,採用了雙線結構:寫故事中母子之愛與現實中母子之愛。試分析比較現實中和故事中母子之愛有何異同?(3分)

5.讀了本文之後,每個人都會被文中母親那種無私的愛所感動,請你結合所知道的讚美母愛的詩詞諺語寫一句感謝母親的話。(2分)

答案:

1. 奶奶表面上對病危的母親沒有表現出過多的悲傷留戀,實質上是不想讓她的兒子帶着牽掛離去,表達了奶奶對母親深藏不露的愛。。

2. 母親去世後,奶奶的頭髮一夜變白;一個星期奶奶一粒米都未曾下肚;“我”勸奶奶“想母親就哭出來”,奶奶説“淚早已在心裏流乾了”。

3. 用來對比手法;兒子落水,不會水的母親下水施救;母親落水,年輕力壯的兒子僅伸出扁擔施救。用意在於自然引出故事的主旨:母疼兒如長江水,兒孝母只扁擔長。

4.現實中和故事中的母親都很愛自己的兒子,但表現不同。現實中的母親對兒子的愛表現得更理性、更深沉;現實中的兒子對母親的愛遠遠超過了故事中的兒子,在自己無力盡孝的情況下,讓孫子承擔起為奶奶盡孝的責任。

5.可供引用的諺語詩句:兒行千里母擔憂。養兒方知父母恩。天地寬大,父母恩大。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具體答案略。

《母親》閲讀答案10

(1)在家裏,母親最愛呆的地方就是窗前。

(2)自從搬進樓房,母親就很少下樓,我們都囑咐她,她自己也格外注意:樓層高、樓梯陡,自己老了,如果磕着碰着就會給孩子添麻煩。每天我們在家的時候,她和我們一起忙家務,手腳不拾閒兒;我們一上班,孩子一上學,家裏只剩下她一個人時,大部分時間,她就呆在窗前。

(3)那時,母親的房間,一張牀緊靠着窗子,那扇朝南的窗子很大,幾乎佔了一面牆,母親坐在牀上,靠着被子,窗前的一切就一覽無餘。陽光總是那樣燦爛,透過窗子照得母親全身暖洋洋的,母親就像向日葵似的特別愛追着太陽烤,讓身子有暖烘烘的感覺。有時候,不知不覺她就依着被子上睡着了。一個盹打過來,睜開眼睛,她會接着望窗外。

(4)窗外有一條還沒有完全修好的馬路,馬路對面是一片工地,恐龍似的腳手架簇擁着正在蓋起的樓房,a切割着那片湛藍湛藍的天空,遮擋了遠處的視線。由於馬路沒有完全修好,來往的車輛不多,人也很少,窗前大部分時間是安靜的,只有太陽在悄悄地移動,從窗子這邊移到另一邊,然後移到窗後面,留給母親一片陰涼。

(5)我們回家,只要走到樓前,抬頭望一下那扇窗子,就能看見母親的身影。窗子開着的時候,母親花白的頭髮會迎風擺動,窗框就像恰到好處的畫框。等我們爬上樓梯,還沒掏出鑰匙,門已經開了,母親站在門口。不用説,我們從樓下看見母親時,母親也看見了我們。那時候,我們永遠不怕忘記帶房門鑰匙,有母親在窗前守候着,門後面總會有一張温暖的臉龐。有時候我們晚上很晚才回家,樓下已經黑乎乎一片了,窗前的母親也能看見我們。其實,母親早就老眼昏花,不過是憑感覺而已,可她的感覺從來都是十拿九穩,她總是那樣及時地出現在家門的後面,替我們早早地打開門。

(6)母親最大的樂趣,是對我們講她這一天在窗前看見的新聞。她會告訴我們,今天馬路上開過來的汽車比往常多了幾輛;今天對面的路邊卸下好多的沙子;今天咱們這邊的馬路邊栽了小樹苗;今天她的小孫子放學和同學一前一後追趕着,像一陣風似的;今天還有幾隻麻雀落在咱家的窗台上……都是些平淡無奇的小事,但她有棗子一棍子,沒棗子一棒子地講起來時津津有味。

(7)母親不愛看電視,總説她看不懂那玩意兒,但她看得懂窗前這一切,這一切都像是放電影似的,演着重複的和不重複的瑣瑣碎碎的故事,溝通着她和外界的聯繫。有時候,望着窗前的一切,她會生出一些東一榔頭西一棒子的聯想,大多是些陳年往事,不過是過去住平房時的陳芝麻爛穀子,就是沉澱在農村老家時,她年輕的回憶。聽母親講述那些八竿子都打不到一起的事情,讓我感到歲月的流逝,人生的滄桑就是這樣在她的眼睛裏和窗前閃現着。有時候,我偶爾會想,要是把母親的這些都寫下來,那才是真正的意識流呢。

(8)母親在這座新樓裏一共住了五年。母親去世後,好長一段時間,我出門總是忘記帶鑰匙,而每一次回家走到樓下的時候,我也總是習慣地望望樓上的那扇窗,b可那空蕩蕩的窗像是沒有畫幅的鏡框,像是沒有了牙齒的癟嘴。這時,我才明白那五年裏窗前母親的身影對我們是那麼的珍貴而温馨,才明白窗前有母親的回憶,也有我們的回憶。

(9)當然,更明白了:只要母親在,家裏的窗前就會有母親的身影。那是每個家庭裏無聲卻最動人的一幅畫。(作者肖復興,原文有改動)

1.文章第(6)段説母親最大的樂趣,是對子女講她這一天在窗前看見的“新聞”,又説那是“都是些平淡無奇的小事”,前後是否矛盾?為什麼?

2.文章開篇説“在家裏,母親最愛呆的地方就是窗前”,請結合全文,分析其中的原因。(6分)

3.第(9)段在文章的結構和內容上有什麼作用?(3分)

4.揣摩文中兩處畫線的句子,然後回答問題。(6分)

(1)體味a句中 “切割”一詞所包含的人物的思想感情。

(2)b句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它的表達效果。

參考答案:

1.不矛盾。“新聞”是從母親的角度來説的,“平淡無奇的小事”是從子女的角度來説的。母親成天站在窗前,所見所聞非常有限,所以在子女看來是平淡無奇的小事,在母親看來就是新聞了。這樣寫,突出了母親生活的單調、寂寞。

2.(1)因為母親不能下樓,她對外界的感知就是通過“窗”,“窗”是聯繫母親和外界的紐帶。(2)“窗”是母親目送子女出去、盼望子女歸來的地方,“窗”是聯繫母親和子女的紐帶。(3)“窗”還連接着母親的現在和過去,窗前的一切,會使她聯想起一些陳年往事。

3.收束全文,點明主旨,深化文意。

4.(1)表現出了人物面對窗外自然風景被新建的樓房破壞和遮蔽的無奈、痛苦之情。(2)比喻。生動形象地將失去母親的窗比作沒有畫幅的鏡框和沒有牙齒的癟嘴,突出了母親在子女心中的重要地位,表達了作者對母親的追憶和思念。

Tags:母親 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