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貞觀政要·安邊》閲讀理解答案及譯文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3.14W

貞觀四年,突厥頡利為李靖所擊敗,其部落多來歸降。詔議安邊之策。中書令温彥博議:“請於河南處之,得為捍蔽,又不離其土俗,因撫之,一則實空虛之地,二則示無猜之心。”太宗從之。

《貞觀政要·安邊》閲讀理解答案及譯文

祕書監魏徵曰:“匈奴自古至今,未有如斯破敗,此是上天剿絕。陛下以其為降,不之誅,即宜遣發河北,居其舊土。陛下以內地居之,且今降者幾至十萬,數年之後,滋息過倍,居我肘腋,將為後患,尤不可處以河南也。”温彥博曰:“天子之於萬物也,有歸我者則必養之。今突厥破除,餘落歸附,陛下棄而不納,非天子之道,臣愚亦謂不可,宜處之河南。”魏徵曰:“晉代有魏時,胡部落分居近郡,江統勸逐出塞外,武帝不聽其言,數年之後,遂傾漉、洛,前車之鑑也。陛下必用彥博言,遣居河南,所謂養虎自遺患也。”彥博又曰:“臣聞聖人之道,無所不通。突厥餘魂,以命歸我,收居內地,教以禮法,選其酋首,遣居宿衞,畏威懷德,何患之有?”又曰:“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後孤恩失信圍煬帝於雁門。今陛下仁厚,從其所欲,河南、河北,任情居住,各有酋長,不相統屬,力散勢分,安能為害?”

給事中杜楚客進曰:“北狄人面獸心,難以德懷,易以威服。今令其部落散處河南,逼近中華,久必為患。至如雁門之役,雖是突厥背恩,自由隋主無道。中國以之喪亂,豈得雲興復亡國以致此禍?夷不亂華,前哲明訓,存亡繼絕,列聖通規。臣恐事不師古,難以長久。”太宗嘉其言,方務懷柔,未之有也。卒用彥博策,自幽州至靈州,置順、佑、化、長四州都督府以處之,其人居長安者且萬家。

(《貞觀政要·安邊》,有刪改)

1. 下列對文言文中有關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一則實空虛之地 實:充實

B. 文中的“河北”“河南”是指黃河以北,黃河以南,大致等同於今天的河北省和河南省。

C. 江統勸逐出塞外 勸:勸説

D. “者”作為文言虛詞,主要用作代詞、助詞和語氣詞,在本文中的“者”都是用作代詞。

2. 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A.①突厥頡利為李靖所擊敗 ②今陛下仁厚,從其所欲

B.①且今降者幾至十萬 ②其人居長安者且萬家

C.①陛下以內地居之 ②突厥餘魂,以命歸我

D.①天子之於萬物也 ②何患之有

3.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後∕孤恩失信∕圍煬帝於雁門

B.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後孤恩失信∕圍煬帝於雁門

C.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後∕孤恩失信∕圍煬帝於雁門

D. 隋文帝勞兵馬∕費倉庫∕樹立可汗令∕復其國∕後孤恩失信∕圍煬帝於雁門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對於如何安置受降的突厥部落,朝中大臣温彥博和魏徵針鋒相對,各抒己見,莫衷一是。

B.魏徵認為匈奴能夠主動投降是因為匈奴自古以來從未這樣慘敗過,把匈奴安置在內地,不如把他們發配到黃河以北地區,讓他們原地居住以絕後患。

C. 温彥博認為把突厥人安置在內地,傳授給他們禮教法令,選拔他們的`首領,派遣他們守衞京師,他們就會畏懼大唐的威嚴,感激大唐的恩德。

D. 隋煬帝被困雁門關,杜楚客認為不僅因為突厥背信棄義,隋煬帝昏庸無道也是重要的原因。

答案:

1.C 解析:“勸”是“勸説”的意思。注意在這裏不是“勸學”之“勸”。

2.C 解析:A項前一個“所”為助詞,與“為”構成“為……所”結構,共同表示被動;後一個“所”助詞,置於動詞之前,表示……的人、……事物(情況)、……的地方,這裏是指……事物(情況)。B項前者是連詞,“並且”;後者是副詞,“將要”。C項都是介詞,“把”;D項前者是結構助詞,置於主語和介賓詞組(後置狀語)之間,表示強調介賓詞組,不譯;後者標誌性助詞,作為提賓標誌,不譯。

3.B

4. C 詳解:本題考查對文言文的思想內容和寫作特點的把握能力。C項涉及的相關句子為“蒼既罷,……為衞士令。”是“(朝廷)派衞兵駐守那裏”,而不是“派遣他們守衞京師”。

【參考譯文】

貞觀四年,突厥頡利(可汗)被李靖打敗,頡利統屬的部落很多都歸順了大唐,於是,唐太宗下詔討論安定邊境的政策。中書令温彥博建議説:“請在黃河以南地區安置突厥人,(這樣做),既能夠把他們當作中原的屏障,同時又不讓他們遠離本土、不改變他們的習俗,(以便)趁機安撫他們。一來可充實空虛的邊塞,二來可體現朝廷對他們沒有猜疑之心。”太宗對温彥博的建議很是贊同。

祕書監魏徵卻堅決反對説:“匈奴自古以來從來沒有像這樣慘敗過,這是上天要誅殺他們。陛下鑑於他們乃主動受降,因此沒有將他們處死。依臣之見,應當把他們發配到黃河以北地區,讓他們居住在自己的土地上。陛下如今讓他們在中原內地居住,並且降兵達幾萬,乃至十萬之眾,幾年以後,他們的人數還會成倍增長,讓他們生活在我們身邊,將來可能會成為心腹之患,所以千萬不可把他們安置在黃河以南。”温彥博反駁説:“天子對於萬事萬物,只要歸順,都應該收養。如今突厥兵敗,餘部前來歸降,如果陛下對他們棄置一邊不接納他們,這不是天子的做法。我雖愚鈍也認為陛下不應採取抑制少數民族的政策,而應把他們安置在黃河以南地區。”魏徵據理力爭地説:“晉朝取代魏國的時候,胡部落常常在周邊地區活動,江統勸説晉武帝把他們逐出塞外,晉武帝不聽,幾年之後,胡部落勢力大增,將很多地方據為己有,前車之鑑不遠。陛下如果採納温彥博的意見,讓他們在黃河以南地區居住,就是所説的養虎給自己留下禍患。”温彥博又説:“我聽説,聖人之道無不通達。突厥的殘餘部落,把性命交付給我們(歸順我們)。(我們)把他們安置在中原內地,並傳授給他們禮教法令,選拔他們的首領,派衞兵駐守那裏,讓他們畏懼大唐的威嚴,感激大唐的恩德,這有什麼可擔憂的呢?稍停片刻,他繼續説道:“隋文帝興師動眾,耗盡了國庫,扶持突厥可汗,讓他回到舊地,後來可汗背信棄義,把隋煬帝圍困在雁門。現在,陛下仁慈寬厚,聽憑他們的意願,無論是河南、河北,任由他們選擇居住的地方,突厥部落眾多,每個部落都有自己的酋長,他們內部不統一,力量分散,怎麼會對我們中原政府危害呢?”給事中杜楚客與温彥博同一陣線,説:“北方異族人面獸心,難以感化,用武力容易使他們臣服。現在讓他們的部落散居在黃河以南,靠近中原政府,長此以往,必有禍患。至於隋煬帝在雁門關被困一事,雖是因為突厥背信棄義所致,隋煬帝昏庸無道也是重要的原因。中原因為這件事衰敗滅亡,怎能歸咎於中原政府對少數民族的扶持政策?少數民族不會擾亂華夏民族,這是先哲們總結的經驗。讓快要死亡的人活下去,讓行將滅絕的東西延續下去,這是古代聖賢通行的原則。臣恐怕如果不遵照古訓,大唐將難以長久啊!”唐太宗聽後,唐太宗贊同他的意見,(於是對少數民族)採取懷柔政策,這在歷史上是從來沒有過的。後來唐太宗採納温彥博的政策,從幽州至靈州,設置了順、佑、化、長四州安置歸順的突厥部落,從這以後,到長安定居的突厥人達萬家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