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有關宋濂《大言》試題閲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1.05W

大 言①

有關宋濂《大言》試題閲讀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譯

〔明〕宋 濂

秦有尊盧沙者,善誇談,居之不疑。秦人笑之,尊盧沙曰:“勿予笑也,吾將説楚以王國之術。”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關吏縶之。尊盧沙曰:“慎毋縶我,我來為楚王師。”關吏送諸朝。大夫置館之,問曰:“先生不鄙夷敝邑,不遠千里,將康我楚邦。承顏色日淺,未敢敷布腹心;他不敢有請,姑聞師楚之意何如?”尊盧沙怒曰:“是非子所知!”大夫不得其情,進於上卿瑕②。瑕客之,問之如大夫。尊盧沙愈怒,欲辭去。瑕恐獲罪於王,亟言之。王趣見,未至,使者四三往。及見,長揖不拜,呼楚王謂曰:“楚國東有吳越,西有秦,北有齊與晉,皆虎視不瞑。臣近道出晉郊,聞晉約諸侯圖楚,刑白牲③,列珠盤玉敦,歃血以盟曰:‘不禍楚國,無相見也!’且投璧祭河,欲渡。王尚得奠枕而寢耶?”楚王起問計。尊盧沙指天曰:“使尊盧沙為卿,楚不強者,有如日!”王曰:“然敢問何先?”尊盧沙曰:“是不可空言白也。”王曰:“然。”即命為卿。居三月,無異者。已而晉侯帥諸侯之師至,王恐甚,召尊盧沙卻之。尊盧沙瞠目視,不對。迫之言,乃曰:“晉師鋭甚,為王上計,莫若割地與之平耳。”王怒,囚之三年,劓④而縱之。尊盧沙謂人曰:“吾今而後知誇談足以賈禍。”終身不言。欲言,捫鼻即止。

君子曰:戰國之時,士多大言無當,蓋往往藉是以媒利祿。尊盧沙,亦其一人也。使晉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未久輒敗,亦不幸矣哉!歷考往事,矯虛以誑人,未有令後者也。然則尊盧沙之劓,非不幸也,宜也。 (選自《明代散文選注》)

【註釋】①《大言》:又名《尊盧沙》; ②瑕:人名,楚國的上卿;

③刑白牲:宰殺白馬,古代諸侯盟誓時要宰殺毛色純一是牲畜; ④劓:一種酷刑,割掉鼻子。

1.對下列語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關吏送諸朝 諸:“之於”的合音

B.將康我楚邦 康:使……富強

C.姑聞師楚之意何如 師:以……為師

D.王趣見,未至 趣:急忙、催促

2.下列各組語句中,全部表明尊盧沙大言不慚的一組是(3分)

①善誇談,居之不疑 ②慎毋縶我,我來為楚王師

③瑕恐獲罪於王,亟言之 ④不禍楚國,無相見也

⑤使尊盧沙為卿,楚不強者,有如日 ⑥吾今而後知誇談足以賈禍

A.①③④ B.③④⑥ C.②⑤⑥ D.①②⑤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尊盧沙好説大話,遭秦人嘲笑。他大言不慚:你們不要譏笑我,我將不遠千里到楚國去,向楚王陳説使國家強盛之法。

B.楚國的大夫和上卿瑕都想聽聽尊盧沙怎樣使楚國強盛起來,尊盧沙很惱怒,認為他們不配和他説話,甚至想告辭而去。

C.尊盧沙為卿,三個月卻沒有特異表現,諸侯之師入侵,他提出割地求和,楚王大怒,將其拘禁三年,割掉鼻子後放還。

D.君子認為,戰國時讀書人大多好説大話,想以此謀求富貴,弄虛作假者都沒有好結局,尊盧沙被割掉鼻子是罪有應得。

4.請把文言文閲讀材料中畫線的語句翻譯成現代漢語。(9分)

(1)翩翩然南。迨至楚境上,關吏縶之。(3分)

譯文: 。

(2)“然敢問何先?”尊盧沙曰:“是不可空言白也。”(3分)

譯文: 。

(3)使晉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3分)

譯文: 。

5.請用斜線()給下面短文中畫線的部分斷句。(斷句不超過6處)(3分)

張無垢謫橫浦,寓城西寶界寺。其寢室有短窗,每日昧爽,輒執書立窗下就明而讀如是者十四年洎北歸窗下石上雙趺之跡隱然至今猶存。 (選自北宋·羅大經《鶴林玉露》)

【答案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C項“師”是名詞活用為動詞,(以老師的身份)教導、教誨,而不是意動用法。該項的判斷是難點,要根據前面的文意進行推斷。A項“諸”,“之於”,這是中學教材的高頻詞語;B項“康”是使動用法;D項“趣”是通假字,通“促”。這三項解釋正確。

2.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篩選信息、理解重要語句的能力。緊扣“大言不慚”逐一排查:③是楚國的上卿瑕急忙向楚王稟報;④是晉國與諸侯攻打楚國的誓言;⑥是尊盧沙的痛悔之言。這三項與“大言不慚”無關,將其排除。

3.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章內容、歸納要點的能力。該項“三個月卻沒有特異表現”説法有誤,這是對文中“居三月,無異者”的錯誤理解。該句意為:過了三個月,楚國沒有發生什麼異常情況。結尾部分説“使晉兵不即至,或可少售其妄”,意思是:如果晉國軍隊不馬上到來,或許他還可以稍稍施展欺妄的伎倆。也就是説,沒有異常情況發生,尊盧沙還能靠説大話混日子。由此可知,“異”是異常情況,而不是特異表現。

4.(1)(尊盧沙)飄飄然地向南方的楚國走去。等他到達楚國的邊境,把守邊關的官吏拘捕了他。

(2)“既然這樣,冒昧請問一下,(我們)先做哪一件事?”尊盧沙説:“這是不能空口白説的。”

(3)假使晉國的'軍隊不馬上侵入(楚國),(尊盧沙)或許還可以稍稍施展他欺騙虛假的(伎倆)。

【解析】本題考查理解文意、翻譯句子的能力。答題要抓住關鍵詞,踩上得分點,同時要緊扣文意,注意特殊句式,翻譯時要適當增補詞語、調整語序等。(1)採分點:南—動詞,向南而去;迨—等、等到;縶—拘捕。(2)採分點:然一(既然)這樣;何先—“先何”的倒裝,先做什麼;空—空口。(3)採分點:使一表假設,假使、如果;或—表推測,或許、也許;少—通“稍”,稍稍,這是難點,是決定該句能否翻譯通順、準確的關鍵;售—施展、兜售。

【譯文】秦國有一個叫尊盧沙的人,好説大話,並且處在這種情況下還對自己深信不疑。秦國人譏笑他,尊盧沙説:“不要嘲笑我,我將要向楚王陳説統治國家的方法。”於是,飄飄然地向南方的楚國走去。等他到達楚國的邊境,把守邊關的官吏拘捕了他。尊盧沙説:“當心!千萬不要拘捕我,我是來當楚王的老師的。”邊關守吏送他到朝廷上。大夫把他安置在賓館裏,問他説:“先生不輕視我們偏遠的國家,不以千里為遠,來扶助壯大我們楚國。有幸和您接觸的時間還不長,不敢傾吐自己的心裏話。其他事不敢多問,暫且想聽聽您來做楚王老師的想法如何?”尊盧沙發怒説:“這不是你所能知道的!”大夫打聽不到尊盧沙的真實意圖,只是把他送到上卿瑕那裏。瑕以賓客之禮接待他,也像大夫那樣地問他。尊盧沙更加惱怒,作出想告別離去的樣子。瑕怕得罪了楚王,急忙進宮稟報。楚王催促尊盧沙來見面,尊盧沙還沒有到達,派去的使者已經去請了三四趟。等到見了楚王,尊盧沙只是拱手而不跪拜,召喚楚王對他説:“楚國東面有吳國和越國,西面有秦國,北面有齊國和晉國,這些國家都虎視眈眈地窺伺着楚國。我最近路經晉國邊境,聽説晉國要約同其他諸侯國圖謀進攻楚國,宰了白馬,陳列着珠盤玉敦,嘴脣上塗着牲血,盟誓説:‘不使楚國遭禍,誓不相見!’並把璧玉投入河中,以祭祀河神,將要渡河。楚王你還能安枕而睡嗎?”楚王站起來詢問對策。尊盧沙指着天立誓説:“如果讓我尊盧沙為卿,楚國不強盛的話,有這太陽來作證!”楚王説:“既然這樣,冒昧請問一下,(我們)先做哪一件事?”尊盧沙説:“這是不能空口白説的。”楚王説:“對。”於是馬上任命他為卿。過了三個月,沒有什麼異常情況。不久晉侯率領各國諸侯的軍隊到達,楚王非常恐懼,召尊盧沙商量退敵之計。尊盧沙瞪大了眼睛,説不出話來。逼着他講,他才説:“晉國的軍隊鋭勇無比,替你楚王着想,最好的辦法,不如割地和晉國講和。”楚王大怒,把尊盧沙關了三年,割掉鼻子才放了他。尊盧沙對人説:“我從今以後才知道説大話是足以招惹禍患的。”從此他終身不再講話。想講,一摸到被割的鼻子就止住了。

君子評論説:戰國時,讀書人大多好説大話,不着邊際,大概往往是想借助大話來謀求富貴。尊盧沙也是其中的一人。假使晉國的軍隊不馬上侵入(楚國),(尊盧沙)或許還可以稍稍施展他欺騙虛假的伎倆。但他沒有多久就遭失敗,這也是不幸的了。一一考察過去的事情,凡是弄虛作假欺騙人的,都沒有好結局。這樣看來,尊盧沙被割掉鼻子,並非不幸,而是他應得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