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焚驢志文言文的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1.21W

導語:文言文閲讀需要在順利翻譯的基礎上理解全文內容,體味古人表達的思想和情感。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焚驢志文言文閲讀答案內容,一起來看看吧。

焚驢志文言文的閲讀答案

閲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焚驢志

王若虛

歲己未,河朔大旱,遠邇焦然無主賴。鎮陽帥自言憂農,督下祈雨甚急。厭禳①小數,靡不為之,竟無驗。既久,怪誣之説興。適民家有產白驢者,或指曰:“此旱之由也。雲方興,驢輒仰號之,雲輒散不留。是物不死,旱胡得止?”一人臆倡,眾萬以附。帥聞,以為然,命亟取,將焚之。

驢見夢於府之屬某曰:“冤哉焚也!天禍流行,民自罹之,吾何預焉?吾生不幸為異類,又不幸墮於畜獸。乘負駕馭,惟人所命;驅叱鞭棰,亦惟所加。勞辱以終,吾分然也。若乃水旱之事,豈其所知,而欲置斯酷歟?孰誣我者,而帥從之!禍有存乎天,有因乎人,人者可以自求,而天者可以委之也。殷之旱也,有桑林之禱,言出而雨;衞之旱也,為伐邢之役,師興而雨;漢旱,卜式請烹弘羊;唐旱,李中敏乞斬鄭注。救旱之術多矣,盍亦求諸是類乎?求之不得,無所歸咎,則存乎天也,委焉而已。不求諸人,不委諸天,以無稽之言,而謂我之愆。嘻,其不然!暴巫投魃②,既已迂矣,今茲無乃復甚?殺我而有利於人,吾何愛一死?如其未也,焉用為是以益惡?濫殺不仁,輕信不智,不仁不智,帥胡取焉?吾子,其屬也,敢私以訴。”

某謝而覺,請諸帥而釋之。人情初不懌也。未幾而雨,則彌月不解,潦溢傷禾,歲卒以空。人無複議驢。

【注】①厭禳:以巫術祈禱鬼神除災降福。②投魃(bá):驅趕旱鬼。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怪誣之説興 怪:詭怪

B.而謂我之愆 愆:過失

C.吾何愛一死 愛:喜愛

D.人情初不懌也 懌:愉快(高興)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組是

A.適民家有產白驢者 / 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過秦論》)

B.若乃水旱之事,豈其所知/ 若入前為壽,壽畢,請以劍舞(《鴻門宴》)

C.盍亦求諸是類乎 / 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勸學》)

D.如其未也,焉用為是以益惡/ 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3.下列各句對原文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河朔一帶大旱,鎮陽帥自言憂農,似乎是一個體恤百姓的好官,可採取的措施荒唐可笑,作者用欲抑先揚的`手法活畫出一個迂腐無能而又貌似憂民勤政的官僚形象。

B.文章列舉“殷之旱”、“衞之旱”、“漢旱”、“唐旱”等歷史記載,進一步證明了“人為”的禍害,也表現出作者是相信“天旱”乃出於“人為”的説法的。

C.文章交待了鎮陽帥“焚驢祈雨”的荒唐舉動後,宕開一筆,在正面敍述的同時,又以“白驢託夢”的間接表述,更激烈地諷刺了迷信的無稽和昏官的無能。

D.“釋驢”之舉再一次揭示了鎮陽帥之迂腐無能,而“未幾而雨”所引起的“歲卒以空”正是這種無能帶來的直接後果。

4.將閲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帥聞,以為然,命亟取,將焚之。(4分)

(2)吾子,其屬也,敢私以訴。(3分)

(3)未幾而雨,則彌月不解。 (3分)

5.下列文句斷句不正確的一項是

A.姥初有愠色/因謂姥曰/但言是王右軍書/以求百錢邪/姥如其言/人競買之/他日/姥又持扇來/羲之笑而不答。

B.客曰/今者薄暮/舉網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

C.過秦論者/論秦之過也/秦過只是末句仁義不施/一語便斷盡/此通篇文字/只看中間然而二字一轉/未轉以前/重疊只是論秦如此之強/既轉以後/重疊只是論陳涉如此之微。

D.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歎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

【答案】

1.C

2.D

3.B

4.(1)鎮陽帥聽到了這件事(這樣的話),認為這種説法(觀點)是對的,就立即命令抓回白驢,將要燒死它。(2)您是他的屬僚(下屬),所以,我斗膽私下裏(把此事)向你申訴(告訴你)。 (3)沒多久,就下起了大雨。可是整整一個月也沒有停止。

5.D

【解析】

1.試題分析:愛:吝惜

考點分析: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層級為理解B。

2.試題分析:D疑問代詞,哪裏,怎麼。A助詞,錶停頓,並引出下文/助詞,引出原因(……的原因),也可以不譯。B用作連詞,相當於“至於”/用作代詞,相當於“你”。 C助詞,表示反問語氣,相當於“嗎”、“呢” /介詞,乎:相當“於”,對。

考點分析: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3.試題分析:“也表現出作者是相信‘天旱’乃出於‘人為’的説法的”沒有依據。所列舉的也並非“歷史記載”,其目的是為了證明要解除天旱,首先要“求諸人” 求之不得,再“委諸天”。

考點分析: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篩選文中的信息。能力層級為C;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4.試題分析:本題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後再整體翻譯,並按現代漢語的規範,達到詞達句順。(1)4分,每個分句1分。(2)3分,每個分句1分。“也”字表判斷。 “敢”是表敬副詞。“敢私以訴”省略了主語“我”,必須補充。 “私”,譯為私下,悄悄地。“以訴”是“以之訴”的省略。(3)3分,“雨”下雨1分,“彌月”整月1分,“不解”不停1分

考點分析: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5.試題分析:親老家貧,起為州祭酒。不堪吏職,少日自解歸。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資,遂抱羸疾。歲終,會郡遣督郵至縣,吏請曰:“應束帶見之。”淵明歎曰:“我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

考點分析:理解並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