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水鄉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3.3W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我們很多時候都不得不用到閲讀答案,通過對照閲讀答案可以發現自己的知識盲區。一份好的閲讀答案都具備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水鄉閲讀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水鄉閲讀答案

水鄉閲讀答案1

念奴嬌·水鄉霜落

范成大

水鄉霜落,望西山一寸,修眉橫碧。南浦潮生帆影去,日落天青江白。萬里浮雲,被風吹散,又被風吹積。尊前歌罷,滿空凝淡寒色。

人世會少離多,都來名利,似蠅頭蟬翼。贏得長亭車馬路,千古羈愁如織。我輩清鍾,匆匆相見,一笑真難得。明年誰健,夢魂飄蕩南北。

注:①此詞為范成大充任祈請使出使燕山向金索求北宋諸帝陵時所作。

10. 上闕中所描寫的風景有什麼共同的特點?請結合詞句加以分析。

11. 詞的下闋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情感?

【答案】10. 空闊(遠景、空曠、運遠)。“西山一寸”中的“一寸”,“南浦潮生帆影去”中的“帆影“日落天青江白”中的“天”“江”,“萬里浮雲”中“萬里”,都體現了空闊遼遠的特點。

11. 對人生多離別的傷感;對名利的淡漠(對熱衷於功名利祿者的抨擊):羈留異多的愁苦;對短暫相聚的歡樂;對完成使命的擔憂。

水鄉閲讀答案2

閲讀理解。

水鄉懷舊(節選)

周作人

在水鄉的城裏是每條街幾乎都有一條河平行着,所以到處有橋,低的或者只有兩三級,橋下才通行小船,高的便有六七級了。鄉下沒有這許多橋,可是汊港紛歧,走路就靠船隻,等於北方的用車,有錢的可以專僱,工作的人自備有“出阪”船,一般普通人只好趁公共的通航船隻。

船有兩種,其一名曰埠船,是走本縣近路的,其二曰航船,走外縣遠路,大抵夜裏開。次晨到達。埠船在城裏有一定的埠頭,早上進城,下午開回去,大抵水陸六七十里,一天裏可以打來回的,就都稱為埠船。埠船總數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總有一隻,雖是私人營業,其實可以算是公共交通機關。魯迅短篇小説集《彷徨》裏有一篇講離婚的小説,説莊木三帶領他的女兒往龐莊找慰老爺去,即是坐埠船去的,但是他在那裏使用國語稱作航船,小説又重在描畫人物,關於埠船的東西沒有什麼描寫。這是一種白篷的中型的田莊船,兩旁直行鑲板,並排坐人,中間可以擱放物件。船錢不過一二十文吧,看路的遠近,也不一定。

鄉村的住户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還是本家,上船一看乘客差不多是熟人,坐下就聊起天來,這裏的空氣與那遠路多是生客的航船便很有點不同。

航船走的多是從前的驛路,終點即是驛站,它的職業是送往迎來的事;埠船卻辦着本村的公用事業,多少有點給地方服務的意思,不單是營業,它不但搭客上下,傳送信件,還替村裏代辦貨物。無論是一斤麻油,一尺鞋面布,或是一斤淮蟹,只要店鋪裏有的,都可以替你買來。他們也不寫賬,回來時只憑着記憶,這是三六叔的旱煙五十六文,這是七斤嫂的布六十四文,一件都不會遺漏或是錯誤。它載人上城,並且還代人跑街,這是很方便的事,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別是女太太們,要嫌憎買的不很稱心,那麼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來的時候,自己買了。城市裏本有貨郎擔,挑着擔子,手裏搖着一種雅號“驚閨”或是“喚嬌娘”的特製的小鼓,方言稱之為“袋絡擔”,據孫德祖的《寄龕乙志》卷四里説:“貨郎擔越中謂之袋絡擔,是貨什雜布帛及絲線之屬,其初蓋以絡索擔囊橐衙且售,故云。”後來卻是用藤竹織成,疊起來很高的一種箱擔了,但在水鄉大約因為行走不便,所以沒有,卻有一種便於水行的船店出來,彌補這個缺憾。這外觀與普通的埠船沒有什麼不同,平常一個人搖着櫓,到得行近一個村莊,船裏有人敲起小鑼來,大家知道船店來了,一鬨的出剖河岸頭,各自買需要的東西,大概除柴米外,別的日用品都可以買到,有洋油與洋燈罩,也有芒麻鞋面布和洋頭繩,以及絲線。這是舊時代的辦法,其實卻很是有用的。

我看見過這種船店,趁過這種埠船,還是在民國以前,時間經過了六十年,可能這些都已沒有了也未可知,那麼我所追懷的也只是前塵夢影了吧。不過如我上文所説,這些辦法雖舊,用意卻都是好的。近來在報上時常看見,有些售貨員努力。到山鄉里去送什貨,這實在即是開船店的意思,不過更是辛勞罷了。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埠船( ) 驛路( ) 嫌憎( ) 一鬨( )

2.根據文意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①埠船總數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總有一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見過這種船店,趁過這種埠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稱為“埠船”的原因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埠船”和“航船”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請從最後一段找出能説明其目的的一個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結尾為什麼作者要寫售貨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ù;yì;zēng;hng

2.①大概;②同“乘”,坐

3.埠船在城裏有一定的埠頭,早上進城,下午開回去,大抵水陸六七十里,一天裏可以打來回的,就都稱為埠船。

4.不同:埠船走本縣,航船走遠路;埠船在城裏有埠頭,航船多是走從前的驛站;埠船辦着本村的公用事業,航船的職業是送往迎來。(意對即可)

5.追懷前塵夢影,舊時代的辦法其實有時也很有用。追懷。

6.售貨員和船店都是辛苦的,作者寫售貨員一是為了再次重申開船店的辛苦,二是對這種奉獻的事業進行讚美。(意對即可)

水鄉閲讀答案3

長堤-水鄉陸途

沈括

蘇州至崑山縣凡六十里,皆淺水無陸途,民頗病涉。久欲為長堤。但蘇州皆澤國,無處求土。嘉佑中,人有獻計,就水中以籧篨、芻槁為牆,栽兩行,相去三尺。去牆六丈,又為一牆,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實籧篨中,候幹,即以水車汱去兩牆之間舊水,牆間六丈皆土。留其半以為堤腳,掘其半為渠,取土以為堤。每三四里則為一橋,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為利。

【註釋】陸途:地上的道路。病涉:苦於涉水行走。澤國:低窪積水之地。籧篨:蘆葦。漉:淘幹。實:填塞。汱:排水。

小題1: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 。(1分)

小題2:請用原文語句回答,人們“欲為長堤”遇到的困難是什麼?(2分)

小題3:選文記載的主要內容是什麼?由此反映出古代勞動人民什麼特點?(2分)

參考答案:

小題1:這樣,指上文“就水中以籧篨、芻槁為牆,栽兩行,相去三尺”。

小題1:蘇州皆澤國,無處求土

小題1:嘉佑年間蘇州至崑山縣一帶修築長提的經過。 有智慧

小題1:代詞一般指代其前邊的內容,要具體答出。

小題1:譯文:蘇州到崑山縣共六十里,都是淺水而沒有陸路,百姓都苦於往來涉水,很久就想要築長堤。但蘇州到處都是水鄉,沒有地方取土。嘉佑年間,有人建議,在水中用粗竹蓆和乾草做成牆,排立兩行,相距三尺。在離牆六丈的地方,又用同樣的方法再做一道牆。撈起水中淤泥填實到竹蓆牆中間,等淤泥幹了,就用水車汲去兩道牆中間的積水,牆中間六丈寬的地方都是泥土了。保留它的一半作為堤基,把它的另一半挖成河渠,挖出的土用來築堤。

小題1:記載的主要內容要把事件交待清楚。勞動人民的特點在文中是很明顯的。此文言文理解起來不難,題目設計得也較為簡單,但是要答題時要注意細節。

水鄉閲讀答案4

水鄉懷舊

在水鄉的城裏是每條街幾乎都有一條河平行着,所以到處有橋,低的或者只有兩三級,橋下才通行小船,高的便有六七級了。鄉下沒有這許多橋,可是汊港紛歧,走路就靠船隻,等於北方的用車,有錢的可以專僱,工作的人自備有“出阪”船,一般普通人只好趁公共的通航船隻。

船有兩種,其一名曰埠船,是走本縣近路的,其二曰航船,走外縣遠路,大抵夜裏開,次晨到達。埠船在城裏有一定的埠頭,早上進城,下午開回去,大抵水陸六七十里,一天裏可以打來回的,就都稱為埠船。埠船總數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總有一隻,雖是私人營業,其實可以算是公共交通機關。魯迅短篇小説集《彷徨》裏有一篇講離婚的小説,説莊木三帶領他的女兒往龐莊找慰老爺去,即是坐埠船去的,但是他在那裏使用國語稱作航船,小説又重在描畫人物,關於埠船的東西沒有什麼描寫。這是一種白篷的中型的田莊船,兩旁直行鑲板,並排坐人,中間可以擱放物件。船錢不過一二十文吧,看路的遠近,也不一定。鄉村的住户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還是本家,上船一看乘客差不多是熟人,坐下就聊起天來,這裏的空氣與那遠路多是生客的航船便很有點不同。航船走的多是從前的驛路,終點即是驛站,它的職業是送往迎來的事;埠船卻辦着本村的公用事業,多少有點給地方服務的意思,不單是營業,它不但搭客上下,傳送信件,還替村裏代辦貨物。無論是一斤麻油,一尺鞋面布,或是一斤淮蟹,只要店鋪裏有的,都可以替你買來。他們也不寫賬,回來時只憑着記憶,這是三六叔的旱煙五十六文,這是七斤嫂的布六十四文,一件都不會遺漏或是錯誤。它載人上城,並且還代人跑街,這是很方便的事,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別是女太太們,要嫌憎買的不很稱心,那麼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來的時候,自己買了。城市裏本有貨郎擔,挑着擔子,手裏搖着一種雅號“驚閨”或是“喚嬌娘”的特製的小鼓,方言稱之為“袋絡擔”,據孫德祖的《寄龕乙志》卷四里説:“貨郎擔越中謂之袋絡擔,是貨什雜布帛及絲線之屬,其初蓋以絡索擔囊橐衍且售,故云。”後來卻是用藤竹織成,疊起來很高的一種箱擔了,但在水鄉大約因為行走不便,所以沒有,卻有一種便於水行的船店出來,彌補這個缺憾。這外觀與普通的埠船沒有什麼不同,平常一個人搖着櫓,到得行近一個村莊,船裏有人敲起小鑼來,大家知道船店來了,一鬨的出到河岸頭,各自買需要的東西,大概除柴米外,別的日用品都可以買到,有洋油與洋燈罩,也有芒麻鞋面布和洋頭繩,以及絲線。這是舊時代的辦法,其實卻很是有用的。

我看見過這種船店,趁過這種埠船,還是在民國以前,時間經過了六十年,可能這些都已沒有了也未可知,那麼我所追懷的也只是前塵夢影了吧。不過如我上文所説,這些辦法雖舊,用意卻都是好的。近來在報上時常看見,有些售貨員努力到山鄉里去送什貨,這實在即是開船店的意思,不過更是辛勞罷了。

1.給下列加粗字注音。

埠船( ) 驛路( ) 嫌憎( ) 一鬨( )

2.根據文意解釋下列加粗的詞語。

①埠船總數不知道共有多少,大抵中等的村子總有一隻。

大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看見過這種船店,趁過這種埠船。

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鄉村的住户是固定的,彼此都是老街坊,或者還是本家

街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但是也或者有人,特別是女太太們,要嫌憎買的不很稱心,那麼只好且略等候,等“船店”到來的時候,自己買了

嫌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稱為“埠船”的原因是什麼?請用曲線在文中畫出來。

4.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埠船”和“航船”的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請從文中找出説明其目的的一個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結尾作者為什麼要寫售貨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bù;yì;zēng;hng

2.①大概

②同“乘”,坐

③鄰居

④嫌惡,不是很喜歡

3.埠船在城裏有一定的埠頭,早上進城,下午開回去,大抵水陸六七十里,一天裏可以打來回的,就都稱為埠船。(意思對即可)

4.不同:埠船走本縣,航船走遠路;埠船在城裏有埠頭,航船多是走從前的驛站;埠船辦着本村的公用事業,航船的職業是送往迎來。(意思對即可)

5.追懷

6.售貨員和船店都是辛苦的,作者寫售貨員一是為了再次重申開船店的辛苦,二是對這種奉獻的事業進行讚美。(意思對即可)

水鄉閲讀答案5

水鄉的日子 史良高

只有把小船撐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處,頭頂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隨意地採菱摘蓮時,你才有資格説你到了真正的水鄉。

水鄉的水是一眼望不到邊的,一座小小的村莊籠罩在一片水霧與綠蔭之中,周圍都被一汪綠水緊緊地包圍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從一家家的門前窗下流過。早起盥洗梳頭,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鏡子。長長的麻石又和女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吧嗒!吧嗒!”的棒槌聲每天就是從這一條條麻石上響起,把那一個又一個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夏天的許多日子,我都是靜靜地坐在河邊看太陽從水中升起,躺在水邊的竹榻上數天上的點點繁星。我和夥伴們從水邊摸來螺螄,砸碎堅殼,放在竹籃裏釣蝦,那些貪吃的大蝦便一個個成了我們盤中的美味。有了興致的時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過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遠處的一個河灣。那時,我便和大人一起興高采烈地採摘青乎乎的蓮蓬和水淋淋的菱角。有時也打荷葉,然後和大人一起運到岸上曬乾打捆。偶爾一陣狂風吹來,荷葉們便快活地飛到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我們這些伢們便紛紛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聲拋撒得滿滿一河。荷葉們後來都到了鎮上的供銷社,成為包裝紅糖與鹹鹽的“包裝紙”。河裏有一種叫“高苗”的東西,其實就是茭白開花後結成的米,細細長長,形狀如梭,顏色像紅紅的玫瑰。將“高苗”捋回曬乾,磨成粉,粉是紅的,做成粑,鍋裏便是一朵朵盛開的玫瑰。揭開鍋蓋,那水鄉植物特有的清香由不得你不口水四溢。以至我後來走遍大江南北,再也沒有尋到過這種東西。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開始釣魚。祖父釣魚很特別,他將竹篙在水中擊打幾下,就有鯿魚、鯽魚、草魚黑壓壓地來了,祖父從茭草上捋下一把“高苗”撒向魚羣,接着將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鈎上,剛一下鈎,就被一尾大鯿魚死死咬住。不上一袋煙工夫,準能釣上三條五條。

水鄉的孩子沒有不玩水的,也沒有不會水的。白天摸魚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在水面,一個個沒命地瘋,回到家裏就難免有個頭疼腦熱的。於是在夜幕四合的時候,就有踮着小腳的奶奶手裏拿着一件小孩的衣物什麼的來到河邊喊駭。喊駭一般叫的是乳名:“伢子耶,莫駭噢,快些回家去吧——”那拖得長長的尾音時常從沉寂的河面一直瀰漫到村莊的角落。

也許因了水的滋潤,岸邊那一叢叢蘆葦總是顯得特別的茂密鮮活。我常常與小夥伴們鑽進葦叢挖甜甜的蘆根,打鮮嫩的蘆葉,用自制的蘆槍打“游擊戰”,有時也用蘆笛吹起一支支跑調的歌曲。秋風中的葦花如絮似雪很有詩意,軟軟的,柔柔的,四處飄蕩。水鄉人説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時節,村莊的屋頂、樹梢、田野和河面上,到處遊蕩着那痴情女子潔白潔白的魂,不過,沒有人感到害怕與討厭。不經意間,一年的秋天就這樣地過去了。

水鄉還是水鳥的天堂,水鄉人也離不開水鳥。河邊的水草裏、稻田裏時常見到水鳥的窩,水鳥的蛋,有時還有剛出殼的雛鳥。沒有人撿它、碰它,誰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準會遭到大人一頓訓斥。他們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大自然中的生命。一窩窩小鳥長大後遠遠地飛走了,飛到河裏,然後亮起悦耳的歌聲。水鄉人最能理解百鳥爭鳴的含義,那是水鳥們回報大自然的一場場露天音樂會!幹活累了,坐在田壟地邊抽根煙,聽着那水鳥的歡唱是一種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時,聽着那水鳥的歡唱是一種慰藉。從水鳥的鳴叫中,水鄉人知道什麼時候颳風下雨,什麼時候插田收割,甚至,還能從鳥語中揣測到年成的豐歉。

水鄉的日子已經是幾十年以前的事了,水鄉的水早已遠離了水鄉的鄉民。水鄉人早已習慣了在稻田裏種藕,在池塘裏養魚,飛絮的蘆花成了詩人筆下的浪漫,歡快的鳥語悄悄走進往日的夢鄉。提到過去的日子,水鄉的人説: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世界變化快呢!我聽了,心裏總有一種説不出的感覺。 《廣州日報》

11.請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特色。(4分)

12.文章第三段兩次寫祖父,請結合該段的結構思路説説這樣安排的作用。(4分)

13“水鄉的人説: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世界變化快呢!”這句話表現了水鄉人什麼樣的情感?(6分)

14.本文寫了水鄉生活的幾個片斷,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藴。(6分)

【答案】

11.選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從聽覺、視覺的角度,運用比喻、擬人手法,展現水鄉生活情趣,語言表達富有韻味。(特色2分,分析2分)

12.祖父的悠閒自在與孩子、大人們的勞作收穫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水鄉優美的風情畫;對“我們”與祖父穿插描寫,角度靈活,行文富於變化。(內容、結構各2分)

13.對水鄉快樂而富有情趣生活的眷念;對水鄉淳樸風情失落的歎惜;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追思;對與水相依的美好不再的(每點2分)

14.人與水的關係:親近自然,生命有所滋養,心情得以純潔,生活富有希望;人水鳥的關係,要敬畏生命,學會感恩,並與自然和諧相處;水鄉的風情,傳統文化令生活富有情趣,應加以保護與傳承(每點2分)

水鄉閲讀答案6

【原文展示】

  水鄉茶居(節選)

  楊羽儀

在廣東水鄉,茶居是一大特色。

每個村莊,百步之內,必有一茶居。這些茶居,不像廣州的大茶樓,可容數百人;每一小“居”,約莫只容七八張四方桌,20來個茶客。倘若人來多了,茶居主人也不心慌,臨河水榭處,灣泊着三兩畫舫,每舫四椅一茶几,舫中品茶,也頗有味。

茶居的建築古樸雅緻,小巧玲瓏,多是一大半臨河,一小半倚着岸邊,地板和河面留着一個漲落潮的落差位,近年的茶居在建築上有較大的變化,多用混凝土水榭式結構,也有磚木結構的,而我卻偏好竹寮茶居。它用竹子做骨架,金字屋頂上,覆蓋着竹蓑衣或松樹皮,臨河四周也是松樹皮編成的.女牆,可憑欄品茗,八面來風,即便三伏天,這茶居也是一片清涼的世界。

茶居的名字,舊時多用“發記茶居”“昌源茶室”之類字號。現在,水鄉人也講斯文,常常可見“望江樓”“臨江茶室”“清心茶座”等雅號。

舊時的水鄉茶室,多備“一盅兩件”。所謂“一盅”,便是一隻鐵嘴茶壺配一個瓦茶盅。壺裏多放粗枝大葉,茶葉味澀而沒有香氣,僅可沖洗腸胃而已。所謂“兩件”,多是粗糙的大件鬆糕、芋頭糕、蘿蔔糕之類,雖然不怎樣好吃,卻也可以填肚子,幹粗活的水鄉人頗覺實惠。現時,水鄉人品茗,是越來越講究了。茶居里再也不見粗枝大葉,鐵嘴壺也被淘汰,換上雪白的瓷壺。櫃枱上陳列着十多種名茶,洞庭君山、雲南普洱、西湖龍井、英德紅茶……偶有一兩種大眾化的,也至少是茉莉花茶和荔枝紅了。至於那“兩件”,也絕非粗品,而時興“幹蒸燒賣”“透明鮮蝦餃”“蛋黃魚餅”“牛肉精丸”之類,倘要填肚子,也很少吃糕,而多取“荷葉糯米雞”了。在那“史無前例”的年月,因為《愛蓮説》的作者是士大夫,於是“糯米雞”外面的荷葉也被取消了,糯米飯中裹的也不是雞肉而變成豬肉,“糯米雞”變成了“裸裸糯米豬”。現在,水鄉茶居的糯米雞,不但恢復了傳統的荷葉包裹,而且糯米飯裏頭的確裹着雞肉,還拌以蝦米、冬菇、雲耳等珍品,色香味均屬上品,百啖不厭。

水鄉人飲茶,又叫“歎”茶。那個“歎”字,是廣州方言,含有“品味”和“享受”之意。不論“歎”早茶或晚茶,水鄉人都把它作為一種享受。他們一天辛勤勞作,各自在為新生活奔忙,帶着一天的勞累和溽熱,有暇“歎”一盅茶,去去心火,便是緊張生活的一種緩衝。我認為“歎”茶的興味,未必比酒淡些,它也可以達到“醺醺而不醉”的境界。

“歎”茶的特點是慢飲。倘在早晨,茶客倚欄杆“歎”茶,是在欣賞小河如何揭去霧紗,露出俏美的真容麼?瞧,兩岸的番石榴、木瓜、楊桃果實,或濃淡的香氣,滲進小河裏,迷濛、淡遠的小河,便如傾翻了滿河的香脂。也許,是看大小船隻在半醒半睡的小河中搖擼揚帆來去,看榕陰、朝日及小鳥的飛鳴吧!倘在傍晚,日光落盡,雲影無光,兩岸漸漸消失在温柔的暮色裏。船上人的吆喝聲漸漸遠去,河面被一片紫霧籠罩。不知不覺,皎月悄悄浸在小河裏……此境此情,倘遇幽人雅士,固然為之傾倒,然而多是“卜老”的茶客。他們“歎”茶,動輒一兩個小時,有如牛的反芻,也是一種細細品味——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

【閲讀訓練】

1.找出文中能夠概括全文的句子。

2.水鄉茶居有什麼特色?

3.茶居的過去與現在有什麼不同?

4.在語言運用上,本文和課文有什麼相似之處?

5.文章結尾説“不是品味着食物,而是品味着生活。”應怎樣理解?

【參考答案】

1.在廣東水鄉,茶居是一大特色。

2.茶居很多,不是很大,建築古樸雅緻,多臨河。

3.舊時的茶居,名字多老字號,用具和茶葉、食品很粗糙。現在的茶居,名字大多很典雅,用具、茶葉和食品很講究。

4.相似之處:口語色彩濃,娓娓道來。

5..茶客們通過品茶來品味生活,感受生活的變遷的樂趣。

水鄉閲讀答案7

 水鄉的橋

提起“江南水鄉”,不由使人想到“户藏煙浦,傢俱畫船”一些水鄉景色,每當杏花春雨,秋水落霞,更令人依戀難忘了。這明秀柔美的江南風光,是與形式豐富多變的水上橋樑有所分不開的。它點綴了移步換影的景色,刻畫了水鄉的特徵,同時又解決了交通問題。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地從功能與藝術兩方面來處理了複雜的水鄉交通,美化了村鎮城市的面貌。

在水道縱橫、平疇無際的蘇南、浙北地帶,橋每每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觸目皆是。在綠滿江南的鄉村中,一橋如帶,水光山色,片帆輕櫓,相映成趣。但在城鎮中,橋又是織成水鄉城鎮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每當舟臨其境,必有市橋相迎,人經橋下,常於有意無意之中,望見古塔鐘樓,與夾岸水閣人家。數篙之後,又忽開朗,漸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這些水鄉的橋,因為處於水網地帶,在建造時都是運用了“因地制宜”與“就地取材”的原則,在結構與外觀上往往亦隨之而異。例如,在涓涓的水流上,僅需渡人,便點一二塊“步石”,或置略高出水面的板樑,小橋枕水,縈洄村居。在一般的河流上,大多架樑式橋,或拱橋,因河流的廣狹及行船的多寡,又有一間(拱)、三間(拱)乃至五間(拱)的。上海青浦的放生橋,橫跨漕港,是上海地區最大的石拱橋。江南水鄉,河流縱橫多支,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往往數橋相望,相互“借景”成趣;亦有在橋的平面上加以變化來解決這個矛盾,浙江紹興宋寶佑四年(公元一二五六年)建的八字橋,因為跨於三條河流的匯合處,根據實際需要,在平面與形式上有似“八”字。為便利行船背纖用的“挽道橋”,多數是較長的,像蘇州的寶帶橋建於明正統七年至十一年(公元一四四二——一四四六年),為聯拱石橋。計孔五十三,其中最高三孔以通巨舟。這類長橋中著名的還有吳江的垂虹橋(建於元泰定三年,公元一三二六年),而於紹興尤為常見。長橋卧波,若長虹,似寶帶,波光橋影,為水鄉的綺麗更為增色。

橋的形式以拱橋變化最多,有弧拱、圓拱、半圓拱、尖拱、五邊形拱、多邊形拱等。青浦普濟橋為宋鹹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建造,迄今已快七百年了,古樸低平,共拱券結構,不失為我國橋樑發展中的重要物證。紹興廣寧橋為多邊形拱橋,重建於明萬曆二年(公元一五七四年),雄偉堅挺,橋心正對大善寺塔,為極好的水上“對景”。在建築材料方面,不論樑式橋與拱橋,皆以石料為主,不過亦有少數磚木混合結構與木結構的。磚木混合結構橋,去冬在青浦發現一座元代橋樑,名為迎祥橋,可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它巧妙地運用了石柱木樑及磚橋面,秀勁簡潔,宛如近代橋樑。除了橋的本身外,尚有用附屬建築來豐富美化它,蘇州橫塘古渡的亭橋便是平添一景。寶帶橋橋邊,還置小塔、石獅,橋堍又建石亭,使修直的橋身起了輕勻的節奏。

水鄉的橋是那麼豐富多彩,經過了漫長歲月的考驗,到現在還發揮其作用,不論在藝術的造型上,風景的點綴上,都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力量的結晶。如今,我國橋樑工作者正從這些寶貴的遺產中,推陳出新,創造着不少既有民族傳統,又適合今日功能的新型橋樑。

17.本文主要抓住了水鄉的橋的什麼特點進行説明的?(2分)

18.文章是按照這樣的説明順序展開的:先談江南風光與水鄉橋的關係 橋與環境 。(3分)

19.第三段畫線句子採用了什麼説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參考答案

17.功能與藝術 (交通、審美及建築藝術價值)

18.“因地制宜”與“就地取材” 橋的形式的變化 建築材料和建築藝術

19.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 通過舉例子、列數字具體正準確地説明了長橋“長”的特點,通過打比方生動地説明了長橋的藝術美。

水鄉閲讀答案8

只有把小船撐到蓬蓬勃勃的茭草深處,頭頂只剩巴掌大的一方天空,而你一伸手就可以隨意地採菱摘蓮時,你才有資格説你到了真正的水鄉。

水鄉的水是一眼望不到邊的,一座小小的村莊籠罩在一片水霧與綠蔭之中,周圍都被一汪綠水緊緊地包圍着,泱泱漾漾的河水就從一家家的門前窗下流過。早起盥洗梳頭,蹲在伸到水中的麻石上,河水就是一面清澈的鏡子。長長的麻石又和女人結下了不解之緣,“吧嗒!吧嗒!”的棒槌聲每天就是從這一條條麻石上響起,把那一個又一個黎明濯洗得晶亮晶亮。

夏天的許多日子,我都是靜靜地坐在河邊看太陽從水中升起,躺在水邊的竹榻上數天上的點點繁星。我和夥伴們從水邊摸來螺螄,砸碎堅殼,放在竹籃裏釣蝦,那些貪吃的大蝦便一個個成了我們盤中的美味。有了興致的時候,祖父就划着小船,穿過一片清悠悠的河面,去不遠處的一個河灣。那時,我便和大人一起興高采烈地採摘青乎乎的蓮蓬和水淋淋的菱角。有時也打荷葉,然後和大人一起運到岸上曬乾打捆。偶爾一陣狂風吹來,荷葉們便快活地飛到天空中跳起了迪斯科,我們這些伢們便紛紛去追,跑着、跳着、抓着,把笑聲拋撒得滿滿一河。荷葉們後來都到了鎮上的供銷社,成為包裝紅糖與鹹鹽的“包裝紙”。河裏有一種叫“高苗”的東西,其實就是茭白開花後結成的米,細細長長,形狀如梭,顏色像紅紅的玫瑰。將“高苗”捋回曬乾,磨成粉,粉是紅的,做成粑,鍋裏便是一朵朵盛開的玫瑰。揭開鍋蓋,那水鄉植物特有的清香由不得你不口水四溢。以至我後來走遍大江南北,再也沒有尋到過這種東西。祖父把船停在河心的那一刻便開始釣魚。祖父釣魚很特別,他將竹篙在水中擊打幾下,就有鯿魚、鯽魚、草魚黑壓壓地來了,祖父從茭草上捋下一把“高苗”撒向魚羣,接着將一粒“高苗”迅速地穿到鈎上,剛一下鈎,就被一尾大鯿魚死死咬住。不上一袋煙工夫,準能釣上三條五條。

水鄉的孩子沒有不玩水的,也沒有不會水的。白天摸魚捉蟹,扎猛子,玩狗刨,把黝黑的肚皮漂在水面,一個個沒命地瘋,回到家裏就難免有個頭疼腦熱的。於是在夜幕四合的時候,就有踮着小腳的奶奶手裏拿着一件小孩的衣物什麼的來到河邊喊駭。喊駭一般叫的是乳名:“伢子耶,莫駭噢,快些回家去吧——”那拖得長長的尾音時常從沉寂的河面一直瀰漫到村莊的角落。

也許因了水的滋潤,岸邊那一叢叢蘆葦總是顯得特別的茂密鮮活。我常常與小夥伴們鑽進葦叢挖甜甜的蘆根,打鮮嫩的蘆葉,用自制的蘆槍打“游擊戰”,有時也用蘆笛吹起一支支跑調的歌曲。秋風中的葦花如絮似雪很有詩意,軟軟的,柔柔的,四處飄蕩。水鄉人説那是一位痴情女子的魂。那時節,村莊的屋頂、樹梢、田野和河面上,到處遊蕩着那痴情女子潔白潔白的魂,不過,沒有人感到害怕與討厭。不經意間,一年的秋天就這樣地過去了。

水鄉還是水鳥的天堂,水鄉人也離不開水鳥。河邊的水草裏、稻田裏時常見到水鳥的窩,水鳥的蛋,有時還有剛出殼的雛鳥。沒有人撿它、碰它,誰家不懂事的孩子要是招它惹它,準會遭到大人一頓訓斥。他們像呵護自己的孩子一樣呵護大自然中的生命。一窩窩小鳥長大後遠遠地飛走了,飛到河裏,然後亮起悦耳的歌聲。水鄉人最能理解百鳥爭鳴的含義,那是水鳥們回報大自然的一場場露天音樂會!幹活累了,坐在田壟地邊抽根煙,聽着那水鳥的歡唱是一種享受;心情快要下雨時,聽着那水鳥的歡唱是一種慰藉。從水鳥的鳴叫中,水鄉人知道什麼時候颳風下雨,什麼時候插田收割,甚至,還能從鳥語中揣測到年成的豐歉。

水鄉的日子已經是幾十年以前的事了,水鄉的水早已遠離了水鄉的鄉民。水鄉人早已習慣了在稻田裏種藕,在池塘裏養魚,飛絮的蘆花成了詩人筆下的浪漫,歡快的鳥語悄悄走進往日的夢鄉。提到過去的日子,水鄉的人説: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世界變化快呢!我聽了,心裏總有一種説不出的感覺。

《廣州日報》20xx-09-29

1.請分析文中畫線句子的表達特色。(4分)

2.文章第三段兩次寫祖父,請結合該段的結構思路説説這樣安排的作用。(4分)

3.“水鄉的人説:十年河東,十年河西,這世界變化快呢!”這句話表現了水鄉人什麼樣的情感?(6分)

4.本文寫了水鄉生活的幾個片斷,請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藴。(6分)

答案:

1.選取有代表性的生活情趣,(1分)從聽覺、視覺的角度,(1分)運用比喻、擬人手法,(1分)展現水鄉生活情趣,語言表達富有韻味。(1分)

2.祖父的悠閒自在與孩子、大人們的勞作收穫相映成趣,共同構成了水鄉優美的風情畫;對“我們”與祖父穿插描寫,角度靈活,行文富於變化。

3.對水鄉快樂而富有情趣生活的眷念;對水鄉淳樸風情失落的歎惜;對世事滄桑變化的感慨追思;對與水相依的美好不再的追思

4.人與水的關係:親近自然,生命有所滋養,心情得以純潔,生活富有希望;人與水鳥的關係,要敬畏生命,學會感恩,並與自然和諧相處;水鄉的風情,傳統文化令生活富有情趣,應加以保護與傳承 答案解析: 1.試題分析:表達特色類題目是常規考題,首先要斷定是什麼表達方式,一般分析的都是描寫類的文字。如果是描寫,就抓住幾個結合來分析:虛實結合,動靜結合,聲色結合,多角度結合,注意修辭方法,注意疊詞、擬聲詞的運用,注意句式的特點(長句,短句,對稱句)本題中分析點有:一、水鄉特色的選擇(水);二、視覺、聽覺相結合;三、暗喻、擬人、拈連(把黎明洗的晶亮);四、疊詞和擬聲詞的運用,讓人如入其境;五、句式上長短結合,富有變化。

2.試題分析:從第三節看,整段文字的節奏是歡快的,水鄉的生機和活力洋溢其中,爺爺的描寫實際是與小夥伴的歡快形成一個互襯,歡快的更加歡快,悠閒的極度悠閒,這才是水鄉的全部;另外,在我們和爺爺之間轉換也是的文字更加活潑,富有變化。

3.試題分析:本題是對全文情感傾向的探究題,文章的絕大部分文字都在肆意寫自己記憶中的水鄉的美好與活力,顯然,這些是作者對水鄉生活的眷戀;文章最後雖然只是寥寥幾筆,寫到水鄉的一切美好遠離作者,這是一種悵惘,一種歎息;但是世界的變化,社會的進步不是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作者對此只能感慨;而對於漸行漸遠的美好,那些遺失的美好,我們只能在記憶的深處反覆追思。

4.試題分析:文中寫了四個片段:一是人臨水而居,實際是暗指人性應該像水一樣,清亮、純潔、自然;二是人和水的共生互利,實際暗指只有互相依存,互相敬畏,才能和諧;三是水鄉的風情,實際寫傳統文化的消逝,包含着作者深切的憂慮;四是水鄉人詩意的生活,實際上是對現代文明衝擊下的農耕文明漸漸式微的慨歎,對兩種文明價值碰撞的迷惘。

水鄉閲讀答案9

閲讀短文,答題。

水鄉的河最迷人。

清晨,天空還是魚肚白時,河邊便燃起了一股股炊煙,青白色的煙裊裊地飄散在河邊。勤快的村民們拿着大大小小的竹籃,洗菜的洗菜,撈魚的撈魚。有一種魚,樣子肥肥的,圓頭圓腦,厚厚的小嘴兒,透着一股憨氣。這種憨氣很像水鄉的人,也像這條靜靜流淌的古河,更像這個安寧的村莊。

船兒盪開了。船伕拿着長長的竹竿,站在尖尖的船頭,慢悠悠地撐着船,左一下,右一下,這種韻律不知傳了多少代。這條河好像很通人性,在每一個關鍵的地方總有那麼一個不緊不慢的拐彎,伸出一條細長的分支。船兒靈巧地在橋洞、拐彎的地方拐來轉去,一會兒就不見了。

天色晚了。船兒像歸巢的鳥兒一樣,密密地擠在一起。有的在橋洞下,有的在小樹邊,互相依偎着,躺在靜靜的河上入睡了,就像玩累了、吃飽了的嬰兒依在媽媽的温馨懷抱裏。

1.在短文的擬人句下面畫“——”。

2.用短文中的詞語填空。

這種憨氣也像這條古河,更像這個村莊,是因為這個村莊______________,這條古河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短文中的語句填空。

這條河好像很通人性,是因為這條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1.有一種魚,樣子肥肥的,圓頭圓腦,厚厚的小嘴兒,透着一股憨氣。

有的在橋洞下,有的在小樹邊,互相依偎着,躺在靜靜的河上入睡了,就像玩累了、吃飽了的嬰兒依在媽媽的温馨懷抱裏。

2.安寧 通人性

3.在每一個關鍵的地方總有那麼一個不緊不慢的拐彎,伸出一條細長的分支。

水鄉閲讀答案10

提起江南水鄉,不由使人想到户藏煙浦,傢俱畫船一些水鄉景色,每當杏花春雨,秋水落霞,更令人依戀難忘了。這明秀柔美的江南風光,是與形式豐富多變的水上橋樑有所分不開的。它點綴了移步換影的景色,刻畫了水鄉的特徵,同時又解決了交通問題。我們的祖先是如何地從功能與藝術兩方面來處理了複雜的水鄉交通,美化了村鎮城市的面貌。

在水道縱橫、平疇無際的蘇南、浙北地帶,橋每每五步一登、十步一跨,觸目皆是。在綠滿江南的鄉村中,一橋如帶,水光山色,片帆輕櫓,相映成趣。但在城鎮中,橋又是織成水鄉城鎮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每當舟臨其境,必有市橋相迎,人經橋下,常於有意無意之中,望見古塔鐘樓,與夾岸水閣人家。數篙之後,又忽開朗,漸入柳暗花明的境界。

這些水鄉的橋,因為處於水網地帶,在建造時都是運用了因地制宜與就地取材的原則,在結構與外觀上往往亦隨之而異。例如,在涓涓的水流上,僅需渡人,便點一二塊步石,或置略高出水面的板樑,小橋枕水,縈洄村居。在一般的河流上,大多架樑式橋,或拱橋,因河流的廣狹及行船的多寡,又有一間(拱)、三間(拱)乃至五間(拱)的。上海青浦的放生橋,橫跨漕港,是上海地區最大的石拱橋。江南水鄉,河流縱橫多支,為了適應這種情況,往往數橋相望,相互借景成趣;亦有在橋的平面上加以變化來解決這個矛盾,浙江紹興宋寶佑四年(公元一二五六年)建的八字橋,因為跨於三條河流的匯合處,根據實際需要,在平面與形式上有似八字。為便利行船背纖用的挽道橋,多數是較長的,像蘇州的寶帶橋建於明正統七年至十一年(公元一四四二一四四六年),為聯拱石橋。計孔五十三,其中最高三孔以通巨舟。這類長橋中著名的還有吳江的垂虹橋(建於元泰定三年,公元一三二六年),而於紹興尤為常見。長橋卧波,若長虹,似寶帶,波光橋影,為水鄉的綺麗更為增色。

橋的形式以拱橋變化最多,有弧拱、圓拱、半圓拱、尖拱、五邊形拱、多邊形拱等。青浦普濟橋為宋鹹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建造,迄今已快七百年了,古樸低平,共拱券結構,不失為我國橋樑發展中的重要物證。紹興廣寧橋為多邊形拱橋,重建於明萬曆二年(公元一五七四年),雄偉堅挺,橋心正對大善寺塔,為極好的水上對景。在建築材料方面,不論樑式橋與拱橋,皆以石料為主,不過亦有少數磚木混合結構與木結構的。磚木混合結構橋,去冬在青浦發現一座元代橋樑,名為迎祥橋,可稱是比較有代表性的,它巧妙地運用了石柱木樑及磚橋面,秀勁簡潔,宛如近代橋樑。除了橋的本身外,尚有用附屬建築來豐富美化它,蘇州橫塘古渡的亭橋便是平添一景。寶帶橋橋邊,還置小塔、石獅,橋堍又建石亭,使修直的橋身起了輕勻的節奏。

水鄉的橋是那麼豐富多彩,經過了漫長歲月的考驗,到現在還發揮其作用,不論在藝術的造型上,風景的點綴上,都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這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與力量的結晶。如今,我國橋樑工作者正從這些寶貴的遺產中,推陳出新,創造着不少既有民族傳統,又適合今日功能的新型橋樑。

閲讀題:

1.本文主要抓住了水鄉的橋的什麼特點進行説明的?(2分)

2.文章是按照這樣的説明順序展開的:

先談江南風光與水鄉橋的關係→ 橋與環境 → → → 。(3分)

3.第三段畫線句子採用了什麼説明方法?有何作用?(4分)

答案:

1.功能與藝術 (交通、審美及建築藝術價值)

2.因地制宜與就地取材 橋的形式的變化 建築材料和建築藝術

3.舉例子、列數字、打比方 通過舉例子、列數字具體正準確地説明了長橋長的特點,通過打比方生動地説明了長橋的藝術美。

Tags:水鄉 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