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閲讀答案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閲讀答案

欄目: 閲讀答案 / 發佈於: / 人氣:2.81W

貝多芬的祖父與父親都是宮廷歌手。在大部分時間裏,他的父親都喝得大醉,從沒對家庭和氣過,甚至連家人們是否有足夠的吃穿都從未過問。起初,善良的祖父還能使這個家庭免受太多的苦;反過來,他最大的孫子的音樂才能也使老人感到莫大的欣慰,還把自己的名字給了他。

貝多芬扼住命運的咽喉閲讀答案

但是當小貝多芬3歲生日時,祖父就去世了。貝多芬的父親常把孩子拽到鍵盤前,讓他在那裏艱苦地練上許多小時,每當彈錯的時候就打他的耳光。鄰居們常常看到這個小孩子由於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與莫扎特相比,貝多芬的童年太不幸了。莫扎特在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他的練功時間是愉快而安靜的,有着一個慈愛的父親和一個被鍾愛的姐姐;而貝多芬則不然,雖然他的演奏贏得了家鄉人的尊敬,但世界性的旅行演出卻遠未象莫扎特那樣引起世人的驚歎。

貝多芬喜歡按照自己的興趣為房間裏的瑣事瞎忙。有一次,為了空氣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塊。每當他處於創作高潮時,他總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潑到自己頭上來使它冷卻,直到水浸透到樓下的房間。由於他每次租新房時必須簽署一張租契,指明租期,他就往往同時為四個公寓付房租。這無疑使他花掉更多的錢,這個本來就沒有多少積蓄的音樂家,變得更加窮困。

一天,貝多芬來到一家飯館用餐。點過菜後,他突然來了靈感,便順手抄起餐桌上的菜譜,在菜譜的背面作起曲來。不一會兒,他就完全沉浸在美妙的旋律之中了。侍者看到貝多芬那十分投入的樣子,便不敢去打擾他,而打算等一會兒再給他上菜。大約一個小時之後,侍者終於來到貝多芬身邊:“先生,上菜嗎?”貝多芬如同剛從夢中驚醒一般,立刻掏錢結帳。侍者如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先生,您還沒吃飯呢!”“不!我確信我已經吃過了。”貝多芬根本聽不進侍者的一再解釋,他照菜單上的定價付款之後,抓起寫滿音符的菜譜,衝出了飯館。

當貝多芬真切地感覺到自己的耳朵越來越聾時,他幾乎絕望了。人生似乎不值得活下去了:對一個音樂家來説,還有比聽不見他喜歡聽而且靠它生活的甜美聲音更不幸的事情嗎?他放棄到各王宮去聽他如此喜愛的歡快的音樂會,他怕人們注意到他的耳聾,以為一個聽不見聲音的音樂家是寫不出好作品來的。不!他想起他想寫的一切音樂,“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也許對他來説,在耳聾的時候創作音樂並沒有別的音樂家那麼難。在他看來,音樂不僅是用迷人的聲音安排各種主題或音型,它也是表現最深刻的思想的`一種語言。

晚年的貝多芬有一次聽到一位朋友彈奏他的《c小調三十二變奏曲》。聽了一會兒,他問道:“這是誰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説。“我的?這麼笨拙的曲子會是我寫的?”然後叉補充了一句:“啊,當年的貝多芬簡直是個傻瓜!”歌德評論席勒的話,完全適用於貝多芬:“他每星期都在變化,在成長。我每次看到他時,總覺得他的知識、學問和見解比上一次進步了。”有一時期,貝多芬甚至想毀掉他青年時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萊苔》和《降E大調七重奏》。這絕不是偶然的,象貝多芬這樣,真可以説是“五十而知四十九之非”了。

想當初,我國北宋文學家王安石,曾為一句“春風又綠江南岸”中的“綠”字煞費苦心,也曾設想過幾十種方案才最終定稿。正是由於古今中外的傑出藝術家們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精神,才使後人欣賞到如此動人的藝術精品。作曲對於貝多芬而言,是一項十分艱苦的工作。他寫作歌劇《費德里奧》時,為其中的一首合唱曲先後擬定過十種開頭。人們熟悉的《命運交響曲》第一樂章的主題動機,也曾在他的草稿中找到過十幾種不同的構想。貝多芬常常揣着筆記本,在散步時也從不忘記將突發的靈感記錄下來。這一點又極像我國唐朝詩人李賀

——選自《貝多芬的故事》,有刪改。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當的兩項是(5分)

A.貝多芬和莫扎特同為世界級的音樂巨人,有着諸多相似之處:不幸的童年,對音樂的極度痴迷,傑出的音樂才能等。

B.貝多芬在生活中不拘小節,行為怪異,與人們格格不入,看似不合常理,實則體現了藝術家極其投入的創作狀態。

C.雖然先天聽力出現障礙,乃至後來完全失聰,貝多芬仍然徜徉於音樂的世界,創作了一大批世人耳熟能詳的融完美的音樂形式和深刻的思想內容於一體的作品。

D.貝多芬雖然有着過人的音樂天賦,但對待作曲,態度卻極其嚴謹,其經典作品《費德里奧》《命運交響曲》都幾易其稿,反覆打磨。

E.貝多芬的偉大之處不僅在於其豐厚的創作,還在於永不低頭的人生態度,他的《阿黛萊苔》和《降E大調七重奏》便是極好的體現。

(2)文章結尾一段有何作用?請簡要概括。(6分)

(3)“我要扼住命運的咽喉!”本文從哪些方面表現了貝多芬的這一特點?請結合材料具體分析。(6分)

(4)文中説,“正是由於古今中外的傑出藝術家們那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精神,才使後人欣賞到如此動人的藝術精品。”請結合材料及你的課外閲讀體驗,談談對這句話的理解。(8分)

答案與解析:

(1)答B給3分,答D給2分,答C給1分;答A、E不給分。(A項“不幸的童年”不是莫扎特的特點;C項“雖然先天聽力出現障礙”有誤;E項“《阿黛萊苔》和《降E大調七重奏》”是貝多芬早期的作品,不能很好表現“永不低頭的人生態度”)

(2)①從結構上看,這一段是對上文的總結和補充;②從行文來看,這一段拓寬了文章的思路,進一步豐富了作品的內容;③從表現人物看,這一段聯想到我國文學家王安石、詩人李賀的“煉字”,襯托了貝多芬嚴謹的作曲態度和勇於超越自我的探索精神。

(3)①童年不幸,但勤學苦練鋼琴;②生活困窘,依然專注藝術,執着追求,沉迷於自己的音樂世界;③不向命運低頭,在逐漸失去聽力的情況下,創作了大量傳世佳作。

(4)【答案示例】①好的藝術作品不僅來源於藝術家對生活的仔細觀察和用心體驗,還來源於藝術家深厚的藝術素養和感悟提煉;②貝多芬對藝術的追求可謂精益求精,他的《費德里奧》和《命運交響曲》等,都是反覆斟酌,多次修改後才成為藝術精品的;③我國古代小説的巔峯之作《紅樓夢》同樣如此,作者曹雪芹抱着‘語不驚人死不休’的創作精神,“於悼紅軒中披閲十載,增刪五次”,才為後人留下了一部古往今來、絕無僅有的“文化小説”。(答出一點給2分,答出兩點給5分,答出三點給8分;給滿8分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