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試題

生態學基礎模擬預測試卷及答案

欄目: 試題 / 發佈於: / 人氣:1.85W

一、選擇題:1~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在題後的括號內。

生態學基礎模擬預測試卷及答案

1.當代環境問題和資源問題,使生態學的研究日益從以生物為研究主體發展到 ( )

A.以植物為研究主體

B.以人類為研究主體

C.以動物為研究主體

D.以種羣為研究主體

2.氧氣對水生動物來説,屬於 ( )

A.地球因子

B.限制因子

C.替代因子

D.一般生態因子

3.下列條件中,能提高雛雞的孵化率,降低“死胎”率的是 ( )

A.晝夜變温

B.恆温條件

C.高温條件

D.低温條件

4.當水量低於植物生長所需最低點時,植物會 ( )

A.萎蔫

B.爛根

C.休眠

D.缺氧

5.在下列哪種條件下,土壤養分有效性最好,最有利於植物生長 ( )

5~6酸性

6~7_微酸

7~8微鹼

8~9鹼性

6.下列現象中屬於風對植物的有利影響的是 ( )

A.風媒

B.“旗形樹”

C.風折

D.矮化

7.下列屬於原地實驗的是 ( )

A.實驗室中通過罩籠,研究棉鈴蟲的發育和死亡

B.在田間通過罩籠,研究棉鈴蟲的發育和死亡

C.應用人工氣候箱研究不同温度對昆蟲發育和死亡的影響

D.用線粒體和細胞核DNA標記序列,分析證實歐洲大陸的沙漠飛蝗來自兩個起源地

8.睡蓮屬於 ( )

A.浮水植物

B.沉水植物

C.挺水植物

D.多漿植物

9.在一些水域中,由於氮、磷等礦物質過多而引起一些浮游生物的突然增殖,並引起水色異常,即赤潮現象。這一現象屬於 ( )

A.生態入侵

B.種羣平衡

C.季節消長

D.種羣爆發

10.羣落髮育初期的主要標誌是 ( )

A.植物優勢種的良好發育

B.植物伴生種的良好發育

C.植物建羣種的良好發育

D.植物亞優勢種的良好發育

11.下列生物在生存鬥爭中是K對策生物的是 ( )

A.螻蛄

B.金雕

C.烏龜

D.蟾蜍

12.高原植物葉肉組織具有豐富的含較多單寧或膠狀物質的異細胞,其作用是 ( )

A.形成CO2的儲庫

B.增加抗寒、抗旱能力

C.有利於增加光的吸收量

D.吸收高原增多的紫外輻射

13.油菜的抗病品種和感病品種屬於 ( )

A.氣候生態型

B.生物生態型

C.土壤生態型

D.不屬於生態型

14.種羣分佈調查得分散度S2和平均數m,若S2=m,即每一個體在任何空間的分佈概率是相等的,其分散度S2等於平均數,種羣的分佈為 ( )

A.隨機分佈

B.均勻分佈

C.羣集分佈

D.成叢分佈

15.在漁業生產上為獲得持續最大捕撈量,海洋捕撈時,應使魚類的種羣數量保持在( )

A.K/2

B.K/3

C.K/4

D.K/5

16.植物分泌毒素抵抗微生物入侵稱為 ( )

A.他感作用

B.抗毒作用

C.他毒作用

D.抑制作用

17.下列生物屬於r對策的是 ( )

A.蝗蟲

B.大象

C.丹頂鶴

D.銀杏

18.關於羣落概念的敍述,下列不正確的是 ( )

A.羣落的特徵就是植物個體的特徵

B.羣落內植物與動物之間具有一定的相互關係

C.羣落內植物與植物之間構成一定的相互關係

D.羣落內動物與動物也具有一定的相互關係

19.物種頻度從高到低分A、B、C、D和E五級,其中屬於E級頻度的種類往往是 ( )

A.優勢種

B.伴生種

C.偶見種

D.殘遺種

20.植物受低温的傷害決定於降温的速度,它表現在 ( )

A.温度一直緩慢降低到-20℃,植物凍死率高

B.温度迅速降低到-10℃,而後緩慢降低到-20℃,植物凍死率低

C.温度緩慢降低到-10℃,而後迅速降低到,-20℃,植物凍死率低

D.温度緩慢降低到-10℃,而後迅速降低到-20℃,植物凍死率高

二、填空題:21~4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把答案填在題中的橫線上。

21.由樹木構成防護森林帶,風可以從林冠上方和下方通過,這種林帶結構是____

22.營養級之內的能量轉化效率包括組織生長效率、____、同化效率和維持價四種。

23.農業生態系統的基本功能包括能量流、物質流、信息流和____。

24.土壤是指地球陸地表面具有肥力且能____ 的疏鬆層。

25.恆温動物身體的突出部分,如四肢、尾巴和外耳等在低温環境中有變小變短的趨勢,這是減少散熱的一種形態適應,這一適應常被稱為___ 。

26.地形是通過改變其他生態因子而對生物產生影響的,所以地形稱為____生態因子。27.生態系統中生物有機體在能量代謝過程中,將能量、物質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生物產品(糖類、脂質和蛋白質等)的過程,稱為生態系統的____。

28.根據演替起始基質的性質不同,生態演替可劃分為____和次生演替。

29.根據形成生態型的主導因子不同,將植物生態型分為氣候生態型、生物生態型和____三種類型。

30.當環境條件相當一致,且生物沒有羣集的要求,則該生物種羣的內分佈型是____。31.山坡有凸形、凹形和____ 三種基本形態。

32.種羣是____ 結構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33.個體生態學的基本內容與____ 相當。

34.根據植物對土壤含鹽量的反應,可將植物劃分出鹽土植物和____。

35.種羣各個年齡或年齡組的個體數佔整個種羣個體總數的百分比結構稱為____。

36.我國從東南到西北受海洋季風和濕氣流的影響程度逐漸減弱,依次有濕潤、半濕潤(半乾旱)和乾旱的氣候,相應的變化植被依次出現____ 、半乾旱草原區和乾旱荒漠區三大植被區域。

37.羣落隨着氣候季節的交替,形成周期性變動,羣落呈現不同的外貌,叫羣落的____。38.沖積物母質上發育的土壤較風積物母質上發育的土壤,其肥力____。

39.在太陽光譜中央附近,可分為紫外光區、可見光區和____ 三個區。

40.認為羣落並非自然界的實體,而是生態學家為了便於研究,從一個連續變化着的植被連續體中,人為確定的一組物種的集合,這種羣落性質觀點是____。

三、判斷題:41~50小題,每小題2分,共20分。判斷下列各題的正誤。正確的在題後的括號內劃“√”。錯誤的劃“×”。

41.酶的活性會隨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強。温度越高對生物體的發育和生長的速度越好。( )

42.在經常有大風的地區,只有最善於飛行的動物生存。 ( )

43.農業生態系統是一種耗散結構。 ( )

44.綠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需要大量二氧化碳,所以農業施肥只用含二氧化碳含量多的肥判就可以了。 ( )

45.植物的性別決定只由其基因決定,而不受其他任何因素影響。 ( )

46.多度是指羣落內各物種的個體數量。既可以是個體的絕對數量,既可以用各物種的個體在羣落中的比率來表示。 ( )

47.生物的生態位重疊必然導致競爭。 ( )

48.太陽能和化學能只有通過綠色植物,才能源溽丕斷地輸入到生態系統,成為消費者和還原者的唯一能源。 ( )

49.棲息地的減少和改變,濫捕亂獵和污染是影響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原因。 ( )

50.生態學研究的對象是生物與環境。 ( )

四、簡答題:51~53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51.簡述種間競爭的競爭類型。

52.什麼是初級生產、次級生產?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什麼?

53.什麼是優勢種、建羣種?

五、論述題:54題,20分。

54.論述捕食者與獵物的協同進化。

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1.B 2.B 3.A 4.A 5.B 6.A 7.B 8.A 9.D l0.C

11.B l2.D l3.B l4.A l5.A 16.A l7.A l8.A l9.A 20.D

二、填空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21.通風結構

22.生態生長效率

23.價值流

24.生長植物

n規律

26.間接

27.生物生產

28.原生演替

29.土壤生態型

30.隨機型

31.直形

32.羣落

33.生理生態學

34.鹼土植物

35.年齡結構

36.濕潤森林區

37.季相

38.較高

39.紅外光區

40.個體論觀點

三、判斷題:每小題2分。共20分。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四、簡答題:每小題10分。共30分。

51.種間關係是生活於同一生境中的所有不同物種之間的關係。種間.關係主要包括競爭、捕食、共生、寄生或他感作用等。

(1)種間競爭是指兩種或更多物種共同利用同一資源產生的相互競爭作用。一般將種間競爭分為干擾競爭和利用競爭兩種。種間競爭的一個重要原理是競爭排除原理,其主要內容是,當兩個物種開始競爭時,一個物種最終會將另一個物種完全排除掉,並使整個系統趨於飽和。

(2)一種生物攻擊、損傷或殺死另一種生物,並以其為食,稱為捕食,在一個生態系統中,捕食與被捕食者應保持着平衡。否則生態系統將會被破壞。

(3)共生是生物間的一種正相互作用,包括偏利共生和互利共生。

(4)寄生是一個物種從另一個物種中的體液、組織或已消化物質獲取營養,並對宿主造成危害。

(5)他感作用是一種植物通過向體外分泌代謝中的化學物質,對其它植物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

52.初級生產是指地球上的各種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將太陽輻射能以有機質的形式貯存起來的過程。

次級生產是指生態系統初級生產以外的生物有機體的生產,即消費者和分解者利用初級生產所製造的物質和貯存的能量進行新陳代謝,經過同化作用轉化形成自身的物質和能量的過程。

初級生產是自養生物有機體生產和製造有機物的過程,而次級生產是異養生物有機體再利用再加工有機物的過程。牧草被牛羊取食,同化後增加牛羊的'重量,牛羊產奶、繁殖後代等過程都是次級生產。

53.優勢種是對羣落的結構和羣落環境的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植物,它們通常是那些個體數量多,投影蓋度大,生物量高,體積較大,生活能力較強,即優勢度較高的種。

建羣種是在優勢層的優勢種中起構建羣落作用的植物。分單建種羣落和共建種羣落。

五、論述題:20分。

54.一個物種的性狀作為另一物種的性狀的反應而進化,而後一物種的性狀又作為前一物種性狀的反應的進化現象稱協同進化。捕食者與獵物的相互適應是長期協同進化的結果。捕食者通常具鋭利的爪,撕裂用的牙,毒腺等或其他武器,以提高捕食效率,獵物常具保護色、警戒色、假死、擬態等適應特徵,以逃避被捕食。

蝙蝠能發放超聲波,根據回聲反射來確定獵物的位置;而一些蛾類能根據其腹基部“雙耳”感受的聲納逃避蝙蝠的捕食。不僅如此,某些燈蛾科(Arctidae)種類能發放超聲波對付蝙蝠的超聲波,並使其堵塞或失靈。更有趣的是,為了對付蛾類這種“先進”的防衞系統,蝙蝠還能通過改變頻率,避免發放蛾類最易接受的頻率,或者停止迴聲探測而直接接受蛾所產生的聲音以發現獵物。捕食者與獵物的相互適應是進化過程中的一場真實的“軍備競賽”。

在捕食者與獵物相互的協同進化過程中,常常是有害的“負作用”傾向於減弱。捕食者如有更好的捕食能力,它就更易得到後裔,因此自然選擇有利於更有效的捕食。但過分有效的捕食可能把獵物種羣消滅,然後捕食者也因飢餓而死亡,因此“精明”的捕食者不能對獵物過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