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古詩四首(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7.54K

朱湘前  

古詩四首(網友來稿) 教案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並默寫這四首詩。

2、理解詩歌的字面意思,體會字裏行間藴涵的情味。

3、細心品味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重點難點]

1、重點:背誦默寫詩歌。

2、難點: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時數] 二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春望》《泊秦淮》

一、導入

中國是一個詩的國度,自《詩經》起,經兩漢、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現在,將這些詩堆疊排列起來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長城,讀這些詩就像長城那樣綿延不絕。詩歌是情感的產物,不同的地點,不同的時間……都會產生不同的心情,創造出不同的詩篇。今天就讓我們來踏尋古人的足跡,推測名人心情,欣賞名作之境界。

二、學習第一首詩《春望》

1、聽配樂朗誦。 2、全體學生配樂齊讀。

3、學生結合註釋試着理解全詩。

4、由學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師生共同解答並翻譯全詩。

譯詩參考:

國都殘破,山河依舊,長安的春天草木深深。感傷國事,見花而濺淚;悵恨離別,聞鳥而驚心。戰亂烽火已持續三個月,一封家書可抵萬兩黃金。憂而搔頭,白髮一天天短少,簡直掛不住束長的簪針。

5、學生齊讀全詩。

6、品味全詩。

⑴本詩是在什麼背景下寫的?抒發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春望》寫於安史之亂之後。當時,唐朝首都長安已被叛軍安祿山佔領,唐玄宗帶着楊貴妃逃往四川。詩人目睹破碎衰敗的祖國,黯然神傷,抒發了國破家亡、憂國思親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詩主要寫了哪些內容?

明確:詩的首聯寫望中所見。長安城被叛軍攻破後,遭到了驚人的破壞。叛軍焚燒軍宮室,殺戮無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國破山河在”,山河依舊,世事全非,失陷後的長安“城春草木深”。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戰亂中的長安城卻是草木叢生,一片悽風苦雨。詩意形象生動,情感極其沉痛。

詩的'頷聯是分寫,通過花和鳥兩種事物寫春天。“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詩人睹物傷情,見到開放的鮮花,也禁不住悲愴濺淚;聽到鳥兒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驚。

“烽火連三月”,烽火連天,殺伐不斷,詩人遠離家眷,由於戰事緊張,音信隔絕,更覺“家書抵萬金”,在那種兵荒馬亂的歲月,一封普通的家書是多麼難得、多麼珍貴啊!

詩的尾聯總寫憂國思家的感情,刻畫了一個典型的藝術形象。詩人滿頭白髮如雪,因焦慮憂愁而頻頻搔首。這一細節描寫,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現了詩人的內心世界。

⑶本詩的情感是通過什麼來抒發的?

明確:全詩觸景傷懷,將憂國思親的情懷藴含在形象的描寫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三、學習第二首詩《泊秦淮》

1、簡介作者和寫作背景

杜牧,字牧之,唐代詩人,著有《樊川詩集》。此詩是作者有感於秦淮河地區浮糜豪奢的世象而作。

2、學生自由朗讀詩歌並背誦下來。

3、思考:

⑴最後二句作者是斥責歌女嗎?為什麼?

⑵“猶唱”一詞有何含義?

⑶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明確:《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國恨”,表面是説賣唱的女子不懂亡國之恨,實際上,歌女獻唱,是需要有人聽賞的,那些不顧國家安危,明知是亡國之音卻偏要聽演唱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

《泊秦淮》中多年積蓄心頭的興亡感慨噴湧而出,而藝術表現上卻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讓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譽之為絕唱。

4、當堂背誦詩歌。

四、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一、二

第二教時

一、 學習第三首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1、朗讀,注意字音、字形。

2、釋題

講述:陸游罷官居住家鄉山陰(紹興),抗金收復失地是他不能忘懷的事。他因風雨大作而思緒萬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風雨中飄搖,岌岌可危的現實,又浮起到前線作戰挽救國家危亡的企望。於是,在風雨聲中入夢,夢境是在前線作戰。風雨聲就把他所處的現實同所存的希望聯繫起來了。

3、理解詩意

指名朗讀,講述,然後把意思貫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裏僵卧着,但是壯懷猶在,還希望為國家到邊疆去效力呢。夜深了,大風雨的聲音,激起無限的思緒,為了拯救國家,連夢境也是騎着鐵馬奔向北方去啊。全詩寫出作者至老不衰的愛國豪情。

4、朗讀。

5、明確詩歌主旨。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表達了詩人的愛國熱情,也飽含壯志難酬的痛切愁思。這首詩語言樸實明快、豪放流暢、通俗平易;表現方法上採用“寄情於夢”。

二、學習第四首詩《過零丁洋》

1、解題。

文天祥,字宋瑞,廬陵人。宋理宗時中狀元,官至丞相,封信國公。臨安危急時,他奉命至元營議和,因據理抗爭而被拘,後脱險逃出,並率兵抗元,兵敗而被俘。在拘囚中,經敵人多方折磨,百般誘降,但臨死不屈,終被元軍殺害。他是偉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愛國詩人。

2、教師範讀後指導學生朗讀。

3、學生對照註釋理解詩意,提出質疑。

4、結合學生質疑疏通詩意。

5、品析鑑賞。

這首詩重在領會詩人的思想感情,可引導學生就以下問題展開討論:詩人怎樣表達國家面臨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樣把個人的遭際和民族的命運聯繫在一起?

通過討論使學生明確:詩人以“山河破碎”感歎國家的危亡,“風飄絮”表現出自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則將個人艱難困厄的遭際與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浮沉”與“破碎”,“雨”和“風”等兩相呼應。

二、 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三、四

 作者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