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毓華中學教育教學調研報告 教師隨筆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3.39W

             我校是蘄北山區的一所農村中學,目前在編教師 人,教學班19個,學生 人。學校在縣教育局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彭新文校長的帶領下,學校全體教職員工克難奮進,學校各項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教學質量不斷攀升。作為主管教學的副校長,通過多年來的觀察和思考,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現狀有較全面的瞭解,現把自己的調研結果報告如下:

毓華中學教育教學調研報告 教師隨筆

教育教學的亮點和希望

近些年來,我校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學習、改革、發展、提高”的辦學思路,堅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為教師成功搭台,為學生髮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唱響了“教學質量是從教之基,立校之本,揚校之根、發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證了學生能“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學有所成”。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

1.教育手段趨向民主。

教師改變了過去高高在上的派頭,與學生的交流更具親和力。教師用語言、體態、表情、眼神、手勢等信息,在情感上與學生保持心靈上的交流,構建起課堂良好的教學情緒場,使學生處於無拘無束、心情舒暢的心理狀態中。教師的傾聽意識也明顯加強。對話情境中教師的“話語霸權”的傾向得到很大改變,大多老師都能認真地傾聽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學生有了被重視感和被關懷感,自我表現的慾望也顯得更加強烈。同時,師生合作意識更加鮮明。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在教學進程中,深入學生中間、伏下身子和學生一起交流問題、擺弄學具。合作的情境已不再侷限於知識的本身,而上升到了師生人格、精神的平等相待,是民主平等意識的陶冶。

2、教學方式悄然改變。

教師在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上有許多有益的`探索。具體體現在凸顯了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這一理念上,教師有意識地從教學活動的主宰,向學習活動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服務者和促進者轉變。很多教師在課餘時間積極鑽研電腦技術,運用多媒體教學,這極大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豐富了學生的見識,擴大了學生的信息量。

3、教學評價趨向多元。

以往,教師總是把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現在,學習評價目標和多元性有所體現,教師評價時能涉及認知的發展、學習活動的內容、語言形式、思維品質、非智力因素等諸多因子。學習評價的形式也十分豐富,尤其是作為評價主要形式的語言評價,讓人充分感受到課改給教師帶來的教學心態上的變化。真情誇長處,委婉指不足,寬容、鼓勵、期待已成了課堂評價的主旋律。

4、教學資源得到拓展。

過去把教材作為課程的唯一資源,就教材教教材,而現在,教師樹立了新的課程觀,把自身、學生、文本、環境都看成是課程開發的資源,積極利用學校的條件開展教學活動。在教學中,立足教材,又超越教材,延伸教材的價值,注重課內與課外的互補,強調跨學科領域的學習。

5.創新意識得到培養。

課堂教學把教案看成是預設的,把過程看成是動態的。鼓勵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從多種角度解決問題,允許學生對答案有不同的理解,儘可能的給學生思維發散的空間,培養學生獨立創新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學生願意提問,敢於提問,善於提問,勇於發表自己的見解了,敢於向教材和教師挑戰了。學生的主體意識正在形成。

教育教學的問題和不足

1、教師教學觀念轉變不徹底 

部分教師對推進新課程改革認識不夠,加上平時不主動學習,不積極參加活動,對新課程理論瞭解甚少,對新課程標準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沒有真正樹立起來,教學方法還是老一套,“滿堂灌”、“填鴨式”還有一定市場,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2、課堂教學效益不高 

部分教師“向45分鐘要質量”的“有效教學”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足,教案簡單,對教材拓展不夠,補充不足,挖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繫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教學過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差;課後學生練習量不夠,教師輔導不到位等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3、校本教研流於形式 

雖然學校對校本教研多次倡導,但部分教師對校本教研認識不夠,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單調,教師對教研沒有熱情。很多教研活動大都流於形式,沒有產生最大效益。教研對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不大。 

4、學科教師不配套 

全校教師總數基本足夠,但年齡結構老化、學科結構不合理,部分科目教師不夠。如英、史、地、生、化等學科教師偏少,學校不得於採取其他教師兼課的辦法,彌補部分科目教師不足,增加教師工作量,也由於專業不對口,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5、現代化教學資源不能充分利用 

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投入不足,設備數量偏少。我校十幾個班共用一個計算機教室和一個多媒體教室,不能滿足教師使用先進教學技術手段輔助教學的願望,很多教師想在多媒體教室上課,但沒有機會。有的教師將使用多媒體教學作為一種時尚,僅從形式上追求,課件製做不精,課件內容對本節課起的作用並不大,課件出現的“火候”沒掌握好。

三、解決問題的建議和辦法

1、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採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改變傳統培訓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統”的培訓形式,建立“菜單式”的培訓模式,滿足受訓者的不同需求,激發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自覺性。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改變現行只提要求,不問結果;不認真學習,冒報學分的現象。三是強化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名師工程”,完善骨幹教師培養機制,建立“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科研經費獎勵機制。四是認真解決一些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2、紮實開展教學科研 

增強科研興校意識,發揮教科研引領作用,確立以課題研究為先導,以校本教研為基礎的工作原則。校本教研與課題研究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學”為切入點,以課堂教法、學生學法、教學藝術等為重點。課題研究以教學模式探討、教學過程優化、學生潛能開發和非智力因素髮展為重點。注意完善教研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全員參與教研,創新教研形式,豐富教研內容,強調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加大投入增添教學設備 

建議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在加強學校校舍建設,美化綠化校園的同時,也要兼顧教學設備的投入。就我校目前來看,應該增大先進教學設備投入,增加網絡教室和多媒體教室間數,以滿足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需要,為教師提供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4、狠抓教師提高工程。

對於教師本人來説,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兩方面:一是一定要加強對課程標準及相關解讀的學習,《課程標準》中的核心理念和基本思想,一些教師尚不能掌握,更難落實在教學行為之中,因此學習鑽研《課程標準》仍是一項長期的任務。二是要加強對專業知識的熟悉與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在實踐中苦練基本功,儘快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素質。在不斷的實踐中把學到的理論內化,用起來才能得心應手。學校應充分發揮學科帶頭人的作用,多舉行一些觀摩課,給老師提供互相學習與研討的機會,加強學科知識間的聯繫,實現各學科知識的整合,達到優質課資源的共享。

5、加強集體備課。

集體備課不要流於形式;真正做到挖掘教材內涵,把握課程標準,科學合理的運用好的教學方法。個人備課時,要認真研讀新課標,多積累本學科與生活相聯繫的知識來充實備課內容。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家長及社會的迫切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學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傳統思維定勢,認真分析與科學發展觀相牴觸的問題,努力解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與時俱進,狠抓落實,團結拼搏,紮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我校教育教學工作的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使我校的教育管理,教育改革,教學質量更上一層樓!

 

陳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