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德育論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04W

 關於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學生厭學調查報告 德育論文

一、調查背景: 厭學是目前中小學生諸多學習障礙中最普遍、最具有危險性的問題,是青少 年最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是導致輟學的最主要的因素,從心理學角度講,厭 學是指學生消極對待學習活動的行為反應模式, 主要表現為學生對學習認識存在 偏差,情感上消極對待學習,行為上主動遠離學習。 我在自己所教的兩個班進行了調查,從中發現學生的不良行為:第一,課堂 上,部分學生思想開小差,注意力不集中,或者睡覺,可以説視上課為坐牢。第 二,有的學生作業幾乎不做,有的學生期末考試在 5 分鐘完成選擇題,然後就睡 覺。第三,逃學、曠課、玩遊戲,這是厭學的突出表現。 二、調查目的: 通過這次調查研究,能找到學生產生厭學心理的原因,在以後的教學中改進 教學方法,也能使同學們認識到產生厭學情緒的不良後果,因此要努力消除厭學 心理,為了長大後能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而奮發學習。 三、從調查的數據分析厭學問題: 初一(1)(2)班一共有 158 位同學,調查表明: 、 ①厭學情況:其中,有 60 位有一點厭學情緒,佔 49.2%;50 位同學有嚴重 的厭學情緒,佔 41%;只有 6 位同學無厭學情緒,佔 9.8%。 ②厭學原因:其中 30%的同學是由於成績不好而引起的;60%的同學由於 父母的不關心而引起;另外 8%的同學認為會產生早戀心理;2%的學生別有看 法。 ③厭學調節:產生了厭學情緒之後,有 47.8%的同學採取了自我控制;有 38%的同學雖然想克服厭學情緒,但是自己無能為力,需要依靠外界力量幫助; 有 14.2%的同學採取了順其自然。 四、深究厭學原因: 1.缺乏理想,毫無目標 有的同學認為學習是為父母、 老師學的, 對學習沒有需求欲, 因而沒有動力, 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狀態, 通過老師逼、 家長壓, 他們也能完成學習任務, 則貪玩好動的天性主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有的學生對學習有認識,但其看法是 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他們從家庭或者社會那裏接受了“讀不讀書都一樣的思 想”,認為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沒有讀書照樣可以做生意賺大錢。那些 文化水平不高又做個體生意且財源茂盛的家長們, 往往在不經意間誤導了自己的 孩子, 促使孩子厭學而追求享樂。 而這種思想在老師的苦口婆心、 循循善誘之下, 往往被抵消,毫無意義。 2.社會的“誘惑” 改革開放的社會,市場經濟的大潮,五光十色的生活,對青少年學生產生了巨大 而多樣的誘惑, 由於他們思想不成熟, 理智不健全, 選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不強, 往往被許多消極因素所吸引, 所迷惑, 從而拋棄學業, 迷戀享樂, 甚至走入歧途。 網絡遊戲的不斷髮展,厭學的學生大多迷戀遊戲、上網,有些本來熱愛學習的學 生由於迷戀上了電腦遊戲後,逐漸荒廢了學業,甚至走向痴迷的地步。有的同學 受電影的影響,學蠱惑仔凡事以武力解決。一有一些爭執就大打出手,還有一些 甚至自殺。在現今社會中諸如此類的報道時有出現。 3.家庭教育的缺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由此可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調查中發 現:大部分學生缺失家庭教育,而有的家庭家庭教育過於偏激,不是過分溺愛就 是對孩子不聞不問。 在調查中發現:61 位同學中,父母離異的有 4 人;父母外出打工的有 21 人;有 36 人的父母在身邊。父母離異的同學家長為了補償孩子,往往孩子説什 麼就是什麼,物質上給予最好的享受,甚至孩子今天不想上學還幫孩子“請假”, 之後,孩子就到外面上網。父母外出打工者往往將孩子留在親戚那裏,孩子説謊 去別的親戚家了,甚至有的家長聽從孩子的話,為他租房,晚上無人監管,孩子 晚上上網,白天在教室睡覺。即使父母在身邊的,很多父母也是隻關心孩子的學 習,其他根本不問。孩子思想出偏差了,父母也不知道,不能及時給予幫助、指 導。 4.社會的影響 每一個人都生活在社會的大環境中,學生也不例外。現在學生的心理、生理 早熟,受社會影響就更加的明顯和嚴重。這不僅僅是教師、學校可以改變的。就 簡單的從衣着上來看:教師的衣着都是大方、得體的,但是就是沒有辦法影響學 生,有的學生穿吊帶、超短裙、化粧,教師教育她們,她們就説的是:“你上街 去看看,很多人這樣穿啊!”學生已經學會了社會上的衣着打扮,每天就想怎樣 才能把自己打扮的更漂亮,只會享受,哪來的心思去學習? 五、改進措施 1、利用活動,讓學生明白學習的目的。 在輕鬆愉快的活動中學習,變“苦學”為“樂學”,讓他們找到自己的學習動力, 轉變“學習是為父母、老師學的學習”、“讀不讀書都一樣的思想”的觀念! 2、改進教法,激發興趣。 引起學生注意事物,往往體現新奇性、形象性、矛盾性、變化性、對比性等 特點,它們刺激人的感官,會引起人的興趣與關注,進而接近、瞭解未知事物, 解決新問題。 因此, 教學時, 我們要採取豐富多樣的方法, 設置各種巧妙的情景, 不斷呈現事物的這些特性,努力將學生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 3.、情感補償。 情感教育的潤滑劑,也是化解厭學心理的良藥。對於那些缺少家庭温暖的孩 子,教師應付出無私的愛,並且要想辦法建設班集體這一温暖的家庭,讓他們生 活在情感豐富的學習生活中,這種情感場具有巨大的磁力,會緊緊吸引住學生。 4.、轉變學生的認識觀和思想觀。 社會的影響是必然的。社會是個大染缸,要把我們的學生教育德、智、體、 美、勞全面發展的學生,只有從家庭、學校、以及社會各界的同努力才能實現。 從學校方面來説,我們可以進行一些“美與醜”的辯論活動、“善與惡”的爭辯活動, 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社會上那些可以學,那些不能學的,真正認識到時,學生就 會改變自己的!

根據我們身邊的調查和眾多資料顯示:現在的中學生普遍有厭學的傾向,在現代這種信息高速運轉,日新月異,知識人才競爭激烈的社會背景下,不應該是爭分奪秒的積極向上的提高,充實自己,以保障能在社會裏找到自己的藍天嗎?可在我們面前登出的卻是另一條令人失望和擔憂的頭條,到底是什麼原因致使出現中學生厭學?主要分為家庭因素、自身因素和周圍環境因素。

1. 家庭因素:小兵是初級中學初中二年級學生,在班上的學習成績屬中等偏下。小兵從小父母離異,與外婆在一起生活。父親由於出身經濟情況較差,很少給予照顧。母親再婚後,曾接小兵和繼父一起生活,但繼父要求較為嚴格,曾因為小兵犯錯而責罰教育,以後小兵對繼父一直耿耿於懷,再不願和母親生活在一起,之後一直與外婆生活。小兵從小學開始,各科成績都很優秀。進入初中學習以後,學習開始有點吃力,在一次期中考試沒考好後,小兵就覺得心裏特別煩躁,經常説頭痛、難受,不想上學。初二上學期開學後,班級一個同學告訴他打遊戲很好玩,從此他便迷上了打遊戲,以至於上課總是無精打采,提不起精神,上課老師講到什麼地方都不知道。老師針對他的表現多次批評教育他。但是由於沒有父母關心和管教,他不願聽課,不願記筆記,拿起課本就煩,學習成績下降很快。而成績越下降越不願學習。這是一個學生因家庭因素和自身素質因素引起成績下降,並最後導致厭學甚至逃學的案例。所謂厭學,就是對學習產生厭惡,反感或無所謂的心理傾向,小兵產生厭學因素的原因及有家庭方面的關心和教育不足,而導致小兵性格自卑、孤僻、不合羣,當遇到問題的時候,缺乏社會支持。

        

一 物極必反型

  這些家長大多是在高考制度改革中成長起來的,他們從自身和他人的經歷中感悟到知識對改變命運的重要性,所以當自己的孩子剛剛學會學習的時候,就灌輸給他們一種知識改變命運的思想,並且時時刻刻都想自己的孩子的未來能夠考只是來支撐,入學以後,今天補英語,明天攻理化,節假日上補習班。孩子們快樂的童年在家長的告誡中蕩然無存,戲耍的藍天在家長逼迫中悄然消失,每天都是學、學、學……最終是厭學。

  一位學生初一時本來成績還算中等,但到了初二,節節後退,厭學情緒很嚴重,作業拖拉,甚至不寫。可以調查才知道,原來暑假中父母硬逼着他到教室家補課,還讓他參加各種興趣小組……好不容易盼來的暑假,又是那麼熱的天讓他漸漸失去了學習興趣,加入了厭學的行列。

二 盲目溺愛型

多年教學讓教師看到厭學生多為男生,為什麼呢?是中國人重男輕女的思想作祟,現在都是獨生子女,生了男孩,一家大小捧的像皇帝一樣,好衣好食哪能虧待,大事小事哪能沾手,飯來張口,衣來伸手,各個嬌生慣養,好吃懶做,怕苦怕累。可學習是件辛苦的事,尤其是在目前的教育下,這些孩子自然加入到厭學的行列,而且這樣的家長,即使老師主動聯繫,也收效甚微,為什麼?大人捨不得孩子吃苦啊!

三 放任不管型

俗話説“上樑不正,下樑歪”。據調查得知,厭學生的家長有許多是極不負責任的。工作之餘,只顧自己玩樂,打麻將,發金花……對孩子不聞不問,認為人各有命,自己的路自己走吧。所以當學生厭學逃學,學校找到家裏,而家長還在麻將桌上,對老師揮揮手,不要緊,到時候會回家的,發生這樣的事也就不足為奇了。

四  離異矛盾型

班主任都有這樣的體會,問題學生,學困生,多半都是家庭上出現了問題,如父母離異,家庭變故,家教粗暴,其子女情感壓抑。這些孩子情感孤獨,缺乏温暖,於是便常常尋求情感補償,而學習是辛苦的事,是很難起到情感補償作用的,因而他們常常從其他渠道獲得心理滿足來彌補家庭情感的殘缺,如廣交朋友,上網聊天等,這樣導致厭學現象的發生。這些學生結交的朋友,多是哥們義氣十足,容易受不良因素誘惑,導致厭學甚至輟學。

 

2.自身因素:厭學情緒是一種正常的不良情緒或者説是一種常見的消極情緒。在每一個人成長學習的過程中,都有可能產生這種情緒,這是一個人在其成長過程中,自我動態失衡,和諧度不夠穩定的表演。當然,由於學生所處年齡段不同,厭學情緒的表現也有所不同。但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厭學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究其原因,學生的厭學,有內在的因素,也有外在的因素,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本。而其中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學生內在的心理因素起決定作用,厭學,突出一個“厭”字,“厭”是一種心理狀態;厭煩、厭倦、討厭。在小學、初中、高中三個成長的必經階段,就學習而言,小學是基礎階段,而初中是最關鍵的階段,厭學心理也最容易在此時產生。因此,這個階段孩子的家長更應該多關注孩子的學習。要讓他們樹立責任感,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從而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甜甜,高一年級的學生,小學低年級成績較好,活潑開朗,愛好畫畫,就讀於上海某小學,三年級的時候由於父母工作調動轉學回來,成績下降很快,開始變得沉默寡言,極少與同學交往。進入職高學習,入學後,由於班上男女生比例關係,甜甜被安排到與男生同坐,雖然它與同學交往甚少,但卻成了班級中的焦點。一些男生總是拿她的相貌開玩笑,給他去一些不雅的綽號,原本沒有自信的的她變得得更自卑了。上課無法集中精神,感覺學不進去,開始討厭學習,討厭學校的一切,早上醒來想到要去學校就犯困,中午放學鈴聲響起,出了校門心情就陰轉晴,下午一到校門口就莫名緊張、焦慮、恐懼。想到放棄學業,但是又害怕父母傷心,心裏極是矛盾。

  通過家長了解,母親對她要求極高,希望她在學業上有所成就,令人頭痛的是對學習毫無興趣,甚至出現恐懼感。這種情緒和軀體症狀的體驗已經遠遠超出了一般的表現,從同伴交往來看,表現出一定程度的自閉。

  ①.學習無慾

 當學生對學習缺乏足夠的認識,沒有任何需求的時候,他們是不可能熱愛學習的。一些學生對學習沒有需求欲,因而沒有動機來啟動學習,貪玩好動的天性主宰了他們的學習生活。這部分學生的學習處於被動狀態,通過老師逼,家長壓,讓他們完成學習任務。一些學生對學習有認識,但其看法是消極的,甚至是錯誤的,是他們從家庭或社會那裏接受得某些錯誤思想,如讀書是苦差事,讀書無大用,沒有讀書照樣可以做生意賺大錢。一旦形成這種認識,反作用力非常大,它能持久而強勁的推動學生逃避學習,老師的苦口婆心、軟硬兼施、循循善誘,但他們“啟而不發”。

  ②.學習無望

 對於學習悲觀失望,毫無信心的學生,容易產生厭學心理。人都有好奇心,求知慾;誰不渴望得到師長的表揚,同學的羨慕‘那個不希望考高分,有成績。一部分學生曾今努力過,曬過汗水,可無論怎麼奮鬥,任然常常失敗,很少甚至沒有體驗過成功的歡樂,一次一次的失敗,無情的擊碎了他們的進取心,促使他們對此作出了不正確的想法,認為自己天生愚笨,能力不強,智力低下,不是學習的材料,因而主動的放棄了努力,舉起了白旗。也有一部分學生,同樣努力過,也曾經取得過自認為可以的成績,但往往不如他人,因為很少得到老師的表揚,長期被老師忽視,便喪失了自尊心,變得破罐子破摔起來。

  ③.學習無趣

 過重的學業負擔,容易使學生產生心理疲勞,導致厭倦而厭學。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重壓下,社會與家庭將負擔交給學校,學校將壓力付給教師,而教師則將負擔轉嫁給學生,於是學生從早到晚的學,雙休日還要補課。各種五花八門的學習資料,各種考試名目繁多,有些評價簡單而殘酷:如寫錯一個字,罰抄多少遍等,學習像沉重的大山,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讓他們覺得苦海無邊。學習枯燥無味,使他們極易將興趣由學習轉移到其他事情上。

 網絡遊戲,上網聊天,電視劇集,戀愛對青少年學生產生了巨大的誘惑。由於學生思想不成熟,理智不健全,選擇生活的意識和能力不強,往往會被這些消極因素吸引、迷惑,從而拋棄學業,迷戀享樂,甚至走入歧途。

  ④.逆反心理

  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主張,都不願受別人控制。人都有自尊心,都不願受到傷害。但中國式的教育,家長,老師都要求學生服從。

  許多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於是對孩子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當孩子達不到標準時,便採取不正當的措施,有些孩子能夠忍受,有些索性放棄追求。過高的期望值與功利意識易使學生產生逆反心理而厭學。

 

3.周邊因素:

  ①.學校方面

 如何評定一個學校的好壞?不管是教育主管部門還是老百姓心中的那桿秤,都已傾斜向了升學率,這已成為不爭的事實,是好,是壞就等於考了百分之幾的重點中學,幾名學生考了全市十名,一百名,學校平均分是多少……無怪乎,中考、高考過後,各“名校”爭相宣傳,而近年來高額的擇校費也熄滅不了望子成龍的家長的熱情,於是升學率成了學校的生存之本。於是學生早上6點多入校,晚上近6點回家,一天10多小時的在校時間,每天十幾節的課堂教學,三尺講台,教師滔滔不絕,學生默默耕耘,週考、月考、中考、末考,進幾名、退幾名、第幾名。以學分定優劣,以名次論好壞。學生每天象上戰場,但總有學生趕不上,長期的精神壓抑使他們出現了破罐子破摔的態度,不學了是倒數,再學也是倒數第幾,不如不學了,厭學、厭學……

  ②.教師方面

  教師有份博愛之心。絕大部分教師出發點都是好的,希望學生學有所成,長大能立足社會,有光明的前途。

但在應試教育下,學校的管理很多是以學生的考試決定教師的水平,所以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教師不在自己的專業水平上下功夫,而採用題海戰術,每天把學生栓在考試題上,做了一題又一題,做了一遍又一遍,使學生成了做題的機器,把學生變成自己撈取業績的工具。

  有些教師以培優為名,每節課只以優等生為標準,看優等生會不會,講難題,怪題,很多相對差的學生在課堂上成了陪讀,什麼也聽不懂,什麼也學不會,每天的作業只能抄抄應付,至於在校一天學了什麼,不知道,不知道……

  更有甚者,為提高自己的.升學率,平均分,對成績不佳者惡語相向,冷嘲熱諷,甚至大打出手,打擊孩子的信心,打擊學生的,傷害學生的心靈。他們的這種行為激發學生的逆反心理,讓某些學生視老師為敵,與教師對着幹,上課不聽講,作業不做,漸漸的淪為差生,最甚者自毀前程。

  一些專業底子薄、教學水平低、師德素質差的教師,也會造成學生厭學心理。

  ③.社會方面原因

 現在社會雖説是知識經濟的社會,但是在很多時候和很多部門的表現並不全是這樣:學生在校刻苦、成績優秀,但走入社會之後有時還不如在校中門門不及格的學生;優秀生因為家長無職無權自己只能自謀職業,艱難的生活在激烈的競爭中,好不容易考個大學,走上社會依然找不到工作。這些社會現象也嚴重的影響着中學生的學習心理,他們覺得學習再好,不如有個好爸爸,成績再好,不如有個好家庭,有些學生自然會產生讀書無用的心理。

 

結題報告

由於造成中學生厭學情緒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消除和預防他們的厭學情緒就必須多方面入手。

(1)事物發展內因是關鍵,要消除和預防厭學情緒,主要是靠學生自身努力。為避免出現厭學情緒,他們應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從小樹立遠大的理想,將學習目的的教育與理想教育相結合,召開故事會,介紹一些名人奮發讀書的故事,開主題班會,如:“美好的原望”、“二十年後來相會”,教育學生把個人理想與祖國利益緊密聯繫在一起,展望社會發展對人生的知識要求,使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自覺刻苦學習。

(2)爭取家長配合,形成教育合力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家庭是孩子成長的土壤。因此,在幫助學生糾正厭學心理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家庭對孩子的影響,加強家校聯繫,及時向家長彙報孩子在學校裏種種表現,並通過家長學校、家長會、家校聯繫等形式向家長宣傳如何教育孩子做人,如何指導孩子的學習,如何指導孩子進行自我心理調適,承受挫折,宣傳一味溺愛、打罵、體罰、放縱等教育方式的危害性,指導家長與學校配合,幫助學生消除厭學心理。本學部一些班主任採取每週“家校聯繫卡”的方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3)給學生更多的關愛,讓孩子愛老師

在十天的寄宿生活中,老師就是孩子的父母,生活上,學習上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愛,特別是班主任在生活和學習上尋找關愛和教育的契機。製造各種各樣的機會,讓他們重拾自信。教師要經常製造一些機會,比如讓他們怎樣回答一個看似困難其實簡單的問題,當眾朗讀他們的一段短短的文字,一陣熱烈的掌聲,兩句讚揚的話語,幾件微不足道的小獎品,就有可能讓這些學生走出失望的泥潭,重新體會成功的喜悦,從而獲得可貴的自信。

(4)提高教學質量,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可以通過多種手段活躍課堂氣氛,如:改變課堂環境,完成角色的轉變; 運用包括多媒體在內的多種手段,把課堂變成一個大舞台,並且多準備幾副面孔,學生就會有新鮮感。新鮮感有了,興趣還會少嗎?以賽促練,變逼迫為激勵,學習性遊戲和遊戲性學習,如機智問答,猜謎語等,學生在課堂活躍起來,甚至考起老師,這樣效果就明顯不同了。

(5)建設校園文化,開展豐富學生的課外活動,讓學生看到知識的價值,以達到活動育人的目的,如:開展智力競賽,演講比賽。組織學科興趣小組,開展小創造小發明,小論文活動,組織學生參觀考察,參與一些生活實踐活動,學生在這些活動中,調整價值取向,熱愛科學知識。

(6)積極加強教師素質,任用有較強工作責任心的教師為班主任,深入紮實地做好學生的思想工作,建立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師生關係,形成團結的班風和向上的學風;改善教學設施,保證教學質量;完善學校的後勤工作,儘可能地滿足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需要,免去後顧之憂,減輕學習的心理負擔。

總之,排除厭學心理是一項長期、複雜的工作,需要社會、學校、家庭、以及自身的共同努力。我們應從實際出發,尊重孩子,給孩子以科學的教育,才能有效地消除厭學情緒的蔓延,使學生健康的發展。

 

姜肖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