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行乞辦希望工程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91W

    在英雄的名冊裏,有很多定義:民族英雄、時事英雄、亂世英雄、綠林英雄.......多半轟轟烈烈,有血有淚,當然,別人的血淚住住多些,在此要推出一位微不足道給大家(因自己與其同類相惜),在苟且偷生中活得讓人掛目相看。

    他叫武七,生於1838年(道光十八年),生活在瓜分豆割,揭竿斬木的亂世之秋。他家住山東堂邑,出身貧寒,以行乞為生,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窮得沒有自己的名子,因排行老七,別人都他叫武七。武七父親早死,他便跟隨母親在街上鄉里行乞為生,他人窮志氣高,對母親特別孝順,行乞得來的錢,必買美味可口之物孝敬老人。

    武七年長後,他的母親也去世了。他一面幫人做工,一面行乞度日。因家貧,武七不能上學。他目不識丁,看着別人上學讀書,很是羨慕,發誓積資設義學,讓家貧不能上學的孩子來讀書。他把行乞的'錢存到錢莊,通過他們發放高利貸款一連積了30年,到他死時,買得田地230多畝二其財產總數約17000餘吊他雖有此產業,但依然風餐露宿,披星戴月,行乞如故。他白天行乞,晚上紡織,有人勸他:年齡不小了,家產也相當可觀了,娶妻成家過日子吧!武七都委婉謝絕了。這是因為他有自己的理想,讓家貧不能上學的孩子讀書。

    武七且工且乞又過了數年。辦義塾所需的資財也相差不多了,於是他在家鄉設立義塾,義塾取名叫"柳林莊",修建義塾用去錢四千餘結(一千文為一絕)。除

行乞得來的錢之外,武七還變賣所有田產作為義塾的開銷。義塾分為兩個級別,低一級的稱為"蒙學",高一級的叫"經學"。

    義塾開學的那一天,武七先拜塾師,然後拜遍諸生,這真是今古奇觀的舉動,然後他準備了豐盛的佳撰招待塾師。塾師享用時,武七屏立門外靜候。待宴會結束後,武七才進來把殘羹剩菜一掃而光。他説:"我是乞丐,怎能與老師同坐進餐。"以後他常來塾中走動巡視。遇上老師午睡,他則默跪榻前,以表尊師之

誠。塾師覺醒後慌忙起牀不迭,覺得難當此大禮。遇到學生遊玩戲耍,他就這樣説:"師生相戒勉。"對於學業不長進、不用心者,武七以其切身之痛,聲淚俱下地進行規勸。

    武七曾經到過館陶,館陶僧人了證設有塾學叫"鴉莊",經費不足,武訓還出資幾百絡資助他。之後,武訓又積金子千餘,在臨清建義塾,都以武訓的姓名命名。臨清縣有個寡婦張陳氏,因家貧沒有吃的,只好割自己的肉給婆母吃,武訓知道後,送給她良田10畝,幫助她侍養婆婆。遇到孤寡和飢寒交迫者,武訓總

是借錢給他們,從不索帳,也不告訴別人。

    1896年,在學生的朗朗讀書聲中,武七含笑閉上了雙眼,終年59歲。臨清縣人民為武訓的孝義所感動,特地鐫刻了他的木像,送回40畝,讓他的侄兒供奉祭祝他。山東巡撫張耀、.袁樹勛先後向朝廷上疏,請求表彰武訓的美德,為他立孝義飼。

    武七不辭勞苦舉辦"義學",被封為"義學正",受到了清政府的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