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通用15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86W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教學過程中的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麼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女媧補天》教學反思(通用15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通用15篇)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

一、以讀為本,邊讀邊悟

“書是讀懂的,而不是教師講懂的。”葉聖陶先生的這句話也道出了學生閲讀的重要性。在這節課上,我圍繞“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三個目標指導朗讀訓練。課前預習要求讀正確,檢查預習情況時要求流利地讀,通過分自然段朗讀課文檢查同學們的朗讀情況,讀後引導進行評議,通過欣賞同學的朗讀讓同學們體驗到讀書的快樂;研讀課文時帶領學生有感情地讀。讀出抑揚頓挫,讀出輕重緩急。在指導中,把理解語言與訓練朗讀交融在一起,使學生在讀中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提高朗讀效果,最終實現有感情地朗讀的目標。除了對學生讀課文除了每次都有要求外,讀的方式也有所不同:集體讀,個別讀;大聲讀、默讀等等,不同形式的讀發揮不同的功能。為了更深入、準確地體驗情感,我指導學生抓重點詞句來做文章,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使學生獲得體驗、昇華情感。

二、挖掘課文的空白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但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補白想象:讓他們説説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説得較好。有的説:“我彷彿看到洪水衝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説:“我彷彿看到孩子們在哭着尋找爸爸媽媽。”在這些補白想象中,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並運用了語言。

在本堂課中,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在今後教學設計時,我要多準備些學生獨立思考、自讀自悟、質疑解疑的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及實際設定教學環節,這樣才能使學生樂學。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2

在上第一課時.讀課題之後,我問他們知道了什麼,學生説知道了主要是寫女媧的,知道寫女媧補天的故事。我請學生説了關於女媧的其他故事,學生津津樂道,説了女媧造人的故事。然後再讀課題,問他們想知道什麼。學生的問題提的很好,就是圍繞着女媧為什麼補天和女媧怎樣補天來問,這也就是我們這篇課文要解決的主要內容。請了四個同學讀課文,請別的同學一邊聽一邊尋找問題的答案。我下去巡視了一圈,大部分學生能專心聽,勾出問題的答案。但也有幾個學生什麼也沒勾出來。

開始解決第一個問題,在請學生讀了這一部分之後,讓他們説説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説得很好。有的説:“我彷彿看到洪水衝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説:“我彷彿看到孩子們在哭着尋找爸爸媽媽。”還有的孩子説:“我聽到了孩子的哭聲,動物驚慌的尖叫聲。”在體會之下我們充滿感情地讀了“許多人在水裏掙扎”。然後我問他們這兩天熱嗎?孩子們點頭,我説:“如果這時身邊有熊熊大火,你有什麼感覺?”“熱啊,熱死了!”“會被燒死。”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説,有的還用手不停地扇風,彷彿真的被火圍住了一樣。我們再感情朗讀“許多人被圍困在山頂上”。在體會“地被震裂了,田野裏出現一道道深溝”時我啟發他們結合地震的災難來體會。然後再請學生讀,兩個學生讀得很有感情,彷彿真的看到了那種災難。然後全班再讀,感覺學生的讀上了一個台階。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3

《女媧補天》是人教版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八單元第31課的課文,這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故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和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

本節課為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為: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體會女媧勇敢的精神,頑強的毅力,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豐富想象力。

3、複述故事。從課堂效果來看,基本達成了教學目標,學生掌握了本課的內容,也進行了適當的語言訓練。但在時間的掌控上仍有不足,另外板書設計也略顯單調。

整體來看,本節課教學思路比較清晰,進行了先讀後説的訓練,循序而漸進。在指導學生理解課文時,以填空題的形式幫助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梳理文章脈絡,使學生對於整篇課文有了較為細緻的把握。接着指導學生理解重點詞句,從中體會女媧補天的艱難,也為後面的感情朗讀打下一定基礎。學生在把握文章內容、理解重點詞句後,朗讀感情更加充沛了,能夠以自己的朗讀表達出自己對於文本的理解。另外,在具體講解女媧煉五彩石的部分,結合作者的寫作特點,抓住幾個重點動詞,讓學生結合大屏幕上的提示,邊説邊做,使學生一是體會了女媧補天的艱難,二是感受到了作者語言的生動具體,學習了動作描寫的方法。本節課的課後題中,提到:讓我來講講這個故事。這無疑是要鍛鍊學生複述故事的能力。將此環節設計為進行班級故事會,獲得了學生的積極參與。具體操作是:先以小組交流、合作探究的形式,在組內練習講故事;而後推舉代表,在全班交流。教師也參與其中,講述故事的背景部分。這樣設計的目的,一是為學生起到一定的示範作用,二是交代故事背景,豐富故事內涵,把之前未曾提到的另一個相關傳説,以背景故事的形式向學生講述,更受學生歡迎,學生的印象也會更加深刻。但在時間的分配上,此處仍不夠精細,由於怕學生説不好,放給學生準備的時間過長,擠佔了後面的評價時間。後續環節本設計為交流評價,讓台下學生依照教師給出的評價建議,學會評價他人的故事,但是,由於時間的關係,這一部分沒能很好地完成,今後在時間的掌控上仍要多加註意。

另外,板書的設計也可以再更精巧一些,使板書成為PPT課件的有效而精彩的補充和總結。

總的來説,課的本意達到了。立足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基本把握了語文教育的特點,在課上也倡導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課堂是開放的、有活力的,學生展開了豐富的想象,把故事描述的繪聲繪色。但不足之處也很明顯,這提示我:今後,在時間的掌控上要合理把握,準確分配時間,保證課堂的完整性,使語文課堂活潑之中更加嚴謹,開放之餘也不失協調。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4

《女媧補天》這是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通過這個神話故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以及這種不怕危險、敢於奉獻的精神。

1、教學效果(思效)。

神話故事的特點就在於想象力豐富,所以這節課我注重運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情境,通過品讀、想象、交流,從而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合理的想象,透過語言文字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如“天塌地陷”“水深火熱”等場景,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

學生對於神話故事感興趣,所以學習興致很高,也敢於大膽質疑。

2、教學收穫(思得)。

(1)抓住主線引導學生閲讀課文,思考問題。以“女媧為什麼要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災難來臨前人們幸福的生活和災難來臨後可怕的情景,為認識人物形象特點打好伏筆。

(2)以“讀”貫穿始終。語文教學以讀為本,抓住重點詞句來讀,通過細心揣摩、入情入境地朗讀,讀出感受,讀出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的悲慘景象,使學生獲得真實體驗、進一步昇華情感。在這節課上,不同形式的讀發揮了不同的功能,真正體現了以讀為本的閲讀教學原則。

(3)教學中的“補白”藝術。這篇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語言文字也不難理解,怎樣才能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就需要我們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處,把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同時能夠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學習第一段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補白”:讀到這裏,你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在這些補白想象中,真實感受“水深火熱”的慘狀,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之處,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並運用了語言。還有女媧尋找石頭的過程,也可以利用補白方式,想象女媧尋找石頭的艱難。

3、不足之處(思失)。

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很多地方處理得不夠靈活。沒有耐心聽取學生的質疑,而是直接擱置了。還有,教師注重了範讀,但是學生自己練讀時間較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造成朗讀感情不到位。如在學生朗讀描寫災難的句子時如果邊讀邊想象邊體會,學生們的朗讀效果會更好些。

4、改進措施(思改)。

在今後教學設計時,要真正尊重學生的學習意願,根據學生的需求設定教學環節,比如學生對於五彩的天空充滿了無限的好奇,教師就可以大膽提供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去想象、去搜集資料,讓他們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樣學生樂學,學的也會更有效果。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5

《女媧補天》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我國古代流傳已久的神話故事。本文自然災害場面描寫生動逼真,全文條理清楚,層次分明,想象奇特豐富。學習本文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閲讀受到我國曆史文化的薰陶,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大眾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瞭解女媧為什麼要補天以及補天的過程,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勞苦大眾,不怕危險、勇於奉獻的精神。

首先在講課前,我要求學生做好預習。包括理解生字詞,熟讀課文,查找有關女媧補天的資料。這樣,在學生還沒有學習課文之前就已經對課文比較瞭解了,為進一步的學習做好準備。

在教學時,我讓學生通過自己閲讀、思考,和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先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對課文中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鼓勵他們先自己解決。弄不懂的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互相討論弄懂。然後就“思考?練習”第二題展開討論,讓他們各自發表自己的理解,讓學生體會到女媧的勇敢精神和樂於助人的高尚品德。在小組討論時,我要求小組長給組員明確的分工,各自學習不同的自然段,再把理解的內容向小組長彙報,小組長再向全班彙報本組的學習情況。因為分工明確,每個同學都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去,課堂氣氛活躍。最後通過有感情朗讀進一步體會課文內容。重點朗讀了描寫自然災害和女媧補天經過的段落。

我開始以為我們這些農村小學,可能學生的見識面窄,沒有什麼資料可以查找,可能上這一節《女媧補天》同學們只會大同小異的説一些可能上看到的知識,沒想到學生查到的資料如此豐富,他們不但學到了課本上的知識,還學到了課外的一些知識,也讓我本人大開眼界,我開始對我對農村小孩不會查找資料的想法感到羞愧,其實知識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相信學生,他們會給我們一個驚喜,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要讓他們經常查資料,鍛鍊他們查找資料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想,只要給學生創造寬鬆、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學得快樂,學得主動,就能聽到學生幼稚的語言,讓人留有時間短暫,不想下課的感覺。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6

關於教學《女媧補天》的公開課,課後,我思考頗多,今天謹借拙筆,説説我教後的反思。

《女媧補天》是三年級第八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是一個流傳於千古的神話故事。講的是古時候女禍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的勇敢、善良的品質;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我為這篇課文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學習課文,瞭解感悟女媧補天故事的神奇。第二課時複述故事,指導寫字。

這節課,我的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內容,激發他們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教學難點是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基礎上,加上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因此,備課時,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增強複述故事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激發閲讀興趣。

一、成功之處,體驗欣喜

1、運用多媒體方法:

創設情境,通過品讀、想象、描述,感受語言文字的美,拓寬學生思維,引導探究性學習,整堂課通過學生質疑,再引導解疑,從而實現學生與文本的對話,激發學生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

2、運用畫面激活法:

引導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上合理的想象,再現神奇、美好的畫面。如天塌地裂的現象在學生的生活中比較少見,學生雖能根據自己的想象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但仍然比較空洞。此時我出示的一組圖片和聲音,有助於學生能夠在視覺、聽覺上進行理解,從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課文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雲霞雖然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見過,但是感受不深,這時,我搜集並出示金光四射五彩雲霞的圖片,學生被美麗的圖片迷住了,在一陣陣好極了!太漂亮了!的嘖嘖讚揚聲中,學生很直觀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雲霞這兩個詞,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為女媧的神力而驚歎。

3、角色演繹法:

《女媧補天》是一篇學生非常喜愛閲讀的神話故事,整個教學學生的心都被女媧的善良、勇敢、吃苦耐勞等光輝形象深深地牽動着,我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在這堂課中,我嘗試着讓學生通過對詞語和句子的理解來感悟人物的情感和品質,使學生能夠在理解的基礎上讀好課文,理解文本。

4、運用板書,激情總結:

我設計運用的板書,力求體現神話的起因、經過、結果,也體現我的教學思路。

女媧補天找煉補天塌地裂五彩雲霞了不起最後總結時,我藉着板書,引導學生一又一次有感情讀課題,加深了學生對這個神話故事的印象。

5、作業設計:

第一個作業摘抄課文中的生動的語句。體現語言文字訓練,重在積累。

第二個作業任選一題做做:

⑴我喜歡的女媧──把女媧補天的故事説一説。

⑵我敬佩的女媧──把女媧補天的故事畫一畫。

⑶我心中的女媧──把女媧補天后的故事寫一寫。體現因材施教,為第二課時的複述故事打下基礎。

二、遺憾之處,改進措施

1、在上課時,對於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語不夠多,而在引導的過程中也存在着不夠靈活的現象。

2、我不敢放開些,壓制了學生的一些質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在今後教學設計時,我要多準備些學生獨立思考、自讀自悟、質疑解疑的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及實際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鬆。

3、當然,在教學中,教師還應為學生推薦一些課外閲讀拓展的書目,使其學以致用。只有這樣,學生自學的能力才能循序漸進,學生閲讀的自信心會日益增強,積累量會日漸豐厚。

最後,我想説語文很重要,它不僅是我們每個人學習,生活的工具,而且還負載着豐富的情感,深厚的思想和人類綿綿不絕的文明,語文學習對形成一個人的品格,一個人的底藴,培養一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今後終身教育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所以我們應該為自己是一名語文教師而驕傲!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7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1、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的情景,引導學生體會疊詞“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傳達出的人間慘狀。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學,引導學生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既使學生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這一連串動詞生動傳神的表達效果。朗讀把各自研究學習的收穫告訴大家,學生讀得動情大家聽得入神。

2。讀中悟情,“讀”貫穿始終,抓住重點詞句來讀,讀出感受。

如第一節後四句要讀出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痛苦掙扎的悲慘景象。在教師引讀時對“熊熊”等詞進行解讀,突出悲慘的景象。

3。師生合作,激發想象,感受神話魅力。

在教學第一節時,我採用了引讀、師生分句讀,小組賽讀,為學生營造了輕鬆、愉悦的朗讀氛圍。同時通過讓學生閉目想象,感受人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悲慘景象。

4、挖掘課文的空白點,發展學生的想象力。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但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從而發展學生的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所以在課堂上我設計了補白想象:讓他們説説彷彿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學生説得很好。有的説:“我彷彿看到洪水衝來,房屋倒塌,人也被沖走。”有的説:“我彷彿看到孩子們在哭着尋找爸爸媽媽。”在這些補白想象中,進一步體會到神話的神奇,同時也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積累並運用了語言。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8

本節課我根據教材特點——神話故事;抓住中年級學生年段目標——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能複述敍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閲讀感受。把學生的“聽”“説”“讀”“寫”等語文實踐活動作為課堂重要內容,嵌進教學各個環節,使學生逐步構建起概括、複述等語言交流技能的學習框架。

1、瞭解神話故事基本特點,構建學生神話故事的基本框架。我根據學生喜歡神話故事的特點,出示一組神話故事的圖片,吸引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初步感受、認識傳統文化,同時,發現神話故事與一般故事的區別。通過了解女媧一些資料,比如女媧的外形是人頭蛇身,會造人和補天,樹立女媧神的形象,為體會文本神奇之處做準備。

2、在詞語檢查的過程中學習用簡練的詞語概括課文內容,構建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把書讀厚,由詞帶出句子;把書讀薄,根據句子、段落內容概括出相應的詞語。學生在語言的轉換中能力得到培養,素養得到提升。這個教學環節的設計是本節課的一大亮點。第一,在學習詞語的過程中,出示相應的句子,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在學習詞語的過程中,對難讀的句子進行了朗讀指導。第二,根據句子或段落描寫的內容概括出“天崩地裂”、“煉石補天”等詞,學生的概括能力得到鍛鍊。嘗試進行批註,這是很好的學法滲透。第三,根據各自然段的意思概括課文主要內容,既是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一種方法,又降低了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難度,這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是可以跳一跳達到的。

3、學習“天塌地陷”部分,構建中年段學生的讀書方法。

我主要是抓住課文兩處語言特點,一是文中四個疊詞的運用。用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明白這些疊詞運用的好處,自然、有效。二是文中有一些同偏旁的詞語,其中 “圍困和掙扎”比較有代表性,讓學生利用這個語言特點去體會語言背後的意思,在老師的範讀下,想象當時的情景,感受天塌地裂的可怕。接着,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在反覆朗讀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到天塌地陷的可怕。

4、在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複述課文第一部分,構建起學生複述課文的基本方法。在學生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加入想象,複述第一自然段,描述“可怕”的場景。學生在轉換語言的過程中,把神話故事真正讀進自己的心靈。為下一節課講述全篇課文做準備。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對學生的發言評價不夠到位,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還有待加強。但總體而言,我能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並結合八項教學策略進行設計及教學實踐,達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引導,課堂氣氛和諧,學生願學、樂學,學有所獲的境界。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9

上這堂課,我忽然對“拳不離手,曲不離口”這句話很有感觸。雖然我也是一直上着語文課,一直思考着語文課堂教學。但是平時的語文課總比不上上公開課那樣,上公開課是一種“磨”,是一種“蜕變”,每經一次“蜕變”都有一次新的體驗,新的豁然開朗。所以很感謝,也很珍惜這次“蜕變”的機會。

今天,我靜靜地坐在電腦前,反思這堂課的教學給我帶來的一些感受。《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在教學中既要讓學生感悟神話故事的神奇,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又要讓學生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感受女媧精神是重點,課文中有很多具體的語言文字可以挖掘提煉;感悟神話的神奇,也就是讓學生感受古代人們豐富的想象力,這個目標很感性也很模糊,比較難。課標中指出三維目標要整合,我覺得文本特點和人文精神這兩者也該是互相整合統一的,所以我在教學時努力做到整合,整合突出重難點,整合達成三維目標,整合體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在整合中培養學生對閲讀神話和傳説的興趣,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薰陶;在整合中積累語言,發展語言,培養豐富的想象力。當然在各個的整合環節中也會留下些遺憾之處。下面談談幾點做法。

1、抓住主線,串連整體。

有句話説“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一個地球”,支點找得成功,可以起到聚焦、內化的作用,將散亂的精彩文字串連起來。我預設的大主線是感受神奇,從課前的其他神話故事引出神話故事的特點:語言優美,故事神奇,感情豐富。讓學生初步感受古人創造世界的想象力很豐富。然後是插上想象的翅膀進入故事,課終以“神奇”小結,又以“神奇”遷移拓展課外閲讀。大主線中包含了情感線,以整體感知女媧的形象導入,以一個主導性的問題“在補天的過程中,哪些句子最讓你感動?”串起了女媧補天的幾個板塊的句子,進行細細研讀體會。問題是主線清楚了,但精雕細琢的時間不夠了,一堂課下來,感覺容量偏大,有的教學點只能匆匆而過,雖然説課堂教學也如寫文章,有詳有略,但環節的不到位總歸是種缺失。

2、挖掘空白,引導想象。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五天五夜、終於、冒着生命危險”等詞並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我想到的是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因此我設計的補白想象是“女媧在尋找五彩石的過程中會碰到哪些困難?”讓學生深入體會女媧為了拯救人類不惜犧牲自己的精神。我當時想到的是古代人們眼中的神仙其實也是人化的,有一般人的喜怒哀樂,當然也會碰到常人的困難和危險,學生在感同身受時,情感目標就自然水到渠成,而且我運用的是“第()天,女媧來到,。”這樣一個句式練習,也符合三年級學生“在什麼地方幹什麼”的一般句型練習,説實在,為了這個設計,我冥思苦想好幾天,幾易其稿,才成定局,原以為這是一個比較得意之處,想不到被張老師狠狠批了一下(呵呵,張老師莫見怪哦!),不過聽了之後,也心悦誠服。的確,語文姓語,不需要在情感上大動干戈,應該實實在在讓學生在語言文字的錘鍊上有所增量,而不是天馬行空去做噱頭,以後在處理這種補白時一定要以課文文本為依託,再行定奪,否則,再好的創意也是無效的。

3、反覆研讀,逐步提升。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要讓學生通過反覆的讀去感悟,去體會,但是讀不是一味的同一層面的平移,因此我努力設計有層次的讀,讓學生每讀一次都有新的收穫,新的感悟,新的震撼。特別是在煉石部分我設計了圈畫動詞來感悟女媧的形象,反覆朗讀,並引導學生複述故事,張老師評價説這個地方是最本色的教學,我很高興,因為這個地方我也用了許多的時間去琢磨修改,最後形成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但也生髮了一個矛盾,就是家常課和公開課的矛盾,本來我是讓這一部分放在第二課時的,重點講一、二、三自然段,因為公開課的完整性,所以把煉石部分也加了進來,但前面的朗讀就顯得有點浮光掠影了,也不知如何處理才能兩者兼顧,我有點困惑。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0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千古的神話故事,選編這篇課文的意圖,一是瞭解神話傳説的特點,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體會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

在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關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導學生體會一邊串疊詞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傳達出的人間慘狀。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教者引導學生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既使學生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這一連串動詞生動傳神的表達效果。

語文學習要讓大多數學生得益,必須把精力花在學生個性化、創造性讀的訓練上,課文中女媧補天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喜歡第三自然段的同學最多,我問為什麼?有的學生説,因為這段寫出了女媧不怕困難補天的事。有的學生説,因為女媧不知燒了多少天,煉了多少石子,都累得腰痠背痛了,也不休息,終於成功,我很佩服她。也有的學生説,天補好了,很高興,當然喜歡這一段。還有的學生説,因為這段寫女媧不僅勤勞,而且不怕困難,終於把天補好,所以一定是大家都喜歡這個自然段。也有的學生説這段主要寫女媧不怕困難,努力實現自己的志向,我也喜歡這一段。讓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和習慣反覆讀出感覺來,讀出味道來,用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各自研究學習的收穫告訴大家,學生讀得動情大家聽得入神。

同時,用邊讀邊説的方式交流,既是讀中感悟的結果的呈現,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説理的訓練,學生的發言是真實情感的流露,朗讀中有所發現,有所感悟。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1

第一課時

《女媧補天》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主要講的是古時候女媧為了拯救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人們,冒着生命危險補天的故事。讚揚了女媧勇敢,善良,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課文學習的目的,一是讓學生通過閲讀課文,感受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想象力。二是通過朗讀感受女媧為了拯救受苦受難的人民不怕危險、不怕困難的精神。在學習中要求學生能正確、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讀邊想象畫面。我為這篇課文安排了兩課時,第一課時正確認讀課文中的生字詞,與帶生字的句子,瞭解女媧為什麼要補天。經過老師的指點,我靜心反思這堂課的成功之處和遺憾之處。

在這次課中,做得較好的地方是:

1、能讓學生從字、詞、句、段逐步過渡,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掌握了課文了詞語和相關段落。

2、能注意運用激勵性的語言鼓勵學生。

3、能較好的利用多媒體。

不足需要改進的地方:

1、沒有充分利用好課外資源,在創設情境的時候,我只是簡單的從圖片引入。

2、課堂語言不夠豐富,激勵性不大,每個環節連接的不夠緊密。在上課時,對於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語也不夠多,而在引導的過程中也存在着不夠靈活的現象。

3、學生在這節課中的練筆時間只有不夠多。由於上課沒有安排合理時間,最後學生練筆的時間不足,很多學生都是在很不情願的放下筆。

4、在課文中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去分段。

第二課時

第二課時主要是學習女媧補天過程中的艱辛,從而感受女媧那種勇敢、善良的品質和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

在分析課文時,我重點抓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注意引導學生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我通過從先讓學生讀,然後過渡到劃出相對應的句子,使學生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這一連串動詞生動傳神的表達效果。同時,我從兩個環節着手,一是:你覺得女媧是個怎樣的人?二是:你有什麼話想對女媧説?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女媧勇敢,善良,不怕危險,甘於奉獻的精神。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熟悉課文,我還為學生提供了複述課文的線索,雖然只是少少的幾分鐘,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鍛鍊的機會。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2

神話故事是我國寶貴的民間文藝瑰寶,讓學生愛讀、會講,設法讓學生浸潤到這種民間文化的氛圍中去,從中感悟、薰陶,直至喜愛是我們教學的出發點。在教學中,我注意讓“讀”深入課堂,落在實處。我的基本教法就是從感受到領悟再到積累最後到運用”。我設計的基本學法是:以讀為基本手段,促進理解、促進感悟,習得語感。

一、在倡導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關注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中,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

如:第一自然段中描寫天塌的情景,教者引導學生體會一邊串疊詞“轟隆隆”“黑黑的”“一道道”“熊熊大火”的作用,感受其傳達出的人間慘狀。

再如:三、四自然段的教學,教者引導學生找出女媧冶煉五彩石和補天的一連串動詞,既使學生感受到女媧補天的艱難,同時使學生體會到這一連串動詞生動傳神的表達效果。

二、本課的教學注意把精力花在學生個性化、創造性讀的訓練。

課文中“女媧補天”的過程是教學的重點,讓學生根據各自的水平和習慣反覆讀出感覺來,讀出味道來,用準確有感情地朗讀把各自研究學習的收穫告訴大家,學生讀得動情大家聽得入神。同時,用“邊讀邊説”的方式交流,既是讀中感悟的結果的呈現,又是自然的思維與説理的訓練.

不足之處有:

1、由於把課文讀的太多,課文的複述沒有完成。應該直接跳到補天的過程之上,再讓學生去感悟女媧的品質。可在前面書讀得有點多,後面顯得有點緊張。

2、我壓制了學生的一些質疑,沒能留更多的時間讓學生思考。在今後教學設計時,我要多準備些學生獨立思考、自讀自悟、質疑解疑的時間,多根據學生的需求及實際設定教學環節,這樣學生樂學,教師輕鬆。

3、課堂語言不夠豐富,激勵性不大,每個環節連接的不夠緊密。在上課時,對於學生的回答,我的評價語也不夠豐富,而在引導的過程中也存在着不夠靈活的現象。

反思這節課,我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如課堂上駕御能力不強、很多地方處理的不夠靈活、教師的評價語很不到位。這也是我今後教學中要學習和加強的地方。課結束了,但是思考並沒有結束。通過這節讓我明白,在今後的教學中還需努力,多開公開課鍛鍊自己。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3

《女媧補天》是一個流傳於千古的神話故事。備課時,我的教學設計力求體現《語文課程標準》的精神,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激發學生主動探究,讓學生在反覆誦讀中積累語言,感受人物形象,培養豐富的想象力,增強複述故事的能力,珍視學生獨特的閲讀感受,激發閲讀興趣。

談話導入後,我讓學生通過自己閲讀、思考,和同學討論來讀懂課文。先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對課文中難讀的字音、不理解的詞語,鼓勵他們先自己解決,弄不懂的向同學和老師請教,互相討論弄懂。我發現這是一篇學生非常愛讀的神話故事,整個教學中,學生的心都被女媧的善良、勇敢、吃苦耐勞等光輝形象深深地牽動着。

在初步瞭解課文的基礎上,我再引導學生去想象,去體驗,引導學生入境入情地讀。如“天塌地裂”的現象在學生的生活中比較少見,學生雖能根據自己的想象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理解,但仍然比較空洞。此時我出示的一組相關的圖片和聲音,幫助學生從視覺、聽覺上進行理解,從而讓學生理解課文中出示的句子以及課文人物的情感。再如“金光四射”“五彩雲霞”雖然學生在平時生活中見過,但是感受不深,這時,我搜集並出示“金光四射”“五彩雲霞”的圖片,學生被美麗的圖片迷住了,在一陣陣“哇!“好漂亮啊!”的嘖嘖讚歎聲中,學生很直觀地理解了“金光四射”“五彩雲霞”等詞,同時受到了美的薰陶,為女媧的神力而驚歎,學生就能夠在理解文本的基礎上讀好課文。

此時,學生也能有感情地朗讀了。但我總感覺學生對課文的朗讀還不夠到位。於是,我順勢而導,引導學生進行想象補白。例如:“他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這裏的“找啊找啊”藴藏着女媧尋石的艱辛,可僅憑文字學生無法深刻領會,朗讀時也就淡而無味了。我説:“女媧為尋找純青石爬山涉水、歷經艱辛,我們來想象一下,女媧找了哪些地方?到底是怎麼找的呢?”接着出示填空練習,讓學生填空把女媧找的過程補充完整,豐富女媧的動作,讓學生在細節中體會人物的精神品質。學生思考片刻後,一隻只小手便紛紛舉了起來。

同學們説得很精彩,這一生成讓課堂更鮮活。想象説話後再來朗讀這句話,那語氣中、表情中便滲透着對女媧尋石的艱辛的深入領悟,讀得入情入境,別有一翻風味了。看來,適當的補白有助於學生能更深刻的領會其內涵,促使朗讀更精彩。

最後,我聯繫《西門豹》,進行學法總結:“《西門豹》主要是通過什麼表現人物的品質?而《女媧補天》又是通過什麼表現人物的品質?”通過這樣的學法指導,讓學生清晰直觀地認識到細節的重要性,並提醒學生在習作中注意細節指導,真正做到從課文閲讀習得習作方法。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4

這是一篇神話傳説,講述的是女媧求雨滅火、照船救人、找五彩石補天的故事。課文處處充滿了神奇的想象,用生動準確的語言塑造了女媧百折不撓的形象,讚美了她為拯救人類而勇於獻身的精神。教學的重點是引導學生了解女媧補天的故事內容,激發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培養想象力。學後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神話故事的特點,以“女媧為什麼要補天?以及怎樣補天”為主線展開教學,在引讀、想象、體驗中感受女媧這一神話人物不怕危險、勇於獻身的偉大精神,領略神話故事的無窮魅力,激發學生閲讀神話故事的興趣。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學會複述故事,提升表達能力。

回憶整堂課的教學過程,我覺得自己以下幾點做得比較成功:

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以下幾點來展開。

1、反覆讀文促理解。

俗話説:書讀百遍,其義自現。讀是語文學習最重要的基礎。新課標中也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故在教學中,我注重以讀為本,但每次讀文都有目的性,不是為讀而讀。如在第二自然段的教學中,我先讓學生自讀感知,然後展示讀(賽讀)進行體會,交流後再感情讀。在多種朗讀形式的作用下,在老師充滿情感的鼓勵引導下,最後大部分學生能讀出女媧難過而又焦急的心情了。

2、品詞析句重感悟。

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要讓學生理解女媧為拯救人類,怎樣冒着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把天補好的過程,學習女媧不怕困難、甘於奉獻的精神。對於三年級的學生來説,《女媧補天》這篇文章還是比較通俗易懂的,讀文後大抵感知文章的思想感情是不難的,但要讓學生深切地理解女媧的精神品質並受到薰陶感染還得靠品詞析句來完成。學習3、4自然段,找出女媧補天不容易的詞語或句子,邊讀邊畫,結合課文説説自己的感受、體會。這給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在找尋關鍵詞句中,邊讀邊想邊説,這就是一個品析感悟的過程。

3、讀練結合重積累。

本節課的特色之一在於注重引導學生活學活用、舉一反三,聯想遷移。如用關聯詞説説女媧採集石頭時的想法;用上“先……接着……然後……最後”來複述課文等,目的是加強語文基礎知識的訓練,做到讀練結合。其次,練習的形式多樣,詞、句、段都涉及其中,讓有限的課堂時間擁有更大的容量,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4、展開想像快樂學。

課文的文字淺顯易懂,表現人物精神的關鍵語言文字也是不難理解的,如“幾天幾夜、終於、冒着生命危險”等詞並不深奧,如何從淺顯的文字中挖掘出深刻的情感來,確實需要利用想象挖掘文本的空白點,將文本再創造,以充實內容,使人物形象飽滿。如我設計的補白想象,通過“於是,她又找啊找啊,終於在一眼清清的泉水中找到了。”提出“你能想象女媧在尋找純青石的過程中去了哪些地方,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麼克服的?”引導學生在文本的基礎中展開想象。課堂上學生通過小組交流,討論熱烈,發言的學生都能説出自己的合理想象,成為了課堂的亮點。

5、感受神話的神奇。

女媧的神力具體體現在課文的第4個自然段。我引導學生通過讀書,抓住女媧的動作來感受。“女媧把它裝在一個大盆裏,端到天邊,對準那個大黑窟窿,往上一潑,只見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就這簡單的一裝一端一對一潑,就金光四射,大窟窿立刻被補好了,這看似輕鬆的動作卻是常人不能做到的,這就女媧的神力。尤其是“潑”這個動作,還有“金光四射”“立刻”兩個詞語最能體現女媧的神力所在。

當然,在教學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對學生的發言評價不夠到位,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關注還有待加強。但總體而言,我能根據新課標的理念並結合八項教學策略進行設計及教學實踐,達到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適時引導,課堂氣氛和諧,學生願學、樂學,學有所獲的境界。

《女媧補天》教學反思 篇15

《女媧補天》是一篇神話故事,當中有豐富大膽的想像,同學們不但喜歡讀,而且在課堂上還就故事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學習,學習氣氛比較活躍,特別是在小組互學環節當中,有的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的就故事內容提出問題。各個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小展示進行的紮實有效,並且最後把學習成果和問題展示了出來。

在大展示環節當中,水仙組提出的問題是:“女媧補天用的是五塊不同顏色的石頭,還是許許多多塊不同顏色的石頭?”同學們就這個問題各自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説是五塊顏色不同的石頭,根據是課本的插圖女媧手中拿的是五塊石頭;有的同學卻有不同的看法,説女媧補天找了許許多多五種顏色的石頭,依據是課文中第三段的句子:“到山上一看,全是一些零零星星的碎塊。她忙了幾天幾夜,找到了紅、黃、藍、白四種顏色的石頭,還缺少一種純青石。”這句話中説的是“缺少一種”而不是缺少“一塊”純青石。同學們就這樣的想法相互質疑,相互補充。其實我知道在神話故事中,這樣的爭論意義不大,而且我的看法傾向於是許多塊石頭。但是這樣的想法我在課堂上絲毫沒有暗示引導,目的就是讓學生暢所欲言,結合課文自圓其説,培養大家探討、思考問題的習慣和能力。玫瑰組的問題是:“女媧在地上挖個圓坑,把五彩石放在裏面,用神火進行冶煉。煉了五天五夜,五彩石化成了很稠的液體。”這液體為什麼沒有滲入土裏?針對這個問題,有的同學説液體太稠了,不能像水那樣滲入土裏面;有的同學説就像水池裏面的水一樣,有一部分已經滲下去了,大部分留在池子裏面。這些在課堂上新生成的問題,同學們能根據自己的知識和生活經驗,進行解釋説明,從中可以看出同學們已經學會思考解決問題了,我因此感到十分欣慰、十分高興。

在展示的成果當中,幾個小組都是這樣的意思:“女媧冒着生命危險,勇敢補天,這種捨己為人的精神值得我們大家學習。”學生不但瞭解了故事情節,還從中受到思想品德的教育,真是難得,這樣的成果我以為是難能可貴的。

當然,故事中大膽豐富的想像手法,這節課討論中沒有涉及,在下一節課的教學當中,要引導學生體會、討論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