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72W

作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那麼問題來了,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

本單元的重點有兩個,而且這兩個重點是交織在一起的:一是乘法意義的拓展及簡單的應用,二是分數乘法法則的掌握。

分析教學內容從數學應用的角度來備課,分數乘法這一單元學生只要能從具體的問題中判斷兩個數據之間存在的相乘關係即可,只是這個相乘的關係要有新的拓展,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教學時我重點關注以下幾方面予以檢測,從而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⑴讓學生用畫圖的方式強化理解一個分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

⑵強化分率與數量的一一對應關係。

⑶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一個數佔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不同。

⑷利用分數進行單位互化,如:2/5時=( )分 1/5噸=( )千克

在本單元教學中我先放手讓學生解決教材上提供的具體問題,在講評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分為兩個層次:一是通過溝通不同解決方法之間的聯繫(圖解、加法解、乘法解),將整數乘法遷移到分數乘整數,二是運用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解釋計算的地過程,使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數學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塗一塗、算一算的重點放在塗上,使學生鞏固意義,同時通過以形論數理解計算的道理。試一試的重點則在分數乘整數計算法則的總結。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概括起來:以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為起點,以分數乘整數的法則為歸宿。

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在教學中我突出了類比遷移和數形結合的方法,將分數意義以圖的形式呈現,做到以形論數,在通過對圖的理解抽象出問題實質就是求一個數的幾倍(幾分之幾)是多少,運用類比的方法得出求6的2倍是多少和求6的1/2是多少都用乘法,進而列出算式,完成以數表形,使學生理解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用乘法的道理。

優點: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大部分學生都能進行分數乘法的計算。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2

回顧本節教學,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充分重視了學生的興趣,在整節課中我營造了一種民主、和諧、寬鬆、自由的教學氛圍,既為新知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也讓學生在不知不覺間做好情感上的準備。例題的選擇、練習的設計都和生活實際相關,學生自始至終保持濃厚的興趣,也體現了課堂教學整體結構的美。

2、本節課的教學中特別強調了線段圖的作用,線段圖的教學從三年級就開始了,但在平時的解題過程中學生沒有利用線段圖幫助分析理解題意的意識和習慣,究其原因是學生沒有體會到線段圖的作用,認為這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本節課這麼強調線段圖就是想讓學生明白線段圖能讓你更清楚地找到數量之間的等量關係,能幫你找到與眾不同的解法,能讓你更準確地把握住數量之間的對應關係等等,只有讓學生真正的明白其作用,才能有用的意識,從而形成用的習慣。

不足之處:

1.本節課,花了較多的時間讓學生説不同的思考方法、思考過程,對於哪些學困生來説是不是有必要,因為他們只能聽懂其中的某一些解法,在別人“説”的時候,他們在一定的時間段裏成了“觀眾”和“聽眾”,如何更好地面向每一位學生是以後努力的方向。

2.反饋形式比較單調,缺乏激勵性的語言和形式,某種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應採取多種形式如讓學生間搞個小競賽等來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3

分數乘法這一單元內容包括: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方法以及分數乘法的應用。內容不僅多並且較抽象,學生理解較難。

分數乘法的意義在整數乘法的基礎上有了進一步的拓展和延伸。特別是對一個數乘分數的理解上是這一單元的重點和難點。利用圖形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在本單元教學中就顯得重要了。

數量關係的理解,要緊緊依託於圖像的直觀性,這就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圖形與數量的結 合。變抽象為直觀,用直觀的圖示幫助學生理解抽象的文字表述,再逐步使學生脱離直觀上升到抽象語句的規律性理解和掌握。例如在教學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時,就要引導學生用圖示的方式方法理解把一個數平均分成了幾份,表示這樣的幾份,就是求這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反之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直接用乘法來列式即可。同時引導學生直觀的感知到了積小於被乘數的道理。下一步教學計算時更是要藉助圖示來幫助理解等於幾的道理。用圖形表徵讓學生充分觀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這一比較複雜的計算過程。引導歸納得到一個規律性的結論:分子相乘做積的分子,分母相乘做積的分母,能約分的要先約分才比較簡便。

分數乘法的應用,則要用畫線段圖的方式來幫助學生建立數量與分數之間的對應關係。 進一步使學生理解和明確分數乘法的應用就是對分數乘法意義的拓展和深化。

數學的理解是離不開圖形的輔助的。圖形和數量是數學學習的一對相互依附的對象。 要學好數學就要教師幫助學生建立用一定的符號、圖形來翻譯抽象的數學內涵,變深邃為簡約,更有利於學生的深刻理解和掌握,為進一步的學習數學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吧。

在教學《分數乘法》時,我重點讓學生掌握分數乘法的計算方法,堅持每天進行口算訓練。對於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能聯繫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進行教學,注重加強分析題目的數量關係,明確把誰看作單位1,但也忽略了單位化聚的方法複習以及一些重點評講。以後應從以下幾點來加強日常教學

1、在教學中多進行題組訓練,突破難點,讓學生充分感知提煉方法。

2、教學中要注意用線段圖表示題目的條件和問題,這有利於學生弄清以誰為標準, 讓學生用畫圖的方式強化理解一個分數的幾分之幾用乘法計算。

3、幫助學生理解一個數的幾分之幾與一個數佔另一個數的幾分之幾的不同。

4、加強單位化聚方法的複習,如? 時=( )分 噸=( )千克。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4

今天的教學內容是分數乘分數,重點是鞏固和進化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探索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

在教學實踐中我繼續採用“數形結合”的數學方法,幫助學生達成以上的兩個數學目標。對於今天的“探究活動”沒有直接放手,這是因為學生對“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的理解還不夠深刻,因此在整個得教學過程分為三個層次:

一、引導學生通過用圖形表示分數的意義,再用算式表示圖形,深化“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意義,感知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二、以3/4×1/4為例,讓學生先解釋算式的意義,然後用圖形表示這個意義,最後在根據圖形表示出算式的計算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通過“以形論數”和“以數表形”的過程是學生鞏固分數乘法的意義,體會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過程。

三、學生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獨立完成教材中的“做一做”,進一步達成以上目標,併為總結分數乘分數的計算積累知識。可以説整體教學的效果還好。

通過今天的課我對數形結合的思想有了更進一步的理解。由於分數乘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的道理比較抽象,學生理解起來不是很容易,所以利用圖形使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在本單元教學中就顯得特別重要了。縱觀教材中,數形結合思想的滲透也有着不同的層次,例如上學期的分數乘法(一)和分數乘法(二)中是利用具體的實物圖形,幫助學生從具體問題中抽象出數學問題;在本學期的分數乘分數中是利用直觀的幾何圖形,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分數的計算道理;接下來的分數乘法應用中,我們還將利用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分數乘法應用的問題;使用的圖形越來越簡約體現了教材對數形結合思想滲透的一個過程。

數形結合的過程不是簡單的抽象變為直觀的過程,而是抽象變為直觀之後,再從直觀變為抽象,也就是要講“以形論數”和“以數表形”兩個方面有機的結合起來,只有完整的是學生經歷數與形之間的“互動”,才能使他們感知“數形結合”,才能使他們能在解決問題時自覺地應用“數形結合”的方法。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5

在備課時一直被如何處理分數乘法意義困惑。後來想一想,如果從數學應用的角度來看,學生只要能從具體的問題中判斷兩個數據之間存在相乘的關係就可以了,而這個相乘的關係在本單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想明白了這一點,回頭看看過去的教學,在這方面好像就真的把問題複雜化了。

本單元的重點有兩個:一是乘法意義的拓展及簡單的應用,二是分數乘法法則的掌握。從教材整體編排上看,這兩個重點是交織在一起的:

分數乘法(一)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使整數乘法意義遷移到分數乘法,並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法則,能正確熟練的計算分數乘整數,正確熟練的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分數乘法(二)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使乘法的意義得到拓展,認識到“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也用乘法,並能正確地應用之解決實際的問題。

分數乘法(三)通過對具體問題的解決,進一步鞏固“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乘法意義,並探索和理解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法則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分數乘法(一)作為本單元的起始課就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教學中我先放手讓學生解決教材上提供的具體問題,在講評的過程中,有意識的分為兩個層次:一是通過溝通不同解決方法之間的聯繫(圖解、加法解、乘法解),將整數乘法遷移到分數乘整數,二是運用分數乘整數的意義解釋計算的地過程,使學生理解計算的道理,初步感知挖掘數學概念本身方法的重要性。“塗一塗、算一算”的重點放在“塗”上,使學生鞏固意義,同時通過以形論數理解計算的道理。試一試的重點則在分數乘整數計算法則的總結。這節課的教學過程概括起來:以分數乘整數的意義為起點,以分數乘整數的法則為歸宿。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6

本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分數乘法單元中簡單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基礎上教學的。這一類實際問題比基本的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的應用題的數量關係稍複雜,題目所求的數量不是已知的分率所對應的數量,而是與這個分率有關的另一個數量,所以它是基本的分數乘法解決問題的發展。因此在教學中就要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找出解題的數量關係式。

下面就談談我就本課教學之後的一些想法:

(一)精心設計複習題

從觀察線段圖入手,讓學生説説從圖上可以知道些什麼,再讓他們通過比較,選出有用的條件自己編題、解答。在這一過程中,訓練了學生觀察和分析線段圖的能力,同時,通過選擇有用的條件進行編題,不僅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強化,也讓他們在數學學習上獲得一種滿足感,調動學習的積極性。再通過分析自己的算式,説出題目中的單位“1”和算式所運用的數量關係,使學生的知識得以鞏固,也為後面學習例1作了很好的鋪墊。

(二)注意語言表述形式的轉換,幫助學生理解關鍵句和數量關係

“學校花壇裏有84棵花,其中1/6是月季花,月季花有多少棵?”這一類問題由於可以直接利用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來進行列式,學生比較容易掌握。但是形如“一種毛衣,原價56元,現在的價錢降低了2/7。降低了多少元?”這樣的問題,就其表述形式而言與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有一定的距離,學生理解時有一定的困難。因此在本課的練習中我加強了語言的轉換練習,讓學生用“誰是誰的幾分之幾”的句式來表述“皮球的個數比足球多2/5、實際用水量比計劃節約1/9、實際產量增加2/7、梨樹的棵數比桃樹少1/4”這一些句子,學生在表述的過程中自然體會到了各個分數的意義,對於單位“1”的理解愈加到位,對分率與分率的對應量理解到位。從課的實施來看,效果還是挺不錯的。

(三)注意操作,通過操作理解分數的意義,感悟數量關係

有關分數實際問題的解答,我覺得理解已知條件中分數的意義(也就是我們通常説的關鍵句),在此基礎上寫出數量關係式應該是解決這一類問題的關鍵所在。怎樣突出這一關鍵點,我想安排一節補充課時,讓學生根據關鍵句畫圖,通過物的操作活動透徹理解分數的意義,並寫出多個數量關係我認為很有必要。這也是整個有關分數的實際問題解答的奠基工程,應該在我們的教學中得到足夠的重視,並應在平時的教學中反覆練習,我想這對於後續的教學大有裨益。

(四)讓學生的思維在相互的交流與教師的提問中得到訓練

在教學新課的過程中,先讓學生通過比較,找出例題與複習題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接着再自己嘗試解答。學生解答的時候,感覺做起來很得心應手,三下兩下就做好了,而且有些學生用75+75×4/5做,也有一些用75×(1+4/5)做。此時,我先讓同桌間相互交流想法説説自己為什麼要這麼做,每一步表示的是什麼意思……仔細觀察一下學生,發現他們都很願意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同桌,有些同桌做的方法一樣,倆人都爭着要先講;有些用的方法不一樣,倆人就一起在研究、比較。在初步的交流後,再進行全班反饋。

由於剛才練習過,學生説起來還算流暢,如分析75×表示的是什麼?後面為什麼還要用75+75×4/5,運用的是哪個數量關係?第二種解法中1+4/5又表示什麼?為什麼要先求1+4/5,最後為什麼要用乘法來算時,學生基本能答到點上。這一過程讓學生感受到解答應用題,不僅要會解答,更要會分析。

當然,雖然在教學中考慮得比較全面,但仍存在着不少問題:

1、形式比較單一

課上除了老師問學生答之外,小組合作形式也比較單一:學生相互交流説想法、同桌討論等,幾次一來,老師和學生都感覺單調無味。因此,在平時,除了採取同桌合作、小組合作之外,我們還可以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採取學生與教師合作或學生與電腦合作等,讓學生在豐富的合作中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同時,在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之前,應給學生留出獨立思考的時間,在此基礎上的合作學習才有意義,才會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發表出自己的觀點

2、與生活的聯繫太少

在教學中,教師應多聯繫實際,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特別是本節課,學習的是“稍複雜的分數應用題”,也就是要求學生“解決實際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給學生的感覺只是在一味地做題目,而不是在運用課上所學的知識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此時,如果出示和學生生活學習相聯繫的題目,如:我們班有54人,其中男生佔了,女生有多少人?學生的積極性一定會有所提高。總之,教師要善於從學生地生活實際入手,抽象得出數學知識,再回到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不論在教學活動的哪個環節,都注意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使學生真正切切感受到生活中有數學,生活中處處需要數學。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7

面對今年的班級,作業批改是個問題,一直來,我喜歡面批,特別是對學困生,我覺得面批他們的作業對他們會有更大的幫助,因為學困生形成的原因總體來説有以下幾個。

首先是接受能力差,他們往往反應慢,比同齡同學慢半拍甚至更多;其次,學習不用心,注意力集中不了,總是分神,如果課堂上趣味性的東西多,他又會“跑出”課堂更加收不攏心;再則,確實由於他對學習提不起精神,就是對讀書“感冒”,再怎麼弄都是心神疲憊;最後,還有可能是教師本身的素質,不能讓學生對學習感興趣,從而導致學習每況愈下。當然,最後一種的原因對小學生來説,發生的比例不大,畢竟兒童還是單純的。針對學困生多的現狀,我覺得我有必要對每一個學生的作業進行面批,我想,近幾年自己的數學教學效果還説得過去的原因可能要歸結在這上面。

進入六年級了,開學至今已近一個月,分數乘法應用題的教學也已經結束。但這塊內容讓我上得頭疼,心煩。在課堂上,我很明確得按照分數應用題的解答方法:找準標準量——找出關鍵句——寫出對應分率——用對應量=標準量×對應分率來解答。可是學生就是找不準分率,特別是當“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和“求比一個數多或少幾分之幾的數是多少”同時出現時,他們就弄不明白分率究竟是多少。我也知道分數應用題是個難點,一方面整數過度到分數,受整數的影響,學生適應度不夠;其次,分數乘法、分數除法的計算剛開始,學生對把分數計算的結果化成最簡的把握還是難點,不易掌握。

一種似懂非懂的狀態從他們的表情上馬上可以讀出。在高質量的教學任務的要求下,我覺得對知識的強化訓練還是必須的,而且一定要到位,所以這塊知識點我是在有限的時間裏,題量不多,要求以質量為主,我邊巡視邊指導,然後學生做完我及時面批,這樣的反覆訓練學生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再則大綱也要求,分數應用題是小學數學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除了引導學生正確分析、解答分數應用題,對於鞏固和提高學生的數學基礎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積極的意義上,我也有跨度地做分數乘、除法應用題的對比性練習,因為分數乘法應用題是分數除法應用題的基礎,分數除法應用題是由分數乘法應用題演變而來的,兩者緊密聯繫易於混淆。而在教學時適當地進行對比訓練,使學生在對比中求新、求異、求同、求實;這樣學生在多變中思辨、糾錯、探討、溝通,以達到既長知識,又長智慧,收到事半功倍的良效。另外,在對學困生的輔導中,用直觀的線段圖進行分析,通過多變溝通聯繫,如補條件,補問題等的形式進行補充,這樣也能提高學生解題的熟練程度。分數乘法應用題及分數除法應用題是這學期的難點,“温過而知新”,相信反覆地進行有針對性的進行“磨練”,學生還是能進步的。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8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間一個月的時間又過去了,第一單元的教學也基本上完成了。回顧分數乘法這一單元的教學,在備課時一直被如何處理分數乘法意義困惑。後來一想,如果從數學應用的角度來看,學生只要能從具體的實際問題中判斷兩個數據之間存在相乘的關係就可以了,而這個相乘的關係在本單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求一個數的幾倍是多少”和“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

在教學分數和整數相乘時,根據學生的已有的知識基礎,引導學生回憶複習整理整數乘法的意義和同分母分數的加法的計算法則。另外科學的學習方法,能提高學習效率,能使學生的智慧得到充分發揮。在教學分數和整數相乘的計算法則時,從學生所熟悉的整數和小數乘法的意義入手,引入分數乘法。

此外本單元在備課之初,師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學完分數乘整數和一個數乘分數後要先補充一個課時比較分數加法和分數乘法之間的區別,再進行分數乘法混合運算和簡便計算的教學。當時的自己是聽的一頭霧水,不明白師傅的用意。直到真的開始教學分數乘法混合運算時,才明白了師傅的良苦用心。雖然在師傅的提醒下自己有進行分數加法和乘法的對比教學。但是晚上的作業還是有部分學生計算分數加法時按照分數乘法運算的規則進行計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這時自己才知道師傅當時為什麼要讓自己對比分數乘法和加法。看到學生的作業,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數乘法混合運算時,在課前複習時再次講解分數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讓學生在計算的時候有個比較清楚的認識。雖然這個問題解決了,但是學生在分數乘法混合運算時又遇到了另一個問題,部分學生在計算加乘混合運算時,特別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後面的問題時,先計算加法而不是先計算乘法,在老師的指點之下才恍然大悟。説明學生對於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不夠熟練。自己在今後的教學中,也應着重強調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

本單元的教學,分數乘法解決問題也是一個重點內容。在幫助學生分析題意時,學生如果會畫線段圖,對於理解題意會有很大的幫助。但可能是由於在五年級時,比較少要求學生畫出線段圖,根據線段圖理解題意。因此當六年級明確要求要根據題意畫出線段圖時,學生剛開始時很不習慣,畫出的線段圖也不能很好的反應題意,對於這一方面,教學時需要再進行加強,因為這對於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會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單元的教學如果學生能根據題意畫出合適的線段圖,對正確解答問題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在教學中注重對單位“1”的理解,重點放在在應用題中找單位“1”的量以及怎樣找的上面——先找出問題中的分率句再從分率句中找出單位“1”,為以後應用題教學作好輔墊。在以後教學前我還要深鑽教材,把握好課本的度,向其他教師請教,取長補短。在課堂上多激發學生的興趣,課後多與學生溝通,瞭解他們的學習動態。根據實際情況來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9

把握好教材是基礎,處理好生成與預設是關鍵,這是我上完了這節課後最大的收穫。

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必須建立在學生的主觀願望和知識經驗的基礎之上,小學數學練習課是以鞏固數學基礎知識,形成解題技能、技巧和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主要任務的課。而練習課常見的形式單調、內容直白、活動平淡、學生積極性不高,需要用好多時間來算啊寫啊,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探究思索能力。在教學中,我對教材進行了有效的處理,選擇了充滿生活原味、趣味性強、形式多樣的練習,從談話激趣引入,口算突顯計算方法,塗一塗明算理,到各種變式計算,綜合應用,讓學生在算一算、説一説、想一想中理解分數乘法的意義,明白分數乘法的算理,知道分數乘法從生活中來,從而進一步認識到了數學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激發了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和積極情感,無疑使學生變得愛練想練。

教學是一項複雜的.活動,它需要教師課前做出周密的策劃,這就是對教學的預設。準確把握教材,全面 瞭解學生,有效開發資源,是進行教學預設的重點,也是走向動態生成的邏輯起點。學生的差異和教學的開放,使課堂呈現出多變性和複雜性。教學活動的發展有時和教學預設相吻合,而更多時候則與預設有差異,甚至截然不同。當教學不再按照預設展開,教師將面臨嚴峻的考驗和艱難的抉擇。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整合乃至放棄教學預設,機智生成新的教學方案,使教學富有靈性,彰顯智慧。預設和生成是講好課的兩個因素,二者缺一不可。傳統的教學中,教師過分依賴於課前的預設,課堂教學往往顯得過於嚴謹而周密,具有很強的計劃性,這一點是預設的優點,同時也是預設的不足之處。雖然預設是進行教學的必要條件,但決不是上好課的決定條件,更不是上好一節課的唯一條件。教師預設過程中不能充分想象課堂當中所發生的一切,必須隨時的發現,甚至是挖掘課堂中學生的內因動態的生成,並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數學素養的方向轉化。

本課也存在着許多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學生塗一塗理解分數乘法算理時,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圖示方法,而我只認同自己頭腦中預設的那種,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性的,學習結果的呈現也是多樣性的,開放性的。

2、教學中,過分依賴於課前的預設,丟失課堂中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錯過了挖掘課堂中學生的內因動態的生成,沒有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數學素養的方向轉化。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強化學科知識,深刻領會教材,用好教材,處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與預設的關係,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0

《分數乘法(一)》是分數乘法這一單元的第一課時,主要是結合具體情境,學生在具體操作活動中,探索並理解分數乘整數的意義。同時,探索並掌握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能進行正確計算,進而能解決簡單的分數乘整數的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在教學伊始,我直接出示“1個蘋果圖佔整張紙的1/5,3個這樣的圖形就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問題情境,讓學生帶着問題去思考,並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有的學生會通過具體圖形語言來數一數;有的學生會直接用算式來計算。在黑板上,呈現所有學生的方法,並引導學生找出之間的聯繫。緊接着,讓學生回憶在整數乘法意義的基礎上來學習分數乘法意義,便於學生更好地學習,培養知識遷移能力。在探索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時,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來説明計算結果。接着,學生在結合問題、圖形進一步體會分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這是一節計算課,看似很簡單。可是,從學生的作業反饋情況,並不理想。學生的計算過程雖能正確地寫出來,但是在結果上會出現沒約分化簡。這可能跟自己,在幫助學生理解那兩種約分方法所存在的問題。在對比兩種約分方法,我是先讓學生試着説一説,兩種約分方法的不同之處,學生也能説出來。我也做了一個小結:一種是在結果上約分;另一種是在過程上約分。但是,我卻忘了讓學生體會在過程上約分的優越性與簡便性。所以,從學生第一次交上來的作業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是在結果上約分,這樣就導致部分學生沒約到最簡、或沒約分。仔細地想,自己常常鼓勵學生方法多樣性,卻忽視優化方法。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1

今天,我教學分數乘法的第一課時,分數和整數相乘。在教學的過程當中,使我深刻地感到預設與生成的重要關係。在教學乘法的意義以後接下來首先想通過從意義上理解分數乘法的方法,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我指着板書:3*2/15=2/15*3=2/15+2/15+2/15,要算3*2/15或2/15*3就是算什麼?(算3個2/15的和)接着完成板書:3*2/15=2/15*3=2/15+2/15+2/15=2*3/15=6/15=2/5(公頃)到這裏,老師以為學生很明白,接着就按照預設走下去。

出示:1/8*2 1/8*3 1/8*4師:下面這些算式各表示什麼?能像老師這樣算出結果嗎?生板演:1/8*2=1/4.........。 一直都用整數和分母約分。我一看就不知所措了,如果説着三個同學已經事先學會了,那並不代表所有的同學都會啊!也可以説他們能理解為什麼用整數和分母約分嗎?其他同學如果機械模仿那怎麼能真正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我原本的目的關鍵在於先通過掌握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在此基礎上追問:80000*1/8難道還要用80000個1/8來求和嗎?從而來激發學生觀察整數乘分數的方法,即通過寫出相同加數來求和還不是個簡便的辦法這一教學思路。下課以後心理很不是滋味,決定到六(3)班再上一次,這次我對以上環節作出了調整。師:1/8*2表示什麼?生:表示求2個1/8的和。師板書:1/8*2=1/8+1/8=1*2/8=2/8=1/4,追問:1/8*3呢?1/8*4還能這樣算嗎?(生説老師板書)此時板書的過程很清晰了。突然出示:80000*1/8問:還能這樣寫下去嗎?此時學生都搖頭説不能,很麻煩!師:那也就是説通過寫出幾個相同加數來求和的方法計算整數乘分數還是有一定侷限的是嗎?學生都表示肯定。接下來教師擦去以上的求和過程直接引導學生觀察計算中的特徵,引發學生思考,達到了引導、質疑的學習氛圍。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2

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以摺紙塗色活動為主線,給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動手操作的時間和觀察交流,思考的空間,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從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問題。探索並掌握分數乘分數的計算方法,並能夠正確計算,還要能運用分數乘分數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我還重視將操作過程、文字語言、圖形語言和符號語言的結合,相輔相成,鼓勵學生討論如何摺紙表示3/41/4及其結果,這樣不僅解釋了符號語言的意義,也直觀形象地展示了3/41/4的計算方法,使學生在摺紙過程中,充分體會到分數乘分數的意義,感受計算分數乘分數時為什麼是分子乘分子,分母乘分母的道理。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在分數乘法(二)中我結合教材和課程標準的需求,首先向孩子們提出並應用了數形結合的方法。例如在引入中:把一張長方形的紙對摺一次,用斜線塗出它的 1/2,然後對其再對摺第二次,用紅色塗出斜線部分的1/2,請你説一説紅色部分佔整張紙的幾分之幾。從學生的反饋來看,能夠直觀得從圖中看出網格部分所佔幾分之幾,但是學生很難列出乘法算式。(14的比較多)。説明學生不能夠充分理解兩次做為單位1的量。兩次摺紙中有兩個單位1,比如第一次的1份佔整個圖形的1/2,此時的單位1是1,但是網格部分卻佔斜線部分的1/2,此時的單位1是1/2,也就是説網格部分對於整個長方形來説是1/4,這其間隱含着兩個不同的單位1。在此説明,學生對於分數的意義掌握還不牢固。又例如在驗證分數乘法法則的過程中,讓學生通過摺紙的方式來理解。

其次,本課我力圖讓學生親自經歷學習過程。即讓學生在動手操作探究算法舉例驗證交流評價法則統整等一系列活動中經歷分數乘分數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這裏關注了讓學生自己去做、去悟、去經歷、去體驗,去創造,同時也關注了學生解題策略的自主選擇,關注了合作意識的培養。在教學的整體設計上是由特殊(分子位1分數相乘)去引發學生的猜想,再來舉例驗證、然後歸納概括,力圖讓學生體會從特殊到一般的不完全歸納思想。首先讓學生通過活動概括得出分數乘分數只要分子相乘,分母相乘的計算方法,再由學生自己用摺紙、化小數、分數的意義等方法來驗證這種計算方法。但是對於摺紙的驗證方法,有個別學生還是很難理解,允許他們用小數的方法來驗證,但這種方法只適用與能夠化成有限小數的分數,因此在出現不能轉化為有限小數的分數相乘時,這些學生就只能聽同學發言,沒有自己的思考過程了。所以,如何面對學生的差異,促使學生人人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同的發展,還是課堂教學中值得探索的一個問題。

把握好教材是基礎,處理好生成與預設是關鍵,這是我上完了這節課後最大的收穫。

不足之處:

1、由於我對新課程教材的理解不夠深刻,在學生塗一塗理解分數乘法算理時,出現了三種不同的圖示方法,而我只認同自己頭腦中預設的那種,這樣顯然是不夠的,數學學習的方法是多樣性的,學習結果的呈現也是多樣性的,開放性的。

2、教學中,過分依賴於課前的預設,丟失課堂中及時生成的教學資源,錯過了挖掘課堂中學生的內因動態的生成,沒有創造條件促使內因向提高數學素養的方向轉化。

在今後的教學中,應多學習教育理論知識,強化學科知識,深刻領會教材,用好教材,處理好教材,把握好生成與預設的關係,提高自己的課堂應變能力,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這樣才會使學生學會數學、熱愛數學。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3

稍複雜的分數乘法實際問題是在教學簡單分數實際問題的基礎上教學的。回顧本節教學,我感到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不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充分重視學生説的訓練。在以前應用題的教學中,對説的訓練重視的不夠,表現為學生只會做題不會説,這個片斷,我不僅關心學生是否會解答問題,更關注解決問題是採用了什麼方法,以及方法是怎樣想出來的。引導學生把思考過程有條理的説出來,為了深化學生的思維,避免死記硬背、機械是模仿,解題後要求説出算式的依據,要説中及時得到反饋,進行矯正、補充,這種説的訓練,不僅能幫助學生正確分析數量關係,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還能促進語言與思維的協調發展。

二是很好地解決了大部分學生會,怎麼教的問題。因為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個數乘分數的意義,在此基礎上學生本節內容並不難,為此我引導學生主動探索,培養他們學習應用題的興趣。在以往的教學中,往往要求學生死記數量關係,找出誰是單位1,誰是分率,知道要求是分率對應的題用乘法計算等,學生只會用一種方法,長此以往,對靈活解題是不利的,在這個片斷中,問題開放,採用四人小組合作,引導學生探索、相互研究,大膽發表不同的見解,讓學生在説中學到知識,增長本領。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4

分數乘法應用題涉及到了單位“1”的判斷,而單位“1”的正確判斷與較複雜的分數乘法應用題的解答息息相關。學生在接觸到兩種結構分數應用題,很容易把單位“1”搞混淆,出錯也是經常的事,在突破這個難點的問題上,我採用的方法是統一兩種結構的分數應用題,教會學生找單位“1”,利用畫線圖和列數量關係的手段去解決問題,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下面具體談談是如何突破難點,有效的將兩種結構的分數應用題統一起來的。

首先,“求一個數的幾分之幾是多少”這種結構往往比較簡單,從學生的練習來看,學生掌握比較好,班上有大部分學生都能在沒有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但少部分同學面對應用題這種形式,具有膽怯心理,所以我從分數乘分數的意義入手,在新課的複習引入的環節讓全班學生完成相應的文字題,學生容易入境,然後放開手讓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對應用題的探究,並讓完成較好的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全班共同交流,共同得出單位“1”,以及分數所表示的是“倍數關係”,並且結合線段圖的方式,引導這個分數所對應的量,通過比、畫、找的方式讓學生自主發現這種類型的應用題和分數乘分數所表達的意義一樣,另配合相應的練習,幫助學困生較好地掌握該類型。

其次,在解決“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這種結構問題時,我選擇的方法是通過判斷句子“比一個數多(少)幾分之幾”中多或少了誰的幾分之幾?這個句子從語文的角度來看,其實它是一個省略句,省略的正是多或少了“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這裏所指的“一個數”其實就是前面所提到的“一個數”,如果在這樣一個短句中出些兩個“一個數”就會重複囉嗦,通過這樣的講解,學生很容易找到單位“1”,從而這種結構和第一種結構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再通過畫線段及列數量關係的方法,分析對應量及所求量的關係,學生比較輕鬆的掌握此種類型,從反饋的結果來看,學生在判斷單位“1”不容易混淆,這種講解的方法的效果比較好。

數學分數乘法教學反思15

一、為什麼分子相成、分母相乘。

應該説,讓學生結合圖形理解為什麼分母相乘是直觀的,從課堂的1/5來看,學生現有5份中的1份,現在1/5的1/2就是把這一份平均分成2份取其中的1 份,那麼要平均分成相等的幾份,就相當於是把每一份都分成2份,5×2就是10,5×4就是20。那麼為什麼是分子相乘呢?在自己再次修改之後進行教學的時候,發現2/5×2/3為什麼分子是2×2,其實第一個2表示是有2豎,第二個2表示是有2行,2×2就是2/5×2/3塗出的部分。

二、如何從分數乘整數到分數乘分數。

分數乘整數有幾個數的幾分之幾和幾個幾分之幾相加兩種意義,到底哪一種意義可以遷移到分數成分當中來呢?1/5的1/2,感覺好像是一個數的幾分之幾?那麼是否可以從這裏入手,那麼時候可以從3的1/2遷移到1/5的1/2呢?感覺不是非常的好,不利於分數圖形的理解。那麼情景圖中的1/5×3理解成3個1/5,那麼1/5×1/2就可以理解成1/2個1/5。比較之後,最終我選擇了1/5的3倍來理解,1/5的1/2。進行遷移。

三、給學生一個自主的機會。

練一練在第2小題完成之後,安排了這樣一個環節:分數相乘的積一定小於每一個乘數嗎?在教學中,兩個班,一個班一帶而過,一個班花大力氣讓學生思考,讓學生先思考,再從這道題目當中找出有哪幾道題是小於的,那幾道題目不是的?再讓學生觀察為什麼有的是,有的不是?不是的原因是什麼?觀察發現當乘大於1的數的時候,就是大於另一個乘數了。這時候引導學生以前有沒有這樣的結論,小數當中也是如此,讓學生把新知建構到舊知當中。

比較兩次不同的教學過程,關於時間與效率兩者之間的矛盾,該如何有效地進行處理,的確是一個值得去探究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