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我們的回答:真實和真誠(教師中心稿)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W

重慶市渝北區實驗中學初2006級語文備課組 龔嚮明執筆

我們的回答:真實和真誠(教師中心稿)

我校新課程改革工作早在正式開始1年以前就受到了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2002年秋季,丁校長親自為全校教師作了課改輔導報告,學校組織觀看了課改課堂教學電視錄相(七年級下語文《土地的誓言》)。之後,語文組組織了全體教師到北碚區朝陽中學聽課(七年級上的《風箏》和八年級上的《屏》),並聽取了北碚區教研室的老師作課改經驗介紹。2003年秋季正式開展課改以來,語文組再一次組織學習了語文課標,並對許多有爭議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討論。總之,我校語文課改工作,學校重視,準備充分,積極務實。在此,簡要介紹一下我們初一備課組的一些想法和初步做法,請大家指正。

一、 共識和思路。

我們發現,在課改中容易犯“兩個極端”的毛病:一是把新課改看成“從天上掉下來的神仙”,不食人間煙火。具體表現為: 1.忽視字詞教學;2.鄙視知識教學;3.這也對,那也對,什麼都對,只講主觀性,擔心講客觀性會束縛學生的思想;4.課堂教學合作有餘,而獨立不足……二是把新課改看成專家學者的烏托邦,認為沒條件、行不通。具體表現為,死抱“四個中心”(考試為中心、教材為中心、教師為中心、課堂為中心)不放鬆,新的學習方式得不到貫徹和落實。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組進行了多次討論。我們認為,出現上述問題的癥結還是在於對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認識不足,要麼只要人文性、不要工具性,要麼只要工具性、認為“人文性”太虛。新課標的“三維目標”體系中,“知識、能力”一維是從工具性角度立意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一維是從人文性角度立意的。為了將這兩維整合起來,新課標最大的創新就是,在目標體系中突出了第三維--過程、方法,這是課改的突破口。如何進行語文學習過程和方法的改革呢?新課標設計了“三維學習方式”--自主、合作、探究。但是課標對此沒有專門的界定,其他的一些理解又往往是片面的或分割的。比如,新教材在《寫在前面》中把自主學習界定為“主動的在實踐中豐富人文素養”,這就與“探究學習”混為一談了,實際上忽視了新學習方式的核心--以生為本,尊重和發展學生的自主性;把“探究學習”界定為“質疑問難,深入探究問題”,這就與“研究性學習”混為一談了,不少人認為脱離實際,望而止步;同時只強調“合作學習”--“積極地與同學們切磋學問,砥礪思想,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容易使人忽視“獨立自學”這一“合作學習”的前提。又如,有的把“三維學習方式”分割為“三階段學習”--第一步自主學習,第二步合作學習,第三步探究學習 。我們的理解是,新課標所提倡的“三維學習方式”,是一種限制接受性學習、張揚探究性學習的學習方式,學生在主動探究過程中,以充分獨立自學為前提,積極地與同學合作、與老師合作、與其他課程資源合作,在合作中一定要尊重和發展學生的自主性。

基於以上認識,我們確定了“真實和真誠”的語文課改思路:

(一) 真實,即把語文課上成真實的語文課。過去,語文課成了政治課、語法課,不真實;今天,語文課如果成了讀圖課、音樂課或者別的會導致阻礙(排擠)學生對言語的“親密接觸”的什麼課,同樣是不真實的。語文課之所以有必要單獨設科,不僅僅因為語文的人文性,還因為語文的工具性。語文的工具性包括兩個層次,一是語言材料的工具性,二是言語能力的工具性。不能落實語文的工具性,實質上等於取消了語文課。因此,語文課要理直氣壯地紮紮實實地抓好語言材料的積累和運用、抓好言語能力的發展和養成。語文課也不存在要不要語文基礎知識的問題只存在要什麼樣的語文基礎知識的問題。我們提倡“以生為本”的自我建構性的“新概念語文基礎知識”。

(二)真誠,即語文教學中要幫助學生投入“真我”,實現真誠的閲讀、真誠的寫作、真誠的聽説。我們常常對學生講:“語=言+吾(我)”,學習語文必須有“真我”的.投入,在所有的聽説讀寫活動中,學生都要卸下各種“虛偽的面紗”。葉聖陶先生語文教育思想的精髓是“立其誠”,但這一思想長期以來並沒有很好地落實,過去的語文教學,主要問題是“虛偽”--教材中充滿了多少虛偽的話語、教師的講解有多少是自己獨特的感悟而不是照本宣科、學生的答題或寫作有多少是由衷的肺腑之言?新教材上換掉了許多“舊”課文,其實這些“舊”課文,有的並沒有魯迅舊,更沒有2500多年前的《論語》舊,魯迅、《論語》保留下來了,可它們卻被換掉了,為什麼?並非因為它們舊,而是因為它們不真誠。真誠的話語什麼時候都可能被人理解。現在,輪到我們教師、學生向“虛偽”宣戰了。如果我們不真誠,在聽説讀寫活動中我們就沒有對話的資格;如果我們不真誠,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就永遠不可能落實。

二、措施和效果。

先進的理念、美好的思路,需要有力的措施才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主要從三大方面來介紹我們組課改的具體做法和效果。

(一) 關於新概念語文基礎知識

1. 我們堅持不懈的抓了語言材料的積累和運用,重點落實了三個環節。(1)藉助工具書識別語言材料,一般在預習中完成(我們的預習突出效率,有計劃,有考查);(2)在閲讀中激活語言材料,讓學生把令自己“激動”過的材料建構在大腦裏;(3)在運用中強化語言材料,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語言材料的運用性訓練。

2.我們重視“以生為本”,幫助學生在言語實踐中實現語文知識的自我生成和建構。比如,龔莉萍老師在作文教學中,總結出了“實踐優先--揣摩總結--實踐檢驗--優化總結”的建構生本知識教學方法。在閲讀教學中,我們也屏棄了過去那些從文章學理論出發或者其他從書本出發的方法,把閲讀時間還給學生、把閲讀實踐還給學生,幫助學生自覺認識自己的閲讀過程(尤其是心理過程),生成和建構閲讀的生本知識。

(二) 關於真誠閲讀

真誠閲讀,就是指導學生把閲讀作為自己生命需要,在閲讀過程中成為一個真誠的讀者,儘量調動自己的人生經驗去感受、感動、感悟文本。

我們總結出了真誠閲讀的五個步驟:第一步,自助選材,讓學生讀自己最想讀的最可能感動的最值得讀的書。不僅課外閲讀如此,課內閲讀亦然。龔嚮明老師在教學《聞一多先生的説和做》時,開講的問題是“你們能告訴老師你被感動過的地方嗎”,接下來就和學生一起討論了聞一多那“炯炯有神”能洞穿史前卻“目不窺園”的眼睛、那零亂的頭髮、那如“羣蟻排衙”的書寫、那“昂首挺胸,長鬚飄飄”的大無畏形象……第二步,直接感知,讓學生用自己認為最好的方式直接閲讀文本,儘可能的使“躺在書上的文字站起來”。在直接感知中,學生的朗讀和教師的範讀是很重要的。我們組的老師都比較重視親自範讀,重視用自己所感動過的那種不可遏止的激情去感染學生、帶動學生,辦公室裏常聽見老師説自己差點被讀哭了。第三步,真誠感動,讓學生投入自己的人生經驗到文本中去體驗感動,重視學生“感動能力”的培養。學生的“感動能力”越來越差,這是應試教育最大的悲劇。追求“感動”,是語文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第四步,自我感悟,讓學生在體驗感動的基礎上覺解人生真諦。新教材設計了大量的説感悟、寫感悟的練習題,我們非常重視,後面談寫作時再補充解説。第五步,自主參閲,鼓勵學生“善假於物”,在“自得”與“他見”中要自主判斷,不隨波逐流而又從善如流。我們提倡學生養成説“我認為……”的習慣,鼓勵他們有自信、有主見;我們還提倡教師養成説“我認為……”的習慣,讓學生明白教師的意見純屬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我們還重點實施了4種真誠閲讀的閲讀形式:(1)個性閲讀,在選題上不強求一律,在讀法上提倡自便。(2)文學閲讀,我們組圍繞《中學語文教學中的文學啟蒙教育》教改課題,注重落實教材所推薦的閲讀書目的閲讀,同時以“文學閲讀”為核心形成了有特色的“課前綜合聽説讀寫系列活動”,目前已經完成了“成語故事演講”“成語故事新編”“古代詩歌鑑賞”“古代詞曲鑑賞”幾部分。前不久,張春琳老師為參加全區新課改培訓的各校校長們上了一堂研究課,課前程欣同學對白居易的《憶江南》的精彩賞析是一大亮點,有的校長猜想事前經過長時間的包裝,其實,這實在是平時訓練有素的結果,絕對沒有經過專門的包裝。(3)情景閲讀,我們重視得體的運用多媒體或者通過聲情並茂的範讀營造特定的情景以“催化”學生對文本的感悟,也重視巧妙地設問把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比如,龔莉萍老師在教學七(上)《金色花》時,先以“愛是什麼顏色”為話題組織學生談話,學生自然而然地進入了《金色花》的閲讀情景,課尾,學生居然自己很動情地寫出了不錯的讚美母愛的詩句。(附學生習作)(4)創新閲讀,讓學生對課文進行改編等加工。比如,張春琳老師在教學七(上)《寓言四則》時分組安排學生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並在課堂上表演;龔嚮明老師在教學七(上)《古代詩歌五首》時,先向學生推薦範文《唐詩素描》並親自把曹操的《觀滄海》改寫成同名現代詩展示給學生,然後鼓勵學生任選一首自己最喜歡的詩歌創造性地改編成散文或現代詩在課堂上交流,學生參與積極性很高。(附學生習作選)

(三) 關於真誠寫作

真誠的寫作,就是想寫才寫,寫由衷之言,不寫套話、空話、假話。人教版課標本7-9年級語文教材的作文部分,基本上體現了“真誠寫作”的精神。該教材的寫作實踐分為兩條線索:一是“綜合性學習”中的活動作文,每學期6次;二是以閲讀感悟為主的課文作文,每學期近20次。我校為了強化真誠寫作,還補充了兩條線索:一是以自助選題為主要形式的隨筆作文;二是文學社活動。

1.活動作文

開展好“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有所為而作”,學生才可能真誠地寫作。我校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一直搞得有聲有色。比如,在七(下)第一單元《成長的煩惱》活動中,張春琳老師讓學生先以“成長的煩惱”為話題寫一篇文章在活動課上交流;交流課上,有的學生居然讀着讀着就泣不成聲了。龔莉萍老師班上的學生對《成長的煩惱》活動意猶未盡,還增加了一次《青春進行時》活動。第二單元《黃河,母親河》活動,我們讓學生小組分工準備,活動課上進行小組對抗賽,比賽分知識搶答、小組才藝展示(自派主持人,“黃河之憂”演講、“保護母親河”公益廣告設計是各組必出節目,此外還要求有一個特色節目)兩大環節。在這次活動中,學生各盡所能,進行了多種形式的寫作實踐,有的縮寫材料,有的編寫提要,有的撰寫節目串詞,有的創作童話劇,有的設計公益廣告並寫設計思路説明,有的準備演講稿……不一而足。(附優秀公益廣告習作)

2.課文作文

我們要求每個學生備有專門的課文作文本。課文作文一般在閲讀教學中完成。對於閲讀感悟的寫作,我們強調聯繫實際,有感而發,有話則長,無話則短,精誠精練,力求精彩,允許並提倡學生用詩歌的形式表達。

3.隨筆作文

隨筆作文貴在“隨”。一般由教師推薦多個話題,學生任意選題寫作。以龔莉萍老師最近一次隨筆作文題的佈置為例,她同時佈置了4個話題:“對話”、“境界”、“味”、“責任”。如果學生覺得任然沒有自己想寫的話題,他還可以另選話題寫作。

4.文學社活動

我校各班都成立了文學社,重點組織學生開展文學閲讀和文學寫作活動。比如,龔嚮明老師班上的《詩語》文學社,近一年來,開展了當代詩歌閲讀、詩歌與作文、小詩寫作等活動。(附學生小詩優秀習作)

三、困惑和打算。

新課改不是應試教學,但是,新課改不能沒有相匹配的考試評價辦法。就我們目前所見到的研究成果,大多還只是理論框框或理想描繪。語文考試怎麼改革,我們還不能回答。

由於前一階段的課改以摸索為主,一些工作畢竟作得不夠落實。因此,在以後的課改實驗中,我們要在落實上更下工夫,爭取更大的成績。

200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