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精選11篇)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2.51W

作為一位優秀的老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學到的教學技巧,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麼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精選11篇)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

本課注意了新舊知識的銜接點,由易到難,先複習三年級學過的分數,使學生回顧舊知,充分尊重了學生的認知基礎,先讓學生説説已經瞭解的“分數”知識,既可找準教學的起點,又調動了學生探索的積極性。然後巧設“玄機”:出示一個被布遮蓋住只露出一個正方形的圖形(這個正方形是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使學生從對自己的答案比較有信心到引發學生新的思考,加深了學生對整體“1”的認識。

1.通過部分與整體的關係,理解單位“1”的數量與每份數置之間的關係。

教學中以小遊戲的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這樣的練習,使學生從另一個角度去體會許多物體也可以看成一個整體,從而牢固掌握所學知識。

2.給學生較大的思維空間。

學生在動手操作、相互交流學習活動中,進一步加深了對分數意義的理解,學習積極性、自學能力、主體意識、實踐能力和合作精神都得到了培養。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2

本學期第四單元是《分數的意義和性質》。在課堂上,我與學生先後學習了“分數的意義”,其中包括了“分數大小的比較”,也學習了“真分數和假分數”。在分別學習“分數大小的比較”與“真分數和假分數”時,我感覺學生學得比較好,他們知道了如何比較分子相同或分母相同的兩個分數的大小,也知道了真分數小於1,假分數等於或大於1。我以為這單元開了個好頭。誰知道,在學習完把假分數化為整數或者帶分數後,一道比較分數大小的作業題卻難倒了一些學生。這道題有好幾個數(包括真分數和假分數、整數),其中兩個是5/6和4/3。在課堂上佈置完作業,先後有好幾個學生問“5/6和4/3”怎樣比較大小。

我説,你們認為這兩個分數能比較大小嗎?他們都説不能。我問為什麼,回答是“它們既不是分子相同,又不是分母相同,,怎麼比較啊?”我再問,你們剛學過真分數和假分數,真分數和假分數有什麼特點?“真分數小於1,假分數等於或大於1。”我就説:“這不就行了嗎?”……“啊,明白了”,我話沒説完,他們就有點恍然大悟。事後檢查作業,他們的這道題幾乎沒怎樣錯。

他們恍然大悟了,我卻有點皺眉頭了:怎麼回事,這些學生分開來學習,好像都明白,稍稍一綜合,就無所適從。不過,就在寫這篇教學反思時,我有點想通了:從學生講,他們沒有把有關的知識聯繫起來,確實算不上是一個愛動腦筋的學生。

但剛學的新知識,不是誰都可以馬上滾瓜爛熟的,做老師的,你就耐心點吧;從老師本身講,上課時,是否把有關的知識都講透了,是否把該聯繫的知識點為學生講明白了,你自己講課都沒時時注意到知識點的聯繫(從講課角度講),又何必苛求學生馬上就有好的學習效果呢。備課,一定要備學生,這不是一句空話,作為老師,必須心中時時有學生。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3

課前讓學生開展找身邊的分數活動。生活是豐富多彩的,他們採來的“果子”也是豐富多彩的,然後回到課堂交流擴大“果子效益”。當然開放策略也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探討的的開放,課時給學生提供交流與探討的機會和場所。學生便會暢所欲言,積極參與學習探究活動。如在學生學會百分號的寫法時,我讓學生試着寫10個百分號,當大部分學生還未寫完,就突然襲擊讓學生停下來,讓學生根據自己寫的百分號的個數説一句有關百分數的話。

生1:我寫了四個百分號,

生2:我寫的百分號的個數佔了老師規定 的個數的百分之五十。你們猜猜我寫了幾個?

生3:我寫了7/10。生4:我110%,在不知不覺中學生既掌握了百分號的寫法和意義,又啟迪了思維。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4

讓學生在活動與交流中學習

分數的意義是系統學習分數的開端,學生正確理解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十分重要,教學中我根據學生已學過的分數初步知識及及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通過點撥引導,以圖、數結合,排列整齊的板書,創設良好的情境,引導學生抽象概括出單位“1”和分數的意義,使學生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形成正確而清晰的概念,而且能教會學生學習數學概念的方法,並有利於培養學生抽象概括的能力。

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材為主要依據,採取啟發引導自主探索的方式,幫助學生把握學習重點,突破學習難點。學生已有分數的初步知識,在教學把單個物體看作單位“1”時教師要少講,而採取學生自己邊分學具邊説出相應的分數的形式啟發學生自己去創造學習,而教學多個物體看作單位“1”是教學內容是新知識,採取有效的教學措施,攻克這一難點。首先以生活經驗為突破口,讓學生分4支粉筆,理解分數的意義,以此為認識起點進行大量的探究性學習活動。包括:分6個學具説分數,分5個桃子説分數,分8個泥人説分數。

學生學習數學概念不能一蹴而就,要通過這一節課和以後的學習逐步加深理解。在這一節課中分數的意義內涵較豐富,且比較抽象,這就要通過練習鞏固和發展學生的智能。首先將整節課設計成實踐操作性的練習形式,既使學習新知也是讓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生活經驗,平均分一種物品後總是引導學生説出自己得出的分數。鞏固新知的練習,圍繞重點內容既有基本題、變式題,又有綜合題和發展題,題型新穎而靈活,不僅能提高學生練習興趣,促使他們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而且能在練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判斷、多向思考的能力。

新課程要求新的課堂要具有三個特點:

學習背景化就是把教學與學生的真實生活聯繫起來教學中我們應做到以學生熟悉的知識與用語,設計有意義教學;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多種形式的交流與參與,充分發揮學生的特長,從集體合作到個別創新;

學習活動化就是師生共同參與創造性活動,以促進學習;在課堂上設計需要學生共同完成的教學活動並用正確的方式指導學生合作。

過程交往化就是通過對話進行教學,通過課程發展學習者的語言,提高學習者的素質。我們在教學中根據教學目標,與學生進行教學對話,尊重學生與教師不同的交談互動方式,盡多提供各種機會促進生生、師生交流;確保這種交談學生比教師有更多的發言機會。

數學教師的主要任務就是為學生設計學習的情境,提供全面、清晰的有關信息,引導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中,自己開動腦筋進行學習,掌握數學知識。

我認為一節有效的數學課,應該是有合理的情境,有效的活動(觀察、操作、實驗、書寫等),平等的交流(讓學生在平等中參與各種形式的交流,充分表達學習過程中的感想,讓學生在交流與碰撞中生成知識、方法和智慧) ,還要有精當的練習(內容要精、形式要活、思維價值要高),在這些過程中學生還要有積極的參與熱情和良好的情感體驗。我就是尋着這樣的目標努力構建和諧生態的理想課堂的。在這節課中我主要通過六個方面入手組織學生學習分數:

一、在情境中引入

情境是教學內容的載體,是情感的誘因,是教學活動的平台,有利於激起興趣,凝聚注意力,激活已有經驗、形成思路策略,引發自主活動。小學生學習數學的情境大致有兩種:第一種是現實生活情境,第二種是問題矛盾情境或知識順應情境。課堂上我通過調查數據和實際測量的方法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引入分數。

二、在觀察中感知

課堂上教師的引導作用體現在向學生提供一定的學習材料,讓學生通過觀察獲得感性知識,豐富學生的表象。平均分一個物體是學生已有的知識,讓學生在觀察中説出分數喚醒原有知識和經驗為學生創新作準備。

三、在實踐中體驗

由於數學知識具有抽象性的特點,而小學生的思維是直觀多於形象。採用動手操作,能幫助學生藉助直觀建立表象而形成概念。教師通過有效的操作活動,促進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活動。本節課重點就是引導學生把多個物體看作單位“1”,通過平均分得出不同的分數,這是對原有分數的拓展和擴充,這時就應該是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的探索與創造活動,在我組織的操作活動中體現了活動、主動、開放的有機融合:分4支粉筆師生共同完成為學生自主活動提供方法和經驗,後來的活動主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做,這樣讓學生圍繞重點開展自主性學習。

四、在交流中內化

蘇霍姆林斯基説:“在手和腦之間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這些聯繫起兩方面的作用,手使腦得到發展,使它更加明智,腦使手得到發展,使它變成創造的、聰明的工具,變成思維工具和鏡子。”新課標強調學生經歷教學活動的過程,操作活動有助於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教學內容和學生之間交往互動的過程,課堂主要是通過溝通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語言和閲讀起十分重要的作用。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有序的操作有利於學生形成清晰流暢的思路,發展學生的思維。課堂上,我非常重視學生將操作活動的過程用語言表達出來,讓每個學生都有機會發表自己的想法,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和能力。引導學生用語言來表述自己操作的結果,促進了語言與思維的融合。我們可以看出在這樣探究的課堂上,學生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積極性,出現了矛盾的衝突、思維的碰撞和靈感的火花,教師也獲得了意外的收穫。

閲讀是學習的重要方式,我還十分重視 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學生的自學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可以是課堂前的也可安排在課堂教學之中, 這節課我是把它安排在學生探索活動之後,讓學生通過閲讀教材實現與文本的對話,用經典的知識體系豐富自己在操作中的體驗,深化。

五、在練習中發展

知識和技能依然是新課程的教學目標之一,我們要讓學生通過知識技能的學習來促進學生自身的發展,課堂上我很注重讓學生運用知識解決相應的數學問題,我整合教材內容,優選練習題,採用不同形式練習學生練習讓學生在練習中發展(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思維、促進積極的情感)

六、在遊戲中延伸

常見的數學遊戲往往是用於調節課堂氣氛,我認為好的數學遊戲還應溶知識性、思維性和創造性於趣味之中,我設計了個遊戲拓展了學生的知識,引領學生進一步學習的動機。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5

“分數的意義”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小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怎樣讓學生理解單位“1”的含義?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因此,課中我能緊緊抓住本課的重點,從以下兩方面着手,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

(一)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對單位“1”的認識和擴展,加深對分數的認識。課一開始,就從學生比較熟悉的把一個物體平均分入手,引導學生歸納出把一個物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接着以嘗試解決把一些物體平均分,用分數表示部分和整體的關係這一新的數學問題,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從而完成了對單位“1”的認識與擴展,也為揭示分數的意義做了較充分的準備。

(二)注重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本節課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較豐富的學習材料,通過觀察比較、分析討論、歸納概括出分數的意義,而且還注意讓學生經歷分數在生活中應用的過程,如把全班人數平均分成6組,每組人數佔全班人數的幾分之幾,兩組佔幾分之幾,聯繫生活中常見的分東西的情景,分別讓學生説説各用什麼分數表示分得的結果,並對分數的意義作出解釋。這樣學生在應用中不但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認識,而且把對分數的認識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同時也為今後學習分數應用題打下了基礎。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6

分數的學習在小學分了幾個階段,這堂課是在分數的認識、簡單的分數加減法基礎上開始對分數進行系統研究,重點研究分數的意義及對單位“1”的理解。通過這堂課的教學,有如下幾點收穫和想法。

1、從大家所熟知的“1”引入課堂,學生感覺太簡單了,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舉手回答的同學幾乎全部。這樣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課堂上,為接下來的內容做好了接受的準備。又通過有關“1”的這些既簡單又重要的問題的提問,把這課的一個難點——單位“1”做了初步的理解。學生對新知識的接受顯得順理成章,不知不覺中就在學習新知識。

學生一般都願意學習簡單的東西,也希望把學習變的簡單。老師應該深入淺出,化難為易,找準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繫,從學生已有知識基礎出發,順利過渡到新知識,這樣不僅課堂氣氛好,而且自然而然,不生硬。

2、數學思想需要逐步的滲透,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一點一點的建立,是一個逐步積累的過程。通過教學分數是如何產生的,我覺得第一讓學生知道了因為生活的需要,才產生了數學,學好數學是更好的為生活服務。第二讓學生明白有關數的理論的知識,有助於學生數學理論的建構。

作為數學老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要注重滲透數學這門學科本身的思想,教會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以後的教學中首先自己要站在數學思想的高度去看知識點,站得高、看得遠,對於教材的把握、前後知識的連貫才能作到運用自如。

3、自學是中學生及成年人學習知識的一個重要途徑,小學階段應該適當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讓學生首先對新內容進行自學,然後再一齊解決重、難點。由於學生的自學能力還不強,所以在自學前給了提示,圍繞幾個知識點自學。“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着引導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根據提示嘗試着去學習、去解決,然後教師再把重、難點和學生進一步探討。這樣有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自學能力,同時教師又能重點突出、有的放矢。學生學的有趣、老師教的輕鬆,何樂而不為?

4、數學概念的語文化教學,對於學生和老師來説都是有利的。數學概念一般都很抽象,理解時往往有些難度。但如果通過語文方式的解釋,則會變得容易些。在教學“容積”這一概念時,我曾讓學生查閲過字典,學生通過查閲字典明白了“容”就是容納的意思,“積”就是體積的意思,合起來就是容納的體積,把它説完整就是容器所能容納物體的體積。通過這樣教學,我發現學生一是理解容易,二是因感覺新鮮而氣氛活躍了。這堂課教學中,在理解分數的意義這一概念時,我設計了讓學生找出重點詞的環節,把一個大概念分小,逐個理解。在理解“若干份”時,通過思考和查閲字典,明白了“若干”是指不定量。這樣“若干”一詞,學生不僅理解了,還會運用了。數學課堂的教學不妨可以借鑑其他學科,融為一體,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7

分數的意義是本單元教學內容的重點。在這部分內容中引入了兩個概念,即單位“1”與分數單位。認識分數是學生數概念的一次重要擴展,為後面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成功之處:

1.緊緊抓住核心概念進行分數意義的教學。在新課的教學中,首先結合具體的實際例子讓學生説一説四分之一表示的意義,從而使學生髮現一個物體、一個計量單位和許多物體都可以看作一個整體,實際上就是把這個整體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這個整體的四分之一;其次,教學分數的意義就是把一個整體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在這裏尤其要重點強調的是平均分的份數作分母,其中的一份或幾份作分子,以此來強化分數的具體意義;接着,通過分數的意義的教學鋪墊指出,一個整體也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我們通常把它叫做單位“1”,同時指出分數的意義也可以説成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這樣的一份或幾份可以用分數來表示,也就是説一個整體的另一種説法就是單位“1”。最後,通過做一做的練習來引入分數單位的概念,指出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只表示這樣的一份的數叫做分數單位,並通過具體的分數進行舉例説明。

2.深入挖掘分數的意義,體會分率。在教學中,不僅要使學生清楚知道分數所表示的具體意義,還要讓學生通過具體的例子體會分數表示的是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也就是我們在後面所要學習的分數應用題中的分率。

不足之處:

雖然也對分數的意義進行了重點的教學,但是仍然有部分同學受已有知識的影響,根本不看圖示表示的具體意義,還是把總數量作為分母,把平均分的份數作分子,導致練習中出現錯誤。

改進措施:

在教學分數的意義後,着重通過具體的例子辨別,可以採用同步練習中容易出錯的例子來進行教學。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8

20xx年10月舉行的全國小學數學課堂成果展示交流會好課紛呈,而張齊華老師執教的《分數的意義》更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聽了這節課,我突然感悟到:儘管我的課與張老師的課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我應該有能力讓我今後的課“效”起來。在下一階段的教學中,我會努力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自我完善。

一、認真研讀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學素養。

記得張老師在介紹自己備課的過程時説過,為了這節課,他翻閲了小學、中學乃至大學的教材,認真琢磨了這個內容在學生的知識體系中所佔據的位置,特別是小學階段的教材。再想想自己平時的教學:教案是提前抄好的,教參在上課前一天翻一翻、看一看,最多瞭解瞭解本單元、本冊的內容。除非要上教研課或比賽課了,才急急忙忙借一些其他年級的教材看一看。這樣的準備,能上出精彩的課嗎?就在聽完張老師的課之後幾天,教研室陳老師要我組織秀峯區五年級數學老師進行一次集體備課,內容由我定。於是,我認認真真的翻閲了本冊教參,發現課標版“簡易方程”與以前的大綱版有較大出入,而且,教參詳細的介紹了教材內容改動的原因、教學時應採取什麼方法、重難點知識怎樣處理等等,同時,我又查看了大綱版教材對於這個內容的安排,我猛然間覺得自己對“簡易方程”這一單元的教學有了從未有過的自信。我也更深的明白了一句俗話:“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真諦。

二、創設良好的數學學習氣氛

《分數的意義》一課,沒有花哨的課件、沒有美麗的童話故事、沒有轟轟烈烈的數學活動,但從張老師的課堂卻發現,學生的思維始終跟着老師走。是什麼吸引了學生?自然、大方、自信、和藹的教師,使學生思維敏捷,暢所欲言,學習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在這樣和諧的氣氛中,教學效果自然不一般。回過頭來想想自己的教學,我也在努力的把自己定位成學生的朋友、學習的指路人,想方設法與學生建立融洽的關係,但這個“度”把握得不到位。有時學生瘋過頭了,自己要想法控制;有時學生愛理不理,又要連哄帶騙。自己沒能從教育學、心理學等方面想出一套科學的管理方法面對學生。這也是我今後要努力地方向。

三、處理好預設與生成的關係

張老師的課非常流暢,讓聽課的老師有一種“享受”的感覺,而靈活處理好預設與生成問題的能力,也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又一關鍵環節。課堂教學活動面對着不同個性的學生,就決定了它是充滿活力的生成的過程。學習過程中會自然生成許多我們課前無法預設的資源,張老師的課堂上,學生的回答也是他無法預料的,但我覺得張老師抓住了每一個偶發性的資源,並運用這些資源解決真正的問題。而讀懂學生、讀懂課堂、讀懂教材是靈活運用生成資源的基礎。這也是我要花大力氣學習和練習的方向。

總而言之,張老師的課讓我明白:有實效性的課堂,是對學生負責的課堂,是讓學生獲得知識的課堂,是學生快樂成長的課堂,是老師應該給學生的課堂。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9

通過這個單元的學習,讓學生進一步地認識了分數,對分數有了一定完整的認識。這個單元,學生學習了比較長的時間,這麼多知識可以整理一下。從分數的意義到分數與除法關係,再把分數進行分類,然後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在此基礎上學習了約分和通分,最後學習了分數與小數的互化。這些內容的安排是有邏輯順序的,而且又是相互關聯的。

經過這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學生學習和的作業情況,總感覺有幾個問題很難處理。

第一、學生的技能訓練有點不太到位。

按照教材內容的進度,其中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也要6課時,那麼整個分數的內容,連練習課在內也只有17課時的時間。而其中通分、約分和分數與小數的互化,時間就更少。時間少了,那麼對於學生的各個知識點的基本技能訓練好像不太紮實,特別是求兩數的最大公因數,因為在學生的練習中經常反映出約分不約或約分沒有約盡,還有就是約得很慢。這些現象又導致了小數化分數時,出現“部分學生把小數寫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時,卻不能進行很好地約分,或者約錯”的現象。“温故而知新”,只有鞏固了有聯繫的舊知,那麼學習與舊知有關的新知,才能更好地理解並掌握。這也是教育學中所説的鞏固性原則。因此,對於這些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技能的熟練掌握,對後面的約分和通分又起到了很大連貫作用,而對分數與小數的互化又起到了積極的影響。所以,如果前面的知識點掌握得不到味,一些基本技能不太熟練,那麼勢必會影響到後面的學習。這一點在這一單元中感覺比較深。因此,在平時的練習時,除了一些作業本上的題目(綜合性的)以外,還是要適當增加一些基礎性的練習:如小數與分數的互化,通分和約分,求兩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假分數化整數或帶分數的練習。通過這些少而精的練習,讓中下學生的一些基本技能得到鞏固。

第二、有些知識點到底學不學?這一單元的好多知識在老教材裏是有的,但是在新課程中又不上了,只是放在了“你知道嗎?”中,很難取捨。學,就要再花很多的時間;不學,感覺這些知識又很重要。如:分解質因數,如果不學,後面的一些用分解質因數的知識,就不能後續地學習“你知道嗎?”,特別是判斷能不能化有限小數的方法。學了,又不是讓學生看一下書就行,有些內容還得上一節課的時間。這一點,在教學中真的很難適應,特別是像“分解質因數“這些比較重要的知識,該如何對待?

第三、難度降低,那麼要學生達到怎樣的程度?在教師用書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對學生的要求有所降低,如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和最大公因數的方法。那麼要求降低了,練習中的要求是不是也降低了呢?再如三個數最小公倍數,部分學生就難以解決,當然這也跟學生的差異和老師的滲透有關。要求降低,到底降到怎樣的程度,對不同的學生要求如何?真的很難把握。再如分數的比較大小,在練習中早已有滲透,雖然比較的方法有很多,有約分、通分、化同分子、找一箇中間數等等方法,但是對於學生的要求如何呢,是不是對所有的學生要掌握。個人的理解是:難度降低,不是等於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降低,而應對學生更高的要求,關注課堂,關注知識與方法的形成過程,讓學生充分地理解知識,這樣才能對形成熟練的技能有很大的幫助。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0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一課,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主要掌握如下兩個內容: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2.理解百分數與分數意義上的區別。對學生而言,百分數並不陌生,在生活中可以找到百分數,但不理解百分數意義。所以在教學設計上,我從學生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教材聯繫生活實際的特點設計了教學。

1.加強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在教學材料的安排上,我大量的結合具體的生活素材,以孩子們原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讓學生結合生活素材談談每個百分數的意義,進而總結概括出百分數的意義,並充分體會到百分數認識與我們的生活實際的緊密聯繫。

2.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可供獨立思考,開放的課堂教學環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比較分析、歸納整理的過程中,獲取知識、提高學習能力。學生通過互相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數的意義,進而理解概括百分數的意義;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漸排除分數與百分數意義非本質上的區別,掌握本質的區別。在教學過程中我以多種形式的教學,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大膽發言,以尊重學生個性,發展學生思維為目標,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素質。

3.在教學中有機地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讓學生在進行百分數數據的分析比較中瞭解我國的國情,增強環保的意識以及進行良好衞生習慣的培養等。

總之,一堂課下來,學生的收穫頗多,學習興趣盎然。但也發現了自己的一些不足之處:學生蒐集的百分數沒有最大程度地開發出來,只是在上課初讓學生説説你搜集了什麼百分數?是從哪裏蒐集到的?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材料,學生對自己蒐集的百分數是最感興趣的,在瞭解百分數的意義後,可以讓學生説説自己手中的百分數的意義並進行交流,我想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我卻沒有抓住這一點,失去了這麼好的一個材料。

《分數的意義》教學反思 篇11

《分數的意義》是一節概念教學課,它是在學生已對分數有了初步的認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是今後學習分數四則運算和分數應用題的重要前題,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重要作用。

本節課是學生系統學習分數的開始,其教學目的是讓學生能正確地認識單位“1”和分數單位,理解分數的意義,並能對具體情境中分數的意義做出解釋,有條理地運用分數知識對生活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與思考。

而分數的意義對於小學生來説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是把分數的概念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開始,怎樣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具體的實例中逐步抽象歸納出分數的意義及認識分數單位是本節課所要解決的兩個重點問題。怎樣引導學生理解單位“1”是我們這節課的難點。因此,課中我牢牢抓住重點與難點,引導學生領悟單位“1”的含義,理解分數的意義,認識分數單位。為此本節課教學中,我注意了以下幾點:

一、加強數學學習與生活的聯繫。

重視從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出發,抓住新知識的生長點,課一開始我由生活中的測量桌面長度得不到以米為單位的整數結果問題導入,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明白分數產生的原因及歷史。

二、加強直觀教學,降低認知難度

通過四分之一,喚起學生對分數知識的回憶,再從一盒巧克力既四塊巧克力平均分的過程中,讓學生明白再進行平均分時,先要把四塊巧克力看成一個整體。然後通過在8顆棋子和12根棉籤中找四分之一的活動,通過同桌間的討論與合作,不僅加深學生對一個整體的意識,還引起學生對所分物體個數的關注。通過思考、觀察、比較,使學生理解了也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進行平均分,用分數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幾份。在這個操作活動中讓學生髮現不同整體數量不同,認識到這些整體都可以看成單位“1”,通過舉例,讓學生真正理解到此時單位“1”不僅可以表示一個物體還可以表示一些物體,從單位“1”的數學意識到與自然數1的不同。多媒體演示及動手操作,加強直觀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概念,理解概念讓學生加深對分數概念含義的理解,降低了對分數概念理解上的難度。

三、自主學習,培養創新能力

在做一做中,我由整數單位小數單位遷移到分數的單位,引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來,在學生的自主學習中,更好的掌握分數單位。教學中通過闖關遊戲,讓學生在應用中鞏固和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讓學生在説一説信息中分數的意義時,深刻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分數。然後在精彩的分糖遊戲中讓學生主動積極的加入到分數的意義的拓展練習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