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從兩則案例看教育的留白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12W

中國畫講究留白的技法,講究“意到筆不到”。一處運用得恰到好處的留白,可以讓畫看上去更美,可以讓人產生無限的遐思,作品的意境也會因此得到無盡的拓展,這就是國畫中留白的魅力。同樣,在我們的教育中也需要留白,即學會等待,把思考的時間留給孩子;學會放手,把學習的空間留給孩子,就像國畫藝術中的留白一樣。在大力提倡讓幼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發揮幼兒學習主體性的今天,教育中的留白更顯現出它不同凡響的意義。

從兩則案例看教育的留白

一、留白——點燃幼兒的智慧之火

案例:

在手工區裏玩橡皮泥,是孩子們最喜歡的活動,因為他們能隨心所欲地塑造屬於自己的作品。這不,區域活動一開始,就有一羣孩子衝向了手工區,玩起了心愛的橡皮泥。

我站在一旁,靜靜地觀察着孩子們的操作:誰在捏什麼?用什麼方法捏?用了哪些輔助性工具?是一個人玩還是和朋友一起玩?有沒有碰到困難?怎麼解決的?……我邊觀察邊決定自己該不該介入,如何介入。

“老師,我不會捏小白兔,你幫我捏好嗎?”

悦悦手拿一團橡皮泥一籌莫展,原來她想捏一隻小兔,可是她不知道怎麼人手。“老師,你幫我做!”這似乎是許多孩子碰到困難後的習慣用語。面對一箇中班孩子的求援,我抑制住自己想直接“教”的衝動,沒有馬上動手幫助她,而是問她:“那你告訴我,你想捏的兔子是什麼樣子的?”

“有兩隻長耳朵,還有兩隻紅紅的眼睛。”

“那你把小兔的長耳朵做給我看看。”

“小兔的耳朵長長的,我會做。”悦悦掰下兩塊泥,搓壓成了兩隻長耳朵。

“那兔耳朵長在哪裏?它的頭是什麼樣子的?”在我啟發下,悦悦又團出了圓圓的腦袋,但在把兩隻耳朵粘到頭上時碰到了問題:兩隻耳朵太長了,重心不穩,粘不住,總是掉下來。悦悦的一雙大眼睛望着我,在請求我幫助呢。

“要是能用什麼東西把耳朵和頭連起來就好了。”我“輕描淡寫”地説了一句。

悦悦接受了我的建議,到旁邊的材料箱裏尋找起輔助材料。鉛絲太長,吸管太粗,牙籤正好,終於把兩隻耳朵牢牢地固定在了兔腦袋上了。

接下來,悦悦又搓出了小兔橢圓形的身體,在身體上安上了四條不怎麼勻稱的腿,在臉上粘上了兩隻大得出奇的眼睛……就這樣,在我倆的對話中,在我的耐心期待下,一隻可愛的小兔在悦悦的手裏誕生了。雖然小兔的身體外表粗糙、比例失調、頭重腳輕、站立不穩,但畢竟是悦悦自己探索、製作成功的第一隻小白兔。我給她豎起了大拇指,她別提有多高興了。

反思

法國當代數學家凱奇在訪華時,有人問他:“你怎麼指導您的學生?”他説:“我告訴他,前面有一片森林,森林裏有獵物。剩下的,就是學生自己的事了。”前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曾説過:“給學生一隻野兔,不如給學生一支xx。”這些都點明瞭教育的重心所在——在傳授給孩子知識的同時,更要讓孩子掌握獲取知識的方法,讓他們獲得自主學習的智慧和能力。

在傳統的手工活動中,我們常採用的是集體示範講解法,教師教一步,幼兒學一步。幼兒的學習是在教師直接傳授或指導的過程中發生的,是被動的;幼兒獲得的只是製作的技能,但絕不是智慧。

現代心理學認為:智慧及認知結構起源於兒童和環境的相互作用,是兒童在主動地作用於外部世界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幼兒通過已有的認知結構(原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策略),主動地、自主地與外界環境相互作用,發生學習,這種學習將最大限度地促進兒童的智慧發展。

在這個案例中,我找準了悦悦對兔子特徵很瞭解、已掌握了一些搓捏技能等現有認知經驗和發展水平,以及能夠自己捏出小兔這一“最近發展區”,以支持者、引導者的身份給悦悦的學習提供幫助,創設了寬鬆、適宜的學習環境,讓悦悦自己學會了如何捏小兔,獲得了要抓住動物的主要特徵進行塑造以及如何運用輔助材料的學習經驗,體驗到了自主探索、獲得成功的快樂。她得到的不僅僅是製作的技能,還有學習的.智慧。我很慶幸,自己做了一回“懶”老師,沒有因為自己辛辛苦苦的教而剝奪了孩子發展的機會。假使我沒有細心觀察,耐心等待,適時引導,悦悦在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時,就可能輕易放棄了這有意義的探索。教育家瑞伯雷斯説:“學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對孩子,我們要放開手腳給他們充分的嘗試機會和條件,用教育的留白點燃孩子的智慧火花。

二、留白——開啟幼兒的創造之門

案例:

每天的晨間活動時間,我總會給孩子們提供許多的體育玩具,讓他們盡情挑選,自主選擇玩法,這段時間也就成了孩子們最開心、最放鬆、笑容最多的一刻。今天也不例外,除了原來的一大筐玩具外,我還為孩子們帶來了自制的玩具——彩色飛盤,相信新玩具一定會使這些小傢伙們高興一陣。彩色飛盤,其實製作起來很簡單,就是將硬紙板剪成直徑約15釐米的圓形,在上面裝飾一些圖案,然後在圓周打上6—8個小孔,在小孔裏穿上彩色絲帶,往上一扔,飛盤就會在空中轉動起來,彩色絲帶也隨之在風中飛揚,非常漂亮。

當我象變戲法一樣從筐子裏拿出彩色飛盤時,孩子們都聚攏過來了:“老師,這是什麼呀?”他們都十分好奇。我剛想告訴他們,又轉念一想,何不聽聽孩子們的想法呢?於是我反問了一句:“你們覺得這是什麼呢?”遙遙説:“這是帽子吧。”甜甜説:“圓圓的,好像是飛盤,可以扔着玩的。”樂樂説:“我覺得是彩色的風車。”……孩子的想法就是和我們不一樣。

“你們可以自已給新玩具起名字,再想想這個玩具可以怎麼玩,看誰的玩法多。”我提議道。於是,孩子們拿起飛盤玩了起來。

遙遙拿起一隻她心目中的“彩色帽子”,頂在頭上,張開手臂,小心翼翼地過起了獨木橋;甜甜找來好朋友,拿起一隻飛盤,玩你拋我接的遊戲;明明把飛盤夾在兩腳之間,用力一跳,就把飛盤遠遠地甩了出去。有的孩子在地上滾飛盤;有的孩子把飛盤頂在手指尖上,比賽誰頂得穩,頂的時間長;還有的孩子把飛盤豎放在地上轉……

隨後,我和孩子們一起交流了各自不同的玩法,討論如何玩更有趣。在同伴的啟發下,孩子們又想出了許多有新意的玩法。

反思:

創造力的培養是現代教育的重要目標之一。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明確指出“只有創造的教育,才是真教育”。他強調把培養兒童的創造精神和創造能力放在教育的突出地位,只是兒童的創造力培養要有先決條件,即“六大解放”:解放兒童的頭腦,使之能思;解放兒童的雙手,使之能幹;解放兒童的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兒童的嘴,使之能談;解放兒童的時間,使之能學習渴望的東西;解放兒童的空間,使之能接觸大自然和大社會。作為教師,就要努力營造有利於幼兒創造力發展的環境,願等待,肯放手,給幼兒提供廣闊的想象空間,幫助他們打開了創造之門。

本案例中,當我出示飛盤時,沒有告訴孩子這個玩具就叫飛盤,從而避免了因名字限制幼兒的想象;隨後也沒有教孩子應該怎麼玩,而是鼓勵幼兒自己尋找玩法,並給了幼兒充分的探索時間,對孩子的別出心裁給予肯定。正因為我的放手,給幼兒留出了創造的空間,一個小小的飛盤,競有那麼多富有創意的玩法。

從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孩子會用獨特的眼光和思維看問題,而有些問題恰恰是我們成人在墨守成規中所忽略的;他們會用超常規的方法去探索,而這些往往是我們成人在循規蹈矩中所未曾嘗試的。我們教師確實需要靜靜地聽、耐心地等,需要“慢一拍”,需要“懂也裝不懂”“知道裝作不知道”,拋棄“老師不教,孩子怎麼能會”的觀念,把自主學習的機會留給孩子。

中國的古人曾留下至理明言:善畫者留白,善樂者希聲,善言者忘語,善書者缺筆,大賢者若痴,大智者若愚。我想説:善教者留白。如果我們在教育的過程中多一點留白的意識,孩子就會多一些自主探索、獲取智慧和成功的機會。當然,留白需要更高超的技藝,留白者胸中要有明確的教育目標,要懂得“搶與等…‘幫與放”的教育策略,要把握好留白的尺度。必要時教師該告訴的還是要告訴,該點撥的還是要點撥,該設問的還是要設問,該指正的還是要指正……教師過分擯棄必要的價值引領,是一種對孩子不負責任的表現,留白也就變成了教育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