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育隨筆

目標遷移教學

欄目: 教育隨筆 / 發佈於: / 人氣:1.76W

劉智廣

目標遷移教學

“目標教學”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一堂課,開始就將教學目標用黑板寫出來公諸於眾,使師生在教學中目的明確,方向清楚,從而能集中“火力”,迅猛出擊,攻克目標,使教學卓有成效。

然而,從長遠考慮,要提高語文教學效率,充分發揮教材的“例子”作用,真正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僅停留在某一單元或某一節課的“目標教學”上是遠遠不夠的,還需將目標教學範圍擴大,採用“目標遷移教學”。

所謂“目標遷移教學”,就是在完成目標教學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內容某些聯繫或關係,及時地將教學目標遷移,提出新的教學目標,進行教學。筆者認為這是一種多向思維的高效益教學法。

下面以《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高中一年級教材)為例,説説具體做法。

因為目標遷移教學與目標教學的關係密不可分,相輔相成,而目標教學又是目標遷移教學的基礎,所以必須先説目標教學,後説目標遷移教學。

《為了六十一個階級弟兄》一文,我確定的教學目標是:怎樣寫一件危急緊張(文章“基調”)的事?上課伊始,先板書出課文中的三個關鍵成語:危在旦夕、刻不容緩、化險為夷,讓學生馬上概述所見所聞的一件事,在事件的發生、發展、結束階段分別用上這三個成語(引標)。學生有説救火的,抗洪的;有説游泳溺水的,滑冰落水的;還有説鐵餅打破頭的,農藥中毒的,花生米卡住小孩喉嚨的等等。並且都較好地用了上述三個關鍵成語。

在學生通過應用三個成語有了一定感受的基礎上,我向學生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同學們口述的這些事件的共同特點是什麼?”學生異口同聲説:“危急緊張!”水到渠成,於是我板書出教學目標和課題(“樹標”),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文,並提出三個小問題:六十一個階級弟兄為何“危在旦夕”?怎樣搶救階級弟兄的生命?搶救的結果如何?學生回答(食物中毒;刻不容緩;化驗為夷)後,繼而叫學生説明三個關鍵成語之間的邏輯關係(因果、條件)。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了三個成語在文章結構中的重要地位。“刻不容緩”--事件發展;“化險為夷”--事件結束),而且使學生認識到三個成語對錶現主題思想具有很強的邏輯性。

為了解決關鍵問題,突出文章重點和學科特點,接着便叫學生將課文中表現各有關單位和人員“刻不容緩”、“不遺餘力”地搶救階級弟兄的詞語(包括時間、動作、情態)寫到作業本上。學生大都寫了四十多個詞語,如急促、抓起、焦灼、立即、緊急、匆匆忙忙、片刻、奔去、跳下、揮汗如雨、跳過、猛然、緊緊跟上、直奔、神速、穿過、冒着、拚命、飛馳、一甩、飛也似的、眨眼間,衝向、風馳電掣、從天而降、大開、飛奔、馬上……我連叫了兩名學生快讀其抄寫的詞語後,問學生聽了有何感覺,學生又異口同聲地説:“刻不容緩,危急緊張!

”我肯定了學生的回答,説:“這就是此文的‘基調’,這些詞語就是寫危急緊張事件常用的基本詞語。”

為了突出此文的“基調”,強化詞語教學,深化思想內容,我又讓學生回過頭來解釋“危在旦夕”和“刻不容緩”中的“旦夕”和“刻”的意思,並使學生從解釋詞語中來領悟時間的'極端重要性和用時間作小標題的巨大作用。

為了強化詞語教學,提高學生“慎思明辨”能力和求異思維能力,我又讓學生到黑板上寫出三個關鍵成語的同義詞。學生寫了:千鈞一髮、迫在眉睫、危如累卵;燃眉之急、迫不及待、爭分奪秒;轉危為安、死裏逃生、虎口餘生等。我給學生留了一個課外思考題:從同學們講的事件中自選三件,思考它們在發生、發展、結束階段各用上哪三個成語最確切恰當,並説明理由。這是對目標教學的“驗標”和鞏固。

下面説説對這篇課文進行的目標遷移教學。

當學生緊張地思索時,我擦去學生在黑板上寫的同義詞,改用紅粉筆在教學目標下板書出遷移目標:寫歡樂熱鬧的事。並且改變語調,笑着對學生説:“現在請同學們輕鬆一下,把表現歡樂熱鬧情景常用的基本詞語寫到黑板上!”頓時,歡聲笑語滿課堂,爭先恐後地寫了出來:車水馬龍、熱鬧繁忙、滿面春風、東來西往、燈火輝煌、熙熙攘攘、川流不息……(課文中的);鑼鼓喧天、紅旗招展、鞭炮齊鳴、張燈結綵、載歌載舞、興高彩烈、笑逐顏開,忙忙碌碌,門庭若市、雙喜臨門、皆大歡喜……(課外的)。

在學生歡天喜地談笑風生之際,我突然敲敲講桌,異常嚴肅地問學生:“同學們,寫激昂悲壯的事常用的基本詞語有哪些呢?”我用藍粉筆板書出第二次遷移目標--寫激昂悲壯的事--接着説:“請同學們在本週課外閲讀時收集到作業本上,不得少於30個。”並告知學生,下週作文就寫一件激昂悲壯的事或歡樂熱鬧的事。(用“標”)為了給“用標”提供借鑑,使目標教學和目標遷移教學相得益彰,我用綠粉筆板書了第三次遷移目標(寫親身經歷的事)和三個關鍵詞語(困惑不解、深思熟慮、恍然大悟),讓學生馬上口述一件親身經歷的事,並在事件的發生、發展、結束方面分別用上這三個關鍵成語。話音未落,學生的手臂都舉了起來。

愛因斯坦説:“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進步。”

如果説目標教學是“解決一個問題”,重在“學”;那麼,目標遷移教學則是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問題,“提出一個問題”(或幾個問題),貴在“用”。“學而不用,不知其可”,“使用是更重要的學習”,這是目標遷移教學高效益的關鍵所在。學生對此的反映是:目標教學有“踏遍青山無覓處”之難;目標遷移教學有“得來全不費工夫”之感。

目標教學主要是發展順向和走向思維能力,牋而目標遷移教學則主要是發展“多向”(包括順向和定向)思維能力,尤其是想象思維能力和創造思維能力,因而能多角度全方位拓展學生思路,擴大視野,這是目標遷移教學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教學目標“一遷三移”,學生就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越“遷移”,學生越活躍,越聰明,思維越敏鋭,應變能力越強。

目標遷移教學與目標教學的關係,可視為花果與根葉的關係,只有根深葉茂,才能花豔果碩。目標教學越圓滿成功,目標遷移教學就越能事半功倍,卓有成效,二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如果根未扎,葉未長,就急求花果累累,甚至喧賓奪主,去大搞目標遷移教學,那必然會出現根枯葉萎、花殘果落的敗局。“順向目標搞不好,多向遷移一團草。”正確的做法是,既不能喧賓奪主,又不能一視同仁,因為目標遷移教學畢竟是目標教學的深化和昇華。

關於遷移目標的多少和大小,應根據教材特點、教學目標及學生的實際和需要而定。如圓滿完成了《雨中登泰山》的教學目標--“雨”在寫景、抒情和組材三方面的作用--就可提出《雪中登泰山》的遷移目標--“雪”在寫景、抒情和組材三方面的重要作用--讓學生想象、發言、討論,學生能夠從課內講到課外,這是內容上目標遷移教學的巨大作用。也可將描寫“綠”的手法(比喻、比較、比擬)遷移到描寫“紅”上,讓學生想象、體驗、領略一番感官(視覺、聽覺、觸覺、感覺、味覺)的作用。學生寫出了《我愛家鄉水庫》(見《中學語文報》93年10月29日版),這是形式上目標遷移教學的成果。還可以把在台灣島不能實現的《我的空中樓閣》遷移到大陸上早已成為現實的《我家果園小屋》93年9月27日的《語文報》上,這是主題上目標遷移教學的成果。學了朱自清的《春》,可讓學生想象“秋”……至於遷移目標的範圍,從立意謀篇到詞語句子,都可遷移,但主要應按文體特點進行“多向”性遷移。議論文中,應以論證結構、論證方法、邏輯推理、論點論據的遷移等為主。記敍文中,可以運用記敍方法的遷移,描寫方法的遷移,環境、時令(春、夏、秋、冬)的遷移等。小説中可用雙線、單線結構的遷移,刻畫人物形象方法的遷移等。説明文中可用説明結構、重點、方法、順序的遷移等。作文中材料、命題的遷移更能收到實效。如由《雨中情》遷移到《雪中情》;由《樹木、森林、氣候》遷移到《改革、發展、穩定》。但必須在完成目標教學的前提下,即講評後,並確定範文,方可遷移。這樣才能使學生“寫一得三”,一舉數得。

總之,搞好目標遷移教學的關鍵是確定好遷移目標。確定遷移目標的原則是“少而精”、高效益。必須明確,遷移目標是從教學目標“長”出來的令人喜愛的可供觀賞品嚐的花果,而不是硬湊上去的節外生枝。這應當是確立遷移目標的主要準則。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