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高手寫風俗精彩各不同--《端午日》與《本命年的回想》之比較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3.15W

   在我國現代文壇上,沈從文和劉紹棠實在堪稱描寫鄉土民風、抒寫鄉土情懷、傳承鄉土文化的高手,無論是沈從文的代表作《邊城》,亦或是劉紹棠的代表作《蒲柳人家》,其間氤氲着的濃郁的鄉土氣息,積澱着的深厚的鄉土文化以及藴含着的對鄉風民俗的獨特情感都深深地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炎黃子孫,也感動着一代又一代華夏後裔。現不揣淺陋,僅就沈從文的《端午日》(《邊城》節選)與劉紹棠的《本命年的回想》作一比較,以探究他們各自呈現出的節日文化的精彩。

高手寫風俗精彩各不同--《端午日》與《本命年的回想》之比較

從題材上看,雖然《端午日》與《本命年的回想》描寫的都是別具地域特色的鄉風民俗,傳承的都是積澱深厚的傳統節日文化,前者着眼於湘西,後者聚焦於京郊,而且都與水系密切關聯--一是湘江,一是古運河,但是前者敍寫的端午習俗,後者敍寫的是大年習俗。

從體裁上看,《端午日》和《本命年的回想》雖然都屬於敍事類文體,但前者是小説,後者是散文,相似的是兩文都採用了寫實的手法,生動形象地再現了廣闊的社會背景下多姿多態的民族風情。

從內容上看,《端午日》按照時間順序,描寫了湘西人過端午節時穿新衣、畫王字、吃魚肉、賽龍舟、追鴨子等習俗,重點寫了“龍舟競賽”和“追趕鴨子”的場面;而《本命年的回想》則也按照時間順序,生動地敍寫了京郊運河邊家鄉炒年貨、吃臘八粥、買糖果、挑絨花、宰牲禽、備食物、送灶王爺、換門神、除夕守歲、拜大年等習俗。

從表達的主題思想上看,《端午日》一文作者憑着對湘西端午民俗的細緻觀察和深切感受,描寫了龍舟競賽和追趕鴨子的歡快場面,展現了茶峒人同慶端午的淳樸民風,表現了奮發向上、合作爭先的民族精神;而《本命年的回想》一文作者劉紹棠深情地回憶了京西運河邊家鄉幾十年前的風俗,表現了其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味,歌頌了熱愛生活、可親可愛的父老鄉親。

從寫作特色上看,《端午日》採用先分後總的結構方式,重點在於對“場面”的精彩描寫。其特色主要表現在:

一是剪裁的詳略得當。作者略寫湘西端午日的習俗(僅用開頭兩句交代了穿新衣、畫王字、吃魚吃肉這三種習俗),詳寫全茶峒人到河邊看划船和趕鴨子的盛況;即使在兩項賽事中,也是詳寫龍舟競渡,略寫趕鴨競賽;詳寫了佔主體地位的槳手、“帶頭的”、指揮員、鼓手和鑼手,突現了奮力拼搏的鏡頭,略寫了岸上觀看的人羣。

二是突出場面的氣氛渲染。作者除了對“龍舟競渡”進行正面描寫外,還巧妙採用側面襯托的方法,突出了“端午日”、“全茶峒”不分貴賤長幼,其樂融融的場面。如:一開始就用三個“莫不”句展現了人人蔘與、萬人空巷的場景,為下文寫龍舟競渡設置了懸念。還有寫税關前領賞和趕鴨子的競賽,用兩個“不拘”的句子再次表現了“端午日”活動“與民同樂”的人情美。而《本命年的回想》則跳出常規,碰上這樣的題目,似乎應該先解釋自己的本命年,然後開始回想。但作家跳出常規,他把回想提到前面,佈局上就顯出新鮮和特色來。為了回想春節,作家又故意盪開一筆,曲徑通幽。

先用詩化的句子寫出四時二十四節氣,讓讀者感受到撲面而來的華夏文明,以此來烘托春節。雖然二十四節氣色彩繽紛,但跟春節相比也只是小巫見大巫,一個對比,就把春節作特寫鏡頭隆重推出。作家構思之妙,可見一斑。然後才濃墨重彩地細描具有地域色彩和鄉土風情的京郊運河春節。文章娓娓道來、如數家珍“回想”部分層次清晰。

概括描寫中用了“預熱--增温--紅火--發燒”四個詞語,程度上逐步加深,寫出了過年逐漸升温的狀況,諧調而精確地表現了作者對過年的親身感受。具體描寫則按時間順序從臘月初一到正月初一寫了十件事,娓娓道來,如數家珍,有條不紊地回憶了京郊運河家鄉幾十年前的過年習俗。充分展示了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風情。無論是炒年貨還是吃臘八粥,無論是送灶王爺還是換門神,無論是除夕守歲還是拜新年,都是一幅幅體現民風民俗的難得的圖景畫,都表現了父老鄉親的憨厚朴實和美好的祝願。文章有許多地方就體現了他家鄉運河的民俗風情,而支撐這些民俗風情的是作家文章裏的淳樸醇濃的鄉土語言。比如奶奶的炒年貨歌伴着玉米粒在鐵鍋裏的畢剝畢剝響,比如看着賞心悦目的臘八粥捨不得吃但吃起來又沒個夠的貌似矛盾的句子。比如買糖果挑絨花的喜慶氣氛,比如送灶王爺時糖粘兒“抹在灶王爺的嘴脣上”的叮囑,比如換門神的幽默、守歲的嚴肅、拜新年的喜悦,比如“紅火”、“發燒”、“年根”、“小疙瘩鬏”、“磕辭歲頭”、“親支近脈”、“天麻麻亮”等等詞語的運用,這些生動傳神的語言反映的民俗風情是作家的機智幽默與豐富的羣眾語言和諧融合的具體體現。

可以説沈從文和劉紹棠是兩位差不多同時代的作家,但他們都致力於描寫鄉土生活,傳承鄉土文化,而且同中有異,各具精彩。學界泰斗季羨林説“湘西那一片有點神祕而又美麗的土地,正是通過沈先生的筆而大白天下的”,此言不虛;而劉紹棠則努力追求“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土題材”,並且“今昔交叉,城鄉結合,自然成趣,雅俗共賞”,亦當是中肯之言。

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