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資料

終身學習的目的(教師中心稿)

欄目: 教學資料 / 發佈於: / 人氣:1.97W

新技術革命帶來知識的突變,不但知識總量增長速度驚人,知識的更新週期更是大大縮短。隨着新學科的不斷形成,知識門類大量湧現,科學的高度分化與綜合交叉,構成縱橫交錯的大知識羣落,使人類社會進入知識時代。另一方面,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也使知識與信息的傳播、存儲與檢索方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概括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努,國際化、信息化、知識化等特徵明顯,21世紀的世界,將是全球一體化的時代、信息技術的時代、知識經濟的時代、可持續性發展的時代、終身學習的時代、以及對人類自身的資源、潛力與價值日益關注和開發的時代。在這樣的時代,人們不得不去”學會生存”。 

終身學習的目的(教師中心稿)

早在20世紀70年代,以富爾為主席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發布了以《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與明天》為主題的報告書,第一次強烈地提出了當代教育所面臨的危機、挑戰和麪向未來的重大主題,提出了終身教育的理念、走向學習化社會的目標,以及信息時代的學習。”學會生存”、”終身教育”、”學習化社會”等觀念傳遍世界。1973年,美國卡耐基高等教育委員會發表了《邁向學習社會》一書,描述了學習社會的構想,解釋了從傳統學習向新的學習方式轉變的原則。1979年,羅馬俱樂部發表題為《學無止境》的研究報告,提出解決人類社會面臨的全球問題的新方案在於改革面向傳統或面向現在的”適應性學習”,實現面向未來的”創新性學習”。這種”創新性學習”以滿足未來為目的的”前瞻性”和各個層面的”參與性”為基本的兩個特徵。1990年,世界全民教育大會通過《世界全民教育大會宣言-滿足基本學習需要》。它告訴人們,當人類社會已經成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時,它得以維繫的基本前提是全體人民都能享受應有的教育。這個全球性社會唯一不能浪費的資源,就是人的智力、創造力和想象力。進入90年代,歐盟發佈《教與學:邁向學習社會》的白皮書,用以指導1996年歐洲終身學習年的各項學習活動。到1996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委員會發佈德洛爾報告,即《學習:內在的財富》,提出學習的四大支柱,即”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以及”學會生存”。這份報告通過宣揚終身學習和學會學習,全面闡述了國際社會對未來人類學習問題的理解,成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學習宣言。

人類文明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教育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成為關係人類生存命運的重要前提,學習也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成為一個人最基本的生存能力。學習是我們每一個人乃至整個社會開啟富裕之門的鑰匙。學習不僅僅關係到經濟的繁榮。對社會而言,學習告訴人們影響他們生活的主要問題,使他們成為積極的公民,並全力以赴地投入自己社區的發展之中;對個人而言,學習使人在不斷自我完善的同時也提供職業發展和改善生活的機會。人人需要生存的智慧,學習為生存之道。學習的能力,就是你將來生存的能力、掙薪的能力。對所有人來説,終身學習都將成為一種回報無限的投資。 

一、重新探討學習的目的 

既然學習已經關乎我們的生存,那麼我們就必須從生存與發展的角度,在終身教育的背景下,重新考慮人類學習的目的與意義。 

眾所周知,人類的任何學習活動都可以從六個方面進行分析:①誰在學?即學習的參與看。②學什麼?即學習的內容。③在哪兒學?即學習的地點。④什麼時間學?即學習的時間。⑤怎麼學?即學習的途徑和方法。⑤為什麼學?即學習的目的。 在這六個因素中,起最重要作用的是”為什麼學習”。無論學習的其它因素如何重要,都要圍繞學習目的來運轉。學習目的是第一位的。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目的,不管這種目的是有意識的,或是無意識的。而每一個清醒的學習看都會有一定的學習目標,他的學習活動均圍繞這一目標而進行。這裏我們不去討論某一個具體的學習目標,而是要從人類生行與發展的角度去討論終身學習的目的,回答關於學習的最根本問題:為什麼而學? 197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學會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報告提出”學會生存”。1996年,教科文組織又發表《學習:內在的財富》,”學會生存”被髮展成為教育的四個支往之一,”四個學會”成為國際社會關於學習與教育問題的一份宣言。 由此而產生我們的疑問:在終身教育的背景下,”四個學會”能否全面概括人類學習的全部目的?”四個學會”是否就是我們將學習貫穿一生的根本目的?雖然我們贊同”四個學會”是人類學習的重要目的之一,但是,除了”四個學會”之外,學習是否還有更普遍的終極目的?也就是説,對我們每個人來説,終身學習的最高目的是什麼? 

二、信息與全球化時代的個體自由 

我們已經進入了信息時代與知識經濟社會。在這個時代,理性受到嚴峻的挑戰,世界處於混飩的狀態,機會與風險並存,規則與無序共在。我們看到了World 、Wide 、Web的迅速發展,看到了Internet技術的急劇變革,以及以它們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術(ICT)給人類帶來的巨大變化。以”比特”形式存儲的信息形成了信息世界的汪洋大海,第一次在人類歷史上,一種席捲全球的”認知的自由”得以形成。一個非洲的中學生,可以與一個哈佛的研究生一樣自由地穿行於網絡時空,信息對他們來説全部公平地開放。人們獲得知識的機會開始趨於平等。知識本身與個體獲得知識的能力與方式相比,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甚至居於次要的位置。與新技術革命相伴生的另一個趨勢,乃是全球化。隨着全球人迴流動的加快,國與國的界限越來越小,國籍已變得不那麼重要,政府的權威性在降低,全球經濟趨於一體化。國際互聯網的發展,又使得國境線只具有地理的意義。世界在變成一個地球村,我們都是其中的村民。當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國際公民的時候,我們又看到了時代所帶給我們的另一種自由:”行動的自由”或者説”行走的自由”-作為國際公民,我們可以自由地在這個地球上行走,不再受國家或地域的限制。這種自由目前已初露端倪,譬如歐盟國家居民的自由流動。 

   第三種自由則是”做事的自由”。很久以來,人們都受到自身工作的單位和集體的制約,即僱主的制約。謀生的壓力或就業的壓力,迫使人們壓抑自己的個性,去適應自己所在的工作環境。無論在政府機關或企事業單位,個體必須甚至忍受官僚的制約,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個體的自主能動性必須屈從於組織的安排,忠誠是對僱員最起碼的要求。然而,新的時代,一切開始有所不同。人們可以不必將自己一生的命運維繫於一家公司,也不必成為任何一家組織內的器件。人們開始有選擇自己做事的自由,可以按自己的直覺、愛好與熱情來選擇做什麼或不做什麼,這種自由,同樣也在全球範圍內發生。 技術的發展與文明的進步,更使我們獲得了一種”生活的自由”。全球性的寬容與理解氣氛的形成,使我們可以擺脱來自政治、宗教以及種族的束縛,從而自由選擇我們理想的生活方式。由此更產生了一種新的自由:”做人的自由”----我們可以自由地利用各種機會,去追逐夢想成真。

21世紀的學習,不能無視世界的變化;終身學習的目的,應當致力於個體生存與發展自由的獲得。

三、學習,為學得自由 

學得認知的自由。由於知識面向所有人開放,人人面臨着同樣的機會與條件來獲得信息與知識,因此知識本身與獲得知識的能力相比,後者更為重要。學得認知的自由指的是個體應通過學習來獲得認知的能力,從而自由地運用這種能力來進行認知。 

學得行動的自由。行動的自由在這裏指的是在全球行走、流動的自由。學得行動的自由要求我們通過學習去認識我們所在的地球,加深自己對各個國家、地區、民族、風俗等的全面瞭解,理解他人,消除無知、偏見與仇恨,從而加速世界的國際化與全球化進程,最終使我們獲得這種行動的自由。 

學得做事的自由。僅有認知與行動的自由遠遠不夠。如果知識不在實踐中得到運用,那麼再多的知識也無助於改變個人的命運,所以學得做事的自由就至關重要。自由做事的重點,在於在自己的能力限度之內,儘可能地發揮自己的個性、熱情與創造力,去做自己喜歡的事,去實現自己的理想。在變化日劇的世界,不經學習,就難以成事,遑論自由。 

學得生活的自由。人生來帶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但離開他人,任何人都無法生存。然而來自政治、宗教、文化、風俗等方面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對個體的生活造成了制約。來自自然的、科技等方面的約束也使人們不能夠隨心所欲地生活。學得生活的自由意味着對世界大同與和諧的理解及認同,以及個體通過獲得自身的生活自由而達到人類自由與解放的目的。 

學得做人的自由。這種自由,應當是人類的最高理想了。自由地做人,應當是人類所有活動的目的與歸宿,學習成為實現這種自由的必由之路。通過學習,來創造和實現自己所理想的未來,化自己的理想為現實。 

這裏使用了”學得”這個字眼,強調的就是通過學習而獲取、而得到,不僅僅是”學會”而已。所以終身學習的過程,其實也就是體驗自由的過程和得到自由的過程。我們所處的時代為我們提供了獲得自由的機會與條件,而能否獲得這些自由,則取決於我們是否具備通過學習獲得自由的能力,是否能將終身學習的理念轉化為我們一生貫徹的實踐。 

應當指出的是,上述的種種自由,都是以承擔相應的責任與義務為前提的。真正的自由總是與相應的責任相伴隨。我們不能因獲得其中任何一種自由而放棄其它的自由,也不能因個人自由的獲得而犧牲他人的自由。如果説終身學習的最終目的是通過學習獲得個體生存與發展的自由,那麼相應地,終身學習的另一個最終目的則是通過學習去學會承擔相應的義務與責任。我們在獲得個體自由的同時,也必須擔負起對家庭、對鄰里、對社區,以及對國家的責任和義務。 

四、學習目的金字塔 

位於塔基的,是學會如何學習,指的是通過學習來使自己獲得學習的能力。位於塔尖的,是通過將學習貫穿一生而獲得個體身心發展的自由,這應當是現在以及將來人類學習的最高目的。居於塔心的,是學習成為生存的方式。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以及學會生存構成四個支往。所以,這裏所談到的終身學習的首要目的,是學會學習;在學會學習的基礎上,使學習成為每個人生存和發展的方式。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共同生活,以及學會生存,就成為學習的核心目標,而終身學習的最高目標,或者稱終極目的,則是通過學習獲得認知、行動、做事、生活,以及做人的自由-“學習為自由”。 

  五、終身學習的自由 

在我們討論”學習為自由”這一問題的時候,不能不涉及到問題的另一方面:”學習的自由”問題。如果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沒有自由的話,又如何能夠通過終身的學習來獲取自由? 何謂”學習的自由”?就整個社會而言,學習的自由指的是社會的每一個公民和成員都應當得到公平和充足的學習機會,在知識的獲取以及受教育權等方面都具有同等的權利。社會應保證每個人在知識和教育方面機會的平等,並在全社會造就一種終身學習的文化。這種終身學習的文化氛圍可以使人不斷進步,從一個地方開始,向一個目標邁進,從而幫助人們在他們以往想象中不可能的更多的生活領域中取得成功,塑造更豐富的、更積極的、更有創造力的人生。就教育機構而言,學校作為學習的場所,應當成為促進學生心智開發的地方,而不是壓抑學生個性的”監獄”。學校應當給予學生學習方面充分的選擇權,以學生的學習需求為中心,安排適當的教學內容,運用靈活的教學方法,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滿足學生多方面的學習要求。就每一個學習看來説,在終其一生的學習過程中,都要成為自由的學習者。所謂自由的學習者,指的是那些不為自己樹立條條框框,敢於打破常規,勇於迸取的學習者。他們善於利用各種機會來進行學習,具有極強的獨立學習的能力和自我發展的能力。他們對”每個人的命運都在自己的手裏”這一點有深刻而清醒的認識,所以能夠思想開放、行為主動,並敢於承擔責任。由於他們明瞭自己的責任及義務,所以能夠抓住各種各樣的學習機會,獲得學習的自由,並最終獲得發展的自由。 

結論:在實踐中體驗和實現自由在舊的經濟時代,人們的一生被清晰地劃分為學習和工作兩個階段。先是上學讀書,然後工作,在工作中運用你所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在新的經濟時代,知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更新,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很快過時。我們只有終其一生地對自己的知識庫進行翻新,才能趕上知識蠻化的步伐。在知識經濟社會中,工作與學習必然合二為一。每個人的生命都將只有兩大主題:”生存”與”學習”。離開學習,人就無法在立足。因此,每個人都應當把學習當作自己一生的實踐,在終身學習的實踐中體驗和實現自由。 

對組織而言,無論是政府機關還是企事業單位,應積極發展和推動信息技術在組織內的運用,加強對信息技術的管理和溝通,實現信息化管理,特別是培養組織的學習氣氛,推動學習活動在組織內的開發,使之發展成為學習型的組織,為個體的學習實踐與自由體驗創造條件。對社會來説,除了大力發展信息與網絡技術之外,最重要的莫過於採取種種措施,發展知識社會的信息基礎設施和架構,推動終身學習從理念到個體實踐的轉化,使之發展成為一個全民的學習化社會。各級政府在推進終身學習和學習化社會過程中的職責和作用,尤其不容忽視。應當充分保證個人終身學習的權利,社會所有的成員都有權獲得教育機會。要通過立法、行政及輿論的作用,推進終身學習在全社會的開展。要加強學校教育的改革,從課程、教材、教法、入學、考試、師資及評價等多方面入手,對學校教育進行全面革新,開展新教育,塑造新學校。要發揮圖書館、大學和科研機構的作用,使之成為開放的社會學習中心和學習資源中心,為學習者提供學習機會、學習諮詢和學習服務。要鼓勵各種社會組織和社會機構,包括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為建設學習型組織而努力。要用終身學習的評價標準,對學習的結果和績效進行評估和認證。要利用社會媒體和各種社會科技文化設施,把全民學習活動深入到社區及家庭。要形成廣泛的社會氣氛,提高全民的學習意識和學習責任感。學習化時代已經到來,只有終身學習,才能更好地生存;只有把自由之獲得作為終極的目的,學習的終身化才具有真正的意義。

                                    浙大附中  施永忠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