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22W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中語文《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高中語文《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範文(精選3篇)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積累一些實詞、虛詞,正確翻譯課文

2、本文語言自然流暢,節奏感強,富有氣勢,加強朗讀和背誦。

3、理解作者的觀點,結合實際生活賦予它們以新的內涵。

教學重點:

1、體會語氣,練習朗讀,背誦課文。

2、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的“義”“本心”的內涵,把握本文的主旨。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由文天祥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生死觀,導入孟子的《魚我所欲也》。

二、朗讀練習

注意要點:字音:

(1)不為苟得也(wéi)(2)為宮室之美為之(wèiwéi)

(3)如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wù)(4)所識窮乏者得我與?(yú)

停頓示例: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2)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

(3)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疏通文意

學生自讀課,參考註釋,理解文意,有不懂之處勾畫出來,準備質疑。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並解釋。

故患有所不闢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

(2)辨析加點詞語在不同句子中的意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是亦不可以已平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而為之呼爾而與之

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所欲有甚於生者萬鍾於我何加焉

(3)翻譯下列句子。

①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為也。

②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③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

④此之謂失其本心。

(1)“闢”通“避”,躲避。“辯”通“辨”,辨別。

“得”通“德”,恩惠,這裏是感激之意。“與”通“歟”,語氣詞。

(2)是:這種;這種做法。為:寧願;為了;接受。

而:表修飾,不譯;錶轉折,卻。於:比;對。

(3)①採用某種手段就能夠活命,可是有的人卻不肯採用;採用某種辦法就能夠躲避災禍,可是有的人也不肯採用。

②輕蔑地呵叱着給別人吃,過路的饑民也不肯接受;用腳踢着(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願意接受。

③(可是有的人)見了“萬鍾”的優厚俸祿卻不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了,這樣.優厚的俸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④這就叫作喪失失了人所固有的羞惡廉恥之心。

四、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

2.理清本文的論證思路,畫出全文結構提綱。

第二課時

一、檢查背誦。

二、鑑賞孟子散文的説理藝術

1.理清論證思路,把握説理方法

提問:本文的論點是什麼?怎樣提出來的?為什麼不直接提出來?

明確: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這個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先設比喻而後提出論點,這是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為美者。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提問:論點提出以後,文章是怎樣圍繞論點逐層論述的?

學生討論,明確:

(1)本文首先提出在生與義不可兼得的情況下要“捨生取義”,這是全章的論點。然後説明其所以如此,是因為人都有“欲生而不為苟得,惡死而有所不闢”之心,即“羞惡之心”;又從反面來説,如果人只是欲生惡死,那就會不顧禮義,什麼事都做得出來。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違背“義”的原則。

(2)這種“羞惡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賢者才不會喪失。為什麼有些人會喪失呢?是因為他們為物慾所蔽。例如有人不食“嗟來之食”,這説明他有羞惡之心,可後來卻不辯禮義而接受萬鍾之祿,這就是物慾使他的羞惡之心喪失了。可見,要做到“捨生取義”,就必須使自己的羞惡之心不為物慾所蔽。

(3)從上述內容的進展層次可以看出本文的邏輯推理十分嚴密;從魚與熊掌的比方、不吃嗟來之食和不辯禮義而受萬鍾之祿的對照,可以看出作者設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對比、排比的修辭方法,加強了説理的邏輯性。

2.難點突破,理解本文的主旨。

(1)學生自由質疑,生生互動,師生互動,解疑釋疑。

(2)師生討論,總結:本文的主旨是人人都有“本心”和保有“本心”的重要性。能做到“捨生取義”是因為人有羞惡之心;如果不顧羞恥,“不辯禮義”而受“萬鍾”,則失掉了“本心”,這種行為是應該停止的。全文的旨意就在這一勸勉上。朱熹説:“此章言羞惡之心,人所固有,或能決死生於危迫之際,而不免計豐約於宴安之時,是以君子不可頃刻不省察於斯焉。”(《四書章句集註》)這段概括主旨的話是比較恰當的。

三、賞析《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提問:這篇文章主要運用了哪些修辭方法?

學生討論,明確:本文主要運用了比喻、對比、排比等修辭。

四、古今對讀,品評思想價值。

五、佈置作業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文言文常用的實詞、虛詞,擴充文言詞彙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閲讀能力。

2.瞭解孟子的道德主張,領會文章的思想內涵。

能力目標

1.強化朗讀訓練、品味《孟子》散文的語言特色。

2.把握古人運用具體事例、正反對比或比喻説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觀點。

德育目標

引導學生正確選擇,摒棄一己之私利,將正義、道義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個大寫的人。

二、教學重點

1.理解文意,理清論證思路,背誦課文。

2.掌握本文的論證方法。

三、教學難點

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內涵,辨析“失其本心”與“捨生取義”的關係,把握本文的主旨。

四、教學方法

1.誦讀法這是文言文教學最實用的教法,可採取多種形式的讀,如墨讀、齊讀、跳讀、精讀、美讀等。讓學生在反覆的誦讀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進行文化薰陶。

2.質疑法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問,或對文章觀點提出自己的見

解,或就淪證過程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大膽質疑。鼓勵學生自主質疑,有利於發展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增強課堂教學的針對性,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3.鑑賞法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

《魚我所欲也》教學設計3

一、説教材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依據,教師必須能夠深入透徹地分析理解文本內容,才能夠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握課文的重點。下面我將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魚我所欲也》是人教版九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第三篇課文,這一單元的課文都是先秦諸子散文,引導學生通過誦讀,把握其中的思想觀點,瞭解論述方式和語言風格。

《魚我所欲也》中孟子以嚴肅的態度、莊重的語言,闡述了自己的觀點:義重於生,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該捨生取義。

二、説學情

教師不僅要對教材有足夠的認識,還要對學生的基本情況有清楚明瞭的把握。九年級的學生,已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學習能力,熟悉了議論文的學習流程。但是本篇課文相較於之前學習的文言文,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反覆的誦讀過程中感受語言,體會文意,把握論點。

三、説教學目標

基於以上的教材和學情,我設置瞭如下三個維度的教學目標:

1、積累文言詞彙,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方面,通過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論點及論證方法。

3、體會作者捨生取義的觀點,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四、説教學重難點

基於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和教學目標的確立,理解作者的觀點,學習本文的論證方法,為我本節課的教學重點;理解孟子捨生取義的觀點的內涵,為我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五、説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不僅要教會學生知識,更要教會學生學習方法。因此在教學轉給你我將採用講授法、朗讀法、小組討論法等。

下面我將介紹我的教學過程,這也是我本次説課最為核心的環節。

六、説教學過程

為了實現教學目標,突破重難點,使學生學有所獲,我將從以下環節開展我的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上課的最開始,如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都需要由一個良好的導入來開始,正所謂“未成曲調先有情”,所以我運用問答法導入,先是詢問同學們在面對生與義的問題時,會如何選擇,通過學生們的觀點,接着引到孟子的觀點,從而導入本節課的內容,並板書課題。

(二)整體感知

新課標強調語文教學尤其要重視閲讀和整體把握能力,學生能夠在閲讀中解決重點字詞,在閲讀中把握文章的整體內容。因此,我在課程的開始先為同學們進行範讀,接下來學生根據我的範讀進行自讀,讀的時候要注意字音規範,語氣適中,節奏準確,重音恰當,並且在讀的過程中能夠掃清讀音障礙,最後我會引導學生一起解決重點字詞的意思,如通假字“得”和一詞多義“為”等。

(三)深入研讀

學生對於課文有了初步的瞭解後,我會本着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生能夠通過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小組討論等方式解決課文中的重點問題,因此我在接下來的課堂教學中設置瞭如下問題,首先讓學生同桌之間藉助課下注釋和工具書疏通文意,並找出作者的中心論點,也就是在課文的開頭: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板書:生、義)順勢讓學生進行思考,文章的論點是怎樣提出來的?為什麼不直接提出來?通過分析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可以清楚得出論點是由“魚”和“熊掌”的比喻引出來的,因為“魚”與“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更美味的,合乎情理也符合邏輯。由此及彼,由淺入深,引出“生”與“義”的論題來,自然,明曉。

接着我會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找一找孟子為了闡明自己的論點,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逐層展開?這一問題相對比較難,所以我會引導學生共同解決,通過分析原文內容,可以得出本文共用了四種論證方法,①比喻論證。“舍魚而取熊掌”是一個巧妙而貼切的比喻,提出“魚”和“熊掌”都是好吃的東西,但如果兩樣不能同時得到,那就舍魚而取熊掌。接着,提出“生”和“義”兩樣都很貴重,在兩件事不能同時並得的.情況下,就必須擇優而取。②正反對比論證。生和義比,義比生更可貴;死與不義比,不義比死更可惡。又用假設方式“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與事實做對比,讚揚了捨生取義的人。最後用“不食嗟來之食”與“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做對比,讚揚了捨生取義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③道理論證。第一段主要採用的論證方法。④舉例論證。第二、三段主要採用的論證方法,舉“窮人不食嗟來之食”的事例,推理更加有力,強調了要講“義”,不能忍受羞辱,“蹴爾而與之”連乞丐都不接受,何況是把“義”看得很重的人了;舉“萬鍾則不辨禮義而受之”的事例,批判了那些只貪圖榮華富貴而不顧禮義廉恥的權貴們。

最後我會與學生共同結合本篇文章及以前學過的文章,總結孟子文章的語言特點,應該是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於鼓動性,有很強的感染力和説服力。

(四)延伸作業

學貴有所思,學貴有所悟。在拓展延伸環節,我會請學生談一談,在學完本篇文章後,在現在這個社會,面對愈來愈多的誘惑,面對人生的各種考驗,我們應當做出怎樣的選擇呢?以此進行課堂學習內容和現實生活上的知識遷移,學生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更好地理解孟子的觀點。

此外,在本節課結束之前,我會與學生共同根據板書,進行本節課內容的回顧和總結,引導學生更好的把握孟子捨生取義的觀點,檢查學生對於本節課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希望通過作業的佈置,強化學生對本文的理解,並能夠實現知識的遷移。所以我設置瞭如下課堂作業:現實生活中,面對着義和利,你一定也作過許多次選擇,其中哪一次對你的影響最大,給你的印象最深?請以“選擇”為話題寫一篇小作文,字數不限,要有自己的真情實感。希望藉此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寫作能力。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是課堂內容的濃縮,好的板書就像一份微型教案,我的板書力圖簡潔明瞭地將本節課的重點內容傳達給學生,使學生學有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