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沙窩雨》教學設計範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3.17W

作為一位無私奉獻的人民教師,往往需要進行教學設計編寫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設計並實現學習目標的過程,它遵循學習效果最優的原則嗎,是課件開發質量高低的關鍵所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沙窩雨》教學設計範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沙窩雨》教學設計範文

教學目標:

1、通過歌曲的學習,引導學生用自然流暢的音色,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感受具有寧夏方言特色的、充滿童趣的兒童歌曲。

2、能夠分辨出歌曲的2個部分,感受歌曲中兩部分情緒的對比變化。

3、嘗試為歌曲加入聲效,使歌曲的演唱更加優美流暢。

教材分析及設計思路

寧夏民歌《沙窩雨》是一首具有寧夏方言特色的兒童歌曲。歌曲為羽調式,歌曲以在寧夏流傳很廣的一段童謠為素材創作而成,極富寧夏地方音樂個性。歌曲生動再現了生活在沙窩裏的孩子們盼雨以及真正下雨後雨中嬉戲玩耍的歡快喜悦場景。

歌曲由A段和B段以及尾聲組成。歌曲以“雨”為主題,在歌曲的A部分,通過舒緩的節奏和旋律,表現了廣袤的沙漠,一望無際,沙窩裏的孩子只有沙棗樹和馬蘭花來做伴,突出一個“盼”字,充滿了對雨的期盼。第二部分由B段和尾聲構成,速度逐漸加快“下雨了,下雨了,真正下雨了”孩子們欣喜若狂,情不自禁的雨中嬉戲玩耍。最後在一段方言唸白把孩子們歡快的情緒推向高潮,歌曲結束。

整首歌曲僅僅圍繞着一個“情”字展開,所以,在教學中幫助孩子對歌曲加以理解和感悟,通過力度、速度的對比變化,給歌曲的演唱留有較大的發展空間,使歌曲的演唱更加生動精彩!通過對本土民歌的學習,激發學生對民歌的瞭解、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能用自然流暢的聲音,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學難點

幫助、啟發、引導學生根據歌曲情緒的變化,用豐富的情感體驗,完整的演唱歌曲,感受地方方言在民歌中的重要作用。

教學用具:鋼琴、課件、自制圖畫、羊響板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創設情境:(設計思路:讀童謠——唱童謠)

(一)播放童謠《丟手絹》,學生聽音樂進教室入座!

1、出示寧夏方言童謠;

2、邀請學生朗讀童謠;

3、老師用寧夏方言朗讀童謠;

教師提示:老師和學生的朗讀有什麼不同?(教師總結:寧夏方言多以四聲為主,音調粗獷豪放)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對童謠進行的不同形式的對比朗讀,使學生感受地方方言的特色,增進學生對寧夏方言的熟悉和了解,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

4、集體用寧夏方言朗讀、感受童謠;

二、學唱歌曲(設計思路:聆聽——感受——演唱)

(一)初次播放歌曲錄音,學生聆聽感受。

問題設計:請大家仔細聆聽,感受歌曲的演唱有什麼特點?

(二)老師富有感情的為大家範唱歌曲,(提示:師生合作完成,請大家在歌曲尾聲童謠處集體朗讀)

問題設計:

1、整首歌曲的演唱中,歌曲情緒有什麼樣的變化?

2、根據歌曲情緒的變化,你認為歌曲有幾個部分構成?

3、初步感受歌曲2個部分的情緒的變化。

(三)學唱歌曲第一部分

1、跟隨老師的琴聲輕聲哼唱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

2、指導學生視唱難點節奏和旋律:

(1)4/4×·×××︱×××××—︱

(2)4/455123︱21612—︱232326︱1———︱

(3)4/43032165︱6———︱3032165︱6———︱

3、再次完整的視唱歌曲旋律,用三種音色視唱第一部分的旋律。(哼鳴——嚕——啦)

1=bE4/4

(1)656—︱356—︱65532︱3———︱2·321︱61232—︱2165︱6———︱

(2)旋律八度上行:從低音6到6的進行:(提示:用“嚕”代替唱名)

6·6163︱5———︱7·7532︱3———︱55123︱21612—︱232326︱1———︱

(3)旋律又一個八度上行

1·1765︱356—︱1·1765︱5323—︱6·6533︱23212—︱3032165︱

6———︱

[設計意圖]指導學生把三個樂句的旋律分別用“哼鳴”、“嚕”“啦”三種音色進行視唱。通過這三種不同音色的變化,既是發聲練習又巧妙的滲透情緒的微妙變化,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把握歌曲情緒。

4、填詞演唱歌曲第一部分。

(四)學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1、老師彈奏,學生跟琴聲視演唱歌曲第二部分旋律。與第一部分旋律進行比較。(用繪畫的形式給學生創設出歌曲的意境和氛圍)

2、完整演唱歌曲第二部分。(用“啦”代替歌詞,輕聲視唱歌曲旋律)

3、第二部分的演唱中,除了孩子們雨中嬉戲的歌聲,還可以加入聲效,使歌曲的表達更加動聽,請同學們嘗試為第一樂段添加聲效,例如:(給學生充分的創作空間)

×××××00︱×××××00︱

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唰

×00×00︱×00×00︱

滴嗒滴嗒

4、提示演唱第二樂段:歌曲中“大家快來把水耍,大家快來把水耍,快快來呀,快快來呀,快來把水耍”猶如孩子們歡快的呼喚,

(提示:你在呼喚小夥伴們來玩的時候,是什麼樣的心情?)

a、運用由弱到強的

變化,感受由遠而近,由近到遠的的力度變化,感受歌曲。

(1)20302010︱61232-︱

快快來呀快快來呀

(提示:這2小節要唱準確)

(2)6656300︱6656300︱6515︱

快快來呀,快快來呀快來把水

6---︱6---︱

耍。

(提示:此樂句的演唱感受由弱到強的特點,把情緒推向高潮做好準備)

b、歌曲中出現了5個“快快來呀”

提示:注意咬字吐字要輕盈跳躍

5、加入編創的音效,分聲部完整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

(提示:演唱的音色要輕盈、跳躍,富有表現力)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對聲效的創編,簡單融入和聲效果,使歌曲的演唱更加豐富、更加生動,同時加強學生對音樂的審美體驗。

(五)、尾聲:老師用寧夏特有的打擊樂——羊響板進行伴奏。

1、介紹寧夏特有小打擊樂羊響板。(羊響板,又名羊先板,就是羊的肩胛骨,相傳很久以前,回族青年在吃完羊肉後,合着羊先板打出節奏,或運動健身,或歌舞娛樂,後來又為羊先板繫上銅鈴,使拍擊出來的.聲音更加悦耳動聽,因此命名“羊響板”。)

2、集體用方言朗讀,羊響板伴奏。

3、尾聲加入孩子的意猶未盡的歡笑聲。

(提示:尾聲的音色要自然、親切,富有兒童的童真、童趣,情緒要熱烈而歡快,把孩子的激動喜悦之情推向高潮)

(六)藝術實踐

完整的分聲部演唱歌曲。還可以採用多種演唱形式,可加入領唱等形式表達歌曲。

三、課堂小結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我們生長在祖國的大家庭,每個民族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習俗和方言,方言是構成民歌的重要組成部分,今天我們學習的這首富有兒童情趣的寧夏民歌,就來源於我們的生活。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將會接觸到更多的民歌。讓我們更多的走進民歌、解民歌!

在歌曲《沙窩雨》的音樂中,學生走出教室,下課!

板書設計

板書課題《沙窩雨》

《沙窩雨》簡筆畫(在準備好的黑板上或提前準備好的半成品中用點和線填入簡筆畫構成一幅完整沙窩雨的圖畫)

教學反思

《沙窩雨》一課選用了本地特色兒童歌曲,本着面向全體學生,以歌曲的演唱融入二個聲部聲效的歌曲課。在反覆的備課上課後,對整節課的成功和不足進行了簡要的反思

一、精心設計,觸發學生對歌曲的興趣

歌曲課教學,通常是聆聽——感受——學唱為基本環節,《沙窩雨》歌曲分為二個部分外加一個尾聲,時間在2分52秒,歌曲時間較長,情緒變化較大。在整體設計過程中,首先考慮調動學生的興趣,引發學生學生興趣為主,這節課需要2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學習了歌曲的第一部分——慢板,第二課時學習歌曲的第二部分——快板,有了第一部分歌曲旋律的鋪墊,學生能夠比較輕鬆的掌握歌曲第二部分的旋律,第二部分的旋律是模仿第一部分的旋律的創作,二個部分之間最大的區別就是歌曲的速度與情緒上的變化。所以,在學習過程中,調動學生興趣為主,結合寧夏音樂特色,引發學生的探究意識。

二、巧妙而又合理運用繪畫的形式表達歌曲

在歌曲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對比學習中,巧妙的運用繪畫的形式表現活潑跳躍與抒情連貫的演唱的不同,第一部分用連線的形式,恰似一座座沙窩窩,引導學生用連貫的氣息加以演唱。第二部分用滴落的雨點,引導學生輕盈跳躍的感受加以演唱,使學生在簡單直觀的圖畫中,輕鬆的得到啟發,使學生在演唱歌曲第一部分與第二部分的時候,能夠比較準確的把握歌曲2個部分歌曲情緒的變化。這是圖畫的設計既幫助學生直觀的感受了歌曲演唱,又在視覺上營造一個很好的視覺效果,是歌曲設計中比較出彩的一個亮點。

三、巧妙的運用雨的聲音做音樂的聲效

歌曲的第二部分,巧妙的融入了雨的聲音做聲效,做為2個聲部,融入到歌曲的演唱中,簡單的聲效融入使歌曲的演唱具有合唱藝術的魅力,使歌曲生動活潑。然而課堂中也發現,設計和授課有時候和學生的情況是有差別的,聲效的設計還可以多樣化,只有能合理的融入,使音樂更加動聽,完全可以加進學生設計的聲效。是要把控好時間就可以。

教學原本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歌曲的整體設計和實際教學中,也發現了許多遺憾的地方,比如,歌曲的尾聲的學習,是寧夏方言朗讀的一段,這一段是用寧夏方言朗讀的,很出彩的地方,深受孩子們的喜愛,但是在處理的時候如果能在結束的時候加上孩子們意猶未盡或歡快的笑聲會更加生動。

教學設計中,教學環節的設計都應該有很強的目的性,這叫有的放矢,所以環節的安排至關重要,銜接和過度更是是重要的一筆,為學生營造出更好的藝術氛圍需要我們不斷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