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九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78W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時常需要預先制定方案,方案是闡明行動的時間,地點,目的,預期效果,預算及方法等的書面計劃。那麼大家知道方案怎麼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9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合集九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教學要求】

1、學會認本課8個生字,會寫10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關心集體的好思想。

【教學重點】

1、重點:

是通過課文學習,知道王寧選自己的目的是為了向李小青學習愛勞動、愛集體的好思想,為大家服務。教育學生從小樹立關心集體的好思想。指導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識記生字。

2、難點:

是生字中有些字不容易讀準字音,有些字容易寫錯。

【課前準備】

1、生字詞卡片。

2、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理解“選”。

(選舉、推選的意思。)

2、齊讀課題,提問:

看了課題以後,你想知道什麼?

(“我”是誰?他選自己幹什麼?他為什麼要選自己?)

3、下面你們就輕聲讀課文,自己解決這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

藉助漢語拼音輕聲讀課文,要看清楚拼音,讀準每個字的音。先自己認真讀一遍,再同桌互相交替讀、聽、糾正讀音。讀過以後,在課文中畫出生字。

三、檢查初讀情況

1、出示帶注音的生字詞卡片,先讀生詞,再讀生字。用齊讀、開火車讀的方法,檢查生字的讀音。

2、指名按自然段朗讀課文,注意糾正讀音和指導長句子的停頓。

四、教師示範

請學生説一説:

“我”是誰,他為什麼選自己當班上的勞動委員?

 五、理解課文,指導朗讀

1、齊讀第1自然段,指名説説這段講了什麼:

班上的勞動委員李青轉學了。

2、學生自由輕聲讀第2、3自然段:

⑴ 邊讀邊想:

① 當林老師讓大家補選一名勞動委員時,為什麼教室靜悄悄的?

② 當王寧説:“我選我”時,為什麼大家都愣住了。

③ 王寧為什麼要選自己當勞動委員。

⑵ 學生讀後討論,教師加以點撥,先理解前兩個問題。

“靜悄悄”就是一點聲音都沒有。説明大家對補選勞動委員這件事很認真,都在想該選誰勞動委員。“愣住”的意思是遇到沒有想到的情況時呆住了。大家愣住的原因是王寧的發言大家都沒有想到。因為一般選舉總是選別人,難得有人選自己。

⑶ 指導朗讀:

“選誰呢”要讀出思考的語氣。“教室裏靜悄悄的……”要讀得慢而低,顯示出教室裏很安靜,大家正在思考問題。“我選我”,要讀出堅定的語氣。

⑷ 讓學生多讀王寧的話,體會他為什麼選自己當勞動委員:

① 王寧和李小青是好朋友,非常想學習李小青愛勞動,愛集體的優點。

② 王寧有信心,有決心,能做得像李小青那樣熱愛勞動、關心集體。

3、有感情地朗讀課第1~3自然段。

(齊讀、指名讀。)

4、齊讀第4自然段,討論:

為什麼王寧的話剛説完,教室裏就響起一片掌聲?

(全班同學想念王寧一定能當好勞動委員,大家用掌聲表示贊同和鼓勵。)

六、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目標】

1、品味本文詩意的描寫性語言,與規範説明文語言準確、周密的特點作對比。

2、認識橋之美,進而欣賞美,感悟美。

【教學重點】

1、理解橋美在何處。

2、揣摩文中富有個性色彩的句子。培養語感,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教學難點】

探究作者説明的技巧。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出示趙州橋的結構圖)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中國石拱橋》。對於橋,橋樑專家看橋更重視它的結構。今天我們還要學習一篇寫橋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作者是當代著名畫家吳冠中,那麼畫家是如何欣賞橋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畫家橋的世界──《橋之美》。

二、文本解讀

1、畫家眼裏的橋之美:

橋的美,緣於橋在不同環境中的多種多樣的形式作用。繪畫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塊、線、面的搭配。(出示小橋流水人家的圖片)畫面的構成要有塊、線、面的搭配,橋在畫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2、不同環境中的橋之美:

為了説明這個觀點,作者寫了哪些在不同環境中的不同形式的橋?

烏鎮葦叢中的石橋;江南鄉間細柳下的石橋;水天間的長橋;橋外是飛瀑流泉,橋面上有廊和亭的風雨橋;《清明上河圖》中的橋;莊稼地、小徑盡頭的小橋;鐵索橋;南京長江大橋;錢塘江大橋;鵲橋等。

3、賞析、品味橋之美:

⑴ 茅盾故鄉烏鎮的小河兩岸都是密密的蘆葦,真是密不透風,每當其間顯現一座石橋時,彷彿發悶的葦叢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暢的氣。寫石橋與密密的葦叢相配合給人帶來的特別感受。厚厚實實平面鋪開的葦叢使空間顯得狹窄擁擠,令人產生憋悶感;間或出現的石橋輪廓簡單鮮明,能使空間陡然顯得疏朗開闊,令人覺得神清氣爽。

⑵ 早春天氣,江南鄉間石橋頭細柳飄絲,那纖細的遊絲拂着橋身堅硬的石塊,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

寫石橋與細柳合作創造的動人景緻。細弱的柳枝拂着橋身厚重堅硬的石塊,這裏有形體上的強與弱、輕與重之分,有動靜之分,有顏色上的對比,還有變(柳枝年年發新芽)與不變(橋能歷久不變)之別,這種種不同,歸結起來,其實是陽剛與陰柔這兩種美的類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諧統一,可能就在於橋有着經過精心設計的輪廓吧。楊柳岸,曉風殘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這裏説即使碰不見曉風殘月,也令畫家銷魂,是強調細柳與石橋構成的美景本身已夠動人,不再需要別的東西來烘托了。

⑶ 湖水蒼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單純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現了一座長橋,卧龍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幾百上千年的年齡。

寫長橋之美。長橋一般建在比較寬闊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單調感。同時,橋是人們勞動的成果,出現在蒼茫水面上的長橋,是人類創造力的體現,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

⑷ 廣西、雲南、貴州等省山區往往碰到風雨橋,橋面上蓋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畫中點綴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橋下多半是急流,人們到此總要駐足欣賞飛瀑流泉,畫家和攝影師們必然要在此展開一番搏鬥。

寫形式比較獨特的橋──風雨橋。橋面上蓋有廊和亭的橋,給人安閒、自在的感覺,這種感覺恰好與險峻的山峯、橋下的急流給人的感覺形成對照。

以上四個例子中,橋或為主體,或為陪襯,或起着畫龍點睛的作用,但都與周圍景物成為和諧的一體,共同構成入畫的景緻。

4、我看橋之美:

⑴ 文章中寫到的這些橋,作者都認為它們美嗎?有沒有作者認為不美的橋?你認為呢?

⑵ 凡是起到構成及聯繫之關鍵作用的形象,其實也就具備了橋之美!請説説你的理解。

三、拓展延伸

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美:

同學們回去找找自己身邊,或者旅遊途中的風景照,或者利用網絡或書籍尋找一些有關各地風土人情等的照片,給各自查找到的圖片配上一段説明文字。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今天我們在畫家吳冠中的帶領下,一起領略了橋的風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的事物,而是缺少發現的眼睛。讓我們練就一雙慧眼,去發現、欣賞這大千世界吧!

【板書設計】

橋之美

吳冠中

烏鎮石橋──舒暢──開闊疏朗

江南石橋──銷魂──剛柔相濟

長橋卧龍──滿足──靈動和諧

風雨橋──欣賞──安詳自在

橋感受美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文本分析】

《搭石》用平實的語言展現了一種樸素的美,一條小溪,幾塊石頭,一羣人從文本中緩緩走來,組成了一幅和諧的畫面。

【設計思路】

1、只有品析式的教學風格才能與文本和諧美相得益彰,所以在設計教學時指導學生落腳在一個品字,而要收穫在對平凡美的體悟與認同上。

2、尊重學生認知,關注個性體驗,引導學生思維,創設積極健康的課堂氛圍。

【學習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並從中受到感染、薰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2、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現美、感受美、表達美。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揭示課題

二、自學課文,初識搭石

1、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想一想什麼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交流。

4、補充:

文中有一句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

三、研讀課文,自主品位

1、用波浪線劃出家鄉的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2、交流品讀:

⑴ 出示:

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一行人走搭石的相關句子。)

理解:協調有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想象感受音樂美和畫面美。

指導朗讀: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讀出詩一般的意境。

⑵ 出示:

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

(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的相關句子。)

幫助學生理解:能談談你對這幅畫面的感受嗎?

(家鄉的人能夠互相地謙讓。)

指導朗讀。

⑶ 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年輕人和老人走搭石的相關句子。)

3、理解伏和理所當然兩個詞。

4、透過這個伏字,你看出了什麼?

(敬老。)

5、透過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當然,你又看出了什麼?

(這已經積澱成山村淳樸的鄉風、民風。景美情更美,這更是家鄉的。)

6、讀課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

四、激發想象,練習表達

師:展開你們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殘疾人來走搭石假如假如誰總會怎麼做,人們也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呢?發揮你的想象,先寫一寫。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教學目標:

1、在感知幾個幾的基礎上學習乘法的含義,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

2、在與加法的比較中體會求幾個幾是多少用乘法寫比較簡便。

3、初步應用乘法概念觀察生活現象,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卡片、實物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師:今天我們一起到動物學校去參觀。(大門上寫着一些加法算式)

2+3+6 5+5+5 3+7+8 4+4+4+4 9+1+6 2+2+2+2+2

口算後觀察這些加法算式,提出:誰能把這些算式分成兩類?

二、感知“幾個幾”

1、觀察感知。

(出示主題圖)師:兔子有幾隻?雞呢?你是怎麼知道的?(2+2+2=6 4+4+4+4=12)這兩個加法算式有什麼共同的地方?

2、操作感知。

每堆擺2個圓片,擺4堆。擺了幾個2?求一共擺了幾個圓片,用加法怎樣列式?

每堆擺4個圓片,擺2堆。擺了幾個4?怎樣列式求擺了多少個圓片?

3、對比感知。

出示花片圖,提問:一共擺了多少個花片?你是怎樣看圖的?用加法怎樣列式?是幾個幾?這兩道加法算式的得數相同嗎?

 三、認識乘法

1、乘法的讀寫及各部分名稱。

師:(出示電腦圖片)一共有多少台電腦?你是怎麼知道的?(2+2+2+2=8)

講述:求4個2是多少,還可以用一種新的運算方法——乘法來計算。(板書:乘法)

讓學生自學課本,瞭解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及乘法算式的讀寫法。

2、感知乘法的簡便。

出示電腦8個2,100個2,讓學生列式,比較:列加法算式和列乘法算式,哪種寫法簡便?

指導看跳繩圖,讓學生獨立列式。

四、練習應用

1、拍手遊戲。

先讓學生聽老師拍手,説出是幾個幾,並列出乘法算式;再讓一名學生拍手,其餘同學説一説;最後讓同桌遊戲。

2、溝通聯繫。

聯繫剛才的擺一擺、試一試、主題圖以及複習題,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溝通加法與乘法之間的聯繫。

3、“想想做做” 第1題。

提問:一共有幾個2枝?1束花有幾朵?一共有幾個5朵?讓學生獨立列式。

4、解決問題。

師:在我們日常生活種經常會碰到這種可以用乘法計算的問題。請大家想一想,説給大家聽一聽。

五、課堂總結(略)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教材分析

這是一次記敍觀察實驗的習作,要求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具體寫下來,是繼第三單元習作訓練《把作文改寫具體》和第四單元習作訓練《紙團疑雲》的確定中心、合理想象訓練之後安排的。這次習作,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寫作知識提高寫作能力。

1.學會觀察。要仔細觀察實驗,聽清實驗前教師的介紹,看清實驗的全過程和實驗時同學們的神情、動作,還要體會自己看實驗時的心情變化。

2。列好作文提綱。可以把實驗的過程分成四步:提問題做實驗出奇蹟明原因,按順序寫。

3.作文時要注意用詞造句。不僅要把自己在實驗時詫異、緊張、驚奇、興奮等神情寫具體,還要寫好實驗前後老師、同學的動作、語言和神情。

4.要把一堂實驗課寫清楚,寫具體並不容易。習作時先要交代做實驗要用哪些東西,老師是怎樣提示的;接着寫老師是怎麼做的';再寫做完實驗後老師又是怎樣提出一個又一個疑點,大家又是怎樣爭着回答的;最後寫這堂實驗課使自己懂得了什麼道理。

訓練目標

1.初步學會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

2.能按照實驗的過程有順序地記敍實驗的經過,並能寫清楚人的動作、語言和心情變化。

3.激發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

 重點:把實驗的經過和自己酌感受具體地寫下來。

難點:仔細觀察事物的變化,寫出我觀察實驗的詫異、緊張、驚奇、興奮的心情,寫出老師和同學的語言、動作、神態。

教學時間 2課時

課前淮備

做實驗用的物品:一塊手帕、酒精、盤子、火柴、一隻大碗。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教師做演示實驗,學生觀察,激發興趣。

2.討論寫作思路。

3.列作文提綱。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激發興趣。

1.教師取出一塊事先準備好的布手帕,問學生:這是什麼?

2.導語 :老師今天已經把這塊手拍在保險公司保了險,就是手帕上倒上酒精用火燒也燒不壞,因為保過險了。你相信嗎?燒不壞的手帕(教師揭示課題)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我們一起來做個小實驗。(大家拭目以待)

二、教師演示實驗,學生仔細觀察。

1.教師提出觀察實驗的要求。

出示下列三個問題:

①教師做實驗時動作怎樣?(先再後)

②教師實驗時説了哪些話?提了哪些疑問?

②整個實驗時,同學們的言行、神態及你自己的心倩變化是怎樣的?

2.教師做實驗,學生觀察。

先出示實驗步驟:

①手帕放在盤子裏,倒酒精,浸濕手帕;

②點燃盤於裏的帶酒精的手拍;

⑧酒精未燃盡之前,用大碗扣住盤子滅火;

④檢查手拍有沒有燒壞。

再按照實驗步驟,教師演示實驗:教師把一塊手帕讓學生看過(檢查是不是布手帕)以後,放進一隻盤子裏,打開酒精瓶的蓋子,把酒精(70%的濃度)倒入盤子,以沒濕手拍為宜。然後,請學生注意教師要點火了。教師擦着了火柴,做敢點又不敢點的樣子,停十秒鐘,絡於把盤於裏的酒精點燃了,盤子裏就升起熊熊的火焰,此時學生的心情緊張。幾分鐘後在酒精未燒完以前,取一隻大碗,碗口向下迅速扣在盤子裏,撲滅火焰。此時,教師問學生:現在手帕燒壞了沒有?學生作出種種猜測性的回答。教師揭開扣着的碗,取出布手帕讓大家看,布手帕竟然安然無恙,學生都感到十分驚奇和興奮。

3.學生思考並分組討論實驗前提出的問題。(學生討論,教師巡迴指導)

4.反饋、評價。

①小組代表針對三個問題發表自己意見。引導針對一個問題作適當的描寫。

②師生共同評議。

5.説明手帕為什麼沒有被燒壞的原因。

教師引導學生聯繫自然常識課已經學過的知識,解釋手帕浸透了酒精,燃燒時手帕沒有被燒壞的現象。教師根據學生解釋,補充説明,使原因更明確。原因:酒精燃燒時上面火焰的温度高,下面的温度低。再説教師用的是70%的濃度的酒精。酒精易揮發,助燃燒,而留下30%的水分浸在布手帕裏,只要這30%的水不燒於,手帕是不會燒壞的。

教師再説明白:這塊手帕在保險公司保了險是一句趣話,其實酒精裏那30%的水分保了險。於是,學生恍然大悟:原來這是個手帕燒不壞的有趣實驗,是科學知識發揮了神奇作用。

三、列作文提綱:

1.學習課文習作提示的第二部分,明確提綱的內容和順序;

(按提問題做實驗出奇蹟明原因四步來寫)

2.學生列作文提綱。

3.指名交流,全班評議。

4.學生修改提綱,完善提綱。為下節課習作做準備。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學生作文,教師巡迴指導。

2.部分學生讀自己的作文,然後進行評議,評議後修改作文。

教學過程

1.教師出示上節課學生列得比較好的提綱,讓學生討論:這個提綱好在什麼地方,寫作時重點寫什麼?

(1)出示提綱:(投影片出示)

燒不壞的手帕

第一段:提問題。教師在實驗前提了什麼問題?

第二段:做實驗。

①教師實驗準備。

②教師演示實驗(教師的動作、實驗的變化)

②學生觀察實驗(學生的言行、神態及心情變化)

第三段:出現奇蹟。實驗結果出現什麼奇蹟,師生的反應怎樣?

第四段:明原因。師生共同説明原因。

(2)學生討論。

(3)反饋學生討論情況,師生共評,學生進一步修改提綱。

2.學習習作提示的第三部分,明確寫作要求。(不光

寫實驗時的驚奇、詫異、緊張、興奮的心情,還要寫實驗前後老師、同學的動作、語言神情)

3.放手試寫全文,教師對習作基礎差的同學進行指導。

4.組織交流。

(1)指名讀完成的初稿,師生共同講評。

(2)引導學生分別就實驗的經過和自己的感受寫具體,就是否寫出師生的言行、神態及心情變化等方面發表自己的建議。

(3)學生各自修改同桌互提修改意見自己再次修改。

5.學生謄抄習作。

教學設計方案 篇6

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命題、真命題和假命題等概念.

2.使學生了解幾何命題是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能夠初步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或把命題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重點和難點

分清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既是教學的重點又是教學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引入

請大家隨意説出一些語句,教師把它們寫在黑板上.如:

(1)對頂角相等嗎?

(2)作一條線段AB=2cm;

(3)我愛初二(1)班;

(4)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5)相等的兩個角,一定是對頂角.

二、新課

問:上述語句中,哪些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答:(3)、(4)、(5)是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教師指出:判斷是對事物進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種思維形式,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命題.數學課堂裏,只研究數學命題,如(4)、(5).

例1 請大家説出若干個(數學)命題,再分析一下,每一個命題由幾部分組成?

(1)等角的補角相等;

(2)有理數一定是自然數;

(3)內錯角相等兩直線平行;

(4)如果a是有理數,那麼a2

(5)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教師啟發學生得出:一個命題,由題設和結論兩部分組成,都可以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也可以簡稱為若A則B.

練習:把上述(1)至(5),都按如果,那麼的形式,表述一遍.

例2 在例1的(1)至(5)個命題中,所作的判斷是否都正確?怎麼檢驗各個命題的真偽?

(l)如果兩個角是等角的補角,那麼這兩個角相等.是正確的命題,已經由補角的定義得到證明.

(2)如果是有理數,那麼它一定是自然數。是不正確的命題(判斷),反例如是有理數但不是自然數。

(3)如果兩條直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截得的內錯角相等,那麼這兩條直線平行.是正確的命題,已證.

(4)如果a是有理數,那麼a2a.是不正確的命題,反例如a=1,a2=a.

(5)如果是一個大於4的偶數,那麼它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這個命題,至今沒人舉出一個反例,説明它不正確;也沒有人完全證明它正確.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已證明了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與兩個質數之積的和,即已經證明了 1+2,離 1+1這顆數學王冠上的珍珠,只差一步之遙.這是目前世界上對這個命題的真偽的判定,所能達到的最好結果.

教師幫助學生歸納:命題既然是一個判斷,就有判斷是否正確的區別.

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麼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題設成立,不能保證結論總是成立,也就是説結論不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假命題.注意:不是命題與假命題的區別!

怎樣判斷一個命題的真假?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是實踐.數學中,判斷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過證明(或以公理形式,即由實踐證明的形式出現);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出一個反例即可.

例3 試將下列各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相互顛倒或變為否定式,得到新的命題,並判斷這些命題的真假.

(1)對頂角相等;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3)若a=0,則ab=0;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解:

(l)對頂角相等(真);

相等的角是對頂角(假);

不是對頂角不相等(假);

不相等的角不是對頂角(真).

(2)兩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真);

同位角相等,兩直線平行(真);

兩直線不平行,同位角不相等(真);

同位角不相等,兩直線不平行(真).

(3)若a=0,則ab=0(真);

若ab=0,則a=0(假);

若a0,則ab

若ab0,則a0(真).

(4)兩條直線不平行,則一定相交(假);

兩條直線相交,則一定不平行(真);

兩條直線平行,則一定不相交(真);

兩條直線不相交,則一定平行(假).

(注)本小題如果添上在同一平面內的大前提條件,那麼假命題將變為真命題.

(5)凡相等的角都是直角(假);

凡直角都相等(真);

凡不相等的角不都是直角(真);

凡不都是直角的角不相等(假).

説明:本例,尤其是第(5)小題,視學生接受情況,教師靈活掌握.講還是不講,講到什麼程度,介不介紹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都有較大的伸縮性.

小結: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的句子;

命題的結構---;如果(題設),那麼(結論)

命題的真假---正確或錯誤的判斷;

四種命題---原、逆、否、逆否.

(用投影片顯示或掛小黑板)

三、作業

1.在下列語句中,指出哪些是命題,哪些不是命題.如果是命題,指出命題的真假,並仿照例3説出一些新的命題來.

(l)如果ABCD於O,那麼AOC=90

(2)取線段AB的中點C;

(3)兩條直線相交,有且只有一個交點;

(4)一個平角的度數是180

(5)若a=b,則a2=b2;

(6)如果一個數的末位數字是0,那麼它一定能夠被5整除;

(7)同角的餘角相等;

(8)周角的一半等於直角.

2.選作題

判斷命題如果n是自然數,那麼n2+n+17是質數的真假.

教學設計方案 篇7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認識4個字。

2、領會課文內容,知道喜歡聽奉承話容易上當受騙的道理。

3、分角色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

2、分角色朗讀。

課前準備

1、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

2、烏鴉、狐狸等頭飾。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理解課文

一、板書課題

看課題:這是誰和誰?我們來看看它們之間發生了什麼事。

二、激趣引入

教師口述,同時課件演示:狐狸直流口水。 師:那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請大家繼續看演示。請一位同學朗讀。 狐狸三次説的話及烏鴉的三次反應。 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有內容,大家説説怎樣學習才有趣。 學生提出多種學習方法。教師歸納:先讀書,後表演,再質疑。

三、通讀

分小組自由讀,充分熟悉課文內容 打開書,分小組自由讀課文第4—8自然段,讀流利為止。

四、分小組議讀

小組邊讀邊評,瞭解課文內容。

五、各小組分角色朗讀

師:請小評論員評論一下,他們誰得最像狐狸和烏鴉? 請評選出的優秀者帶大家讀相應的課文段落。

六、説課文意思

師:回顧一下我們讀書的過程,讀完了這幾段課文,你知道了什麼?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嗎? 學生用自己的話説出課文的意思。

七、表演,創造性地表達課文內容

1、同學們通過自己讀書,已經初步懂得了課文內容,可以表演了嗎?怎樣演呢?請小組討論,討論好了就開始表演。 學生在組內自由組合,練習表演。

2、誰準備好了可以上台來給我們大家表演。 請幾組小演員上台扮狐狸和烏鴉進行表演。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學習生字、課堂練習

一、朗讀課文,回憶上節課的內容

二、質疑,引出寓意

1、大家有什麼問題要問“狐狸先生”和“烏鴉小姐”嗎? 學生提出的問題可能有: 狐狸先生: 你為什麼要用那麼親熱的語氣問候烏鴉? 你為什麼要問候烏鴉的孩子? 烏鴉的羽毛並不漂亮,嗓子也並不好,可你為什麼還要誇她? 烏鴉小姐: 為什麼你第一次不作聲? 為什麼第二次看了狐狸一眼,還是不作聲? 為什麼第三次那麼得意,唱起歌來? 由狐狸和烏鴉的扮演者回答以上問題。

2、同學們,從他們的回答中,你可以看出這是一隻怎樣的狐狸,這是一隻怎樣的烏鴉,從狐狸和烏鴉的話裏,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三、總結

這篇課文雖然短小,卻告訴我們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把這樣的故事叫寓言故事。我們學的這篇課文就選自一本有名的寓言—《伊索寓言》,課後請同學們找來讀一讀。

四、複習生字

1、用生字卡片齊讀、指名讀。

2、指導書寫生字。

(1)重點指導: 差:半包圍結構,注意下面是“工”,不是“土”。 張:左右結構,左右大致各佔一半位置。注意筆畫筆順,“弓”的第三筆是“豎折折鈎”,“長”的第一筆是“撇”。 肉:筆順是丨、冂、內、肉,共6畫。注意兩個“人”的第二筆都是點。 叼:最後一筆是“提”,不是“撇”。 雀:下面部分是4橫,不要少寫一橫。 (2)學生練寫,完成課後練習第2題。

五、完成課後練習第3題

教師巡視指導,課堂訂正。

六、做遊戲

我們來做一個小遊戲好嗎?假如像烏鴉媽媽,你會對你的寶寶説些什麼呢? 學生扮烏鴉媽媽勸誡孩子。

七、小結


教學設計方案 篇8

一、目標

1、 能快樂的與老師、同伴一起參與音樂活動。

2、 鼓勵幼兒聽音樂大膽想象動作,促進幼兒間的交往。

準備

音樂 錄音機 貼物 天線寶寶頭飾

重點

鼓勵幼兒愉快的參與音樂活動。

難點

讓幼兒發揮自己的想象,聽音樂想出各種各樣不同的動作。

活動過程

活動過程

提問

二、設想與意圖

一 律動:幼兒(天線寶寶)與老師(天線姐姐)一起愉快進入活動室。

二 老師與幼兒一起來跳有趣的天線舞

三 韻律活動:天線寶寶

鼓勵幼兒大膽的跟着音樂動起來,對一些積極參與活動的幼兒 要及時獎勵。,提高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欣賞音樂1—2遍。

2、鼓勵幼兒大膽想象動作。

3、鼓勵幼兒聽音樂找朋友一起玩。

4、跟着音樂一起動起來,2—3遍。

四 聽音樂和寶寶一起出活動室。

1、天線寶寶,我們一起去玩,好嗎?寶寶,你們看媽媽屁股上是什麼呀?氣球動來動去,你們能追到它嗎?來,試試看吧!

2、剛才你們玩的開心嗎?瞧!我們的頭上有什麼(天線) 我們的天線會跳舞,一起來試試吧!好玩吧!

我們的天線(頭)會跳舞 ,看看還有哪裏動動我們的天線會跳舞呀!

1、你喜歡這首曲子嗎?讓我們一起動起來跳舞,好嗎?

3、剛才媽媽找了一個天線寶寶一起來玩,我們寶寶也找自己的好朋友一起玩,好嗎?

孩子們最喜歡看動畫片,天線寶寶又是孩子們特別喜歡的動畫人物。設想通過這個活動,可以讓幼兒在愉快的舞蹈中獲得自由表達的空間,大膽的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

在活動中允許幼兒自由參與、自由發揮,這樣可以給幼兒的自我表達提供豐富而廣闊地天地。 通過這個活動也可以很好的體現有效的師幼互動和同伴互動,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的興趣

教學設計方案 篇9

一、課堂導入巧

師:上一節課,我們已經預習了《驚弓之鳥》,誰能告訴大家“驚弓之鳥”寫了件什麼事?(生答略。)大雁的母親悲哀欲絕,堅決要為小朋友報仇,因此將更羸告上了法庭。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森林報》記者小雁發來的消息。

(課件:出示《森林報》)

本報訊大雁之死,使大雁母親悲哀欲絕,它認為是可恨的更羸害死了自身的小朋友。據悉,死者的母親已上訴,狀告更羸,而更羸直喊冤枉,説造成大雁死亡的真正原因不是他,因此,雙方將分別請辯護律師為自身辯護。至於結果如何,本報將追蹤報道。

《森林報》記者小雁

師:大雁的母親和更羸要分別請辯護律師為自身辯護。(稍停頓)大家想不想做一回小律師?

生:想!(歡呼雀躍)

師:好,現在就讓大家做一回小律師。願意為大雁辯護的小律師坐到——

(師出示“原告”、“被告”牌子。)

生(興奮地):原告席。

師:願意為更羸辯護的小律師坐到——

生(齊):被告席。

師:(戴上法官帽,莊嚴地)各位小律師請注意,請你們速讀課文,將有利於自身的證詞圈出來、劃出來,然後可以相互議一議,幾分鐘後將正式開庭!

研討:

《語文課程規範》倡議自主、合作、探究的語文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為學生提供參與學習、體驗勝利的機會。讓學生當一回小律師,這種特殊的角色設置一下激發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在這樣的情況下,讀書也就成了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積極性自然比為讀書而讀書高。另外,正如週一貫老師所説,“在開放的課堂裏,學生對課文的解讀是個性化的。學生們從自身的感悟動身表達各自不同的見解,經常會造成意見分岐,而這種分岐會十分有助於認識的深化和學業的推進。”小律師的各執一詞,正是引導學生思維向縱深發展的有力契機。

二、文本利用實

被告律師:大雁已經受過箭傷,它的傷口還沒有癒合……

師:你怎麼知道大雁已經受過箭傷?法律是講求證據的,你的證據在哪呢?(生手足無措)

師:證據在課文中。

被告律師:(讀第九自然段。)

師:從這一自然段,能看出大雁受過箭傷。可是本法官覺得你的推理力度不夠,你看看這樣説會不會更好。(打開課件)

原告(或被告)律師請注意:我的證據在課文的第____自然段,它是這樣寫的________,這説明了__________,所以我認為____________。

你試着用這種方式説一下。

師:在後面的辯護中,各位小律師最好也用這種方式。

研討:

“按要求爭辯”,這個切入點琢磨得好,既使學生重視了文本的學習,又使學生將雜亂、模糊的思維引向了清晰、有序的軌道,教給了爭辯方法,提高了思辯水平,很好地體現了“知識、能力與過程、方法”的整合。

三:學生參與活

原告律師:被告律師請注意,課文第二自然段是這樣寫的: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這説明大雁受過箭傷,並且孤單失羣。假如不是更羸拉弓射它,大雁完全可以回家養傷,就不至於死了,所以我認為更羸是有罪的。

師:原告小律師,你從哪裏看出大雁受過箭傷,並且孤單失羣呢?

原告律師:課文中説大雁慢慢地飛來,説明它已受過箭傷。

師:那孤單失羣呢?

原告律師(稍停、思索狀):課文中説是“一隻大雁”。大家都知道大雁總是成羣結隊的,要麼排成“人”字,要麼排成“一”字。

師:這説明了更羸是怎樣的一個人?

原告律師:很善於觀察,很聰明。

師:對,善於觀察,又善於動腦的人。更羸觀察得那麼細緻,可我從你剛才的朗讀中並沒有聽出大雁在空中慢慢地飛,也聽不出它孤單失羣,叫聲悽慘,你能再讀一遍嗎?

原告律師:(有感情地讀)

師:很好,請坐。哪位小律師還想讀一下?

(很多同學舉手,躍躍欲試)

師:既然這麼多小律師想試一下,我建議想讀的小律師站起來,大家一起讀。

生:(讀得很有感情)

師:從剛才各位小律師有感情地朗讀中,我彷彿看到一隻受過箭傷的大雁孤單地在空中飛翔,它的叫聲是那麼悽慘。被告小律師,你們是不是也被感動了?

被告律師:法官大人,我提出抗議。因為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法制社會,雖然大雁很可憐,但罪不在更羸,因為更羸並沒有用箭——終究法不容情。

(笑聲、掌聲)

師:你説得很有道理,法不容情。

(這時,課堂氣氛更加活躍,小律師們爭先恐後地發言,各抒己見。)

研討:

俗話説:“栽下梧桐樹,引來金鳳凰”。教師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越大,他們越學得興趣盎然。在這樣的情況下,連“法不容情”之類的詞語也能隨口説出,也就缺乏為奇了。贊可夫指出:“教學法一旦觸和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和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正是由於教師發明性地將學生引入特定的情景(法庭)中,尊重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因而使學生的學習潛能充沛地激發出來,整個課堂高潮迭起,精彩紛呈。課堂精彩哪裏來?“課堂因學生的精彩而精彩(特級教師韓春梅語)”;學生精彩哪裏來?從本課例不難看出,教師巧妙的公開課教案、對學生的充沛尊重、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出彩”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