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51W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五年級語文楊氏之子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語文楊氏之子教學設計

五年級語文楊氏之子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流利地朗讀課文,參考課文下面的註釋,理解每個句子的意思。

2.理解課文,體會楊氏之子的機智聰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處。

3.認識3個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重難點

能根據課文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課文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感受文言

1.出示課題“楊氏之子”,説説題目的意思。

“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的人家的兒子。

説明:“之”是助詞,相當於“的”。

2.讀讀課題,這個課題的語言有什麼特別的地方?

學生可能回答:不太好懂;像古詩的語言……

教師小結:這是古代漢語,也叫文言文。

3.大聲地朗讀課文,感受文言文和現代漢語到底有什麼差別。

4.説説你感受到的差別有哪些。

學生可能的回答:很難讀通順;有些字沒見過,不好認;意思不懂;句子很短……

根據學生的回答隨機進行教學:

(1)學習生字“樑、詣、禽”,認讀多音字“為(wèi)”“應(yìng)”。

(2)結合課文中的有關字詞,講解一些簡單的文言文和現代漢語比較的知識,比如:有些古漢字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文言文中多是單音節詞等。

二、熟讀課文,理解意思

1.大聲反覆朗讀課文,把課文讀通順。

隨機檢測學生讀課文的情況。

2.邊默讀課文,邊看註釋,説説每一個句子的意思。

教師要注意指導有困難的學生,瞭解學生的困難所在。

3.課堂交流,落實每一句話的意思。

比較難的句子,可能需要教師重點指導:

“為設果,果有楊梅。”省略了主語,前面要加上“小孩”。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難點是對“夫子”的理解。

課文的意思:樑國有一户姓楊的人,家中的小孩九歲了。孔君平去看望小孩的父親,父親不在家,就把孩子叫了出來。小孩擺出水果招待客人。水果中有楊梅。孔君平指着楊梅對小孩説:“這是你們家種的水果吧。”小孩應聲回答:“我沒聽説孔雀是您的家禽呀。”

三、質疑問難,背誦課文

1.默讀課文,説説意思,還有哪些有疑難?

2.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想象情境,有感情朗讀

1.朗讀課文,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2.出示句子: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讀讀這兩個句子,想象當時的情境,説説當時兩人會是怎樣的神情?説話時會用怎樣的語氣?

(孔君平可能是神態很隨便,甚至有些看不起小孩,認為他還是一個孩子,説話的語氣可能有些傲慢、隨意;楊氏之子很機智、神采飛揚,説話語氣有挑戰性。)

結合自己的想象和理解,試着有感情地朗讀這兩句話,要讀出兩人不同的語氣。

二、深入理解,體會語言

1.思考:你覺得楊氏之子的機智表現在哪些方面?

(1)“應聲答曰”説明反映很快,不假思索。

(2)“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沒有正面説楊梅不是我們家的,而是巧妙的從“夫子家”説起,寓意孔雀不是你們家的家禽,楊梅當然就不是我們家的。

2.討論:

(1)楊氏之子這樣的回答,你覺得好不好?

(2)生活中還有沒有這樣説話的例子,説一説。

五年級語文楊氏之子教學設計2

21.楊氏之子

創新教案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 “詣、禽”2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樑、詣、禽”3個會寫字。正確讀寫“聰惠、應聲”等詞語,聯繫上下文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4.能主動在生活中搜集、發現、積累、運用巧妙的語言藝術

5.初步接觸文言文,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6.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7.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能根據註釋理解詞句,瞭解課文內容,體會故事中孩子應對語言的巧妙

教學難點:

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課文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過程:

一、簡介文言文,導題解題。

1.簡介文言文。

(1)指名背誦《自相矛盾》。

(2)教師簡介文言文:

著名語言文學家、教育家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歷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歷代模仿它的作品。文言文作為一種定型化的'書面語言,沿用了兩三千年,從先秦諸子、兩漢辭賦、史傳散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八股……都屬於文言文的範圍。也就是説,文言文是中國古代的書面語言,是現代漢語的源頭。

2.導入課題。

(1)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節選自《世説新語》的文言文──楊氏之子(板書:楊氏之子)。學生齊讀課題。

(2)理解題目:誰能説説題目的意思?(“楊”是姓,“氏”放在姓後表示尊重,“之”的意思是——的。那“楊氏之子”的意思就是――姓楊人家的兒子。)

3.教師介紹《世説新語》。

《世説新語》又稱《世説》《世説新書》,作者南朝宋文學家劉義慶。卷帙門類亦有不同。因為漢代劉向曾經著《世説》(原書亡佚),後人將此書與劉向所著相別,取又名《世説新書》,大約宋代以後才改稱。《世説新語》依內容可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先分上,中,下三卷),每類有若干則故事,全書共有一千二百多則,每則文字長短不一,有的數行,有的三言兩語,由此可見筆記小説“隨手而記”的訴求及特性。

二、初讀課文、讀通課文。

1.初讀感受。

(1)自由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注意讀正確、讀通順,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

(3)指名讀。相機評價。重點指導朗讀:“孔指以示兒曰” “為設果” “兒應聲答曰”(兩個多音字:為、應)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理解:家禽)

2.指導學生讀準節奏。

(1)學生試讀。

(2)教師範讀: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3)學生練讀。

(4)比賽朗讀:小組比賽,男女生比賽。

(5)教師評議並小結:讀文言文不但要讀正確、讀流利,還要讀出它的節奏來,這樣才有古文的韻味。

3.再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得有滋有味,讀出文言文的韻味。

三、探究交流,理解意思。

(一)理解 “樑國楊氏子九歲,甚聰惠。”

1.“甚”是什麼意思?(很,非常。)“惠”是什麼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2.再讀一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楊氏子的年齡只有九歲,比大家還要小,但是很聰明。)3.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句的意思。(樑國有一個姓楊的孩子才九歲,非常聰明。)

4.你覺得這段話中的哪個字用得好?(“甚”字用得好。一個“甚”字將楊氏子的聰慧表現得淋漓盡致。)

5.指導朗讀,不僅讀出了楊氏子的聰明,還要讀出內心對楊氏子的喜愛。

(二)研讀“孔君平詣其父,父不在,乃呼兒出。”

1.談話過渡:課文中除了楊氏子,還有一個人。你知道是誰嗎?(孔君平)你知道孔君平是誰嗎?學生自由發言,教師小結:

孔子第26代後人,晉朝人,孔坦(285-335),字君平,居會稽。任世子文學,後補為太子舍人,遷尚書郎,任吳郡太守,後遷尚書,疾篤未任。累遷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稱孔廷尉。晉元帝年間,建議申明貢舉之制,崇修學校。死贈光祿勛,諡“簡”。

2.孔君平來幹什麼呀?(孔君平來拜見楊氏子的父親。)

3.孔君平見到楊氏子的父親了嗎?(沒有。“父不在”)

4.孔君平發現楊氏子的父親不在,他是怎麼做的?(就把楊氏子叫了出來。)

5.從孔君平的做法中你瞭解了什麼?(孔君平經常來楊家玩,彼此比較熟悉。)

6.你能用自己的話説説這句的意思嗎?(有一天,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恰巧他的父親不在家,孔君平就把這個孩子叫了出來。)

7.指導朗讀。

(三)研讀“為設果,果有楊梅。”

1.“設”是什麼意思?(擺放,擺設。)

2.“為設果”誰為誰設果?(楊氏子為孔君平擺出水果。)你是怎麼知道的?(因為上一句講了孔君平來拜見他的父親,所以應該是楊氏子為孔君平設果。)

3.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話説説這句話的意思嗎?(孩子給孔君平端來了水果,水果中有楊梅。)

4.從這句話中,你還可以讀出什麼?(楊氏子熱情招待客人,他是個懂禮貌的孩子。)

5.指導朗讀:讀出楊氏子的熱情好客,讀出對楊氏子的讚美之情。

(四)品讀“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1.談話過渡:

師:一個熱情好客的楊氏子不由讓孔君平心生喜愛之情。現在又見“果有楊梅”,於是——

生: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

師:兒應聲答曰——

生: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讀一讀,瞭解他們之間在説些什麼呢?用自己的話來説説這兩句的意思?(孔君平指着楊梅給楊家子看,説:“這是你家的水果。”楊氏子馬上回答説:“我可沒有聽説過孔雀是您家的鳥。”)

3.體會語言的巧妙。

(1)理解孔君平的話.

①你聽懂了孔君平的言外之音了嗎?(學生各抒己見。)

②孔君平為什麼單單指着楊梅説,不説其它水果呢?(孔君平拿楊梅和楊家的姓開玩笑,説楊梅是楊家的孩子。)

③教師小結:孔君平是要誘導楊氏子 ——楊梅和楊氏子是一家人。

④談話過渡:楊氏子是怎麼迴應孔君平的?(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2)理解楊氏子的回答.

①自由讀一讀。想想楊氏子的言下之意是什麼呢?(如果説楊梅是我楊家的果,那麼孔雀就是您孔家的鳥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那麼楊梅又怎麼會是我家的果呢?)

②對比理解,感悟巧妙。

孔雀是君家禽。

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

比較這兩句話,你發現了什麼?(第一句生硬,沒有禮貌;第二句委婉迴應了對方的問話,又不失應有的禮貌。)

③理解“應聲答曰”。

a.這麼巧妙的回答,楊氏子一定思考了很長時間吧?(理解:應聲答曰:不假思索,幾乎想都沒想。)

b.那你覺得他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思維敏捷、機智,説話有禮貌。)

4.指導朗讀:在朗讀中表現出對話的巧妙,在朗讀中表現出楊氏子的機智敏捷,在朗讀中表達出對楊氏子的喜愛和讚美之情。

四、贊“聰惠”。

1.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後會是什麼樣的神情?他又會做什麼?想什麼?説什麼呢?請同學們聯繫課文內容展開想象,説一説,也可以寫下來。

2.學生獨立思考、書寫。

3.小組交流。

4.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師生評議,教師小結:

孔君平聽了楊氏子的回答,暗想:我原本是想借楊梅和姓楊的字一樣,來考考這個孩子是不是真的非常聰明,沒想到,他居然拿孔雀和我的姓來反問,回答得又是那樣婉轉,真是了不得!於是他笑着説:“耳聞楊氏之子甚聰慧,今日一談,果然名不虛傳哪!真是可喜可賀!”

五、熟讀成誦。

1.談話過渡:課文中,劉義慶用了短短的五句話留給我們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把一個聰慧、禮貌的楊氏子展現在我們面前。老師覺得,像這們的文章,我們應該把它給背誦下來。

2.學生自由練習背誦。

3.指名背誦,師生評議。

4.小組同學比賽背誦,男女生比賽背誦、小組間比賽背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