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溶液的形成教學設計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2.21W

作為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溶液的形成教學設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溶液的形成教學設計

溶液的形成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瞭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2.初步瞭解溶液的重要應用。

3.能識別常見溶液中的溶質和溶劑。

4.知道乳濁液及乳化現象。

5.探究溶解性的影響因素。

6.激發探究興趣,培養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1.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

2.溶解性影響因素的探究。

 [教學難點]

1.溶液概念的建立。

2.溶解與乳化的區別。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法。

[教學用品] 實驗儀器、藥品、用品,教學媒體等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由溶液章圖切入課題,引入新課(板書:課題1 溶液的形成 一、溶液)。

 二、探究活動

1(探究溶液的形成過程)

1.學生實驗:向實驗桌上盛有20mL水的小燒杯中,加入一藥匙蔗糖或食鹽,用玻璃棒攪拌(教師巡迴指導)。

2.師生活動1(建立溶液的概念):

(1)學生描述實驗現象。

(2)引導學生分析兩種物質“消失”的原因。

(3)幫助學生分析(體驗)溶液的特徵。

(4)建立溶液的初步概念。

(5)學生設計實驗,證明“幾種物質也可以分散到另一種物質裏,形成均一、穩定的混合物”。

(6)建立溶液的完整概念。

3.師生活動2(建立溶質、溶劑的概念):

(1)溶質:被溶解的物質。

(2)溶劑:能溶解其它物質的物質。

(3)總結出溶質、溶劑三者之間的關係

(板書:1.溶質+溶劑 溶液)。

4.師生活動3(填寫表格,讓學生掌握溶質溶劑判斷的一般方法):溶液 溶質(溶解前的狀態) 溶劑(狀態)

硫酸銅溶液 硫酸銅(固體) 水

碘酒 碘(固體) 酒精

稀硫酸 硫 酸(液體) 水

稀鹽酸 氯化氫(氣體) 水

5.師生活動4:

引導學生髮現——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體;水是常見的溶劑;兩種液

體(不包括水在內)互溶時,將量多作為溶劑,量少的作為溶質。

三、探究活動

2(探究溶解的影響因素)

1.學生實驗:在1、2、3號試管中做三個小實驗——將1-2粒碘、高錳酸鉀、4-5滴植物油加

入到2-3mL的水中。

2.學生彙報實驗結果。

3.師生活動1:引導學生對比自己所做的三個實驗,總結得出——不同溶質在同一種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4.教師實驗:將1-2粒碘、高錳酸鉀、4-5滴植物油加入到2-3mL的汽油中。

5.師生活動2:對比學生實驗和教師演示實驗(媒體)。

溶質 溶劑 溶解情況

碘 水 碘難溶於水

碘 汽油 碘溶於汽油

高錳酸鉀 水 高錳酸鉀溶於水

高錳酸鉀 汽油 高錳酸鉀難溶於汽油

植物油 水 植物油難溶於水

植物油 汽油 植物油能溶於汽油

總結得出——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的溶解情況不同。

[板書:影響溶解的因素:溶質、溶劑等]

 四、探究活動

3(酒精能否溶於水?)

1.學生根據生活經驗回答。

2.要求學生在所做過的三個實驗的基礎上,設計實驗驗證。

3.學生交流設計方案

4.學生實驗(在實驗前提醒學生:滴加酒精的過程中不要振盪,滴加結束後振盪;要留心觀察振盪前後的現象)。

5.教師總結:如果作進一步的研究,我們還會發現酒精和水這兩種物質能以任意比互溶。

 五、探究活動

4(乳濁液及乳化現象)

1.學生實驗:觀察3號試管中的液體振盪前、振盪後、靜置後的現象。

2.學生實驗:向3號試管中滴加2-3滴洗滌劑,按照振盪前、振盪後,靜置後的順序仔細觀察實驗現象。

3.比較渾濁液體1和渾濁液體2(媒體)。

溶液的形成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⑴、認識溶解現象,從微觀的角度瞭解溶液形成的兩種變化過程和吸熱、放熱現象。

⑵、知道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及其關係,知道生活中常見的幾種溶劑。

⑶、瞭解乳濁液的形成,知道幾種常見的乳化現象,並能簡單地區分“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現象。

2、過程與方法

⑴、通過實驗介紹和思考,學會對實驗進行簡單的描述,並進行簡單的分析。

⑵、學習科學探究和科學實驗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學習使學生進一步瞭解化學與生活、生產的緊密聯繫,認識到化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理解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及其關係。

教學難點:

從微觀角度認識溶解現象及其和“乳化”的區別。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教師敍述】同學們喝過糖水嗎?嘗過鹽水嗎?他們有什麼味道?為什麼他們和清水的味道不一樣呢?因為糖水和鹽水中溶解了糖和鹽。今天我們來學習“溶液的形成”。

二、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1、溶液的形成

活動一:認識生活中糖水的形成

【回憶思考】生活中大家都喝過糖水,糖水是怎麼形成的?你能從微觀的角度來分析這個過程嗎?

【總結交流】師生共同總結溶液、溶質、溶劑的概念並分析三者之間的關係。(結合教材中的實驗,教師可以簡單的介紹這些實驗。)

活動二:瞭解溶液在生產生活中的用途

【討論交流】生活、生產中你見過哪些有關溶液的用途?(化學實驗中在溶液中反應可以加快反應;植物的無土栽培技術;醫療過程中的注射現象;魚池中的魚較多時用噴泉的形式增加含氧量等。)

2、乳濁液的形成

活動三:認識生活中乳化現象

【討論交流】結合教材中的實驗,回憶生活中使用洗滌劑的過程,討論乳濁液的形成和乳化現象。

【總結交流】共同總結乳濁液的概念,瞭解生活中的乳化現象。(用洗滌劑清洗油污)

活動四:區分“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現象

【討論交流】根據教材的介紹和自己的理解,討論“溶液”和“乳濁液”、“溶解”和“乳化”有什麼區別?

【師生總結】“溶液”是一種或幾種物質的分子或離子擴散到另一種物質的分子當中所形成的混合物,而“乳濁液”則是一種液體被分散成無數細小的液滴並不聚成較大的油珠而存在於水中所形成的一種混合物。“溶解”與“乳化”是一種過程,具體區別如上。

3、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

活動五:探究溶解過程中的吸熱和放熱現象

【實驗設計】學生根據教材第30頁“活動與探究”內容,設計實驗。

【閲讀教材】學生閲讀教材中第31頁的內容,瞭解溶解過程中的“擴散”和“水合”過程。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思考練習】完成教材第33頁中的“習題”內容:第1、2、3、5題。

四、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總結反思】學完本節課,我們知識了哪些內容?

【拓展資料】教材第31頁的“資料”內容。

五、佈置作業

1、教材第33頁“習題”第4題。

2、教材第32頁的“家庭小實驗”。

溶液的形成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探究幾種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溶液的温度變化。經歷和體驗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發展學生善於合作、勤于思考、勇於創新的科學品質。

重點和難點:

重點:

實驗方案的設計和比較。

難點:

評價實驗方案。從微觀角度理解物質在水中溶解時溶液温度變化的實質。

實驗準備:

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蠟粘着一小木塊的燒杯、NaOH固體、水、玻璃棒、藥匙。

分組實驗用品:三隻各裝有100 mL水的燒杯、三份質量相同的固體NaCl、 NH4NO3、NaOH、藥匙、温度計。

投影儀及相關圖片(或自制動畫)。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教師演示趣味實驗:向燒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塊)中注入半杯水,加入三匙NaOH並不斷攪拌。

教師:你觀察到了什麼現象?

討論與交流:燒杯底部的小木塊脱落,猜想可能的原因是什麼?你還想知道什麼?

教師:下面我們就圍繞同學們的猜想和疑惑來進行研究。

學生:燒杯底部粘着的`木塊掉下來了。

學生:可能是NaOH加入水中溶解時,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燒杯底部的石蠟熔化,因而木塊掉下來了。

學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温度都會升高?

學生:物質溶解時,溶液的温度為什麼會升高?

創設實驗情景,激發學生的興趣。

活動與探究

(一):溶解時的吸熱或放熱現象

閲讀有關教材,明確活動目標、實驗用品。

設計實驗方案。

學生:我們的活動目標是探究NaCl、NH4NO3、NaOH溶解於水是放出熱量還是吸收熱量。

學生:實驗用品有試管、燒杯、玻璃棒、温度計、NaCl、NH4NO3、NaOH。

學生:我組的實驗方案是先測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加入溶質,等溶質溶解後測出水溶液的温度。若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則物質溶解於水時是放出熱量的,反之是吸熱。

實驗目的和實驗用品對學生設計方案有提示作用。

教師:同學們的實驗思路是正確的。下面我提供一個設計方案,請同學們參考。

閲讀教師提供的實驗方案。

(1)取三隻燒杯,各注入100 mL水,用温度計測量水的温度。

(2)將兩藥匙NaCl、NH4NO3、NaOH分別加入上述三隻燒杯中,攪拌至固體完全溶解,測量溶液的温度。

(3)用手背小心觸摸三隻燒杯的外壁,有什麼感覺?

(4)把實驗後的溶液,倒入指定的容器內。

(5)計算溶解前後液體温度的變化,填入下表中。

學生自主參與,培養學生的合作與競爭意識。

物質溶解時的温度變化

各小組將老師提供的方案與自己的方案比較,誰的方案更佳?説出你的理由。你在以後設計實驗方案時應注意什麼?

測量的

温度

/℃

温度的

變化(與

水相比)

氯化鈉

溶液

硝酸銨

溶液

氫氧化

鈉溶液

通過比較,意在培養學生思維的廣度。

各小組將老師提供的方案與自己的方案比較,誰的方案更佳?説出你的理由。你在以後設計實驗方案時應注意什麼?

學生:老師所用的水都是100mL,三次所加的溶質的質量也相同。因此老師的方案更好。

教師:假若很少很少的溶質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變化情況可能是怎樣的呢?

學生:這樣可能水溶解的物質太少,水形成溶液後的温度變化不明顯,測不出物質溶於水是吸熱還是放熱,甚至得出錯誤的結論。

學生:要得出正確的結論,必須對實驗條件作周密的考慮。

教師:我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實驗方案設計中,要養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

分組實驗,填寫有關表格。(表格見上)

交流各組實驗所得的結論。

學生:NaCl溶於水溶液的温度變化不大;NH4NO3溶於水時吸收熱量;NaOH溶於時放出熱量。

活動與探究(二):儘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對下列問題任選一個進行探究。

設想一種實驗方案驗證NaOH溶於水時大量放熱。

設想一種實驗方案驗證NH4NO3溶於水時大量吸熱。

設想一種實驗方案既能驗證NaOH溶於水時放熱,又能驗證NH4NO3溶於水吸熱。

討論與交流:交流各組的設想。

學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蠟粘上小木塊,就可用來驗證NaOH溶於水時大量放熱。

學生:在小木塊上灑一些水,再放上一個玻璃杯,即可驗證NH4NO3溶於水時大量吸熱。

學生:將用過的小玻璃瓶用合適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圓珠筆芯,既能驗證NaOH溶於水時放熱,又能驗證NH4NO3溶於水吸熱。

拉近化學與學生的距離,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教師:同學們的設想是否正確,有待於實踐的檢驗,請同學們課外繼續去探討。我們看哪些組的同學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組將有一份紀念品。

反思與評價:

比較活動與探究

(一)中的實驗方案與活動與探究

(二)中的實驗設想,説出它們的優點和不足之處。

學生:

(一)中用到了温度計,適合於測量任一物質溶解於水是吸熱還是放熱。

學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做實驗,只有温度有很大的變化,才有明確的實驗現象。

旨在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

教師:你們是最棒的!只要我們善於比較、善於分析,説不定未來的科學家就誕生在你們中間。

恰當的表揚是學生走向成功的動力。

教師:剛才我們探究了幾種物質溶於水時温度的變化,那麼為什麼物質溶於水時温度會發生變化呢?請同學們閲讀教材P31頁內容。

師生共同分析:溶質溶解於水時温度變化的實質。可投影下列圖片(也可動畫展示)。

擴散──吸熱 水合──放熱

當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降低;

當Q吸

當Q吸=Q放:水溶液的温度不變。

利用圖片(或動畫)變微觀為宏觀,幫學生形成正確的觀點。

反思與小結

在本節課中,你學到了什麼?你還想知道哪些問題?

Tags:溶液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