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設計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五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49W

為了確保我們的努力取得實效,通常需要預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是綜合考量事情或問題相關的因素後所制定的書面計劃。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方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5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錦集五篇

教學設計方案 篇1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是一篇報告文學,開頭形象地描繪了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着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後着重説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最後推而廣之,説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籲。

課前預習,提出並整理髮現的問題,動手查找資料,帶着問題和資料走進教室。在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學習中提高學生對文章的解讀能力,透視文章的寫作軌跡,深入理解作品傳達的強烈的憂患意識。《羅布泊,消逝的仙湖》被安排在八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人與自然”這一單元,本單元的文章均是從不同側面思考了人與自然的關係。本文屬報告文學,在內容上要求學生把握兩點:一是在對比羅布泊過去和現在的過程中總結羅布泊消逝的原因;二是感受作者痛惜羅布泊消逝的基礎上樹立正確的生態意識,為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建言獻策。在表現形式上要求把握三點:一是對比、擬人、排比三種表現手法;二是多種表現方式的運用;三是報告文學的基本特點。本文教學可結合課文,進行拓展性學習,幫助學生從不同角度感受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主人翁意識。

【教學目標】

1、通過抓關鍵詞,提取有效信息,瞭解羅布泊的變化及原因,增強憂患意識。

2、訓練由感性到理性的思維方式,樹立環保意識和可持續發展的觀念。

3、朗讀課文,體會作者字列行間流露出的憂患意識。

4、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學習在其真實性、藝術性的基礎上,講究形象性和抒情性的寫作特色。

5、培養學生蒐集整理的能力以及培養良好的科學素養,走近科學,開展活動。

【教學重點】

通過塔里木河,胡楊樹,羅布泊今昔現狀的分析,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

【教學準備】

1、羅布泊的圖片資料,歌曲《家鄉》、《月牙泉》以及有關背景音樂。

2、學生蒐集有關的環境問題的資料,並做簡要分析。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現在聽到的歌曲是著名歌手韓紅的《家鄉》,聽到這優美的旋律,我們彷彿置身於那個碧草藍天的美麗家鄉。在西北也曾經有一個非常美麗的仙湖:那裏曾經是一個牛馬成羣、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但是在不到三十年的時間裏,那裏卻變成了一片荒涼的沙漠,那裏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怖,那裏充滿神祕,我國科學家彭家木、探險家餘純順先後在那裏失蹤、遇難;是什麼原因使羅布泊發生瞭如此大的變故呢?下面就讓我們一同走進曾經的仙湖──羅布泊。

教師板書課題)

二、第一版塊

通讀課文,探尋羅布泊消亡的原因:

過渡語:

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然後説説過去的羅布泊是什麼樣子,現在的羅布泊是什麼樣子?造成羅布泊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學生通讀課文然後回答問題。

要求:

抓住主要句子和關鍵詞。

過去:

──過去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綠洲”“仙湖”。

播放羅布泊昔日的圖片,然後學生談自己的感想。

教師過渡:

過去是廣闊,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它的周邊是牛馬成羣,綠林環繞。昔日羅布泊曾是一個水鄉,那裏水面平如月鏡,在如此幽美的環境中,花草搖曳,是各種鳥兒棲息的天堂。牧民們在這片肥美的土地上養活了成羣的的牛羊。瞧!牧林邊牧民在歡歌,就連那羊牛彷彿也在唱歌……(優美的畫面)

教師提問:

我們記憶中的羅布泊曾今是一個生命的綠洲,曾經是令人驚歎的仙湖!記憶是美好的,回憶羅布泊的感受也是美好的,可現實中的羅布泊呢?它又是怎樣?

現在:

──今日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沙漠”“神祕”。

(播放畫面)

明確:現在的羅布泊一邊死寂,胡揚林成片死亡,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懼……

(板書:沙漠神祕)

教師過渡:

今日的羅布泊到處是沙海漫漫,到處是凝固的生命,樹木在遭受了人為的破壞之後,除了眺望遠方,它們別無選擇,生長在羅布泊的生物們只能從心底發出靜默的抗議!曾經充滿生命力的綠洲就這樣變成了令人恐怖的荒漠,大家都曾想過令羅布泊的消逝的一些原因何在?

──羅布泊為什麼消亡?關鍵詞是“改道”“四盲”。

──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關鍵詞是“青海湖”“月牙泉”。

同學們想一下這個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1、什麼是盲目?

盲目就是目光短淺,急功近利,只圖眼前利益,頭腦中沒有持續性發展;盲目就是目光狹小,只圖本地區利益,不顧整體利益,盲目就是不懂自然規律,不懂生態平衡……

2、盲目是由什麼引起的?

盲目是由人的貪念、人的自私引起的,人類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才會做出危及子孫後代,危及大自然的蠢事。

三、第二版塊

選讀課文,品味作者憂患意識:

教師過渡:

諾瓦利斯説,哲學就是懷着永恆的鄉愁尋找家園,對着永恆消逝的家園,人類只能長歌當哭,任他們走進永恆,走進我們血脈相傳的記憶!作者通過對羅布泊的描寫,透出自己濃厚的憂患意識,這種意識體現在文章的字裏行間。請同學們選讀課文,找找哪些句子最能體現作者的憂患意識,他運用了什麼方法?

教師過渡: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報告文學兼有文學和新聞兩種特點。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文學的特點則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下面我們就來探究學習本文是怎樣把羅布泊的今昔情景寫得歷歷在目,把羅布泊消逝的原因説得明明白白的,為什麼能使讀者對羅布泊的消失痛惜不已。

1、體味真實性:

文章列舉數據、敍述事實真實可靠。

如:《漢書西域傳》記載了……

另據史書記載……

2、感受形象性:

⑴、對比手法:

集中表現在對羅布泊今昔情況進行對比。作者將兩種截然不同的景象都作了鮮明而具體的描寫,顯示了巨大的反差,使讀者產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

⑵、擬人手法:

如寫胡楊林,“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後不願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後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在向誰伸出求救之手!”賦予胡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感情激盪,為人類自身盲目破壞生態環境而痛惜不已。如替換為“一棵棵胡楊樹,只剩下奇形怪狀的枯枝”效果就差多了。

如寫羅布泊“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裏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同樣賦予羅布泊以人的感情,怎能不令人痛心?如果替換為“站在羅布泊的邊緣,你會看到一片荒漠,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那就遜色多了。

⑶、排比:

如“四盲”:遺憾之情,譴責之意呼之欲出。

3、體會抒情性:

⑴、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説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着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直抒內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羅布泊的慘狀,強化了生態被破壞的悲劇。)

⑵、這出悲劇的製造者又是人!(一針見血地指出羅布泊的消失是人為地破壞生態的惡果,具有強烈的譴責意味,指責悲劇製造者的盲目和愚昧)

⑶、救救青海湖,救救月牙泉,救救所有因人的介入而即將成為荒漠的地方!(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聲,表達了強烈的環保意識、憂患意識)

小結:

作者在調查研究、實地考察、查閲資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敍述事實、列舉數據都真實可靠。但是報告文學不同於調查研究報告,是富有文學性的。即使引用史書,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繪,讓人回到遙遠的過去,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形象地描寫了今日羅布泊,特別是對枯死的胡楊林的描繪,對羅布泊荒漠的描繪,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寫得形象鮮明,情境凸現,飽含痛惜之情。

四、拓展延伸

守護我們綠色的家園:

教師過渡:

前車之覆,後車之鑑,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展現悲劇是為了讓悲劇不再重演。同學們課前已經收集了有關環境資源方面的資料。誰來給大家説一下並談一下自己的感受。

教師過渡:

(教師播放幻燈片)

是的,地球是人類唯一的家園,如果再無節制的向大自然索取,真擔憂人類還能在地球上生存多久,這並不是危言聳聽。請大家看:

教師過渡:

地球也是我們共同的家園,假如你是新疆建設兵團的司令,你如何去規劃塔里木河的開發?假如你是西部大開發的一名建設者,你會在環保上注意些什麼問題?假如你是今年兩會的代表,要提一份有關環保的提案,你會寫些什麼?假如你是羅布泊最後的一棵草、一朵花、一條小溪、一滴水你會代表你的同伴説些什麼?請同學們思考後作答。

教師小結:

同學們,老師在備課的時候一直在聽一首歌,反覆的聽,這首歌是田震的《月牙泉》,每次聽完之後,心裏總有一種震顫,你也來欣賞一下。

(配有教師解説)

是啊,一處是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一處是大漠沙若浪,寂寞無人家。一處是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現牛羊;戈壁灘,狂風捲,鳥不拉屎馬不前。

你們可曾想,天壤之別的兩處景,竟是同一地方──羅布泊。我們應該時刻都提醒自己,不僅要愛護廣漠的大地,而且在城市裏建築屋宇的時候,也應該保存和栽種更多的樹木和鋪上更多的草坪。這樣既可以讓大家在賞心悦目之中,歡欣鼓舞地學習、工作和生活,還能夠吸引來飛翔與歌唱的鳥兒,讓這種天籟般的神韻,沖淡喧囂的噪音,讓雜沓和忙碌的城市,增添許多來自大自然的情趣和詩意。

教學設計方案 篇2

教學建議

(一)教材分析

1、知識結構

2、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找出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因為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是對該命題深刻理解的前提,而對命題理解能力是我們今後研究數學必備的能力,也是研究其它學科能力的基礎.

難點: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因為理解和掌握一個命題,一定要分清它的題設和結論,所以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但有些命題的題設和結論不明顯.例如,“對頂角相等”,“等角的餘角相等”等.一些沒有寫成“如果……那麼……”形式的命題,學生往往搞不清哪是題設,哪是結論,又沒有一個通用的方法可以套用,所以分清題設和結論是教學的一個難點.

(二)教學建議

1、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組織或引導學生從具體到抽象,結合學生熟悉的事例,來理解命題的概念、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並能判斷一些簡單命題的真假.

2、命題是數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雖然高中階段我們還要學習,但對於程度好的A層學生還要理解:

(1)假命題可分為兩類情況:

①題設只有一種情形,並且結論是錯誤的,例如,“1+3=7”就是一個錯誤的命題.

②題設有多種情形,其中至少有一種情形的結論是錯誤的.例如,“內錯角互補,兩直線平行”這個命題的題設可分為兩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兩個內錯角都等於90°,這時兩直線平行;第二種情形是兩個內錯角不都等於90°,這時兩直線不平行.整體説來,這是錯誤的命題.

(2)是否是命題:

命題的定義包括兩層涵義:①命題必須是一個完整的句子;②這個句子必須對某件事情做出肯定或者否定的判斷.即命題是判斷某一件事情的句子.在語法上,這樣的句子叫做陳述句,它由“題設+結論”構成.

另外也有一些句子不是陳述句,例如,祈使句(也叫做命令句)“過直線AB外一點作該直線的平行線.”疑問句“∠A是否等於∠B?”感歎句“竟然得到5>9的結果!”以上三個句子都不是命題.

(3)命題的組成

每個命題都是由題設、結論兩部分組成.題設是已知事項;結論是由已知事項推出的事項.命題常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具有這種形式的命題中,用“如果”開始的部分是題設,用“那麼”開始的部分是結論.

有些命題,沒有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題設和結論不明顯.對於這樣的命題,要經過分折才能找出題設和結論,也可以將它們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另外命題的題設(條件)部分,有時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題的結論部分,有時也可用“求證……”或“則……”等形式表述.

教學設計示例: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對命題、真命題、假命題等概念有所理解.

2.使學生理解幾何命題的組成,能夠區分命題的題設和結論兩部分,並能將命題改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3.會判斷一些命題的真假.

教學重點和難點

本節的重點和難點是:找出一個命題的題設和結論.

教學過程設計

一、分析語句,理解命題

1.教師讓學生隨意説一句完整的話,每個小組可以派一名同學説,如:

(1)我是中國人。

(2)我家住在北京。

(3)你吃飯了嗎?

(4)兩條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5)畫一個45°的角。

(6)平角與周角一定不相等。

2.找出哪些是判斷某一件事情的句子?

學生答:(1),(2),(4),(6)。

3.教師給出命題的概念,並舉例。

命題:判斷一件事情中,每句話都判斷什麼事情.所謂判斷,就是肯定一個事物是什麼或不是什麼,不能含混不清.在數學課中,只研究數學命題,請學生舉幾個數學命題的例子,每組再選一個同學説.(不要讓説過的再説)

如:的句子,叫做命題,分析(3),(5)為什麼不是命題.

教師分析以上命題

(1)對頂角相等。

(2)等角的餘角相等。

(3)一條射線把一個角分成兩個相等的角,這條射線一定是這個角的平分線。

(4)如果a>0,b>0,那麼a+b>0。

(5)當a>0時,|a|=a。

(6)小於直角的角一定是鋭角。

在學生舉例的基礎上,教師有意説出以下兩個例子,並問這是不是命題。

(7)a>0,b>0,a+b=0。

(8)2與3的和是4。

有些學生可能給與否定,這時教師再與學生共同回憶命題的定義,加以肯定,先不要給出假命題的概念,而是從“判斷”的角度來加深對命題這一概念的理解。

4.分析命題的構成,改寫命題的形式。

例兩條直線平行,同位角相等.

(l)分析此命題的構成,前一部分是後一部分成立的條件,後一部分是在前一部分條件下所得的結論.已知事項為“題設”,由已知推出的事項為“結論”。

(2)改寫命題的形式。

由於題設是條件,可以寫成“如果……”的形式,結論寫成“那麼……”的形式,所以上述命題可以改寫成“如果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麼同位角相等。”

請同學們將下列命題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例:

①對頂角相等。

如果兩個角是對頂角,那麼它們相等。

②兩條直線平行,內錯角相等。

如果兩條直線平行,那麼內錯角相等。

③等角的補角相等。

如果兩個角是等角,那麼它們的補角相等。(注意不僅僅限於兩個角,如果多個角相等,它們的補角也相等。)

以上三個命題的改寫由學生進行,對(2)要更改為“如果兩條平行線被第三條直線所截,那麼內錯角相等。”

提示學生注意:題設的條件要全面、準確.如果條件不止一個時,要一一列出。

如:兩條直線相交,有一個角是直角,則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可改寫為:

“如果兩條直線相交,而且有一個角是直角,那麼這兩條直線互相垂直。”

二、分析命題,理解真、假命題

1.讓學生分析兩個命題的不同之處。

(l)若a>0,b>0,則a+b>0

(2)若a>0,b>0,則a+b<0

相同之處:都是命題.為什麼?都是對a>0,b>0時,a+b的和的正負,做出判斷,都有題設和結論。

不同之處:(1)中的結論是正確的,(2)中的結論是錯誤的。

教師及時指出:同學們發現了命題的兩種情況。結論是正確的或結論是錯誤的,那麼我們就有了對命題的一種分類:真命題和假命題。

2.給出真、假命題定義

真命題:如果題設成立,那麼結論一定成立,這樣的命題,叫做真命題。

假命題:如果題設成立,結論不成立,這樣的命題都是錯誤的命題,叫做假命題。

注意:

(1)真命題中的“一定成立”不能有一個例外,如命題:“a≥0,b>0,則ab>0”。顯然當a=0時,ab>0不成立,所以該題是假命題,不是真命題。

(2)假命題中“結論不成立”是指“不能保證結論總是正確”,如:“a的倒數一定是”,顯然當a=0時命題不正確,所以也是假命題。

(3)注意命題與假命題的區別.如:“延長直線AB”.這本身不是命題.也更不是假命題。

(4)命題是一個判斷,判斷的結果就有對錯之分.因此就要引入真假命題,強調真假命題的大前提,首先是命題。

3.運用概念,判斷真假命題。

例請判斷以下命題的真假。

(1)若ab>0,則a>0,b>0。

(2)兩條直線相交,只有一個交點。

(3)如果n是整數,那麼2n是偶數。

(4)如果兩個角不是對頂角,那麼它們不相等。

(5)直角是平角的一半。

解:(l)(4)都是假命題,(2)(3)(5)是真命題.

4.介紹一個不辨真偽的命題.

“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兩個質數之和”。(即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

我們可以舉出很多數字,説明這個結論是正確的,而且至今沒有人舉出一個反例,但也沒有一個人能證明它對一切大於4的偶數正確.我國著名的數學家陳景潤,已證明了“每一個大於4的偶數都可以表示成一個質數與兩個質數之積的和”.即已經證明了“1+2”,離“1+1”只差“一步之遙”.所以這個命題的真假還不能做最好的判定。

5.怎樣辨別一個命題的真假。

(l)實際生活問題,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2)數學中判定一個命題是真命題,要經過證明。

(3)要判斷一個命題是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即可。

三、總結

師生共同回憶本節的學習內容。

1.什麼叫命題?真命題?假命題?

2.命題是由哪兩部分構成的?

3.怎樣將命題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4.初步會判斷真假命題.

教師提示應注意的問題:

1.命題與真、假命題的關係。

2.抓住命題的兩部分構成,判斷一些語句是否為命題。

3.命題中的題設條件,有兩個或兩個以上,寫“如果”時應寫全面。

4.判斷假命題,只需舉一個反例,而判斷真命題,數學問題要經過證明。

四、作業

1.選用課本習題。

2.以下供參選用。

(1)指出下列語句中的命題.

①我愛祖國。

②直線沒有端點。

③作∠AOB的平分線OE。

④兩條直線平行,一定沒有交點。

⑤能被5整除的數,末位一定是0。

⑥奇數不能被2整除。

⑦學習幾何不難。

(2)找出下列各句中的真命題。

①若a=b,則a2=b2。

②連結A,B兩點,得到線段AB。

③不是正數,就不會大於零。

④90°的角一定是直角。

⑤凡是相等的角都是直角。

(3)將下列命題寫成“如果……,那麼……”的形式。

①兩條直線平行,同旁內角互補。

②若a2=b2,則a=b。

③同號兩數相加,符號不變。

④偶數都能被2整除。

⑤兩個單項式的和是多項式。

教學設計方案 篇3

【教學設計思路】

本文是一篇科學説明文,但所説明的對象是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文章內容並不深奧。授課過程中,可以學生自讀為主,教師設計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通過學生獨立思考、小組討論,解決閲讀中的疑難問題。最後設置自由問答環節,給喜歡鑽研的同學一個空間,由興趣引領他們在科學的道路上前行。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⑴積累詞語,掌握“囊、克隆、胚胎、蟾蜍、鱗片、脊椎、兩棲”等詞的讀音、字形、詞義;弄清“繁衍、相安無事”的詞義。

⑵收集有關克隆的科學知識。

2、能力目標:

⑴整體感知文意,通過篩選信息,概括內容要點,逐步提高閲讀科普文的能力。

⑵能夠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並理解這樣安排的好處。

⑶揣摩本文運用的説明方法,探究作者説明的技巧。

3、情感目標:

體會學習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態度和精神,樹立正確的科學觀,全面看待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科學精神和人文關懷的統一。

【教學重點】

1、瞭解有關克隆的知識和克隆研究的動態。

2、理清本文的説明順序,把握本文所運用的説明方法。

3、揣摩語言,體會説明文的科學性。

【教學難點】

1、理清“克隆鯽魚出世前後”的説明順序,理解這樣安排的原因。

2、對文章結尾一段話的理解。

【教學方法】

自讀和點撥相結合。

【教具準備】

幻燈片。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篩選重要信息,整體把握文意;理清説明順序、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的條理性、科學性。揣摩語言,體會科學家們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科學態度。

〖教學步驟

一、導語設計

設計(一):

20xx年11月份,我國多家媒體曾轉載國外媒體報道的一條驚人消息:一羣受邪教組織操縱的科學狂人,正在美國內華達州大漠深處進行着一項克隆人的祕密實驗。他們根據英國科學家創造世界第一隻複製羊“多利”的同樣原理,從一個當年2月份夭折的10個月大的美國女嬰身上提取細胞製造克隆人。(選自20xx.11《文匯報》)消息披露後,克隆技術及其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再次成為人們議論的焦點。今天,讓我們走進《奇妙的克隆世界》,用理性的眼光看待這一問題。(板書文題)

設計(二):

《西遊記》裏的孫悟空有一個絕招令人拍案叫絕:他與妖魔作戰一旦吃緊,便從身上拔一撮猴毛,吹出一大羣小猴來參加戰鬥。這當然是神話,但是今天的科學卻能實現類似的“奇蹟”,這就是“奇妙的克隆”。克隆何以能如此神通廣大?還是聽聽遺傳學家的解釋吧。

二、朗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學生自讀課文,教師設計思考題指導學生自讀。

多媒體顯示:

1、給下列加黑字注音:

囊胚胎蟾蜍脊椎兩棲

2、解釋下列詞語,並用詞造句。

繁衍

相安無事

3、克隆是什麼?請用自己的話概括。

4、“克隆鯽魚出世前後”和“克隆綿羊‘多利’”分別為我們介紹了哪些知識?複製羊的誕生為什麼在全世界引起“轟動”?

5、課文從哪些方面寫了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

學生快速閲讀課文,以小組為單位,計時閲讀,然後小組組長代表本組發言進行全班交流。教師作總結髮言,以歷時最短、概括較準確的小組為優勝組。

明確:

1、nánɡ pēi tāi chán chú jǐ zhuī qī

2、繁衍(yǎn):逐漸增多或增廣。

相安無事:相處沒有衝突。

3、克隆是無性繁殖的新興生物技術。

4、“克隆鯽魚出世前後”勾勒了克隆技術的發展脈絡,為我們介紹了中外科學家所進行的克隆實驗及實驗進展情況,突出了中國科學家在克隆實驗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貢獻。

“克隆綿羊‘多利’”較為詳細地描述了“多利”的誕生過程,並揭示了複製羊的成功的重大意義和巨大反響。

複製羊的誕生在世界引起了轟動,主要原因是它標誌克隆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和重大突破,

“這個結果證明:動物體中執行特殊功能、具有特定形態的所謂高度分化的細胞與受精卵一樣具有發育成完整個體的潛在能力。也就是説,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一樣,也具有全能性。”這一突破意味着它既可以造福於人類,也可能危害於人類。

5、課文主要從三個方面來寫克隆技術造福於人類。第一,克隆可以有效地繁殖具有“高附加值的牲畜”;第二,克隆可以用來挽救珍稀動物;第三,克隆對於人類疾病的防治、壽命的延長具有重要意義。

三、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分析本文所運用的説明方法,體會説明文的條理性和科學性

學生精讀課文,教師設計思考題,指導學生閲讀。

多媒體顯示:

1、文章四個部分是按什麼順序排列的?能調換順序嗎?

2、文章第一部分為了説明“克隆是什麼”,作者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

3、文章第二部分“克隆鯽魚出世前後”採用了什麼樣的説明順序?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

4、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介紹多利的誕生過程,採用了什麼樣的説明順序?

學生思考,自主作答,如有不妥之處,另選幾位同學作補充或糾正。

明確:

1、文章先寫克隆的含義,接着寫克隆實驗,再寫克隆的發展,最後寫克隆對人類的造福和對克隆的理性思考。全文采用了邏輯順序説明事理,逐層深入,步步推進。

2、作者為了説明“克隆是什麼”,運用了三種説明方法:舉例子、作解釋和引用。舉例子,列舉葡萄枝、仙人掌、草莓等人們比較熟悉的例子來説明,把艱深的科學知識説得簡明易懂。作解釋:對克隆一詞進行溯源並作出解釋。引用:引入《西遊記》中孫悟空拔一根猴毛變出一大羣猴子的故事,生動説明“克隆”是怎麼一回事。

3、文章第二部分採用了時間順序。小標題“克隆鯽魚出世前後”顯示這一部分是按時間順序安排的,這樣便於勾勒克隆技術發展的脈絡。

4、文章第三部分“克隆綿羊‘多利’”是按時間順序安排材料的。文中有標誌性詞語可供分析,如“‘多利’綿羊是如何‘創造’出來的呢?……先給……與此同時……手術完成後……然後……到去年七月……‘換核卵’一步一步發展的結果,因此是‘複製羊’”。

教師對學生交流的情況作評價,對不當之處應予以糾正。

教師提示:關於第二部分的説明順序,應考慮如下一些內容:第一節有兩條線索,一條是從中國的“克隆試驗”寫到外國的“克隆試驗”,一條是寫“克隆試驗”從魚類、兩棲類再到哺乳類。以此來看,關於“時間順序”的判斷是不準確的。

那麼,這樣安排有什麼好處呢?第一條線索突出反映了我國科學家在克隆研究中的成就和貢獻。第二條線索體現了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求索探究的過程,體現了科學家們的追求精神,同時也為下文寫“克隆綿羊‘多利’”的誕生提供了科學基礎,做好行文的鋪墊。

四、揣摩語言,體會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科學態度

同學們,在科學的道路上是沒有平坦的大道可走的,科海泛遊靠的是淵博的科學知識,精湛的科學技術、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堅持不懈、永不言敗的科學精神。請從課文中找出能表現科學家嚴謹、求實、鍥而不捨的態度與精神的句子,仔細體會。

生1:“用鯽魚囊胚期的細胞進行人工培養,經過385天59代連續傳代培養後,用直徑10微米左右的玻璃管在顯微鏡下從培養細胞中吸出細胞核。”

生2:“在189個這種換核卵細胞中,只有兩個孵化出了魚苗,而最終只有一條幼魚渡過難關,經過80多天培養後長成8釐米長的鯽魚。”

生3:“經幾百次灰、黑、白這樣的操作以後,白色小鼠終於生下了三隻小灰鼠。”

生4:“經過247次失敗之後,他們在1996年7月得到了一隻名為‘多利’的克隆雌性小綿羊。”

……

選兩位同學談體會。

五、學生自由問答、質疑、釋疑

學生爭論的焦點在於文章最後一段。文章寫道:“有關‘克隆人’的討論提醒人們,科技進步是一首悲喜交集的進行曲。科技越發展,對社會的滲透越廣泛深入,就越有可能引起許多有關的倫理、道德和法律等問題。”

這段話該如何理解呢?教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思考:

1、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既可造福人類,也可殃及人類,而且科學造福人類和殃及人類的速度、程度在同步增長,如核的發現和利用;

2、科學的發展越來越從自然界逼近了人類本身,越來越深刻地觸及人類的倫理、道德和法律以及人類心靈,如克隆人問題;

3、科學發展也會引發人類道德倫理觀的變革和更新。如何確立並完善現代社會倫理道德價值觀,使之既能導正科學技術的發展,又能適應科技的進步,理性而德性運用科學之劍,使之為人類造福,這將是現代社會必須探討和麪對的問題。

學生各抒己見。

教師可以提示學生課後查找資料,完善自己的觀點看法。

六、佈置作業

1、課後閲讀有關克隆的文章或上網查詢相關資料,並進行整理。

2、請以“假如記憶可以移植”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此的看法,可以編述故事,也可以發表議論,500字左右。

教學設計方案 篇4

【學習目標】

1、會認譴、惰、俗等七個字,會寫洪、暴、猛等11個字。

2、積累文中喜歡的句子。

3、感情朗讀課文,感受文中體現出的鄉親們美好的情感。

【學習重難點】

體會鄉親們的美好心靈。

【教學準備】

錄音機、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出示課題

21、搭石,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學生可能會提什麼是搭石?搭石有什麼用?在什麼地方搭石頭?為什麼要搭石頭等相關問題)教師針對學生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出幾個主要問題。

二、請同學們帶着這些問題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並且在自己讀明白的地方或者讀不懂的地方做上記號

1、指名讀課文,相機出示譴責、俗語、協調有序、人影綽約等詞,指導讀準字音。

2、誰來讀一讀你已經讀懂的句子或者自然段?如果學生讀到一自然段,相機指導學生勾畫並讀一讀寫搭石的句子。

三、出示掛圖

看,這就是人們過小溪時踩踏的搭石。就是這一塊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卻聯結着鄉親們美好的情感。請大家再讀一讀課文,看看哪些詞語或者句子能讓你體會到鄉親們的美好情感,把他們劃出來。

小黑板相機出示幾個重點句。上了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上了年歲的人為什麼會這麼做呢?有什麼感受?(指名説感受 抓住重點詞語無論 只要 一定 踏幾個來回 直到)你能把自己的感受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嗎?(引導學生説出自己不同的感受,讀出自己的體會來。)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什麼是理所當然的事?舉幾個生活中理所當然的事説一説。師歸納:對,像同學們剛才所説的都是理所當然的事,都是我們每個人不講任何條件都應該做的事,是做了以後不求回報的事。那麼課文中指什麼事是理所當然的?説説你的感受,再帶着自己的感受讀一讀。和小組同學演一演。

四、鄉親們有什麼樣的美好情感呢?誰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教學設計方案 篇5

【學習目標】

1、認識6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培養關愛他人、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

3、學習作者抓住人物的語言進行生動細緻的描寫,從而表現人物精神品質的寫作方法。

4、按課文前的“連接語”中的要求預習課文,自學生字詞。

5、師生共同蒐集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及相關事例。

6、小調查:

問問你身邊的人們,他們對器官捐獻的事情瞭解多少?他們願意捐獻自己的器官嗎,為什麼?

【教學過程】

一、閲讀資料,交流感受

1、教師導入:

《觸摸春天》中盲女孩安靜是那樣熱愛生活、熱愛生命,她多麼盼望也有一雙明亮的眼睛呀!請同學們快速閲讀下面的資料:

(投影出示)

資料一:

據衞生部統計,我國目前約有400萬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過角膜移植手術復明,但由於供體角膜匱乏,我國每年僅實施3000例角膜移植手術,數百萬的患者還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資料二:

目前美國有超過84000多名患者登記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鐘就會有一個新的登記等待患者。20xx年僅有30%的等待者獲得了器官移植,而剩餘的70%的等待者必須繼續等待他們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個人會因為無法等到器官移植而喪失生命。

2、看了這兩段資料,心中有什麼話要説?

引導學生談一談對器官移植的看法: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後捐獻器官或遺體,你會同意嗎?你是否願意在死後捐獻自己的器官或遺體?

二、熟讀精思,探究文本

1、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永生的眼睛,相信同學們學習之後一定會對器官移植產生新的看法。

2、檢查預習情況:

輪讀課文,認讀生字詞。

3、仔細閲讀,邊讀邊把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畫出來,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4、在小組長的組織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比一比哪個小組最會學習。

5、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彙報,教師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進行研讀:

研讀重點:

⑴ 文章為什麼以“永生的眼睛”為題?

⑵ 父親教育“我”的兩段話。

① 投影出示:

一個人所能給予他人的最珍貴的東西,莫過於自己身體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媽媽和我就認為,如果我們死後的身體能有助於他人恢復健康,我們的死就是有意義的。

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查閲的有關器官捐獻的資料,從以下幾方面談談自己的感悟:你可以給予他人哪些東西?為什麼説給予別人自己身體的一部分是最珍貴的?

② 投影出示:

如果一個盲童能在我們的幫助下重見光明,並像温迪一樣畫出栩栩如生的馬兒,那多麼美妙!當你們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們會為我自豪!

引導學生討論:第二處語言與第一處語言有什麼關係?

③ 把父親的這兩段耐人尋味的話連起來讀一讀,談談自己的感悟。

研讀重點:含有“驕傲”一詞的句子。

引導學生説一説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麼感到驕傲,從中體會到什麼?

④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些語句。

6、課文到這裏戛然而止,但故事本身並沒有結束。下面請同學們輕聲讀一讀故事原文的結尾,讀後交流自己的感受。(出示投影)

沒有想到,僅僅是兩週之後,我再一次為器官捐獻組織簽署了同意書。我的可愛的女兒,才華橫溢的小温迪,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喪生了……當我簽字時,她的話兒縈繞在我耳際:“你想過什麼也看不見會有多麼痛苦嗎!”

失去温迪二週後,我收到一封來自俄勒岡勇敢者角膜中心的信。信上寫道:“角膜移植非常成功。現在,兩位昔日盲人已重見天日。他們成為您女兒──一位極其熱愛生命的女孩的活的紀念,並有幸分享她的美麗……”

我的金髮的温迪手中的畫筆依舊不輟地揮動着,她的碧眼仍然閃爍着驕傲的光芒。

三、大膽評議,深化感受

1、評價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歡誰,為什麼?

引導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之後請學生分角色朗讀課文,從而進一步通過朗讀品出言中之美,悟出言中之理,感受言中之情。

2、評價作品:

你認為這篇文章哪些地方寫得好,為什麼?是否還有不足,應如何修改?

鼓勵學生從作者的遣詞造句、佈局謀篇等多角度進行大膽評議,發表不同看法。

3、交流體會,延伸課外:

學完課文,你對器官捐獻有什麼新的體會?你打算做些什麼?

鼓勵學生課後通過辦板報、廣播、寫倡議書等方式向家長及社會宣傳器官捐獻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