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推薦】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四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69W

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1

一、教材分析:

【推薦】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四篇

三年級下冊教材以單元編排的方式,每個單元反映生活的一個側面,突出一個鮮明的教育主題,這一教育主題表達了編者明確的設計意圖和課程標準中要求完成的教育內容。單元主題下設課文主題,每個課文題均來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研討的話題,下面又生成多個小話題。每課的內容力求打破學科界限,將各學科的內容綜合起來,體現綜合課程的特點。每個單元所涵蓋的課文內容表現為一組完整的經驗和一組有意義的學習活動。單元中的每一課又力求從不同的角度來表現單元主題所要達到的教育目標。三年級上冊共安排了四個單元主題,即:“我的鄰里生活”“我的成長與學校”“我的成長與他人”“家鄉哺育了我”。這四個主題將來源於不同生活領域的素材整合為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主題與活動,這些主題與內容將品德教育與學生的社會性發展有機地融為一體。

二、教學總目標:

1.以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區生活為基礎,讓學生通過對生活的感受,獲得對家庭、學校、社區的初步認識,樹立最基本的社會公德意識。

2.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促進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和對人的關注。

3.教材中沒有理性的説教,而是對兒童生活的真實呈現。都是從兒童生活中一些平常的現象切入,引起兒童對生活的思考和關注。

4.培養對學生道德判斷能力,面對生活中的各種現象,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

三.教學重點:

教材在選擇切入點時,力求從兒童的生活經驗和兒童感興趣的問題入手,採用第一人稱的表現方式,來增強教材與學生的親近感。教學中應將學習內容和學習活動融為一體。教師要利用和開發地方教育資源,教師要聯繫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四、教學難點:

1.初步瞭解兒童的基本義務,初步理解個體與羣體的互動關係。瞭解一些社會組織機構的社會規則,初步懂得規則、法律對於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意義。

2.初步瞭解生產、消費活動與人們生活的關係。知道科學技術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影響。

五、班級情況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28名,其中女生15人,男生13人,此班學生思想素質比較高,上進心比較強,人人熱愛班集體,個個能為班集體爭光添彩。學習的勁頭足,互助精神強,差生的學習習慣有了好轉,成績也在慢慢提高。此班幹部責任心強,有為大家服務的精神。衞生意識比較強,良好的衞生習慣已經養成。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優差懸殊較大,存在着嚴重的兩極分化,一部分接受能力偏低的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上課聽講走神,愛擺弄小東西,思想開“小車”,作業態度不端正,書寫質量差,拖拉現象嚴重

六、教學措施

1.利用直觀教具,引起學生的注意力。

2.通過各種有趣的機械操練、意義操練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的熱情。

3.充分發揮現代化教育手段的作用。

4.力體現“用中學、學中用”的原則。

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16名,男生9人,女生7人。大部分學生學習興趣濃厚,都能較熟練地掌握漢語拼音,能正確拼讀音節,能借助拼音識字、閲讀、學習普通話。能按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和結構分析識記字形,學習了一些字理識字的方法。初步學會結合詞語理解詞義,能運用學過的詞語造句説話。能正確朗讀課文,能認識自然段,認識句號、逗號、問號、歎號等標點符號,已學會寫鉛筆字,寫字姿勢基本正確。

經過一二年級的學習,班裏大多數孩子已養成了認真聽課,積極大膽舉手發言,認真細心工整完成家庭作業,能及時訂正錯誤地題目,能閲讀課外讀物。少部分孩子自我約束能力差,上課還會開小差,作業不夠認真整潔,偶爾還會犯丟三落四的小毛病。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加強綜合訓練,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課文,減少課文類型,教材將課文分為8組,每組一般4篇課文。思想教育方面在語言文字訓練過程中,使學生受到熱愛祖國、熱愛中國gcd、熱愛社會主義的教育;培養熱愛科學,勇於實踐和創新的精神,培養環境保護意識和社會責任感,陶冶愛美的情趣。

語文知識方面

1.識字和寫字

①對學習漢字有濃厚興趣,能利用漢語拼音識字,學習普通話,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學會240個生字,會認85個生字。

②會使用字典、詞典,具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

③能使用硬筆正確書寫正楷字,做到規範、端正、整潔,不斷提高寫字質量。

2.閲讀

①加強朗讀指導,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指定的課文。

②初步學會默讀,能對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

③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詞典和生活積累理解生詞的意義。學過的詞語大部分能在口頭或書面中運用。

④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開動腦筋,多讀多想,把課文讀通,初步把握課文內容,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

在理解語句的過程中,體會句號與逗號的不同用法,瞭解冒號、引號、問號、感歎號的一般用法。

⑥學習略讀、粗知文章大意。

⑦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鼓勵學生摘抄好詞佳句,加強語言的積累。

⑧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

⑨養成讀書看報的習慣,收藏並與同學交流圖書資料。

3.習作

①留心周圍事物,樂於書面表達,增強習作的自信心。

②能不拘形式地寫下見聞、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現自己覺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動的內容。

③願意將自己的習作讀給他人聽,與他人分享習作的快樂。

④嘗試在習作中運用自己平時積累的語言材料,特別是有新鮮感的詞句。

⑤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

4.口語交際

①能用普通話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②能具體生動地講述故事、講笑話、辦畫展,評一評,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能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三.教學措施

在教學中充分發揮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努力體現語文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遵循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規律,選擇教學策略,具體措施如下:

1、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及其生理和心理髮展的實際情況,運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鼓勵他們多讀、多思、多寫,擴大他們的閲讀面,豐富自身的語言積累。

2、課堂教學中,注重“讀”的指導,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將課本中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教學中抓住重點詞句品詞析句,理解課文內容,做到精講多讀多練。

3、教會學生進行課外資料的收集,使學生做好課內外知識的遷移與吸收。

4、在教學中,組織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以學習小組形式合作學習,培養學生語文綜合能力。

5、教給學生通過理解關鍵詞語來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通過來理解關鍵詞句來理解課文內容。教學中還可以採用以説促讀的方法,在讀懂內容、抓住重點、理出順序的基礎上練説。

6、加強課外閲讀指導,注重學生日常的讀書、寫字等正確姿勢的培養。

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3

一、教學總目標

1、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和情感體驗出發,通過對童謠歌曲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和體會歌曲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

2、學生在以“馬”為內容的藝術作品欣賞、表現活動中,感受不同材質、不同表現手法的不同特點,瞭解馬的造型特點。

3、學生通過觀察,瞭解蟻穴的構造特點,學習運用線條、色彩、手工製作等造型手段進行繪畫和製作。

4、有興趣關注世界其他民族與地區的藝術,初步感受不同文化的藝術表達方式。蒐集常見的藝術符號,初步瞭解它們的象徵意義。

二、各單元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通過對童謠歌曲的學習,學生能夠理解和體會歌曲所表現的意境和情趣,提高對語言節奏的感受能力,學生嘗試運用多種藝術手段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第二單元:通過繪畫、立體制作、歌曲演唱、樂曲欣賞、舞蹈表演等形式,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觀察力、動手能力和創造力。

第三單元:以不同的視角,審視、賞析小動物的造物天性,瞭解動物們的生存方式,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科學求索的精神品質,以藝術化的方式呈現學生們心中的動物家園。

第四單元:通過生活體驗、感受、欣賞、製作、表演、歌唱等藝術活動,提高學生觀察、想象、模仿、製作、表演與創造的能力。

第五單元:通過欣賞壯、苗、侗三民族的地域風光以及服裝、佩飾、歌舞、民俗等藝術活動,瞭解他們傳統的民族藝術、文化與生活,運用繪畫、手工製作、歌曲、舞蹈表演等藝術活動,同時感受情感在藝術表現中的意義。

第六單元:通過一系列的藝術活動,提高學生對藝術作品的感受能力、分析能力,在對先烈的崇敬和思念中,引導學生更加熱愛生活、珍惜現在的幸福時光。

第七單元:通過“小小旅行家”的學習,運用演唱、欣賞、模仿、創作等藝術活動,調動學生參與藝術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注意觀察與感悟生活的能力,增強其愛祖國、愛中華民族、愛生活、愛美好事物的情感。

第八單元:以鮮豔的色彩、美麗動人的形象和生動的故事,喚起學生對童話的濃厚興趣、瞭解不同藝術手段的表現特點及作用,進一步提高學生熱愛美、追求美的高雅情趣和熱愛生活、關愛生命的美好情操。

三、教學重點

1、將自己對某些生活和自然現象的感受、體驗與藝術家對它們的表達聯繫起來,嘗試用自己喜愛的藝術方式表達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2、觀賞或傾聽表現民族風格、動物感情、童話等常見情感的作品,將不同情感,用語言、身體、聲音等即興表現出來,並將它們與自己曾體驗到的同種情感聯繫起來進行討論。

四、教學難點

1、參與班級、學校、社區、家鄉的節日、慶典、聯歡等活動,瞭解其中出現的民族民間音樂、歌舞、戲曲、剪紙、裝飾品,嘗試模仿或參與一項活動。

2、比較嗓子唱出的歌聲與擴音器擴大後的歌聲的區別;區別和比較自然景色與攝像鏡頭中的景色;嘗試用某些媒體制作簡單的道具,配合身體動作、聲音、繪畫等形式表現身邊的自然變化。

三年級教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學目的任務

1、學生認識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激發學生學習健康教育的自主性,逐步養成講衞生的好習慣。

2、學生簡單瞭解一些常見病預防,掌握簡單的基本的衞生常識。

3、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並能與日常生活實踐緊密聯繫,學有所用。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三年級學生都健康活潑,有一定的健康基礎知識,但由於學生間的個別差異性,在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上也有一定的差異,但他們的學習態度端正,我想只要我能端正教育思想,努力改進教學方法,有機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就一定能紮紮實實地掌握本學期的衞生保健知識。

三、教材簡析:

本學期主要學習內容有:體育鍛煉好處多、體育鍛煉的衞生要求、食物的消化吸收、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要洗淨、冷飲不宜多、膳食要合理、水果與健康。本學期內容符合三年級學生的特點,讓他們瞭解一些最基本的衞生常識。

四、改進教學工作措施:

1、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充分備課,按時上好每節課。

2、課內外相結合,靈活採用多種教學手段。

3、抓住重點,聯繫生活實際深入思考。

4、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及講衞生的好習慣。

五、教學進度:

每雙週一課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