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文學常識 簡歷 公文文書 文學名著 實用文 人生哲理 作文 熱點話題作文
當前位置:文萃咖 > 教師之家 > 教學計劃

一年級教學計劃合集6篇

欄目: 教學計劃 / 發佈於: / 人氣:2.8W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我們又將接觸新的知識,學習新的技能,積累新的經驗,來為今後的學習制定一份計劃。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年級教學計劃6篇,歡迎大家分享。

一年級教學計劃合集6篇

一年級教學計劃 篇1

一、學生的認知能力、習慣態度分析:

一年級小朋友剛接觸英語半學期,學習興趣很濃,接受能力、模仿能力很強,學習習慣初步養成,但由於年齡的特點,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在本學期,還有待培養學生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訓練學生的聽説能力。

二、教學目的、任務:

1、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2、培養學生純正的語音、語調;

3、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發號簡單的指令;

4、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簡單的交流;

5、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能説簡單的英文歌謠;

6、能看圖説出單詞,聽到單詞説出物品;

7、初步瞭解外國文化習俗。

三、教材重點、難點:

1、能根據教師的簡單指令做事情,自己也能發號簡單的指令;

2、能運用所學的知識進行簡單的交流;

3、能唱簡單的英文歌曲,能説簡單的英文歌謠;

4、能看圖説出單詞,聽到單詞説出物品。

四、主要措施:

1、運用直觀教學法:如藉助圖片、實物;

2、運用電教媒體。

五、個人研究:自主學習、合作學習

六、教學進度安排:

第一週:Unit 1 Hello

第二週:Unit 1 Hello

第三週:Unit 2 About me

第四周:Unit 2 About me

第五週:Review Unit 1- Unit 2

第六週:Unit 3 At school

第七週:Unit 3 At school

第八週:Unit 4 Colors

第九周:Unit 4 Colors

第十週:Review Unit 3- Unit 4

第十一週:Unit 5 Numbers

第十二週:Unit 5 Numbers

第十三週:Unit 6 Happy birthday!

第十四周:Unit 6 Happy birthday!

第十五週:Review Unit 5- Unit 6

第十六週:Review Unit 1- Unit 3

第十七週:Review Unit 4- Unit 6

第十八週:Examination

一年級教學計劃 篇2

手工興趣小組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與課堂教學相比更具靈活性、可塑性,因而學生非常樂意參加。課外手工興趣小組,在於培養學生對手工製作的興趣、愛好、增長知識、提高技能、豐富學生的課餘文化生活,為今後培養美術人才起着積極推動的作用。現將本學期手工製作小組的活動安排制定如下:

一、學期目標

1、瞭解三年級小學生髮展情況下,注重一二年級小學生的經驗積累,開展多種活動方式、方法,加強學生與老師、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

2、在學生的生活中尋找孩子關注的主題內容,開創孩子的思維,使之成為新的主題內容。

3、由課本學習變為人本學習,加強學生的自主性學習,多讓學生觀察、討論,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對學生的進步要以鼓勵的正面態度對待,發現學生的長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表現欲。

4、讓學生在做做玩玩中學會技能,在玩中觀察、在情景中培養情感,活動中思維想象,達到主動的創造表現“故事情景想象作品”。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了解手工製作及其意義;

2、激發學生學習手工製作的激情和興趣;

3、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一些基本折法的基礎上自主創新;

4、學習一些簡筆畫,能把自己製作的作品融入自己設計的簡筆畫中,培養學生一定的審美情趣。

5、培養學生的美感,激發學生對生活的熱愛。

6、學習一些基本的摺紙和剪紙的方法。

7、抓住兒童好奇心強,好動手的特點,在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的同時,培養孩子的獨立創造能力和創新能力。讓孩子邊玩邊學,既鍛鍊孩子們肌肉的靈活性,又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二、活動措施

1、組織學生按時參加活動,並保持室內清潔。

2、每週一、週二、週三、週五下午三節課後開始活動,小組成員必須準時到達活動室。

3、手工製作小組成員應嚴格遵守紀律,不準在活動室大聲喧譁,不準做與手工製作無關的事。

4、每次老師佈置的作業,學生都應按時完成。

5、愛護室內的設施和用品。

 三、教學安排

第一週學習手工鋼琴的折法;

第二週學習飛鳳雀的折法;

第三週學習蝸牛的折法;

第四周利用向心折法剪紙——圓與五角星;

第五週摺紙——蹲坐的青蛙;

第六週摺紙——跳動的青蛙,並設計一幅《荷塘蛙舞》圖; 第七週剪紙——蝴蝶,並畫一幅《留連戲蝶時時舞》; 第八週剪紙團花圖案——美麗的雪花;

第九周剪紙——自己設計團花圖案;

第十週摺紙——蝶魚戲水;

第十一週摺紙——小烏龜與熱帶魚;

第十二週拓印剪紙——老人與貓;

第十三週拓印剪紙——大廚來啦;

第十四周製作賀卡迎“六〃一”;

第十五週摺紙——母雞;

第十六週摺紙——小雞,並設計一幅《羣雞覓食》圖; 第十七週摺紙——美麗的樓房;

第十八週學生作品展——評選優秀作品。

一年級教學計劃 篇3

一、指導思想

積極貫徹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和“科技教育應從娃娃抓起”的指示,適應“教育要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指示,引導少年兒童開展各類科技活動,培養少年兒童科技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少年兒童的科學素質,努力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科學、植物、動物、環境、科幻、思維創新、發明的聯繫,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繫。包括九個單元:科學家的故事、植物、動物、資源與環保、氣象與科學、科學與幻想、科學與生活。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

科技探究:知道科技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徵。能進行觀察、實驗、製作等探究活動。對動植物、環境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於探究的願望。關心新事物與生活的聯繫。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技知識:使學生了解生命世界、地球與宇宙世界的一些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技課的興趣,使學生在探究、科學價值觀、科技知識二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措施:

a)開展生動的`科技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b)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繫,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c)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繫。致力於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d)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四、潛能生培養措施: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瞭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並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一年級教學計劃 篇4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本學期一年級學生共48人,孩子剛走進校門,對周圍環境充滿了好奇心,有較強烈的求知慾,由於年齡和心理認知的原因,在小學一年級展開英語教學,對於僅有六歲多的小孩子在學習母語的同時學習第二語言是有一定的難度的。但是小孩善於模仿、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且樂於參加活動,這也是他們學習英語的有利條件。學生上課時的控制能力差和思想注意力不易集中,且大部分學生剛接觸英語,對英語

學習沒有基礎,所以教學難度較大。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孩子學習英語的興趣,充分調動他們的自主能動性、積極性,併發揮團隊協作精神,營造互幫互助,共同學習英語的語境。

二、教學目標

此套教材NewPrimaryEnglishforchina,全書共分4個單元共24課。本冊書考慮到學生剛剛開始學習英語,特設計了一些日常生活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詞句,主要有以下內容:用英語和老師、同學、家長打招呼、問好、説再見等;運用簡單句型在熟悉的場合介紹同學或老師,並能做出得體的呼應;聽、説、認讀關於小動物、文具、玩具和身體部位的單詞,能在真實的語境中運用等。教學大綱對學生提出了以下目標要求:

1.能聽懂、會説20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2.能聽、説、認讀44個單詞,並能簡單地運用。

3.能聽、做13個遊戲。

4.能聽、做、表演7個TPR活動。

5.能學會6個小製作。

6.能唱10首歌曲

7.能聽、説、唱6首歌謠。

8.能完成22個評價活動。

9.能聽懂4個幽默小故事。

10.能瞭解2項簡單的中西方文化知識。

三、教學的重難點:

重點:44個單詞的聽説及認讀。

難點:聽懂、會説20組會話,並能進行簡單的交流。

四、教研設想:

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幫助孩子更輕鬆的學習英語,應該讓課堂充滿活力,使學生在輕鬆愉悦的環境下學習、掌握一門語言。下面從三方面談一下教學設想:

(一)直觀教學,直接感知:

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教材的需要為學生準備各種各樣的單詞圖卡、詞卡,人物頭飾等,在教學生認讀單詞之前,首先讓學生看圖片,引導他們觀察,接着要求學生認真聆聽老師的讀音,進而讓他們模仿發音,再呈現單詞並配合相應的動作,反覆示範和練習。這樣一來,不僅不需要花時間去解釋含義,而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直接感知,在圖文並茂的情景中學習,既加深認識又能激發其學習興趣,為以後的進一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運用媒體,激發情趣:

電教媒體的示範比教師的口頭示範更具生動、形象、規範的特點。合理充分利用色彩鮮豔、形象生動活潑的實物、掛圖、投影機、錄音或錄像以至電腦輔助教學等視聽手段進行直觀教學,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激活課堂,具有很顯著的教學效果。

(三)注重評價,促學生髮展:

1.培養學生初步的評價意識:積極進行師生、生生或同伴之間的相互評價或自我評價,不採用記分制,而是用Goodjob!Prettygood!Tryharder!等語言,儘量採用激勵性的語言對學生進行評價,從簡單到稍難的句型過度,避免使用打擊性的語言,幫助學生增強成就感和自信心。2.指導學生和小夥伴一起合作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合作保證每個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同學間互幫互助,最後給予團隊以整體的評價,採用或豎大拇哥,或獎勵stickers等形式,使學生共同體驗集體榮譽感和成就感,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為將來參加社會實踐打下基礎。

五、主要的教學措施:

1.根據兒童"好動、好玩、好奇、好勝"的心理特點,儘量創造新穎多樣、富於啟發性、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情境,設計形式多樣的遊戲,來喚起學生對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求知慾,在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享受遊戲的樂趣的同時獲得新知識,學習能力也在遊戲中得到培養和發展。

2.運用競賽,挖掘學生的學習的"潛能",競爭好勝心理驅使學生樂於參與比賽活動,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思維的靈敏性。學生在緊張歡樂的氣氛中既獲得知識,又不易產生心理疲勞,有效地避免了學生課堂上的"走神"現象,從而有效地達到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六、教學進度

一年級教學計劃 篇5

一、指導思想

通過小足球射門的學習,可以提高學生足球技術,體驗射門的樂趣,發展學生奔跑、跳躍、靈敏、反應、協調等能力,培養學生參與足球活動的興趣和意識,以及團結協作的意識。以激發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為核心,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會了學習。

二、教學目標

1、運動參與:在練習與遊戲活動中,提高足球射門的能力,發展學生奔跑、跳躍、靈敏、反應、協調等身體素質。

2、運動技能:通過小足球射門與遊戲的教學,向學生傳授腳內側射門技術。

3、身體健康:能利用足球進行運球和射門。

4、心理健康:充分促進個性的發展,體驗足球射門的樂趣。

5、社會適應:培養交往能力和團結協作的意識。

三、學生分析

我校地處城、農、牧區結合部,學生比較喜歡參與體育活動,特別是足球運動。但由於學生家庭的差異較大,特別是外來流動人口,收入低,生活環境較差,課餘時間基本沒能參與到足球活動中,只有利用課堂的學習和練習來提高自己和滿足自己的慾望,體驗到足球運動的樂趣。因此,在課堂上,我儘量讓學生參與練習,提高足球技術;課餘時間,對部分有興趣的學生進行免費的輔導,讓他們更加喜歡足球運動。

四、教材分析

射門是足球運動中最令人興奮的組成部分,青少年天生就有一種射門的慾望。通過小足球射門與遊戲活動的教學,讓學生掌握腳內側射門技術,能充分運用到遊戲和比賽中去。讓學生參與足球運動,發展奔跑、跳躍、靈敏、反應、協調等的身體素質,培養競爭意識和參與的積極性,促進心理健康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

五、射門動作要領

1、立得要穩:支撐腳的位置要正確、穩定,兩臂要自然張開保持身體平衡。

2、看得要準:判斷好來球的方向、力量和速度,觀察防守球員的位置和空隙並選擇好射門角度。

3、起腳要快:完成射門動作的一剎那,動作要果斷、快速、突然。

4、下腳要狠:腳觸球的一剎那,力量要適當,動作要狠。

5、向前跟進:射門後千萬不要止步後仰要隨球向前上步,爭取補射或其他傳球動作。

六、學校場地器材

7人足球場一個,小球門兩付,小足球、標誌桶等一批器材。

七、教學思路

1、複習運球繞杆、分組搶截球等練習,提高學生的球感。

2、複習腳內側傳接球練習,提高腳內側傳球技術。

3、學習腳內側射門技術,結合射門遊戲,提高學習足球的興趣。

4、分小組比賽,把腳內側射門運用到實踐活動中。(三人、五人足球規則的教學)

5、最終讓學生體驗到參與足球運動的樂趣。

一年級教學計劃 篇6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小學生科學素養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教材分析:

科學教材是以學生生活經驗圈的不斷擴大逐步展開教學內容的。按照“家庭—學校—家鄉與祖國—地球和宇宙”的脈絡,隨着學生成長過程中生活經驗圈及視野的不斷擴大,逐步擴展教學內容的廣度和深度,體現多學科知識的整合。突出了以科學探究為核心,注重探究學習活動安排,儘可能讓學生投入科學探究的過程中,從而受到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提高科學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獲取一定的科學知識。注意了體現科學、技術和社會的相互關係,以利促進學生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和科學素養的逐步形成。教材實用性、可操作性強。每個階段設計了相對獨立的研究內容,如種鳳仙花單元,分別設計了播種(認識植物的種子)、觀察莖葉的生長(認識植物莖葉的特點)、研究鳳仙花的花(認識植物花的構造)、對“結果”的觀察研究(認識植物果實的特點及存放種子的方法)、對鳳仙花一生的生長情況進行整理(瞭解生物的生命週期),而且,每一課有較豐富的教學內容和研究活動,便於教師操作。同時,這些內容又是相關聯的,它們是根據植物自然生長過程有機編排的,在教學實踐中,有利於教師針對植物生長階段的最佳時機,調整實施教學過程。

三、學生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 76人,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學習科學的興趣,喜歡動植物,能參與課堂學習,動手實踐操作,但觀察的注意力不集中,沒有目的的觀察,不會從動手操作中總結經驗,學生的合作交流也不強,喜歡單獨行動。本學期在學生在以有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並通過主動探索知識發生和發展的過程,發展他們對科學的理解、思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多方面的科學素養。

四、教學目標:

第一單元

1、 能指認植物的六大器官,知道各個器官的作用。

2、 能通過觀察、比較、分類、測量、解剖等方法認識植物的各個器官。

3、 瞭解周圍更多的常見植物的名稱,能對常見的植物進行分類,説出它們的典型特徵。意識到植物對人類生活的重要性。

4、 通過栽培鳳仙花了解植物生長的過程(生命週期)。

5、 學習簡單的栽培技術。

6、 學習用圖畫、數據、語言描述等方法記錄觀察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

7、 學會用種子製作標本

8、 養成愛護花草樹木的習慣。

9、 意識到不同的問題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0、 在探究活動中要注意採集並尊重證據。

11、 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12、 能通過對鳳仙花和其他植物的研究,認識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13、瞭解當地瀕危植物的種類及保護它們的重要性。

14、 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

第二單元

1、 通過餵養蠶,瞭解蠶的生活習性、生長過程。

2、 通過書本、上網、請教他人等方式,收集與蠶相關的資料,並學會做資料卡片。

3、 通過指導學生養蠶,使學生能瞭解蠶的一生的形態變化。

4、 能觀察並描述蠶各階段不同形態的主要特點,並記錄自己的觀察結果。培養學生能在較長的一段時間裏,堅持不懈地觀察記錄蠶的生長過程。

5、 通過對蠶的生活習性與生活環境關係的瞭解、研究,體會到事物是不斷變化的,自然事物各種現象之間是相互聯繫和影響的。

6、 通過指導學生觀察蠶,培養學生進行長期、系統的觀察事物的能力、興趣和習慣。

7、 通過學生親自養育蠶的過程,初步培養學生飼養小動物的一些技能。

8、 通過餵養蠶和做蠶盒等,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

9、 培養學生在科學探究活動中尊重事實、實事求是的好品質。

10、 通過解決養蠶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培養學生主動與人合作和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11、 通過養蠶這一過程,對學生進行珍愛生命,愛護小動物的教育。

12、 意識到養蠶給我們生活帶來的好處和勞動帶來的成功感,培養勤動手、愛勞動的好品質。13、 為學生創造接觸大自然的機會,激發起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

第三單元

1、 認識幾種常見布料,如:亞麻、棉布、絲綢、毛皮、化纖和毛料等。

2、 知道這些布料的主要特點、用途及原料來源。

3、 知道各種不同布料的吸水性、保暖性不一樣。

4、 知道蒸發一般發生在液體的表面,且在任何温度下都可以發生。

5、 知道影響水蒸發速度的因素(温度、接觸面積、有無風)。

6、 知道保温的基本方法。

7、 能列舉生產生活中利用和防止水分蒸發以及保温和散熱的例子。

8、 能正確使用温度計和酒精燈。

9、 能運用多種方法認識同一事物的特點,並對事物特點做細緻觀察。

10、 能借助工具進行觀察,準確記錄觀察數據,通過數據分析認識事物特性。

11、 能有條理地經歷“問題——推測——計劃——實驗——分析”的科學探究過程。

12、 能通過實驗收集的事實對現象做出合理的分析。

13、 激發學生對生活物品——衣服的探究興趣,意識到科學就在我們身邊。

14、 在探究活動中注意採集並尊重證據,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

15、 瞭解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不斷髮明新的材料,讓學生體會到科學能使生活更美好。

第四單元

1、 能判斷物品是由不同材料組成的,如木頭、金屬、塑料、紙等。

2、 能區分常見的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意識到人類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在不斷髮明新的材料。增強對新事物的敏感性,激發創造意識。

3、 認識某些材料的性質,根據這些性質對材料進行分類。將材料的特性與它的用途相聯繫。

4、 能用不同的分類標準對巖石進行分類。

5、 意識到物質的利用會給人類和環境帶來正面和負面的影響,人類對環境負有責任。

6、 能用各種感官直接感知自然事物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的事物的形態特徵。

7、 能用簡單的工具(放大鏡、顯微鏡等)對物體進行較細緻的觀察,並能用圖和文字表達。

8、 會查閲書刊及其他信息源。

9、 能利用簡單表格、圖形、統計等方法整理有關資料。

10、 願意合作與交流。

11、樂於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

12、 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關注與科學有關的社會問題。

第五單元

1、 知道電流流經的道路叫做電路。電流必需在一個閉合迴路中流動。

2、 瞭解解決電路中出現的故障可採用排除法。

3、 瞭解開關的結構和作用,認識開關的重要性。

4、 知道容易導電的物體是導體,不容易導電的物體是絕緣體。

5、 瞭解安全用電知識。

6、 知道電能產生磁,瞭解電磁鐵的應用。

7、 知道電能是一種常見的能源,以及電能可以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量。

8、 能組建基本電路。

9、 能通過觀察、比較、分類、測量等方法認識有關基本電路的問題。

10、 能通過對有關電路問題的探究,認識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

11、 懂得交流與討論可以引發新的想法。

12、 能在有故障的電路檢修中使用“排除法”。

13、 能與同學合作製作一個電熱切割器。

14、 意識到不同的問題要用到不同的探究方法。

15、 在探究活動中注意採集並尊重證據。

16、 願意合作與交流,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

17、 關心日常生活中的科技新產品、新事物。

18、 意識到科學技術會給人類與社會發展帶來好處,也可能產生負面影響。

五、教學措施

1、認真研究課程標準,鑽研教材,做好教學準備,精心設計教學過程。

2、加強對先進的教學理念的學習,並應用於自己的教學,確保教學的有效、優效。

3、充分運用現有教育資源。挖掘學校、家庭、社會中的可利用的科學教育資源,並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小實驗、小發明、小製作等活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科學實踐能力。

4、做好觀察、操作、製作、記錄的有效指導,培養學生相應的能力和堅持力。

5、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過程的指導,培養學生學會探究。

6、精心設計拓展活動,聯繫現代科技、生活,並加強學以致用的培養。

7、加強優生和學困生的聯繫,互相幫助。

8、將植物的生長變化和動物的生命週期兩個單元交叉進行教學,既可解決觀察週期長的問題,又可同進進行動植物生長的變化的觀察,瞭解其相通之處,完成對生物生命週期的初步認識。